前言
禱告蒙應允否?
我經常奮力想解決以下事實:如果神的話確實滿有能力,為何美國一般教會每個主日聚會的人數都不及百人?不僅如此,雖然美國有許多地方的犯罪率已經下降,但自一九七五年以來,全美受刑人總數卻爆增了五倍。美國有超過三十萬間教會,為甚麼我們不能做得更好?
我知道,我們辦得到。
我相信,如果我們攜手同心、相互學習,就可以讓這個國家脫離險境。但我們必須團結一致。
南加州馬鞍山教會的牧師華理克(Rick Warren)曾戲謔道:「我曾向一個年輕人提出建言,但他婉拒,且斬釘截鐵地告訴我,他想維持現狀,或者甚麼都不要..。所以他果然真的依然故我,且一無所得。」
我摯友湯姆.派得生(Tom Paterson)眼睛閃爍著機智地這樣形容:「我若有一個不錯的想法,而你也有一個很棒的主意,那麼我們個別擁有幾個想法呢?仍是一個。若我與你分享我的主意,你也與我分享你的主意,這樣我們各擁有幾個主意呢?兩個。你看,若我們彼此分享意見, 就會立即得著加倍的知識力量。你會因此喪失你自己的主意嗎?不會!你仍然擁有自己的主意,但藉由與人分享, 我們的知識反而增加了一倍。」
你絕不會因為點亮別人的蠟燭,而使自己的蠟燭黯然無光。
我經常禱告,祈願我們始終都是學生。希臘文的使徒(mathetes)一詞,其實源自於manthano 這個動詞,意指「去學」。謙卑與受教是神在二十一世紀要使用的領袖必備的所有特質中,最重要的一項。一旦停止學習,一切就都停下來了。
柔道創始人嘉納治五郎(Jigoro Kano)即深諳此道。他創始柔道這門藝術,且在這項全球知名的運動項目中, 具有最高段的黑帶資格。他臨終前,向學生提出的最後要求,就是要讓他穿戴白帶下葬,白帶象徵柔道最初級的新手和學習者。
但願我們都能明白神對祂所創造的人的設計,並開始彼此尊重、欣賞每個人不同的恩賜。
我領悟到:離開其他人,我就無法實踐自我。本書的基本要點是:「你無法獨自成就任何事」。你若想成為成功的領袖—如果你計畫擁有成功的事奉—就必須不只發展自己的恩賜,也要發展你周遭所有人的恩賜。如果你獻出自己的生命,最後你將會發現生命的真諦。
這本書中所列舉的一些理念,不單只是我三十年服事經驗的累積。我也將自己從成千上萬個錯誤中學到的功課,列入書中,並且羅列我觀摩許多超棒教會及行動派領袖,所得到的寶貴心得。
這本書是為傳道人和深切渴望生命大大改觀的會眾而撰寫的。求神讓各位在與主同行中,走出被驅策、激勵的窠臼,轉而受勉勵不斷地接觸到神最美好的一面。這本書也是為那些像我一樣,發現無法接受現況的領袖而寫的。我的某些觀點是針對牧師而說的,有些是針對有志當教會領袖的人。然而,經最後分析,這些真理非但適用於每個人,也適用於各宗派的每個教會。
最後一點,本書不是在探討如何讓你的教會變得更像我們的教會,或者如何採用另一套聚會的模式;而是在探索:如何讓你和教會更像耶穌所創造的樣式。我們必須彼此學習,如此一來,才會更接近神渴望我們所有人成為的樣式。
耶穌被捕及釘十字架之前,為祂所創立的教會作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禱告,祂求天父「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約十七21)
我常注意到,身為基督徒,我們經常要求神回應我們的禱告。這麼做就本質而言,並沒有錯;祂邀請我們向祂禱告,且會信實地回應我們的祈求。但是,當我讀完這節經文後,我思索:「我們若能對祂諸多禱告中的一個,做出回應,一次就好,那不是很好嗎?」
團隊事奉興旺教會正是我們可以回應耶穌禱告的方式之一。團隊正是這本書所要談的重點。畢竟祂已應允我們無數個禱告。現在,也許該是我們回應祂其中一個禱告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