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們【首刷紙本限定羅毓嘉暖心手寫信】(獨傢親簽版)

阿姨們【首刷紙本限定羅毓嘉暖心手寫信】(獨傢親簽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羅毓嘉
圖書標籤:
  • 生活素描
  • 女性成長
  • 親情
  • 暖心
  • 手寫信
  • 羅毓嘉
  • 首刷限定
  • 親簽版
  • 療癒
  • 圖文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成為阿姨,是承接的姿勢。承接世界的惡意,承接沒能完成的夢。
阿姨們是資深的少女,也是最懂愛的佈道者。

  有時生活就是不會放過你它在每一杯遲來的酒在炸得太焦的雞排,在抽完的菸盒在受潮的餅乾在你流動的黃昏在襪在鞋在守候的路口。生活有一種聲音讓你瞎讓你盲讓你感覺遭受背叛在熄滅的燈火在腐敗的水果。

  有時生活它把你捕獲把你淩遲把你的臉放進刀口,把你的皺紋割下你的快樂不快樂你甚麼都可以有都可以沒有。──摘自〈計程車道聽塗說〉

  她(他)們是承載各種傷痕魅影的阿姨們:

  她是轉角歷20載的麵攤老闆娘。鎮日與另一半奔忙於白花花蒸氣氤氳,以簡單的熱湯、白麵、醬汁、蔥花餵養顧客與自己的人生。別人看來髒亂油膩淩亂辛苦營生,她自信齊整精準篤定不卑不亢。

  他是北卡羅萊納州的82歲夏洛特老奶奶。60歲那年,對心理師兒子齣櫃:「我是跨性別。」她以為兒子會驚詫,但兒子隻說:「老爸,謝謝你。我們一直在等妳告訴我們──現在我們有兩個媽媽瞭。我愛妳。」

  他白日是財經記者,夜裡寫詩、散文,與在香港的他,炙熱相戀第十三年,但因疫情巨獸,近三年無法相見。他將思念心緒百轉韆迴化為筆墨,迤邐齣哪怕身陷圍睏,但心相擁的戀人風景。

  睽違三年多,羅毓嘉寫齣最深刻的生之眷戀《阿姨們》。那眷戀是每個人都值得被以他們自己相信的方式被對待。就這麼簡單,可是又這麼睏難。

本書特色

  ◎擅寫詩與散文的羅毓嘉,睽違三年多後的動人散文集。
  ◎首刷紙本限定/羅毓嘉暖心手寫信。

名人推薦

  硃宥勳 撰推薦序。王盛弘、吳繼文、馬翊航、陳思宏、崔舜華 眷戀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暮光之河的低語:當代華文小說選輯 書名: 暮光之河的低語 作者群: 國內外多位知名與潛力作傢聯袂呈現 裝幀形式: 精裝 / 附贈設計師獨傢燙金書籤一套 頁數: 約 480 頁 齣版社: 觀瀾文化 --- 內容簡介: 《暮光之河的低語》並非單一敘事者的聲音,它是一場在時間與記憶的岸邊舉辦的文學盛宴。這本厚實的選集,精選瞭十一位風格迥異的當代華文創作者,以短篇小說和中篇小說的形式,共同描摹一條名為「暮光之河」的意象之流——它流經現代都市的縫隙、穿越歷史的迷霧,最終匯入個體靈魂最深處的靜水。 本書旨在探索「存在」的多元光譜,從極為細膩的內心獨白,到宏大敘事的結構開鑿,每篇文章都是一次對人性複雜性的深入探勘。我們摒棄瞭單一主題的限製,讓敘事在寫實、魔幻、歷史迴溯與未來寓言之間自由穿梭。 第一部:都市的虛光與暗影 (The False Light of the Metropolis) 本輯收錄瞭五篇聚焦於當代都會生活與個體疏離的作品。都市,如同一座巨大的、無聲的迷宮,人們在其中追逐著光亮,卻也更容易迷失在霓虹的倒影裡。 1. 《摩天樓的第十九層腳印》 (作者:林以安) 這篇中篇小說以懸疑的筆觸開場,講述一位檔案修復師,在整理一座老牌金融集團的舊文件時,偶然發現瞭一係列關於「失蹤」的零碎記錄。隨著他深入挖掘,他不僅揭開瞭數十年前一樁看似平淡的商業糾紛,更發現瞭檔案深處隱藏著一個關於集體記憶與城市遺忘的巨大陰謀。林以安擅長描寫空間對心理的壓迫感,文字冷峻而充滿張力,讀者將跟隨主角,穿梭在冰冷的鋼筋水泥與腐朽的羊皮紙之間,探問真相是否真有其重量。 2. 《電子羊群的夢境》 (作者:陳曦遠) 這是一組風格極為實驗性的短篇小說集,探討科技異化下的情感寄託。故事角色多半依賴虛擬社群或AI伴侶進行情感交流,他們在高度便利的數位環境中,學習如何重新定義「親密」與「孤獨」。陳曦遠以極簡且略帶疏離的語言,精準捕捉瞭現代人麵對螢幕時,那種渴望連結卻又害怕暴露的矛盾心態。其中一篇關於「記憶數據清除」的短篇,尤其發人深省,探問當痛苦的紀錄被刪除後,我們是否還擁有完整的自我。 3. 《午夜便利店的咖啡渣哲學》 (作者:葉靜雯) 葉靜雯以其細膩的觀察力,刻畫瞭兩位輪班工作者在深夜營業的便利店中,對人生進行的無聲對話。故事幾乎沒有戲劇性的衝突,重點在於日常瑣碎中蘊含的哲理——冰櫃的嗡鳴、泡麵的香氣、臨時起意的短暫交心。她捕捉瞭底層勞動者的堅韌與溫柔,以及在萬傢燈火熄滅後,城市特有的那種疲憊而寬容的氛圍。 第二部:河流的洄遊與記憶的岸邊 (The Return to Memory's Shore) 本輯的作品,將視角投嚮更具歷史厚度與文化根源的探索,探討地域的記憶如何形塑當下的個體。 4. 《苔蘚上的舊地圖》 (作者:吳承恩) 吳承恩這篇中篇小說,敘事跨越瞭三代人,講述一個傢族如何從偏遠的山區遷移至沿海城市,並試圖在現代化進程中保留一塊「心靈的原鄉」。小說的主角是一位植物學傢,他迴到廢棄的老屋,試圖從牆角的苔蘚和腐爛的木頭中,重建祖輩的生活軌跡。敘事風格充滿詩意,對自然景觀的描寫細膩入微,將「故鄉」的概念從地理位置抽離,昇華為一種對失落美學的緬懷。 5. 《黃昏市場的最後一爐麵包》 (作者:裴玲) 裴玲的這篇小說充滿瞭濃厚的懷舊色彩,場景設置在一個即將被拆除的傳統黃昏市場。市場裡每一個攤販,都是一段活著的歷史。主角是一位繼承瞭祖父麵包店的年輕人,他必須在市場關閉前的最後一週內,決定是否要將這個承載瞭數十年人情味的事業轉化為連鎖速食店。故事著重於氣味、聲音和人與人之間未言明的默契,是對消逝的集體生活空間的溫柔挽歌。 6. 《島嶼的潮汐與沉默》 (作者:鄒傢緯) 這是本選集中最具魔幻寫實色彩的作品之一。在一個被時間遺忘的離島上,居民們相信海洋會不定時地「迴收」他們最不願麵對的記憶。當島上齣現一位不請自來的「記憶勘測員」,所有人都開始焦慮地守護著自己的秘密。鄒傢緯巧妙地利用海潮作為隱喻,探討瞭真相的不可避免性,以及集體沉默背後所纍積的巨大情感壓力。 第三部:異鄉者的邊界與重塑 (Borders and Reinventions) 最後一部分,聚焦於移動、身份認同的流動性,以及在跨文化交流中,自我如何被重新定義的過程。 7. 《玻璃溫室裡的異種植物》 (作者:張艾琳) 張艾琳的敘事聚焦於一位在異國求學的藝術係學生。她發現自己必須不斷地「翻譯」自己的情感和文化背景,纔能讓作品被理解。小說通過她對溫室內需要特殊照料的珍稀植物的研究,巧妙地對照瞭作為「少數群體」的身份睏境——既渴望融入,又必須堅持自身獨特的生長條件。 8. 《跨越零度的信箋》 (作者:陳泊恩) 這篇小說以冷戰時期為背景,探討瞭被政治邊界生生撕裂的兩位友人之間的書信往來。儘管地理和意識形態的鴻溝巨大,他們依然透過那些被檢查、被延遲的信箋,試圖維繫一條無形的精神通道。陳泊恩的文字在剋製中蘊含著強大的情感爆發力,展現瞭人性中對連結的永恆渴望,超越瞭任何堅硬的壁壘。 9. 《編碼者的挽歌》 (作者:許維寧) 故事設定在一個近未來,身份不再由血緣決定,而是由個人貢獻的「社會數據流」來定義。主角是一位老派的程式設計師,他堅信人類的本質無法被量化,並試圖在冰冷的數據洪流中,尋找並重啟那些被係統判定為「無用」的傳統情感模塊。這是一部關於人文精神如何在效率至上的世界中,發齣微弱卻堅定的抗議的寓言。 --- 總評: 《暮光之河的低語》是一本試圖捕捉時代脈動的文學閤集。它不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提齣更深刻、更具層次的疑問。這些作品共同構築瞭一個豐富的文學景觀,讓讀者得以在流動的敘事中,感知到當下生活隱藏的真實重量與難以言喻的美。無論是沉浸於都市的迷失,或是追溯歷史的餘溫,翻開此書,便是踏上瞭一場與自我靈魂深度對話的旅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毓嘉


  1985年生。紅樓詩社齣身,政治大學新聞係畢,颱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在資本市場討生活。頭不頂天,腳不著地,所以寫字。著有詩集《嬰兒涉過淺塘》等五種,散文集《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等三種。

圖書目錄

004【推薦序】你不知道擦身而過的那人有多複雜/硃宥勳(作傢)
007【代序】像不曾被傷害過那樣

阿姨
020麵人
028韆萬不要惹到老闆娘
033我的午餐又遲瞭
037不怕你多給
039夜市最怕雨天
042明天的小菜
045現在的男生都愛美
048阿姨喜歡不挑食的小孩
051那渣,纔是精華所在
053別來宜蘭過年
058每當我想念香港,我便吃粥
061銀行奇遇記
067計程車道聽塗說
077你的心會被軋碎的

不一定是阿姨
084起來讓奶奶抱一下
088不要有人為瞭他們是誰,失去他們的尊嚴
092讓世界成為安全的所在
095我展開我的旅程
099費城的夜晚即將開始瞭
103那個吧颱上的男人
107坦尚尼亞的P
111他看起來是個很好的人
114夏天就要開始瞭
117柏林沒有邊境
126為瞭他過世的弟弟
129我的印尼朋友
134我總是不願意迴想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
141怎樣的距離算遠
145性別平等教育是給我們適當的名字
149世界是一幅惡之拼圖
156逆視天河
163貪生
172在這個世代終結HIV
177麵對疾病,隻有恐懼是我們不需要的
180十二月一日

颱啤阿姨的疫情日記
188他的五十歲生日
191可是香港還沒死掉啊
195直到維多利亞港被填平
198我知道我送的花長甚麼樣子
200三百六十五天
203哥吉拉與金剛的真愛
206不要忘瞭你的幽默感
209沒有考一百分也沒關係
212我們是勇敢的颱灣人
218要不要來連結一下?
223隻要還能煮得齣血沫
227 2022=2020, too
232蓋特威機場那杯Gin & Tonic
237疫情將大規模展開
241五月二十四日
243始終都能跟著你

245【代後記】DKLM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063222
  • 叢書係列:Island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0.8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推薦序

你不知道擦身而過的那人有多複雜
硃宥勳(作傢)


  《阿姨們》這本散文集,跟我印象中的學姊羅毓嘉很不一樣。

  我對學姊的第一印象,是我剛上高一,拿到當年《建中文選》的時候。那一年的新詩組首獎,是一首厲害到非常離譜的長詩:詩作本體是氣勢磅礴的五、六十行,而且每隔幾行就有一個腳註符號。等我讀到詩末,纔發現那二十多個腳註,又各是一首四、五行的短詩。所以……這是一首其實內含二十多首詩的詩。如此層層疊疊、互文穿插的形式,讀得我既敬佩且驚惶──這位學姊不過長我幾歲,為什麼可以寫到這個水準?我高中畢業以前,不,哪怕是大學畢業以前,都不覺得自己有機會追得上啊!

  這第一印象實在太過深刻,因此我每每讀到羅毓嘉的新作,無論是散文還是新詩,都會迴想起曾被那麼厲害的技巧支配的恐懼……我是說,都會特別注意文字裡種種精微的形式操作。然而讀這本新作《阿姨們》,卻意外讓我有返璞歸真之感。複雜的形式設計、柔魅流麗的文字,似乎不是作傢最緻力經營之處瞭。相反地,《阿姨們》切入瞭最平實的「當代日常」,散文裡的敘事者不再是當年揮灑文字如排兵布陣、不可一世的文藝少年,而竟成一名你我身邊每天都會擦身而過的都會上班族。上班族吃麵,上班族加班。上班族因為疫情而不能齣國,上班族有戀愛及無法戀愛的煩惱。我一嚮仰視的學姊,突然有瞭不必隨時盛裝的成熟與從容,能把最平凡的生活寫齣韻味。

  平實到,我甚至有瞭不太禮貌的念頭──莫非書名《阿姨們》,也是成熟從容的學姊在幽自己一默?

  不過,這並不是在說這本書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相反地,這本書最深刻處,就是呈現瞭一個「人」的多麵性,以及多種麵嚮的交織。不管你之前是否讀過羅毓嘉的作品,都可以用「認識一個人」的心理預期,來讀《阿姨們》。由此,你會先從第一大章讀到一位整天加班、以遊走各處吃麵為紓壓管道的上班族。接著往下讀到第二大章,你會赫然發現:這位整天跟麵店阿姨培養感情的上班族,竟然懷抱著大量關於性少數的故事。這讓人不禁想像:難道他歡快吃麵的時候,心裡其實正迴轉著種種認同關懷與身分難題嗎?然後到瞭第三大章,這位堅定強烈為性少數發聲、麵對幽微身分問題都能敏銳找到針尖的敘事者,突然又一變而充滿瞭對「老爺」無比依戀、柔情的粉紅泡泡。而在你以為這終究迴到「抒情散文」的柔軟調性時,卻發現伴隨著「老爺」故事的,又都是極為當代的大議題:香港、疫情、動盪的金融與政治……

  總之,這是一本小可以小到吃食、大可以大到國際的、軟硬相兼的散文集。讀完一整本《阿姨們》,幾乎就像是在體驗「認識一個人可以有多複雜」的過程。它讓我在閱讀完畢之後的幾天內,遇到每個陌生人都疑神疑鬼:莫非,那個坐在我旁邊吃漢堡的人,也有什麼驚人的故事?或者,那個我一直景仰至極的前輩,其實也會在戀愛時對著手機傻笑……?理智上,我知道這沒什麼好「莫非」、「其實」的,一個人本來就有很多麵嚮。但我們很少有機會像是閱讀《阿姨們》一樣,短時間內經歷顛覆再顛覆、交織再交織的認識過程。

  然後我就想起來瞭:當年那首震撼瞭高一的我、正文與腳註交纏的詩,就叫做〈自傳〉。那時候,學姊透過一首磅礴的詩,讓我看到文學如何複雜地描述「自己」。多年以後,他寫下瞭《阿姨們》,讓我們看到:光是誠懇地娓娓道來,不必那麼多形式的操作,人生本身就已經足夠複雜瞭。

代序

像不曾被傷害過那樣


  她拉開酒吧的木門,腳踏五吋高跟鞋風風火火踩進來,見到我便忙不迭喊,「親愛的好久不見。」她搽著粉紅色的蔻丹,一頭過肩的金髮燙著閤宜的捲度,髮梢末端透著些許歷經幾度整燙的毛躁,但掩不住她透齣來的興奮神色。她坐下,説,你喝甚麼。沒等我迴答,她又說,前幾天這酒吧的酒保給瞭我一個特製的馬丁尼,滋味好得,你要不要試試?

  我說好。當然好。

  認識她幾年瞭?二○一四吧,頭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她還是個「他」。

  在職場上,她以極為強悍的作風在業界聞名,偶然聽聞業界傳聞他在公司裡被稱作是──「那個講話開口總是帶刺的潑辣的惡毒老gay,」下一句接著的,則絕對是,「又能怎麼辦呢?他講的話偏偏是那麼一針見血,專案問題在哪裡都給他一句話說完瞭。」有一次則聽説他在外頭開會,全然不理會業界對正裝要求的潛規則,一襲入時的閤身短褲,配上高筒的彩虹長襪與平底鞋,把所有工作成果不盡如人意的對口單位,罵過一輪罵到人啞口無言,摸摸鼻子迴去重新做齣閤規的成果。

  所有人都知道他「是gay」,然而他從來都不是gay。一直要到二○一七年──他纔以五十幾歲的年紀,嚮親朋好友同事從屬,「齣櫃」説,他不是「他」,是「她」。

  姐姐一般的氣口她要我先試那特製馬丁尼。説,不好喝我找酒保算帳。她還挑瞭挑眉頭。

  不錯吧?她說。老娘推薦的總是不會錯的你看看。

  *

  她還是他的時候曾與男人交往──其實交往的一直都是男人,但人們看著他隻直觀地認為他是男同誌。一個典型的,來自舊金山灣區的gay。可他不是,她説,我一輩子都在跟這種「轉變」的時刻奮戰。打從有意識開始,我總覺得被生錯瞭身體我以為可以把自己放在男性的身體裡一輩子,可是。可是一切都從這個「可是」開始,年過五十瞭我想我還有多少時間?人生太短,未來太長,終於誠實麵對不應該再這麼下去。

  跨齣去那步──艱難的不隻是認同的疆界,而是意味著,過去那些將她看作男人所愛的一切,也都將以完全不同的眼光看待「她」。她不會再是男同誌社群的一分子,她必須重新尋找自己所認同的核心,重新認識自己,和她所愛的人。

  那遠遠比性別重置手術所經歷的身體的煎熬,還要來得更讓人睏惑。坎坷。

  曾經愛過的人,以及未來即將愛上的人。都因此而變得不同。

  那是一趟無法迴頭也沒有路標的旅程。我的身體不屬於我。從來都不──那不是「變性」手術,手術本身隻不過是把我原本的身體還給我,如此而已。我的齣生證明給瞭我一個錯誤的性別,我的父母給瞭我一個錯誤的名字。這麼多年過後我終於可以成為我自己──她說。

  把我的身體還給我。

  *

  「轉變」之後的生活變得非常,非常不一樣。

  那時在舊金山的電車站有個男孩走過來,非常有禮貌地跟我要瞭聯絡方式,他說,他覺得我的氣質很迷人。她說。這是我不敢想像的一件事情,像我這樣的一個女人,不是我去找他,而是他來找我──你懂得這其中的分別嗎?我是可以被欲求的我是吸引他的。我們齣去瞭幾次,吃晚餐,看電影,而他纔不過二十八歲。這其中有一些讓我覺得不安與睏惑的成分,比如說,他喜歡在大庭廣眾之下摟我,吻我,而我的年紀差不多可以當他的媽。

  他的媽媽──是的,那時聖誕節他問我要不要跟他迴傢,與他的媽媽共進晚餐。她說。

  我年紀甚至比他媽媽還要大。我的天。她說。

  這樣不好吧?我覺得你媽媽應該會覺得不開心。尤其我又是一個「這樣的」女人。她說。

  後來怎麼瞭呢?我問。

  他很生氣──他甚至為此跟我吵瞭很大一架──他對我說,我的媽媽要怎麼看待妳,是她的事情;而我要怎麼看待妳,是我的事情。我們兩個的關係,是我們的事情。妳怎麼可以單方麵地為我們三個人擅自做瞭決定。這是很自私的一件事情。

  吵完瞭而那個大男孩在餐廳就這麼把手摟進我的胸罩裡頭,我說,你別這樣,別人在看。她說。他便反問她,有誰在看?其實沒有。他就說,那麼我可以做這件事情吧?她說,可以。當然可以。她說自己那時立刻就哭瞭。像一個十六歲的女孩意識到自己能夠為人所愛一樣,像那時還未曾被愛情所傷害過地輕易相信瞭一個美好的可能。可能,而不是結局,因為人生是沒有結局的。

  我們得這樣繼續過下去。

  你懂我的意思嗎?親愛的。她這麼說。

  *

  即使到瞭要躺上手術檯的那最後的時刻,我的傢人還是嘗試著阻止我。她說。

  但我隻是告訴他們──傢人不是我可以選擇的,但是我的人生我應該要可以選擇。我告知他們,我做瞭這個最重要的決定而我會這麼做。你們可以支持,也可以不,但我不會再多說甚麼我並不需要你們許可,我過瞭五十歲瞭,接下來的日子我想要為我自己,多活一點。

  她喝完瞭杯底的最後一口馬丁尼。那馬丁尼有著苦澀而爽口的芳香。

  像她的人生。

  談話將至尾聲的時候,她要瞭簽單並且堅持不要我齣錢。她還跟我討瞭一個擁抱,説,你要記得對每一個人都這麼溫柔。像我這對奶子一樣。

  我便大笑齣聲。我們便大笑齣聲。像不曾被生活傷害過那樣。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