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程式設計 (下冊)

係統程式設計 (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金追
圖書標籤:
  • 係統編程
  • 匯編語言
  • 操作係統
  • 計算機體係結構
  • C語言
  • 底層開發
  • 軟件工程
  • 編程技巧
  • 數據結構
  • 算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 本書英文版System Programming獲得美國最權威的書評機構Bookauthority的推薦,並評為最佳網路程式設計書籍。
  • 作者陳金追為電腦係統軟體世界級的專傢!從事軟體研發三十幾年,曾為Oracle開發全新的資料庫復原係統。
  • 想成為世界級的電腦軟體專傢,看本書就對瞭!

  本書有係統地介紹如何以POSIX標準所規定的作業係統程式界麵,做跨平颱的軟體開發,設計齣一流軟體。
  上冊第1-11章(係統程式設計):
  • 靜態與動態連結,動態載入。程序管理。軟體開發與軟體工程過程。
  • 檔案輸入/輸齣:循序I/O、隨機I/O、嚮量I/O、非同步I/O、直接I/O。
  • 程序間通信方法:信號、旗誌、共有記憶、插口、有名與無名導管、信息排隊、映入記憶器檔案。
  ‎• Pthreads多程線程式設計:互斥鎖、條件變數、程線特有資料、修復吊死的互斥鎖、程線取消、生産消費問題。
  • 共時控製:更新遺失問題、係統五與POSIX旗誌。以組閤語言撰寫自己的上鎖與解鎖函數,比係統所提供的任何共時控製設施,都快上25~80%的速度。如何預防鎖死。

  下冊第12-16章(網路程式設計):
  • 網路插口程式設計:不同種類的插口、客戶伺服程式、連線與非連線式通信、同時支援IPv4與IPv6、多工式伺服程式、多播作業、非同步連線、自動重新再連線、查取端口號。
  • 插口選項:SO_KEEPALIVE、SO_LINGER、SO_REUSEADDR、SO_REUSEPORT 與緩衝器大小 。
  • 性能調整:如何分別在應用軟體與作業係統核心層次,調整網路插口程式的性能。
  • 分散式程式設計:如何解決跨印地(endian)、對位、32與64位元混閤、永遠往後且往前相容、版本術、預防癱瘓攻撃。
  • 電腦網路安全:對稱式與不對稱式密碼術。撰寫從事信息紋摘、加密、解密、‎HMAC、數位簽字,‎以及SSL/TLS‎等作業的客戶伺服程式。PKI,如何產生並建立自簽的X.509憑証,如何做不‎同格式憑證的轉換,SSL/TLS 程式設計,如何在SSL/TLS作業時驗證一串的憑證,以及‎如何在SSL/TLS‎上‎做客戶認證等。
  • 如何設計一流軟體。
  • 書中200多個C範例程式,均在Linux、AIX、Solaris、HPUX、Apple Darwin上測試過。網路插口程式也在微軟Windows測試過。
《係統編程導論:底層架構與高級應用》 一部深入操作係統內核、驅動程序設計以及高效係統調用的綜閤性著作 導論:穿越應用層,直抵係統之心 在當今軟件開發的廣袤圖景中,絕大多數工程師專注於應用層邏輯的構建,依賴於操作係統提供的抽象接口。然而,要真正理解現代計算的性能瓶頸、實現突破性的優化,或是在嵌入式、實時係統等特殊領域進行開發,就必須掌握其基石——係統編程。 《係統編程導論:底層架構與高級應用》並非一本關於特定語言特性的速查手冊,而是一部旨在重塑讀者對計算機體係結構、操作係統交互模式認知的深度指南。本書將引導讀者從用戶空間的視角,逐步深入到內核模式的邊界,揭示應用程序如何與硬件資源進行高效、安全地交互。我們堅信,隻有理解瞭資源分配、內存管理和並發控製的底層機製,纔能寫齣真正健壯、高性能的軟件。 本書內容涵蓋瞭從基礎的係統調用機製到復雜的多核同步模型,重點強調實踐經驗與理論深度並重。它為有誌於成為係統級架構師、編譯器開發者、高性能計算(HPC)工程師,或是深入理解Linux、Unix類操作係統的專業人士,提供瞭一條清晰的學習路徑。 --- 第一部分:基礎構建塊——工具、環境與係統調用 本部分旨在為讀者打下堅實的係統編程基礎,確保理解後續高級主題所需的先決知識。 第一章:開發環境的重塑與工具鏈的剖析 本章首先超越IDE的便利性,深入研究編譯、鏈接和加載的完整流程。我們將詳細解析GCC/Clang的命令行選項,理解預處理、編譯、匯編和鏈接階段的內部工作原理。重點討論靜態鏈接與動態鏈接的區彆、共享庫(.so/.dll)的加載機製,以及重定位(Relocation)過程,解釋為什麼代碼中的符號解析至關重要。 第二章:進程模型與資源管理 操作係統是對硬件資源的抽象管理。本章的核心是進程與綫程的概念辨析。我們將詳細介紹進程的生命周期(創建、執行、終止),PCB(進程控製塊)的結構,以及上下文切換(Context Switching)的開銷與實現細節。接著,深入探討信號(Signals)機製:信號的生成、遞送、處理(默認、捕獲、忽略),以及在並發環境中處理異步事件的挑戰。 第三章:係統調用的藝術——用戶態與內核態的橋梁 係統調用是用戶程序訪問受保護資源的唯一閤法途徑。本章將係統性地梳理主流Unix-like係統中的核心係統調用族: 文件I/O模型: 詳細解析`open`、`read`、`write`、`lseek`等係統調用的底層實現,對比標準C庫函數與直接係統調用的性能差異。特彆關注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or)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進程間共享的限製。 內存管理接口: 深入講解`mmap`係統調用。這不僅是文件映射的工具,更是實現堆內存管理、匿名內存分配(如`malloc`內部實現)的關鍵。探討`mmap`在處理內存映射文件I/O(MMIO)中的作用。 進程控製: 細緻剖析`fork`、`vfork`(及其與`exec`族的配閤)的實現細節,特彆是寫時復製(Copy-on-Write, CoW)策略如何優化進程創建的開銷。 --- 第二部分:內存的層次結構與地址空間 理解內存如何被組織和管理,是優化係統性能的關鍵。本部分將從虛擬內存的角度,徹底解析現代操作係統的內存子係統。 第四章:虛擬內存與分頁機製 本章是理解係統性能的基石。我們將詳細介紹虛擬地址空間(VAS)的布局,包括代碼段、數據段、堆、棧以及共享庫的映射區域。核心內容集中於分頁機製(Paging):頁錶結構(單級、多級頁錶)、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的作用及其失效的後果。讀者將學習如何利用調試工具(如`/proc/self/maps`)來觀察和分析進程的內存布局。 第五章:堆管理與動態內存分配 動態內存分配器(如`malloc`/`free`)是應用層最常使用的係統服務之一。本章將剖析經典的堆管理算法: Doug Lea的MALLOC實現原理: 介紹垃圾迴收鏈(Free Lists)、塊的閤並(Coalescing)與分割(Splitting)策略。 現代分配器(如jemalloc/tcmalloc): 探討如何通過綫程本地緩存(Thread Caching)和巨型頁(Huge Pages)來減少鎖競爭和TLB壓力,實現高性能的並發內存分配。 第六章:I/O的高級範式:緩衝、異步與零拷貝 傳統的文件I/O模型(如`read`/`write`)涉及多次數據拷貝(用戶空間到內核緩衝區,再到硬件緩衝區)。本章聚焦於高效I/O的實現: 標準I/O庫(stdio): 解析`fread`/`fwrite`背後的緩衝機製,以及用戶如何通過`setvbuf`進行控製。 異步I/O(AIO)與事件驅動: 深入講解`epoll`(Linux)或`kqueue`(BSD/macOS)的設計思想,如何用單綫程高效地管理成韆上萬的並發連接,這是構建現代高性能網絡服務的基礎。 零拷貝技術: 詳述`sendfile`等係統調用如何通過DMA和頁麵緩存,繞過用戶態緩衝區,直接在內核空間完成數據傳輸,顯著降低CPU開銷。 --- 第三部分:並發、同步與分布式係統基礎 現代軟件的性能瓶頸往往在於並發訪問共享資源時的協調問題。本部分將從底層硬件指令到高級庫函數,全麵解析並發控製。 第七章:多綫程與原子操作 在多核處理器架構下,綫程間的協調至關重要。本章側重於硬件層麵的支持: 內存模型(Memory Model): 解釋C++ `std::memory_order` 或Java `volatile` 背後的原理,理解編譯器和CPU亂序執行的危害。 原子操作(Atomic Operations): 深入講解基於CAS(Compare-and-Swap)循環的無鎖(Lock-Free)算法設計原理,包括如何構建無鎖棧、無鎖隊列,以及它們相對於互斥鎖的優勢與陷阱。 第八章:互斥鎖、信號量與屏障 本章探討傳統同步原語的內核實現: 內核實現: 剖析Linux中Futex(快速用戶空間互斥體)的工作機製,解釋用戶空間等待如何優雅地退化為內核態阻塞。 屏障(Barriers)與讀寫鎖: 討論讀寫鎖如何在保證數據一緻性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並發讀取的吞吐量。 第九章:進程間通信(IPC)的深度探索 係統編程往往需要進程間協同工作。本章對比和分析瞭各種IPC機製的適用場景和性能特點: 管道(Pipes)與命名管道(FIFOs): 基於內核緩衝區的數據流。 System V IPC 與 POSIX IPC: 共享內存(Shared Memory)作為最快的IPC方式的實現細節,以及信號量的實際應用。 套接字(Sockets)作為IPC: 討論Unix Domain Sockets(UDS)如何繞過TCP/IP協議棧,實現本地進程間的高效通信。 --- 第四部分:係統調試、性能分析與追蹤 編寫係統代碼後,如何精確地測量和診斷其行為,是專業工程師的必備技能。 第十章:程序運行時追蹤與調試技術 本章聚焦於如何“看見”程序在操作係統內部的執行軌跡: GDB的係統級用法: 學習如何附加到遠程進程、追蹤信號處理、檢查內核棧幀(如果調試內核模塊)。 動態二進製插樁(DBI): 介紹`ptrace`係統調用和`LD_PRELOAD`技術,用於攔截和修改目標程序的係統調用行為,實現日誌記錄或性能注入。 第十一章:性能剖析與係統級度量 理解程序的時間花費在哪裏至關重要。我們將使用專業的工具來深入分析係統性能: Perf工具集深度應用: 掌握如何利用硬件性能計數器(PMC)來測量緩存未命中率(Cache Misses)、分支預測錯誤(Branch Misprediction)。 火焰圖(Flame Graphs)的生成與解讀: 學習如何通過對采樣數據進行後處理,直觀地識彆齣代碼中的熱點(Hot Spots),無論是CPU密集型還是I/O等待型。 係統調用追蹤: 利用`strace`或eBPF/BCC工具集,對目標程序進行細粒度的係統調用追蹤,診斷不必要的係統調用開銷。 --- 結語:邁嚮內核與嵌入式領域 本書的知識體係為讀者構建瞭一個堅實的軟件/硬件交互模型。掌握這些底層技術,不僅能讓你成為一個更齣色的應用開發者,更為深入研究操作係統內核(如Linux內核模塊編寫)、虛擬化技術(如KVM/Xen)或驅動程序開發鋪平瞭道路。係統編程的魅力在於其復雜性背後的秩序與效率,本書旨在讓讀者能夠自信地駕馭這份復雜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金追(Jin-Jwei Chen)


  美國麻州大學電腦碩士,博士班肄業,是電腦係統軟體世界級的專傢。求學後在美國電腦軟體工業界,從事軟體研發三十幾年,曾為Oracle開發全新的資料庫復原係統。經驗橫跨作業係統核心、資料庫管‎理係統核心、群集係統、網路與分散係統、網路安全、網路管理、應用伺服器與網際網路服務等不同領域。

  作者擁有一項美國大專利,含十六項發明的「無資料遺失之資料庫備存與復原」。他也在1990年代設計與開發由Unix作業係統核心反嚮叫用使用者空間的命令,進行完全動態載入設備驅動程式的技術,但卻不知申請專利。

圖書目錄

第12章 網路插口程式設計
12-1 基本網路概念
12-2 何謂插口
12-3 計算機網路通信的類型
12-4 使用資料郵包插口的非連線式通信
12-5 通配伺服位址與印地
12-6 使用連播插口的連線式通信
12-7 插口選項
12-8 支援多個平颱
12-9 以主機名查取其IP位址
12-10‎ 同時支援‎IPv4與‎IPv6
12-11‎ 取得對手的位址與端口號
12-12 IP不分的程式
12-13 常見的插口函數錯誤與解決之道
12-14 同一計算機內的通信—Unix領域插口
12-15 非同步的插口作業
12-16‎ 發覺對手死掉並自動重新連線
12-17 多播
12-18‎ 多工的伺服器‎
12-19 端口號—保留或不保留呢
12-20‎ 摘要

第13章 插口選項與性能調整
13-1 性能調整
13-2 如何調整各作業係統之核心層參數
13-3 調整插口之緩衝器大小
13-4‎ SO_KEEPALIVE插口選項
13-5 SO_LINGER‎插口選項
‎ 13-6 SO_‎REUSEADDR與‎SO_‎REUSE‎PORT插口選項
13-7 SO_‎RCVTIMEO與‎SO_‎SNDTIMEO插口選項
13-8 ‎SO_RCVLOWAT與‎SO_‎SNDLOWAT插口選項

第14章 分散式軟體的設計
14-1 印地
14-2 分散式軟體的設計

第15章 計算機網路安全
15-1‎ OpenSSL
15-2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方麵
15-3‎ 信息完整性
15-4‎ 信息保密一加密與解密
15-5 ‎信息確認
15-6 發送者確認—數位簽字
15-7‎ 公開暗碼‎環境結構(PKI)
15-8 X.509憑證
15-9 產生X.509憑證
15-10‎ SSL‎與TLS
15-11‎ SSL/TLS程式設計
15-12 ‎OpenSSL‎的錯誤處理
15-13‎ 庫存函數的原始碼

第16章 軟體設計原理與程式設計建議
16-1 程式設計的科學,工程及藝術
16-2‎ 設計與開發‎一流的軟體
16-3 軟體設計原理—設計層次的要點
16-‎4 ‎程式設計的建議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241114
  • 規格:平裝 / 832頁 / 17 x 23 x 3.8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剛開始翻這本《係統程式設計》,心裡其實有點打鼓,畢竟這類主題通常都跟「硬核」、「難懂」劃上等號。但讀下去之後,發現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接地氣」,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高高在上,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在跟你麵對麵講解實戰經驗。書中對各種底層結構的描述,配上恰到好處的比喻和圖解,讓原本深奧的知識點變得清晰可見。舉例來說,當他講解記憶體管理和排程機製時,他並沒有直接跳入複雜的係統呼叫,而是先從使用者層麵的需求齣發,一步步拆解齣底層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個過程的邏輯推演非常嚴謹且引人入勝。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作業係統間設計哲學差異的比較分析,這讓我們能跳脫單一框架的限製,培養齣更宏觀的係統視野。對於準備邁嚮韌體開發或作業係統底層優化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視角是無價的,它訓練的不是你複製貼上的能力,而是讓你學會「為什麼」要這麼做。這份對細節的執著和對原理的堅持,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瞭一本技術手冊的範疇。

评分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相當獨特,帶著一種沉穩且毫不含糊的學術氣息,這對某些習慣輕快閱讀的讀者來說,或許一開始需要一點適應期。它不會為瞭追求所謂的「趣味性」而稀釋專業的嚴謹度,每一句話的背後似乎都站著紮實的技術論證。這種風格的優點在於,它保證瞭資訊的絕對準確性與深度。在探討處理器層級的指令集架構(ISA)和係統呼叫介麵(SCI)時,作者展現瞭極高的專業素質,對於不同架構之間的取捨和優劣勢分析得非常透徹。這本書的排版雖然略顯緊湊,但那密集的資訊量恰恰說明瞭其內容的豐富性,幾乎沒有任何冗餘的篇幅。我建議讀者在閱讀時,最好搭配一颱可以實際操作的開發環境,這樣可以隨時驗證書中提到的概念,否則光用眼睛看,可能會覺得內容太過龐雜而難以消化。總體而言,這是一本需要投入時間與心力去啃食的「硬菜」,但一旦咀嚼消化完畢,其帶來的知識迴饋是極為豐厚的,絕對是知識體係中不可或缺的一塊基石。

评分

這本工具書的實用性,簡直是超乎預期地高。我過去修過幾門相關的課程,但總覺得課本內容偏重理論推導,真正應用到專案中時,卻常常摸不著頭緒。然而,這本書的編排顯然是經過大量實戰洗禮的。它不隻介紹瞭理論模型,更重要的是,它詳細展示瞭在實際編譯、連結、載入的過程中,編譯器和連結器是如何協同工作的。那些關於符號解析、重定位以及動態連結庫(DLL/SO)載入的章節,簡直是解惑神器。我曾花瞭好幾天的時間在一個奇怪的程式崩潰上找不到頭緒,最後翻閱書中關於執行檔結構的章節,纔驚覺是某個隱藏的外部依賴齣瞭問題。這種「對癥下藥」的知識點分佈,充分體現瞭編者對工程師痛點的深刻理解。書中提供的除錯技巧和工具使用指南,更是可以直接帶到工作現場應用的寶貴資源。如果你想從「會寫程式碼」晉升到「理解程式碼如何被執行」,這本書是必備的敲門磚,絕對是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最佳途徑。

评分

這本教材在視圖的呈現上,確實下瞭不少功夫,雖然內容本身已經夠硬核瞭,但作者非常聰明地運用瞭大量的圖錶來輔助說明複雜的資料結構和流程控製。例如,當解釋行程(Process)與執行緒(Thread)的上下文切換機製時,那張流程圖清晰地標示瞭各個暫存器狀態的保存與恢復過程,那種層次分明的視覺化效果,比單純的文字描述有效率上百倍。我特別喜歡它在探討檔案係統時,對於 inode 結構和資料區塊映射的描述,它將檔案在磁碟上的物理佈局,與程式在邏輯上看到的抽象結構完美地串聯起來。這種從「物理」到「邏輯」的轉換能力,是真正區分一般使用者和係統工程師的關鍵所在。對於希望深入理解操作係統如何管理資源、確保資料完整性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極為精妙的視角。它不隻是教你如何使用係統提供的介麵,更是讓你理解這些介麵背後是如何被高效實現的,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學習體驗,讓我對這套係統設計充滿瞭敬畏與讚賞。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實在是太用心瞭,光是翻閱目錄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內容組織上的深思熟慮。從基礎概念的建立,到進階技巧的探討,每個章節之間的銜接都處理得非常自然流暢,讓人讀起來一點都不覺得吃力。特別是對於那些初學者來說,它不像坊間其他教科書那樣,一開始就丟一堆艱澀的名詞轟炸,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你進入這個複雜的領域。作者很懂得如何將抽象的理論,轉化成具體的程式碼範例,而且這些範例不僅僅是展示功能,更重要的是解釋瞭背後的設計哲學和考量,這對於培養真正的程式設計思維至關重要。我個人最欣賞的是它在處理一些邊界條件和效能優化上的深入剖析,這部分絕對是實務上最常遇到的挑戰,書中提供瞭解決這些難題的清晰思路和可靠方法。讀完後,感覺自己對整個係統運作的底層邏輯有瞭更紮實的掌握,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其他教材很難給予的。整體來說,這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常備案頭的經典之作,絕對是硬體與軟體之間那道橋樑的完美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