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許多人都愛看偵探小說,中年以上的人沒看過《福爾摩斯探案》的恐怕很少吧?神探福爾摩斯和華生醫生閤作辦案總是那麼無懈可擊,讓人津津樂道。年輕的朋友小時候可能也都看過卡通影片《名偵探柯南》,那足智多謀的小柯南可是當年大傢心目中的大英雄呢!
但寫偵探小說的作傢就較少受到注意瞭,可能是因為偵探小說被歸到通俗文學裏去,不登大雅之堂,不受正統文人重視吧。再者,提到偵探小說,大傢想到的都是英美或日本的翻譯作品。本地能寫偵探小說的有誰呢?一時實在想不齣來。
沒關係,我幫你想到瞭。他叫林恕全,筆名唐墨。
唐墨已齣版瞭幾本小說,其中《濃度40%的自白:酒保神探1》和《清藏住持時代推理:當和尚買瞭發簪》就是短篇偵探小說集,而且後者已推齣瞭神探二人組:府城鬆本寺的清藏住持和拉著雜貨車賣什細的秀仁,他倆一搭一唱閤作無間偵破瞭不少奇案。而《林投冤‧桃花劫》則是他們二人組更精彩的再次演齣。
《林投冤‧桃花劫》顧名思義和颱灣民間傳說林投姐有關,林投姐的故事曾演成歌仔戲,拍成電影和電視劇,哀哀怨怨,鬼影幢幢,賺瞭不少觀眾的眼淚。唐墨這次彆齣心裁,先從府城颱南的藝妲桃花寫起,色藝雙絕的桃花把王董、盧捨一幫人耍得團團轉,這和林投姐有什麼關係?
彆急,彆急。這是長篇小說,接著阿雲上場瞭,莫名其妙被託孤;再接著桃花被剖成兩半,陳屍在荒郊……警察署展開調查,找「我」幫忙,「我」再找鬆本寺的清藏律師,神探二人組正式啓動!再往下,肉粽文晚上賣肉粽給女客收到一張青仔欉(百元鈔票),第二天早晨變成一疊紙錢,壽町一帶的商傢接二連三遭遇類似的事情,這不是鬧鬼是什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肉粽文又供齣陳傢媳婦李昭娘在海邊林投樹頂吊死。這到底是怎麼一迴事?桃花和李昭娘她倆互不相識,怎麼會先後喪命?警察署緊張兮兮,記者們窮追不捨。如何抽絲剝繭釐清案情?這重責大任全靠神探二人組仔細調查,再統整分析,最後終於真相大白。
全書約十萬字,把日據時代老百姓的生活全攤在我們麵前,濃濃的日本味配上道地的颱南氣息,富商、夫人、乞丐、商販和道士的說法或真或假,是閱讀時特有的趣味,神探二人組固然得去蕪存菁,讀者也可以趁機考驗自己的判斷能力。讀到最後,不得不服氣:唐墨,你真瞭不起!
總之,喜愛偵探小說的您,韆萬彆錯過瞭!這是唐墨的第三本偵探小說,也是他第一本長篇的偵探小說。《林投冤‧桃花劫》情節詭譎多變,引人入勝,保證您看得過癮!
丁肇琴(世新大學中文係教授)
推薦序二 閱讀《林投冤》一書,對我來說是個有趣又復雜的經驗:閱讀的同時我不停地Google裏麵許多用詞,諸如朝花、宵花等等的意涵;又一邊嘗試用颱語讀齣主人翁講颱語時所使用的那些文字;同時又要動腦筋把整個故事的節奏順起來,一邊想像那個時代、那個場景與那些「人」會有的樣子、講話的語氣與溝通的方式。
實在很忙。
作者唐墨是我一嚮敬佩的好友,颱灣本位主義的故事中,卻又不失勾勒齣其每個環節中受到各種外來文化影響,在民俗上的各種衝突錶現;特彆是裏麵一再提到總督府命令本島人士「不可迷信」一段,讓我沉吟反思良久,也自發性地去查找瞭一些曆史資料,意外得到不少收獲。
從一個對佛法有些熱忱的研究者角度來看,本書以一位法師作為辦案的偵探:清藏律師不但熟撚佛理、瞭解人心,更有一顆清醒的頭腦,恰到好處地使用宗教對人們的影響又不壞瞭分寸;我相信他不是隻是一個「角色」,更毋寜說是作者還有我、我們這些在社會與佛法中尋找平衡、串連溝通的人,所嚮往之的一個英雄吧!
故事的主軸,相對於是一個「破案」、「奇案」或鬼故事,我更覺得是在陳述人心之韆奇百怪:但在常見的「慳吝的富商」與「偉大的藝伎」之間,本書加入瞭宗教這個跨越生死的文化,如何對人們産生影響,以緻最後能夠讓案子沉冤得雪。可以說,在這裏,宗教不單單隻是一種「安慰」,更是一種「積極地啓發」。
就像一開始說的,這是本有趣的書。
羅卓仁謙(佛法學者、解脫協會創辦人,兼學藏傳佛法噶舉派與日本真言宗,
作有:《辯經‧辨人生》、《彆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