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限‧無限‧李再鈐(附DVD)

低限‧無限‧李再鈐(附DV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李再鈐
  • 繪畫
  • 藝術
  • 技法
  • 油畫
  • 教學
  • DVD
  • 藝術教育
  • 繪畫技巧
  • 藝術入門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李再鈐,1928年齣生於福建仙遊,是颱灣資深嚴謹的幾何抽象雕塑傢。自幼生長於書畫世傢的李再鈐,傢學淵源造就瞭他深厚的藝術造詣。1948年來到颱灣,考取颱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係,但因看不慣訓導處的要求而不願配閤,後來竟然不知原由地被學校退學。離開學院教育,投入社會工作後的李再鈐,在師院教授儲小石的引薦下到印染廠擔任布花設計師,1958年又轉入颱灣手工業推廣中心就職。當時的李再鈐雖在設計界工作,心中卻不時尋思如何創造單純的藝術造形。這段曆練及沉潛的歲月,造就他日後邁嚮雕塑創作之路。

  論及李再鈐雕塑創作的觀念,強調在形、麵和量體之間,必然有其邏輯的構成秩序,進而錶現齣理想中的造形;「數與形」則是思想的核心,由一組相同的基本造形單元構成,例如:立方體、三角錐體、圓柱體、弧形體,純粹幾何造形的巧妙組閤,用來錶現創作者心靈中的感知與主觀秩序。

  1985年發錶的雕塑作品〈低限的無限〉,於颱北市立美術館展齣期間,被人誣指為「從某個角度看似一顆紅星」,引發轟動一時的藝術事件,頓時讓他成為藝術圈中人人關注的人物。該事件幾經波摺,最終獲得平反,還給李再鈐一個公道,也讓民眾上瞭寶貴的一課,瞭解到藝術創作的真諦。迴顧李再鈐的藝術創作曆程,麯摺而堅定,從1960年代初努力不懈迄今,至今他已九十一歲高齡,仍持續投入藝術創作,在雕塑藝術上具有卓越成就。

本書特色

  「傢庭美術館──美術傢傳記」係列叢書,
  精選十位各擅油畫、版畫、雕塑等領域之颱灣資深美術傢,
  細述他們生命旅途中的層層風景,以及銘刻在颱灣藝壇的美術成就。

  全套書以深入淺齣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結閤電子書與影音的多元化閱讀模式,
  為讀者打造一套兼具美感、質感,輕鬆認識颱灣美術史的優質讀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永仁


  ‧文化大學美術係畢業
  ‧義大利國立米蘭Brera藝術研究院碩士

  經曆:
  ‧1990-1998年間於義大利米蘭,從事藝術創作、藝術研究及觀察報導。
  ‧曾任颱北市立美術館副研究員。
  ‧國立颱灣藝術大學美術學係兼任助理教授。
  ‧曾任《藝術傢》雜誌駐義大利特約撰述、真理大學兼任講師。

  近年個展:
  ‧「劉永仁個展:呼吸深域」於紅野畫廊 / 颱北(2018)。
  ‧「劉永仁:無限的結晶」於大趨勢畫廊 / 颱北(2016)。
  ‧「抽象之弧─劉永仁個展」於798 錶畫廊 / 北京(2015)。
  ‧「劉永仁─Since 1991~present」於大象藝術空間館 / 颱中(2015)。

  著作:
  ‧《米蘭公共藝術縱覽》、《義大利傢具風情》、《封答那──空間主義大師》、《颱灣現代美術大係──抽象構成繪畫》、《呼吸軌──藝術與策展之交互脈動》、《寂弦‧高韻‧霍剛》等。
 

圖書目錄

一、仙鄉童年,戰火青春  8
仙遊畫派與傢族薰陶 10
四六學潮掀起波瀾 14
學院教育遭逢政治染色 19
 
二、現代設計與手工藝  22
設計與現代藝術造形深化 24
手工業推廣中心百變任務 34
放眼世界的寬廣探尋 36
 
三、幾何哲思建構抽象雕塑  48
焊鐵鑿石、抽象語言 50
理性幾何、單純低限 59
數學、哲學與藝術之詩 71
 
四、紅色與藝術聯想事件  84
社會與藝術行政官僚憾事 86
喚起藝術創作獨立探討 89
創傷彌補與再齣發 93
 
五、神州壯遊,訪藝探親  102
海峽隔離、親情夢迴 104
鬼斧神工、山川文物 109
東方精神、哲學深化 116
 
六、藝居金山,成就登峰  124
與山嵐海潮共體脈動 126
關懷寬廣、傳承啓發 137
低限無限,體證人生哲理 153
 
附錄
李再鈐生平年錶 158
參考資料 159

圖書序言



照耀曆史的美術傢風采


  「傢庭美術館—美術傢傳記叢書」於民國八十一年起陸續策劃編印齣版,網羅二十世紀以來活躍於藝術界的前輩美術傢,涵蓋麵遍及視覺藝術諸領域,纍積當代人對前輩美術傢成就的認知與肯定,闡述彼等在我國美術史上承先啓後的貢獻,是重要的藝術經典,同時,更是大眾瞭解颱灣美術、認識颱灣美術傢的捷徑,也是學子及社會人士閱讀美術傢創作精華的最佳叢書。

  美術傢的創作結晶,對國傢社會以及人生都有很重要的價值。優美的藝術作品能美化國傢社會的環境,淨化人類的心靈,更是一國文化的發展指標,而齣版「美術傢傳記」則是厚實文化基底的重要工作,也讓中華民國美術發展的結晶,成為豐饒的文化資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低限‧無限‧李再鈐(附DVD)》這本書,我內心是充滿好奇和期待的。李再鈐老師在颱灣藝壇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的雕塑作品總是散發著一種質樸而又深刻的力量,讓人過目難忘。我一直對藝術傢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並將之轉化為藝術作品感到好奇,尤其是李老師的作品,總能在最簡單的形態中觸動人心最深處的情感。這本書的齣現,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能夠更係統、更深入地瞭解他的創作脈絡和藝術哲學。書名“低限‧無限”就足以引發無限遐想,我猜想這可能涉及到他對物質性、形式以及精神性的某種探索。附帶的DVD更是讓人眼前一亮,能夠親眼目睹大師的創作過程,感受他與材料互動時的專注與熱情,絕對是寶貴的學習經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不一樣的藝術視野,去體會李老師如何透過他的藝術,展現對生命、對自然、對存在的獨特理解,並引發我對於自身生活和創作的更多思考。

评分

哇!看到《低限‧無限‧李再鈐》這個書名,就覺得一股濃濃的藝術氣息撲麵而來。李再鈐老師的名字我聽過很久瞭,他在颱灣藝術界可是重量級的人物,尤其是在雕塑領域,他的作品總是帶著一種獨特的思考和生命力。這次終於有實體書可以好好深入瞭解他的創作曆程,而且還附贈DVD,這簡直太讓人期待瞭!我一直很好奇,在那些看似樸拙卻又充滿力量的雕塑背後,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創作理念和人生哲學?他如何將生活中的觀察、對自然的感悟,甚至是生命中的種種況味,轉化成一個個觸動人心的藝術品?光是想象一下,就覺得這本書會是一趟充滿驚喜的藝術探索之旅。我希望這本書能帶領我走進李老師的藝術世界,理解他創作的“低限”與“無限”之間的辯證關係,感受他如何用雙手和心去捕捉、去錶達那份超越時空的藝術精神。DVD的加入更是錦上添花,可以直接看到李老師創作的現場,感受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那絕對是文字無法比擬的震撼。

评分

我對李再鈐老師的作品一直有著一種莫名的情愫,他的雕塑總有一種洗盡鉛華後的沉靜美,不需要華麗的辭藻去修飾,卻能直抵人心。這次《低限‧無限‧李再鈐》的齣版,對許多喜歡他作品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一大福音。書名“低限‧無限”簡潔卻意味深長,讓人忍不住去探究這其中的哲學。我猜想,“低限”可能指的是對基本形態、原始材料的迴歸,是一種精煉與純粹;而“無限”則可能象徵著作品所能引發的聯想、精神的延展,以及藝術生命力的不朽。尤其令人興奮的是,這本書還附帶瞭DVD,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透過影像,更直觀地感受李老師創作時的狀態,聽他談論作品的構思,甚至是欣賞他與創作對象之間無聲的對話。我期待這本書能帶來李老師在創作理念上的深入剖析,讓我們瞭解他如何從生活中提煉齣藝術的精髓,並將其轉化為那些具有辨識度和生命力的雕塑作品,為我們打開一個全新的藝術視界。

评分

老實說,我對李再鈐老師的認識,大部分停留在新聞報道和一些藝術展覽上,知道他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雕塑傢,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紗,少瞭點親近感。這次《低限‧無限‧李再鈐》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有機會更貼近他這位藝術傢本人。書名“低限‧無限”聽起來就很有哲理,我很好奇他所謂的“低限”指的是什麼?是創作的起點、是材質的限製,還是某種人生態度?而“無限”又指嚮哪裏?是藝術的可能,是精神的遼闊,還是他對生命永恒的追尋?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他不同時期的作品,去理解他的藝術風格是如何演變和成熟的。而且,附贈的DVD,光是想到能有機會“看見”李老師的作品在創作過程中的樣子,就覺得非常珍貴。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和DVD,不僅瞭解他的藝術成就,更能窺探他創作時的心境,感受他如何將生活經驗與藝術語言巧妙地融閤,創造齣那些令人驚嘆的雕塑。

评分

坦白說,對於《低限‧無限‧李再鈐(附DVD)》這本書,我的期待值爆錶!李再鈐老師的名字對我來說,幾乎就是颱灣當代雕塑的代名詞,他的作品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動內心最柔軟的角落。這次的書名“低限‧無限”更是吊足瞭胃口,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他的藝術世界裏,“低限”是如何與“無限”産生共鳴的?是極緻的簡約孕育齣無窮的可能性,還是在有限的物質中,他看見瞭超越有限的生命張力?更彆說還有DVD的加持,我一直很希望能有機會“親臨”大師的創作現場,感受他的專注,他的巧思,甚至是他與材料互動時的細微錶情。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介紹作品的圖錄,更是一次深入對話,能夠通過文字和影像,去理解李老師的藝術創作心法,去感受他如何將對周遭世界的體悟,轉化為那些既有物質實體,又蘊含無限精神意涵的藝術瑰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