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地理學會終極恐龍百科:有史以來最完整的恐龍百科全書(全新增訂版)

國傢地理學會終極恐龍百科:有史以來最完整的恐龍百科全書(全新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DINO” DON LESSEM
圖書標籤:
  • 恐龍
  • 國傢地理
  • 百科全書
  • 動物
  • 科學
  • 自然
  • 兒童讀物
  • 科普
  • 恐龍圖鑒
  • 全新增訂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恐龍雖然消失已久,但今日我們依然不時會有嶄新的發現!這本全新增訂版的國傢地理兒童暢銷書收錄瞭所有最新的物種,是有史以來最完整、最入時的恐龍參考書。有最受歡迎的舊人物,包括凶猛的暴龍和溫和的雷龍,也有令人驚奇的新發現,例如安祖龍、華麗角龍和奇翼龍。書中資訊皆經由國傢地理學會與恐龍學者考據,所有插圖為知名恐龍畫傢精心繪製,每種特色恐龍旁皆以資訊方塊呈現該種恐龍的豐富知識,例如:學名、發現者、發現時間與地點、長度、習慣、飲食、趣味小故事以及分布區域等。

  有史以來最完整的恐龍百科,2018全新增訂版!
  國傢地理學會與恐龍專傢唐・萊森聯手打造,詳盡收錄所有曾發現過的恐龍資料。

  恐龍,中生代叱吒風雲的霸主
  地球上最引發人類好奇心的生物

  恐龍迷注意!

  有史以來最完整的恐龍百科——《國傢地理學會終極恐龍百科》隆重推齣2018全新增訂版,全書收錄超過600種恐龍,書中資訊皆經由國傢地理學會與恐龍學者考據,所有插圖為知名恐龍畫傢精心繪製,每種特色恐龍旁皆以資訊方塊呈現該種恐龍的豐富知識,例如:學名、發現者、發現時間與地點、長度、習慣、飲食、趣味小故事以及分布區域等。大小讀者都可以充滿知識性且極有效率的方式獲得關於各種恐龍的知識,如果你沒看過這本,韆萬不要說你是恐龍專傢!

  恐龍大概是地球上曾經存在的生物中,最能激發人們無限想像力的一群。牠們吃些什麼?住在哪裏?體型多大?又為何在6500萬年前從地球上消失瞭?關於恐龍,無論大人或小孩似乎總有無盡的好奇與疑問。隨著全球各地齣土的化石越來越多,科學傢對於恐龍有瞭更深一層的認識。

  你知道史上最激烈的動物大戰發生在什麼時候嗎?
  可能發生的恐龍對決前十名又是哪些呢?
  最讓人恐懼的十大捕食性恐龍排行榜?
  恐龍也會成群漫遊進行大遷徙嗎?
  南北半球的恐龍長得一樣嗎?
  所有的恐龍都是體型龐大、頭腦不好的動物?
  恐龍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除瞭一般人都知道的恐龍之外,《國傢地理學會終極恐龍百科》更獨傢網羅瞭許多一般人不知道的恐龍知識,例如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雙脊龍被塑造成口噴毒液的小型恐龍,脖子還長著傘狀皮膜。其實雙脊礱是大型恐龍,身上也沒有恐怖的皮膜和毒液,而在美國發現的「霸王龍」,在亞洲竟然有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親戚,那就是特暴龍。徹底閱讀本書,絕對讓你對恐龍更瞭若指掌!

本書特色

  特色一  全書收錄超過600種恐龍,包括幾種從來不曾在任何書中亮相的最新恐龍,是有史以來最齊全、最詳盡、最權威的恐龍百科
  所有大、小朋友所熟知的恐龍皆有完整介紹,每一特色恐龍旁邊還有關於恐龍的「資訊方塊」、「趣味小故事」和「體型對照」,讀者得以充分認識各種恐龍!

  特色二   經科學考據的精采圖片,令人目不暇給
  每種恐龍皆由擅長自然插畫的插畫傢精心繪製,附有恐龍化石照片,且經科學考據,恐龍形象更能躍然紙上。

  特色三   2018全新增訂版重新上市
  最專業、權威的《國傢地理學會終極恐龍百科》一上市即造成讀者搶購熱潮。2018全新增訂版重新上市,將再度以最豐富的內容、專業的知識,讓你成為朋友眼中的恐龍專傢!

專傢推薦    

  「恐龍一直是古生物界的超級巨星,牠們稱霸中生代,形態多樣,卻又滅絕成謎。本書資料完整、淺顯易讀,確實是值得推薦的好書!」-- 蕭宗煌 (國立颱灣博物館館長)

  「恐龍的知識正在日新月異地擴增,恐龍一直是各界感興趣的話題和現代人基本知識之一。《國傢地理學會 終極恐龍百科》有最豐富和最新的恐龍資訊,有最精彩齣色的恐龍復原圖,是我們現代人絕不能錯過的恐龍珍藏讀本。」-- 賴景陽(前國立颱灣博物館研究員、古生物專傢)

  「最新的年鑑、恐龍習性及環境背景,透過精緻的插圖介紹,讓《國傢地理學會 終極恐龍百科》成為科普的專業書籍,是難得的一本恐龍進階圖書。」--蕭語富(石尚企業執行長)

  *無注音
遠古巨獸的史詩:一部深度探索恐龍世界的傑作 一部震撼人心的巨著,將帶您重返白堊紀的壯麗舞颱,直麵地球曆史上最引人入勝的生物群體——恐龍。 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物種名稱和年代,它是一次深入骨髓的考古、古生物學與演化科學的宏大敘事,旨在為所有對生命起源和滅絕事件懷有深厚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結構嚴謹且視覺衝擊力極強的知識殿堂。 本書的敘事核心,建立在對化石記錄的細緻解讀之上。我們不再滿足於錶麵的形態描述,而是深入剖析每一塊骨骼碎片、每一枚牙齒、每一處足跡所蘊含的古環境信息和生物學意義。我們將帶領讀者走進北美洲的莫裏森組(Morrison Formation),在猶他州和科羅拉多州的沉積岩層中,探尋那些曾經主宰侏羅紀的龐然大物留下的蛛絲馬跡。我們會詳細解析梁龍、腕龍等蜥腳類恐龍令人難以置信的骨骼結構,研究它們如何支撐起數十噸的體重,以及它們驚人的新陳代謝機製。 演化曆程的脈絡梳理 是本書的另一大亮點。恐龍並非一個靜止的群體,它們經曆瞭漫長而復雜的演化分支。本書開篇即著重探討三疊紀的黎明,界定恐龍與更早的僞鰐類(Crurotarsi)之間的關鍵分化點。通過對始盜龍(Eoraptor) 和僞林龍(Pseudolagosuchus) 等關鍵早期物種的比較研究,我們闡明瞭恐龍如何通過雙足站立、獨特的髖部結構等特徵,在泛大陸分裂的初期取得瞭生態位的優勢。我們將細緻描繪恐龍在三疊紀晚期如何迅速分化為兩大主要分支:鳥臀目(Ornithischia) 和蜥臀目(Saurischia),並為每支下屬的演化路徑設置清晰的節點。 在對鳥臀目的探討中,本書超越瞭簡單的分類,緻力於還原這些植食性巨獸的生態適應策略。例如,我們將詳細考察角龍類(Ceratopsians) 頭盾和角狀結構的功能形態學(Functional Morphology)。通過對三角龍和開角龍頭骨模型的計算機斷層掃描(CT)分析,我們提齣瞭關於這些復雜結構在防禦、物種識彆乃至體溫調節中的多重功能假說,並對比瞭早期、中期的角龍類如何逐步演化齣如此驚人的“頭盔”。同樣,對甲龍類(Ankylosaurs) 的“活體坦剋”防禦係統,我們將從裝甲闆的排列方式、皮內成骨的密度,到尾錘的揮動動力學,進行全方位的生物力學解析。對於鴨嘴龍類(Hadrosaurs),我們的重點將聚焦於它們無與倫比的咀嚼係統——數以百計的牙齒如何協同工作,高效地研磨堅韌的針葉林植被,以及其頭部復雜的脊和空腔在發聲和熱交換中的作用。 至於蜥臀目,本書將毫不避諱地深入獸腳類(Theropods) 的狩獵藝術與智慧。我們投入瞭大量篇幅來解構霸王龍科(Tyrannosaurids) 的力量之謎。這不是簡單的尺寸比較,而是對咬閤力學、前肢功能局限性、嗅覺係統的巨大發展以及幼年個體與成年個體生態位差異的綜閤分析。通過對“蘇”號(Sue) 和“史坦”號(Stan) 等標誌性標本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梳理,我們重建瞭它們在白堊紀晚期北美生態係統中的頂級捕食者角色。同時,對異特龍、南方巨獸龍等不同地質時期的霸主,也進行瞭橫嚮的比較分析,探究其演化壓力和生態位替代的規律。 更重要的是,本書將恐龍與鳥類的演化聯係置於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我們不再將鳥類視為恐龍的“後裔”,而是活著的恐龍。詳細考察瞭傷齒龍科(Troodontids) 與馳龍科(Dromaeosaurs)(如伶盜龍)羽毛的形態、骨骼結構嚮飛行的過渡特徵,例如鎖骨的並閤、尾部的縮短和羽軸的結構。通過分析近期發現的、帶有精美羽毛印痕的化石,我們力圖描繪齣中生代末期恐龍世界中色彩斑斕、充滿活力的羽毛生態。 古生態學的重建 是本書的另一核心支柱。我們利用食糜分析、糞化石(Coprolites) 和足跡化石來構建動態的恐龍棲息地模型。在阿根廷的白堊紀地層中,我們重現瞭阿根廷龍這類超級蜥腳類遷徙的路綫和對植被的長期影響;在濛古戈壁,我們描繪瞭原角龍群居生活中的社會行為綫索。本書旨在將靜態的骨架“復活”,讓讀者感受到一個充滿競爭、協作、繁衍和死亡的真實世界。 最後,我們對白堊紀-古近紀(K-Pg)滅絕事件的敘述,建立在最新的撞擊理論和火山活動證據之上。我們細緻分析瞭南極和北極冰芯中發現的銥異常層,以及特立尼達和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希剋蘇魯伯撞擊坑的精細地質學數據。本書不將滅絕視為一個突然的黑屏,而是審視瞭撞擊後數年、數百年乃至數韆年內,幸存下來的早期哺乳動物、鰐類以及鳥類祖先如何逐步填補生態真空,為新生代哺乳動物的崛起鋪平道路。 這本書集成瞭古生物學界數十年的最新發現和最前沿的研究技術——從高精度三維建模到古蛋白質分析——旨在為嚴肅的愛好者、學生和專業人士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高度批判性的恐龍科學圖景。它是一部關於生命韌性、演化奇跡以及地球曆史波瀾壯闊的權威參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恐龍」唐‧萊森(“DINO” Don Lessem)


  唐‧萊森為世界知名的恐龍專傢,寫瞭超過40本的恐龍相關著作,是科普恐龍書最知名的作傢之一,同時也是電影「侏羅紀公園」、迪士尼恐龍電影的專業顧問以及「探索頻道」恐龍節目的編劇。

  因為對恐龍的熱愛,他組織瞭一個非營利性的「恐龍協會」(The Dinosaur Society),並創辦《恐龍時代》(Dino Times)的兒童報紙。他和羅多爾夫‧柯裏亞博士一起挖掘也一起重建瞭全世界最大的恐龍。以他命名的「萊森龍」就是為瞭錶揚他對恐龍研究的支持。

譯者簡介

刑立達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生物科學係古生物學博士,著名的古生物學傢,科普作傢。已齣版的國內外科普書籍約100本,也為《中國國傢地理》等多傢雜誌撰稿,並多次在中國中央電視颱介紹古生物知識。

王申娜

  科普書撰稿人,科學記者。曾任中國《南方日報》記者,翻譯過多本古生物科普書籍。她追尋恐龍的足跡遍及雲南、新疆、遼寜、廣東,以及加拿大亞伯達省等地。
 

圖書目錄

6序
7前言
8如何使用這本書

10第一部分:發現恐龍
12恐龍是什麼?
14恐龍的世界
16恐龍的棲地
18化石怎麼形成
20地球上的生命
22恐龍係譜樹
24求偶和交配
26恐龍的孵化
28撫養恐龍寶寶
30遷徙和群居
32植食性恐龍的食性
34食腐動物還是捕食動物?
36恐龍防身術
38恐龍武器大觀
40偉大的恐龍發現者
42恐龍發現地點
44野外挖掘和實驗研究
46恐龍知識大誤解
48恐龍新發現
50恐龍時代的其他動物
52恐龍滅絕之謎

54第二部分:鳥臀目
56恐龍的類彆
58異齒龍
60小盾龍
62華陽龍
64劍龍
66加斯頓龍
68盾龍
70多智龍
72甲龍
74龍王龍
76厚頭龍
78微腫頭龍
80鸚鵡嘴龍
82原角龍
84戟龍
86三角龍
88五角龍
90華麗角龍
92花臉角龍
94雷利諾龍
96穆塔布拉龍
98彎龍
100禽龍
102豪勇龍
104原賴氏龍
106盔龍
108副棘龍
110青島龍
112愛德濛頓龍
114始糙齒龍

116第三部分 SAURISCHIAN蜥臀目
118恐龍的類彆
120始盜龍
122黑瑞龍
124虛形龍
126雙脊龍
128冰脊龍
130奧卡龍
132牛龍
134智利龍
136勞爾哈樓龍
138永川龍
140巨龍
142重爪龍
144棘龍
146異特龍
148高棘龍
150鯊齒龍
152南方巨獸龍
154馬普龍
156 西雅茨龍
158細顎龍
160古似鳥龍
162似鴕龍
164帖木兒龍
166亞伯達龍
168 霸王龍
170懶爪龍
172鐮刀龍
174竊蛋龍
176竊螺龍
178擅攀鳥龍
180鷲龍
182小盜龍
184恐爪龍
186迅猛龍
188猶他盜龍
190傷齒龍
192始祖鳥
194振元龍
196奇翼龍
198安祖龍
200裏奧哈龍
202闆龍
204萊森龍
206蜀龍
208馬門溪龍
210雷巴齊斯龍
212阿馬加龍
214迷惑龍
216梁龍
218地震龍
220查乾諾爾龍
222腕龍
224歐羅巴龍
226阿根廷龍
228潮汐龍
230薩米恩托龍

232第四部分:恐龍辭典
286名詞解釋
288推薦書目、網站、影片
289參觀地點
290索引
296 版權頁
 

圖書序言

前言

  恐龍是地球上生存過的物種中,最令人興奮、最具啓發性、也最有趣的動物之一。光是想像這些外型驚人的龐然大物活生生的樣子,就讓人深深著迷。化石記錄不但詳盡而且愈來愈完善,為恐龍如何演化提供精采的解說,讓我們明白動物如何隨著時間改變自己,以新的生活型態來適應新的環境和情勢。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恐龍的故事更加令人興奮,因為研究恐龍的科學傢發現愈來愈多證據,證明恐龍並沒有絕種,而是以鳥類的型態繼續活著。

  恐龍的重要性不隻這樣。整體而言,人類透過牠們瞭解自然、領略科學。

  在閱讀這本書以及認識恐龍的過程中,希望讀者對恐龍專傢的付齣與發現感到興奮。要記得:還有很多事尚待探索。
 
古生物學傢 德倫・奈許

作者的話

如果你喜歡恐龍,讀這本書準沒錯!


  新版的恐龍百科是有史以來最完整的兒童恐龍百科全書。就算你已經是個恐龍達人,你還是可以在本書中發現一些新知識,因為我們生活在恐龍發現的巔峰時代。我們今日已知的恐龍,有超過一半都是在過去的三十年間發現的。

  本書中收錄瞭幾百種不可思議的恐龍。有你最熟悉的暴龍,也有好幾個剛完成命名的品種,之前從沒在任何書上齣現過。

  你會發現,有的恐龍翅膀像蝙蝠、有的全身長滿羽毛、有的生活在洞裏,也有些會爬樹。恐龍的蹤跡更是遍及叢林、沙漠、甚至是現在的南極。書中也介紹令人著迷的恐龍曆史和當年驚人的恐龍世界。在恐龍畫傢弗朗剋‧滕佩斯塔筆下,一切更是栩栩如生。

  希望你們閱讀時,能和我寫這本書時一樣,樂趣多多!
 
「 恐龍」唐‧萊森

圖書試讀

第一部分

發現恐龍

棘龍和其他許多動物漫步在橫越北非的陰暗河流中。和棘龍(第144頁)一起在河裏的魚,大小跟車子差不多,還有許多其他水生動物。這個區域就是今日的北非撒哈拉地區。

恐龍是什麼?

恐龍到底是什麼?這並不是一個能簡單迴答的問題。恐龍是爬蟲類的有鱗後裔。恐龍會産下有硬殼的蛋,站立時腿從身體下方垂直伸齣,而不是像鰐魚那樣從身體兩側伸齣。而且有些恐龍身上長著羽毛。

這其中有幾項特徵和鳥類如齣一轍。其實就某些意義而言,的確可以將鳥類視為恐龍。6600萬年前,某個事件,也許是一顆小行星撞上瞭地球,導緻這些陸生的恐龍滅絕,但鳥類、許多爬蟲類和哺乳動物卻存活瞭下來。

恐龍分為兩大類,這是根據牠們髖骨部位的結構不同所作的區分:蜥腳類(蜥臀目)恐龍,包括所有肉食性恐龍與最大的植食性恐龍。鳥腳類(鳥臀目)則都是植食性恐龍,譬如劍龍、鴨嘴龍科的恐龍以及角龍等。

蜥臀類恐龍的學名為蜥臀目,這種恐龍的髖骨指嚮前,底部的形狀酷似靴子。肉食性恐龍和巨型植食性恐龍都屬於蜥臀目。

鳥臀類恐龍的學名為鳥臀目,牠們的髖骨和鳥類一樣,兩塊骨頭指嚮身體後下方。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平常工作有點忙碌的上班族,要找到一段時間好好沉浸在一本書裡其實不容易,但《國傢地理學會終極恐龍百科》絕對是一本能讓我暫時忘卻煩惱、進入另一個時空的絕佳選擇。我最喜歡的閱讀時間就是下班後,泡上一杯咖啡,然後就著柔和的燈光,翻閱這本厚重的百科全書。書裡麵的資訊量非常龐大,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新的發現,像是關於三角龍的角到底是用來打鬥還是展示的,或是腕龍那驚人的脖子究竟是怎麼支撐的,書中都有深入的探討。而且,它提供的許多新發現,都讓我對這些古老生物有瞭顛覆性的認知。像是有些小型獸腳類恐龍,竟然有羽毛,這對我這個從電影《侏羅紀公園》裡認識恐龍的人來說,簡直是震撼教育!這本書真的讓我對恐龍的想像,從單純的巨大爬行動物,進化到更加科學、也更加豐富的圖像。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國傢地理學會終極恐龍百科:有史以來最完整的恐龍百科全書(全新增訂版)》絕對是我近期最滿意的一筆購書經驗。作為一個從小就對恐龍充滿好奇,長大後依然對這些史前巨獸念念不忘的「恐龍迷」,我已經收藏瞭不少相關的書籍,但這本的齣現,無疑是為我的恐龍知識庫注入瞭一股全新的活水。它不隻是簡單地羅列瞭各種恐龍的名字和圖片,而是真正地帶我走進瞭恐龍的世界,從牠們的骨骼結構、生活習性、演化歷程,到牠們如何在地球上留下瞭珍貴的化石痕跡,都做瞭非常詳盡的闡述。書中的插圖精美絕倫,色彩鮮豔,而且對於每一個恐龍的描繪都極盡寫實,彷彿牠們就活生生地站在我的眼前。我尤其欣賞它對於一些比較鮮為人知的恐龍的介紹,也提供瞭豐富的資訊,這讓我的恐龍知識不再局限於霸王龍、三角龍這些耳熟能詳的「明星」,而是擴展到瞭更多樣化的史前生物。

评分

這本書的內容編排真的讓人讚嘆,完全是為恐龍迷量身打造的。它不單純是按照恐龍的分類來介紹,而是穿插瞭很多關於古生物學傢如何發掘化石、如何重建恐龍樣貌的過程。這讓我對恐龍的研究有更深的理解,不隻是看到結果,更能看到科學傢們努力探索的過程。書裡有很多像是「恐龍的移動方式」、「恐龍的顏色」、「恐龍的鳴叫聲」之類的專題介紹,這些都是我以前很少看到,但又非常感興趣的議題。它不是那種死闆的教科書,而是用一種很生動、很有趣的方式來呈現科學知識。我常常看到一半就停下來,跑去Google一些相關的資料,感覺就像是在上一個超厲害的科普課程。而且,它對於一些恐龍的「爭議性」議題,像是恐龍有沒有毛、牠們的演化關係等等,也能從不同學者的觀點來呈現,讓讀者可以更全麵地瞭解科學的演進。

评分

這本書的印刷和紙質也讓我非常驚喜,完全對得起「終極」這個稱號。封麵設計就很有質感,打開來之後,每一頁的色彩都非常飽滿,圖片的解析度極高,即使是放大看細節,也不會模糊或有顆粒感。我特別喜歡它在展示大型恐龍時,所採用的跨頁大圖,那種視覺衝擊力真的非常強烈,讓人感覺身臨其境。而且,書的裝訂也很牢固,厚厚的書頁翻起來也很順暢,不像有些書容易散開。我常常會把它放在桌上,隨時翻閱,有時候甚至隻是把它當成藝術品來欣賞。它不隻是一本恐龍圖鑑,更是一本可以陪伴我很久、值得我反覆品味的作品。我會推薦給所有對恐龍有興趣的朋友,不管是小朋友還是像我一樣的大人,這本書都能帶給你無窮的樂趣和知識。

评分

哇,我最近真的被這本《國傢地理學會終極恐龍百科:有史以來最完整的恐龍百科全書(全新增訂版)》給徹底震撼到瞭!身為一個從國小就開始迷戀恐龍的老粉,我手上其實也收瞭不少恐龍圖鑑,但這本的規模和深度真的完全是另一個層次。從我一翻開,就被那些清晰得不可思議的插畫給吸引住,每一個細節都畫得超精緻,感覺好像可以直接摸到恐龍的鱗片一樣。而且,它不隻是有漂亮的圖片,更重要的是它對每種恐龍的介紹都非常詳細,從牠們的體型、食性、生活習性,到牠們的發現歷史和科學傢們最新的研究發現,幾乎無所不包。我特別喜歡它在介紹一些比較冷門的恐龍時,也能提供那麼多資訊,不像有些書都隻集中在幾種最常見的恐龍上。光是看牠們的骨骼結構圖,我就能花上半天時間研究,想像牠們在史前時代的樣子,真的太過癮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