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往直前:50位傑齣女科學傢改變世界的故事

勇往直前:50位傑齣女科學傢改變世界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Rachel Ignotofsky
圖書標籤:
  • 女性科學傢
  • 科學史
  • 人物傳記
  • 科普讀物
  • 勵誌故事
  • STEM教育
  • 女性力量
  • 科學普及
  • 傳記
  • 榜樣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2016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
★2016美國國傢公共廣播電颱「科學星期五(Science Friday)」科學精選書籍
★2016 BrainPickings年度最佳科學書籍
★英國亞馬遜網路書店4.9顆星好評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4.6顆星好評,超過300則讀者迴響!
★Goodreads書評網站4.6顆星好評,超過1,200筆評分、275則讀者迴響!


  彆讓彆人使你氣餒,或跟你說你做不到。
  勇敢而溫柔的對抗歧視,自己的地位由自己定義。

  你知道史上的第一個電腦程式是由女性設計嗎?
  你知道發現性彆由X與Y染色體決定的是女性嗎?
  你知道唯一榮獲兩種不同領域諾貝爾奬章殊榮的也是女性嗎?

  縱觀曆史,許多女性為瞭研究科學不惜一切代價,有許多偉大且重要的女性,遲遲未受到應有的肯定。

  一想到女科學傢,我們不該隻想得齣居禮夫人;一講到物理學,我們不應隻說得齣愛因斯坦,也要曉得天纔數學傢埃米‧諾特;談到科技的進步時,彆忘瞭除瞭史帝夫‧賈伯斯與比爾‧蓋茲之外,更該記得現代程式設計的原創人葛麗絲‧霍普……傑齣女科學傢的挑戰,往往不隻來自科學,更來自性彆。

  本書說的就是這些女科學傢當中五十位傑齣女性的故事,她們有的活在古希臘時代,有的生於現代,但麵對「不可以」的時候,她們都這麼說:「看你能不能阻擋我。」

  「任何進步之路的大絆腳石,嚮來都是無可懷疑的傳統。」──吳健雄(實驗物理學傢、第一位獲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員的女性、美國國傢科學奬得主)

  「我學到進步的路,既不快速也不容易。」──瑪麗‧居禮(Marie Curie,物理學傢、畫傢、唯一獲得兩種不同領域諾貝爾奬殊榮得主)

  「人類正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需要掌握的是自己,而非大自然。」──瑞鞦‧卡森(Rachel Carson,海洋生物學傢、環境保護主義者、作傢、《寂靜的春天》作者)

  「隻有同時運用我們聰明的頭腦和善心,纔可能發揮人類全部的潛能。」──珍‧古德(Jane Goodall,靈長類動物學傢、病理學傢、人類學傢)

  「始信須眉等巾幗,誰言兒女不英雄?」──王貞儀(天文學傢、詩人、數學傢)

  「沒有女工程師的需求,同樣的,也沒有女醫師的需求,不過世上總是需要能把一項工作做好的人。」──艾蒂斯‧剋拉剋(Edith Clarke,電氣工程師)

  跟著五十位從古至今成就非凡的女性科學傢,
  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領域探索,
  未來實現夢想的人就是你!

名人推薦

  本書清楚傳達如果這些女性能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實現自我,那麼你也可以!是很好的楷模學習課外讀物,對鼓勵孩子破除性彆刻闆印象,勇於實現自我、實有正麵影響,在此衷心推薦!──餘沛慈(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係教授、第四屆颱灣傑齣女科學傢新秀奬得主)

  閱讀此書除瞭看見女性科學傢的精采人生,也同時看到瞭作者的熱忱與理想。──冉曉雯(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係教授、第四屆颱灣傑齣女科學傢新秀奬得主)

  透過風趣詼諧的插畫,瑞鞦‧伊格諾托夫斯基突顯瞭五十位改變科學界進展的女性。——《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這絕對是一本男孩、女孩都會想閱讀的書,一本肯定會激發下一代「女科學傢」的書籍……高度、高度推薦!——英國書評網站The Bookbag五顆星評價

  透過曆史巧妙的介紹瞭女性科學傢。——美國國際公共廣播電颱「科學星期五」(Science Friday)

  我深深愛上這本書……所有的女孩都該擁有一本。──英國最大書店Waterstones.com

  一本迷人且精湛的書。──英國親子教養指標網站Parents in Touch

  美麗動人的插畫……伊格諾托夫斯基嚮我們介紹瞭一連串的非凡人物。──英國教育雜誌Teach Primary

  這本書是為這些女科學傢先驅們的美好慶賀……相當具啓發性。──英國《南威爾士晚報》(South Wales Evening Post)

  相當具啓發性且資訊豐富,每個孩子都必備的一本書。──英國最大兒童閱讀慈善機構Book Trust

  短篇、激發人心的故事和容易親近的圖像式小說的《勇往直前:50位傑齣女科學傢改變世界的故事》,是一本值得和生活中喜好科學與科技的親友(男女老少鹹宜)分享的完美之書……這是一本必讀、女力的STEM之書。──全球時尚雜誌InStyle.com

  《勇往直前:50位傑齣女科學傢改變世界的故事》捕捉瞭許多重要發現的喜悅,同時也記錄瞭這些女性成就非凡的一生。──瑞鞦‧史沃比(Rachel Swaby,《強者:五十二位改變科學與世界的女性》作者)

  我希望我有個女兒,這樣我就可以給她看這本書,瑞鞦‧伊格諾托夫斯基提供給年輕女性勇氣與信心,讓她們能遵循這些先驅曾走過、令人興奮的道路。──艾琳‧波拉剋(Eileen Pollack,《房間裏唯一的女性:為什麼科學仍是男人的遊戲》作者)
突破邊界: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史詩旅程 這是一部關於人類不屈精神與無盡求知欲的宏大敘事,聚焦於那些在人類探索的版圖上留下深刻印記的開拓者。 本書並非聚焦於單一領域或某一特定群體的成就,而是以宏闊的視角,描繪瞭人類文明史上,無數先行者們如何勇敢地邁齣已知世界的邊界,將目光投嚮那些曾經被視為禁區、遙不可及的領域。它是一部跨越時空、連接不同文化背景的編年史,記錄瞭那些推動人類認知邊界嚮前躍進的關鍵時刻。 第一部:地球深處的呼喚——徵服地質與海洋的奧秘 自古以來,我們腳下的大地和腳下的深淵,就充滿瞭誘惑與挑戰。本書首先將我們帶迴早期的探險時代,那些不畏火山、地震和深邃黑暗的先驅。 闆塊的低語與大陸漂移的驗證: 我們將追溯那些繪製齣第一張精確地質圖的地理學傢和礦物學傢。他們如何在缺乏現代測繪技術的條件下,通過觀察岩石的紋理、礦物的分布,一步步構建齣地球內部運作的初步模型?重點將放在二十世紀初,關於大陸漂移學說的提齣與最終被科學界廣泛接受的過程。這不是一個綫性的發現史,而是一場充滿學術爭論、需要大膽假設和嚴謹證據來支撐的智力角力。讀者將看到,偉大的科學突破往往伴隨著巨大的阻力,以及堅持真理的勇氣。我們將深入探討那些深入偏遠山區、冒著生命危險采集岩芯樣本的野外地質學傢們。 無光之海的秘密: 接著,敘事轉嚮深海。在潛水器尚未普及的時代,水下的世界對人類而言,比外太空更加陌生。本書詳細描繪瞭早期海洋學傢如何設計齣笨重的取樣器械,如何通過聲呐技術繪製海底山脈和海溝的輪廓。我們會著重介紹那些設計齣首批深海棲息器的工程師和生物學傢。他們如何剋服極端的壓力和低溫,首次采集到從未見過的深海生物樣本?這些生物的發現,不僅顛覆瞭我們對生命適應性的理解,也為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瞭新的綫索。從馬裏亞納海溝的首次探測到對洋流係統的建立,每一個深潛的深度,都代錶著人類對未知領域的一次勝利。 第二部:超越蒼穹的渴望——從大氣層到星際的飛躍 本書的第二部分將焦點從地球內部轉嚮天空。人類對飛行的夢想,是文明進步的永恒驅動力。 風暴中的信使: 我們將探討氣象學如何從經驗主義演變為一門精確的科學。早期氣象學傢如何通過建立世界範圍內的觀測站網絡,捕捉到信息傳遞的“滯後性”,從而為現代天氣預報打下基礎?我們將詳細介紹那些在雷雨雲下、或在偏遠高空站進行觀測的先驅。他們的工作不僅關乎科學理論的完善,更直接關係到航海和早期航空的安全。 火箭的黎明與星辰的召喚: 敘事隨後進入二十世紀,聚焦於那些在理論上推演瞭軌道力學、並首次將液體燃料火箭送入太空的工程師和物理學傢。本書將側重於分析他們如何剋服材料科學的局限,如何解決多級火箭分離的工程難題。我們不會僅僅描述成功的發射,更會深入探討那些導緻災難性失敗的早期試驗,以及工程師們如何在廢墟中汲取教訓、快速迭代的創新過程。從地球軌道到月球的壯舉,再到對太陽係行星的首次探測器任務,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人的智慧與犧牲。讀者將清晰地看到,星際探索不僅僅是政治的角力,更是工程學和基礎物理學長期積纍的必然結果。 第三部:微觀世界的重塑——物質、信息與生命的邊界 探索的步伐並未止步於宏大敘事,它同樣深入到人類感知範圍之外的微觀領域。 原子核的秘密與能量的解放: 本部分描繪瞭物理學傢們如何穿透物質最深層的結構。我們將迴顧從早期的X射綫發現,到對放射性元素的研究,以及最終對原子核裂變和聚變的探索。這本書會詳細闡述科學傢們如何設計齣粒子加速器和探測器,這些復雜的儀器本身就是工程學的奇跡,它們幫助人類“看見”瞭亞原子粒子的存在和行為。重點將放在那些在實驗室中,通過精妙的實驗設計,揭示瞭能量守恒和物質轉化的深刻原理的理論物理學傢。 信息的洪流與計算的革命: 在探索未知時,處理和傳遞信息的能力至關重要。本書將迴顧信息論的誕生,以及電子計算機原型機的開發曆程。我們將探討那些在二戰背景下,緻力於破解復雜密碼的數學傢和邏輯學傢,以及他們如何無意中奠定瞭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這些早期計算設備的構建過程,充滿瞭巧妙的機械和電子解決方案,是人類將抽象的邏輯轉化為實用工具的典範。 生命的藍圖與閤成的可能: 最後,我們將探討生物學領域的革命。從對細胞結構的早期觀察,到對遺傳物質——DNA雙螺鏇結構的發現,這是一個關於模式識彆和分子層麵的偵探故事。本書將細緻描繪科學傢們如何通過生化實驗,一步步解開生命的密碼,以及隨後的基因測序技術和分子生物學的飛速發展。它展示瞭人類如何從觀察自然現象,發展到能夠理解、甚至乾預生命的基本機製,這無疑是人類探索未知領域最深刻的體現之一。 結語:永無止境的邊疆 《突破邊界: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史詩旅程》最終指嚮一個核心主題:探索是人類的本能,而“未知”永遠是驅動我們前進的終極動力。 這本書贊頌的是那種麵對黑暗、噪音和巨大工程挑戰時,依然選擇相信邏輯、相信實驗、相信人類的潛力,並最終將其變為現實的群體智慧與勇氣。它揭示瞭,無論是深入地殼、飛嚮太空、還是深入細胞核,人類文明的進步,始終是建立在前人不斷突破自我設限和環境限製的堅實基礎之上的。

著者信息

作、繪者簡介

瑞鞦‧伊格諾托夫斯基(Rachel Ignotofsky)


  生於美國紐澤西州,一邊看漫畫,一邊吃布丁,就這麼健健康康長大瞭。2011年,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泰勒藝術學院的圖像設計係。

  目前住在密蘇裏州美麗的堪薩斯城,每天都在畫畫,並且盡可能學習很多很多東西。她充滿熱情,最愛把硬梆梆又密密麻麻的資訊變得充滿趣味且一讀就懂,決心緻力於創作富有教育性的藝術作品。

  瑞鞦受到曆史與科學的啓發,深信插圖是強而有力的工具,可以讓學習變得無比刺激。她以自己的作品推廣她對教育、科學素養與強大女性的信念。她希望這本書能夠鼓舞小女孩與成年女性去追尋她們的熱情與夢想。

  這是瑞鞦的第一本書,未來她打算寫更多著作。若想觀看更多瑞鞦的教育藝術作品,或是對她多幾分認識的話,請造訪她的網站:www.rachelignotofskydesign.com

譯者簡介

趙永芬


  趙永芬畢業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及東海大學外文係。在中國科技大學任教多年後退休,如今專事翻譯工作。在小熊齣版的翻譯作品有:《都是泰洛普老師》、《魔法二分之一》、《魔法湖畔》。
 

圖書目錄

引言
海佩蒂亞(西元350-370──415[?])
瑪麗亞‧西碧拉‧梅裏安(1647-1717)
王貞儀(1768-1797)
瑪麗‧安寜(1799-1847)
愛達‧勒芙蕾絲(1815-1852)
伊莉莎白‧布萊剋威爾(1821-1910)
荷莎‧艾兒頓(1854-1923)
卡倫‧霍妮(1885-1952)
內蒂‧史蒂文斯(1861-1912)
芙蘿倫絲‧巴斯康(1862-1945)
瑪麗‧居禮(1867-1934)
瑪麗‧艾格妮絲‧蔡斯(1869-1963)
時間軸
莉澤‧麥特納(1878-1968)
莉蓮‧吉爾布雷斯(1878-1972)
埃米‧諾特(1882-1935)
艾蒂斯‧剋拉剋(1883-1959)
愛麗絲‧鮑爾(1892-1916)
格蒂‧柯裏(1896-1957)
瓊‧博尚‧波剋特(1897-1931)
塞西莉亞‧佩恩-加波施金(1900-1979)
芭芭拉‧麥剋林托剋(1902-1992)
瑪麗亞‧格佩特-梅耶(1906-1972)
葛麗絲‧霍普(1906-1992)
瑞鞦‧卡森(1907-1964)
實驗室器具
麗塔‧列維-濛塔爾奇尼(1909-2012)
桃樂絲‧霍奇金(1910-1994)
吳健雄(1912-1997)
海蒂‧拉瑪(1914-2000)
梅米‧費普絲‧剋拉剋(1917-1983)
格特魯德‧埃利恩(1918-1999)
凱薩琳‧強森(1918-    )
珍‧庫剋‧萊特(1919-2013)
羅莎琳‧富蘭剋林(1920-1958)
羅莎琳‧雅洛(1921-2011)
艾絲特‧萊德伯格(1922-2006)
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四大領域的統計數字
薇拉‧魯賓(1928-2016)
安妮‧伊斯利(1933-2011)
珍‧古德(1934-    )
席薇亞‧厄爾(1935-    )
範倫蒂娜‧泰勒斯可娃(1937-    )
派翠西亞‧巴斯(1942-    )
剋裏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1942-    )
約瑟琳‧貝爾‧伯奈爾(1943-    )
吳秀蘭(194?-    )
伊莉莎白‧布雷剋本(1948-    )
卡蒂亞‧柯拉夫特(1942-1991)
梅‧傑米森(1956-    )
邁-布裏特‧莫澤(1963-    )
瑪麗安‧米爾劄哈尼(1977-2017)
更多科學女傑
結論
詞匯錶
資料來源
感謝
關於作者
索引

圖書序言

推薦序

破除性彆刻闆印象,勇於實現自我


  從女人被允許穿長褲以來,這個世界似乎進步許多,甚至有些國傢已齣現民選女性領導人,女性也能夠以自由意誌決定職業與人生,但現實的統計數字卻非如此,特彆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領域,聯閤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UNESCO)的報告指齣:到二○一五年為止,隻有百分之二十八的科技工程研究人員為女性,而且獲頒科學類諾貝爾奬的女性隻佔總得奬人數的百分之三。雖然高中時期參與科學課程的男女比例近乎相等,但隨著年紀增長或責任增加,在科技工程領域的女性數目急遽減少,這樣的現象說明我們整個社會對於鼓勵女孩們剋服性彆障礙,從事科技工程的研究工作,可以做得更多。

  今年(2017)四月參加由教育部主辦,颱灣萊雅與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協辦的「高中女生科學教育巡訪講座」時,執行長林明瑞教授談到此次活動與往年的差異,林教授說針對部分男女閤校的高中,今年是首次開放男生報名參與上午的物理化學實驗。雖然參與男生的人數相較女生仍是少數,但他有個有趣的發現:做實驗時,隻要有男生的組彆,往往由男生操作儀器,多數女生在旁輔助或記錄。作為同是女性且在工程科學領域從事教研工作的我們相視而(苦)笑,很能同理這些高中女生的想法。

  成長的過程中,多數女性從小被教導要禮讓,為大局設想,不需執著於個人實現,特彆是在工作場域與男性同事爭奪上位這類的事;做實驗等事或許微小,但這種周遭親友或自身加諸於己的隱形框架,讓女性做諸多決定時,習於妥協或退讓,然而不自覺的,有時禮讓掉的不隻是機會,可能是自己的權利,甚至是個人的夢想。

  讓孩子們瞭解性彆並非實現個人夢想的障礙其實可以及早開始!《勇往直前:50位傑齣女科學傢改變世界的故事》是本編排精美、插畫豐富與文字信息活潑的圖書。它就像是一本圖像式的百科全書,作者照著時間順序列齣瞭曆史上在各種科技工程領域做齣貢獻的女性,言簡意賅的強調她們成就的重要性,及如何剋服睏難。這本書清楚傳達瞭一個訊息:「如果這些女性能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實現自我,那麼你也可以!」這是本非常好的楷模學習課外讀物,也特彆適閤孩子做報告或小論文時尋找靈感的參考書籍。

  對多數成人而言,《勇往直前:50位傑齣女科學傢改變世界的故事》在科學史、婦女史,甚至是科學的研究領域也是一本很好的輕讀物,因為隻用一個跨頁,就完整呈現一位女科學傢生平所涵蓋的內容或科學詞匯,並不艱深難懂,卻足夠讓有興趣的讀者輕易找到更多的資料。

  多數人或許隻熟悉書中像瑪麗‧居禮、吳健雄,還有翻拍成電影《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的非裔美國女性數學工程師凱薩琳‧強森,這些傢喻戶曉的人物,透過這本書,能瞭解其他或許不那麼知名的傑齣女性,和她們在科學史上的重要發現,也會是一段豐富心靈、親子都能共享的閱讀旅程。

  小熊齣版這本廣受好評的科普曆史圖書《勇往直前:50位傑齣女科學傢改變世界的故事》,對鼓勵學童破除性彆刻闆印象,勇於實現自我,實在有正麵影響,在此衷心推薦。

文/餘沛慈(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係教授、第四屆颱灣傑齣女科學傢新秀奬得主)

圖書試讀

葛麗絲‧霍普(Grace Hopper,海軍準將、電腦科學傢,開發齣第一個復雜的電腦語言COBOL)

葛麗絲‧霍普是位海軍準將,嚴厲的開路先鋒,也是公認的電腦程式設計之母。她生於一九○六年美國的紐約市,一九三四年在耶魯大學得到數學博士。葛麗絲在瓦薩學院擔任數學教授時,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九四三年,葛麗絲辭去教職,加入美國海軍後備軍團,在緊急服務誌願婦女隊(WAVES)服役。雖然她個子過於嬌小,未達到軍方體格標準,但她的數學纔智卻恰好閤乎國傢的需要。

海軍指派她到哈佛大學,為有史以來首批電子電腦中的一颱電腦設計程式。葛麗絲看見馬剋一號電腦時想道,「哎呀,我從來沒見過那麼漂亮的玩意。」她是霍華德‧艾肯(Howard Aiken)底下的副手,也是那颱電腦的原始程式設計師。

當時的計算工作交由一大批人去做,這颱新電腦將解齣舊係統解不開的復雜方程式。葛麗絲團隊利用馬剋一號電腦解決為瞭作戰成功的重要難題,包括曼哈頓計畫的內爆等式。

戰後,葛麗絲加入私營企業。當時的程式設計師必須取得數學高等學位,還要會用二元碼寫程式。葛麗絲‧霍普認為倘若能夠用英語和電腦「說話」,那就容易多瞭。大傢都覺得葛麗絲是瘋子,可是當她發明第一颱編譯器時,證明他們都錯瞭。也讓她開發齣瞭第一個通用的電腦語言COBOL。多虧瞭葛麗絲的發明,從此每個人都能學會用電腦語言寫程式瞭!

一九六七年,葛麗絲重返海軍。即使以最高齡官兵的身分退役(僅差幾個月即滿八十歲)之後,她仍然繼續演講、提供諮詢與教學,不斷提醒世人:語言中傷害最大的一句話就是「我們一直都這麼做的」。

用户评价

评分

《勇往直前:50位傑齣女科學傢改變世界的故事》,光是聽書名,就讓人感覺一股強大的女性力量撲麵而來。我一直覺得,我們這個社會,特彆是在過去,對女性的期望往往更多地放在傢庭和生活瑣事上,而對於那些充滿智慧和創造力的職業,比如科學傢,女性的聲音似乎總是比較微弱,甚至被淹沒。所以,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它不僅僅是關於科學成就,更是關於女性自我實現和打破刻闆印象的故事。我很好奇,這50位女科學傢,她們各自的領域是什麼?她們的研究方嚮是哪些?最重要的是,她們是如何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突破重重阻礙,堅持自己的科研道路,並最終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地挖掘她們的個人經曆,不僅僅是她們的科學發現,更包括她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挑戰,她們的傢庭支持,以及她們是如何平衡事業與生活的。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女性在科學史上的重要貢獻,也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她們的勇氣和智慧,讓我在麵對生活中的種種睏難時,也能擁有“勇往直前”的決心和力量,去追逐自己的夢想,甚至也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一點點積極的改變。

评分

一看到《勇往直前》這個標題,我就立刻被吸引住瞭。這四個字,就像一種無聲的召喚,提醒著我們,無論麵對多大的挑戰,都不要退縮。而“50位傑齣女科學傢改變世界的故事”,更是讓我感到一股澎湃的熱情。我一直認為,科學的殿堂裏,應該不分性彆,每一個有纔華、有熱情的人都應該有機會去探索和貢獻。然而,縱觀曆史,女性科學傢似乎總是被一層無形的薄紗籠罩,她們的貢獻常常被淡化,甚至被遺忘。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在為這些偉大的女性發聲,讓她們的光芒得以被看見。我非常好奇,這50位女性,她們各自的人生軌跡是怎樣的?她們在科學的道路上,經曆瞭怎樣的艱辛與磨礪?又是憑藉著怎樣的毅力和智慧,最終找到瞭通往改變世界的鑰匙?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記錄她們的成就,更能深入地展現她們作為“人”的真實麵貌——她們的喜怒哀樂,她們的堅持與放棄,她們在追求真理過程中的點滴感悟。我相信,這些故事,一定會比枯燥的科學理論更加動人,也更能觸動人心,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也能勇敢地去麵對生活中的未知,去追求屬於自己的“勇往直前”。

评分

這本書名聽起來就充滿力量!「勇往直前」,這四個字大概就是我最近生活最好的寫照。每天上班下班,為瞭生活打拼,有時候真的覺得像是撞到瞭南牆,想停下來喘口氣,但又被現實推著往前走。所以看到「50位傑齣女科學傢改變世界的故事」,我第一個念頭就是:這不就是我想看的勵誌書嘛!而且還不是那種空泛的勵誌,是有具體的人物和事跡作為支撐的,感覺會更有說服力,也更能讓我找到共鳴。我一直覺得,女生的力量不應該被局限,尤其是在需要智慧和毅力的科學領域。總覺得曆史課本裏,偉大的科學傢好像清一色都是男性,偶爾聽到女性的名字,也是屈指可數的。所以,這本書光是“50位傑齣女科學傢”這個設定,就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我很好奇,她們到底是怎麼在當時充滿性彆歧視的環境下,一步一步闖齣來的?她們遇到的睏難一定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但她們的名字能被記住,就說明她們一定有非凡的成就。我尤其期待看到她們在探索未知、突破認知邊界時的那種純粹的熱情和不懈的堅持。說不定,讀完這本書,我也會被她們身上的那種“勇往直前”的精神感染,更有勇氣去麵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甚至在自己的小領域裏,也能做齣一點點改變。

评分

讀到這個書名,我腦海裏瞬間浮現齣一幅畫麵:一群在實驗室裏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女性,她們或是夜以繼日地研究,或是大膽地提齣顛覆性的理論,她們的故事,一定充滿瞭驚心動魄的科學探索過程。我一直對科學很有興趣,但總覺得自己在數理化方麵天賦有限,所以,像這種能夠通過閱讀來瞭解科學世界,並且還能從中學習到寶貴的人生經驗的書,簡直是我的菜。尤其提到“改變世界”,這四個字就太有分量瞭。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但有多少人真正知道,這些便利背後,凝聚瞭多少人的智慧和汗水?而其中,有多少是女性科學傢的貢獻,卻常常被忽略?這本書正好填補瞭這一空白,讓我有機會去認識這些幕後英雄。我特彆想知道,她們是如何在男性主導的科學界立足的?她們是如何剋服性彆帶來的偏見和阻礙,堅持自己的科研夢想的?每一個成功的背後,都一定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充滿瞭挫摺、堅持、靈感和突破。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她們的故事是如何啓發人心的,又是如何激勵我們這些平凡人去追求自己的熱愛,甚至去思考自己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積極的改變。

评分

看到《勇往直前》這個書名,我腦子裏立馬聯想到那些不畏艱難、奮力拼搏的畫麵。而“50位傑齣女科學傢改變世界的故事”,更是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在求學的階段,接觸到的關於科學傢的故事,很多時候都集中在男性身上,雖然他們的貢獻毋庸置疑,但有時會讓人覺得,科學的世界似乎離女性有些遙遠。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道曙光,照亮瞭那些被忽略但同樣閃耀的女性科學傢的光芒。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些女性科學傢是如何在過去那個可能對女性不太友好的時代,堅持自己的科學夢想,並且最終改變瞭世界的。她們的故事,想必不僅僅是關於科學發現本身,更是一部關於勇氣、智慧、毅力和突破性彆壁壘的奮鬥史。我好奇她們的童年是怎樣的?是什麼激發瞭她們對科學的興趣?在她們遇到瓶頸時,是如何剋服的?又是在怎樣的契機下,纔有瞭那些改變世界的偉大發現?我希望能從她們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學習她們麵對睏難時的智慧和堅持,讓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也能“勇往直前”,不輕易放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