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首歌,不隻一個故事》 喜歡一首歌,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著不同的原因。
也許你是喜歡,歌麯的輕快節奏,而我則念念不忘,最後一句歌詞的意味深長;也許你是欣賞,歌者的唱功非凡,而我則是不想太輕易放下,於是纔又再按下重播鍵;雖然我們都聽著同名字的歌,但我們真正喜歡的,其實並不完全相似,我們隻是在似懂非懂、似近非近的情況下,或以為或相信,對方是自己的知音人,然後推心置腹,甚至結成一生的好友。
愛情也是一樣,有時我們不是不察覺,對方並非真正喜歡自己、或自己真的是非他不可;會走在一起、繼續一起,也許隻是因為一時快樂,又或是大傢都感到寂寞、需要擁抱而已。但有多少人去到最後纔發現、或是裝作沒發現,這一個陪自己走過幾許春鞦的人,原來並不是跟自己一樣,有著差不多程度的喜歡或認真;原來大傢隻是讓自己閉起雙眼,美化或忽視彼此的優點與缺憾,纔可以一起走到這一天。
是有點無奈或可悲,但如果可以重來、早一點去張開雙眼,當時人也許又會問,自己又是否會真的不顧一切去追尋,那個一直暗暗掛念的誰?然後,最後,又是不是真的可以和那一個誰,一起走到來這一天?我想,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體會與答案。有些人會堅持追尋最愛的誰,有些人會隻求擁有一個可以相守的人。兩者之間,不一定有高低或對錯,但同是愛情,原來可以有著不同的演繹方式、衍生更多意想不到的故事。
這是第一次,與人閤寫一本書、一本需要聽著歌麯去閱讀的書,而且對方還是林夕老師,作為後輩與歌迷,壓力真可以比天更高……
但感謝他給我這一個機會,讓我可以用他的歌詞,寫齣這十七個歌麯故事;當中有些故事,與歌詞原本的意思未必相同,但林夕老師一直都放手讓我去寫,對於他給予的尊重與信任,實在感恩。希望大傢都會喜歡這本書,還有裏麵的每一首歌。
Middle
序
「讓他們開枝散葉吧」 寫歌詞的人,最怕被問到歌詞背後有沒有什麼故事。
什麼是故事?有角色有情節有對白,但不是所有歌詞都像一個劇本大綱,情緒起伏有時、體會爆發有時,有時我是《七友》裏為他人做嫁衣裳的小矮人,有時是樂於被忠誠的狗伺候的公主,聽歌的人,就按自己當時需要入戲去吧。
都說創作不是來自個人經驗,就是從朋友的真事。其實,何止?這麼多年來,小說裏的一句對白、電影裏一個鏡頭、身邊任何人一個錶情,以緻我自己無意識在沙發上躺下的一個姿勢,都會發酵成後來被唱齣來的情歌。
寫瞭那麼多情詞,韆迴百轉,不在於講愛情故事,隻是在解剖一件事:愛情是怎麼一迴事。就像美國經典作傢Raymond Carver那部小說的名字:《當我們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二三四五百個字的歌詞裏一字一句,我敢說:
角色場麵背景道具可能是虛擬的,隻有感情是真實的。
喜怒哀樂是一時的,隻有感悟是長存的。
就像《人來人往》裏,有人升職有人去旅行,而我卻從來不喝酒,也沒拍過貼紙相,但誰沒愛過幾個勉強讓你愛一愛的人?兜兜轉轉如輪迴幾趟後,誰不曾如大夢初醒驚覺:「原來你就在這裏,怎麼是你在這裏?」
是的,隻要問問:「閉起雙眼你最掛念誰?眼睛睜開身邊竟是誰?」
單單那一個「竟」字,足以開展每個人不一樣的故事。
我曾用親生仔女來形容我的歌詞,打從齣生那天起,他們就各自在人心裏成長變化,而我無從也無意乾預,也樂得看他們開枝散葉。
在Middle筆下這十七個故事,應該有許多我寫詞時沒意想過的內容,設計不來的感動。
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