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全球200周年,最療癒的科學工藝!
連續15年決選,全球萬花筒設計金奬得主,親自傳授
改變世界的百大名人教會你──
►►輕鬆解讀光學原理
►►萬花筒結構剖析
►►清楚的專業級製作步驟
►►手造最完美萬花筒
★5種鏡片組閤+9種萬花筒製作細解,微觀宇宙的對稱美學 從廣為人知的圓筒型乾芯式萬花筒,到試管型、圓盤狀、錐形萬花筒,以及能夠將周遭景色摺射為萬花筒映像的望花筒,書中皆有詳細的製作步驟,從選材、角度、尺寸,細至切割工序,都提供瞭精準數值與清晰圖解——
◆望遠鏡萬花筒,無邊境的平麵映像
從外型到映像都廣受喜愛的傳統萬花筒,材料收集容易,隻要是筒狀物皆能製作;用紙張或布料將筒身裝飾成喜歡的樣子,不用上禮品店,就能擁有專屬的萬花筒紀念品。
◆十字弓萬花筒,搖曳的圓滿對稱
細長物件盒與方形筒身的組閤,看上去就像一把十字弓。在實驗試管內加入甘油,放入的物件會隨著油液緩緩漂動,呈現齣搖曳的美麗映像。
◆風車萬花筒,療癒的鏇轉圓盤
在圓形透明基盤上貼滿色彩繽紛的物件,能像風車一般鏇轉,光看外觀就賞心悅目。隻要用手指轉動圓盤,就能透過窺孔觀賞到充滿星星的變幻映像。
◆鐵塔萬花筒,立體星球盡收眼底
鐵塔狀的筒身和錐形鏡片,製造齣內部的復雜反射,會産生十分獨特的映像。從筒身一側開口所看到的畫麵,就像是漂浮在宇宙裏的星球,十分迷人。
◆水晶球望花筒,美景的幾何重組
在藏有鏡片的筒身前端放入一顆透明球體,不需任何物件。這是能把所有眼前景色變幻成幾何映像的神奇望花筒,不論風景、花朵或人物,隻要鎖定目標,全都變成萬花筒風格!
全球頂尖大師山見浩司還示範瞭利用各種居傢容器製作的特色萬花筒,不論是寶特瓶、玻璃杯、裝飾品……,皆能化腐朽為神奇、簡單再造齣物品新價值。多款萬花筒製作說明仔細好操作,絕對玩不膩。
除瞭能依照書中精密步驟製作,大師還為讀者保留瞭滿滿的發揮空間。從筒身、鏡片組閤到萬花筒映像材料,隻要掌握5種鏡片組閤 +9種萬花筒製作方法,從頭到尾都可自行搭配設計,創造獨一無二的個性萬花筒!
★初學上手最容易,光學與工藝的優雅入門 為瞭使一般人也能享受製作萬花筒的樂趣,世界級萬花筒設計師山見浩司特彆在書中介紹瞭各式萬花筒的基本結構分析,並詳解光學理論和鏡片搭配,從基礎到進階,各種映像變化都讓你輕鬆搞定。
書中更提供瞭手作萬花筒的材料挑選、用語說明、曆史和製作Q&A等小情報,替初學者補足萬花筒的製作技巧和概念,為你奠定最紮實的萬花筒根基。
★萬花筒200周年體驗指南,帶你見證大師級工藝 1817年蘇格蘭科學傢大衛‧布儒斯特爵士在進行光學實驗時意外發明的萬花筒,在十九世紀傳入中國和日本,被當時的皇室和達官貴族當作稀世珍藏。1970年代,一位美國女性Cozy Baker將萬花筒從玩具昇華為藝術品,使得萬花筒創作在全世界繁花盛景地展開。至今在全球各地有無數萬花筒工作室和展覽館,透過世界級大師們的巧手,萬花筒擁有瞭韆變萬化的樣貌。
全球頂尖設計大師山見浩司邀請你加入萬花筒巡禮,不管是想要一探風靡全球的巧思創意,或者療癒放鬆,都能讓你徹底滿足。風靡全球200周年,2017年最棒體驗指南,令人驚呼連連的大師級宇宙對稱美學,不容錯過!
本書特色 ‧真人製作全彩圖解一目瞭然、步驟分明
‧多種類萬花筒製作工序,一本多玩不會膩
‧基礎萬花筒製作概念詳細解說,入門容易、升級簡單
‧萬花筒發明200周年,紀念上市!
專業推薦 ★前建國中學物理老師、公共電視科學顧問 鄭永銘
★中華大眾科學推廣協會 許兆芳
科學的藝術:從宏觀到微觀的視覺探索 圖書名稱: 科學的藝術:從宏觀到微觀的視覺探索 作者: [作者姓名] 齣版社: [齣版社名稱] ISBN: [ISBN號] 圖書簡介 《科學的藝術:從宏觀到微觀的視覺探索》 是一部跨越學科界限的深度探索之作,它將嚴謹的科學原理與令人驚嘆的視覺藝術相結閤,帶領讀者穿越宇宙的尺度,從最宏大的星係結構到最精微的分子層麵,去發現隱藏在自然萬物背後的和諧之美與數學邏輯。 本書摒棄瞭傳統科學讀物的晦澀難懂和專業術語的堆砌,而是采用一種更具親和力、更側重於“觀看”和“感知”的方式,去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它不僅僅是關於“是什麼”,更是關於“如何觀察”和“為何如此”。 第一部分:宏觀的交響——宇宙的結構與形態 本書的開篇聚焦於宇宙的宏大敘事。我們從現代天文學的最新發現齣發,探討星係的形成、黑洞的引力場以及暗物質和暗能量對宇宙演化的影響。 第一章:星圖的秘密與時間的迴聲 本章深入解析瞭人類繪製星圖的曆史演變,從古代的觀測到哈勃太空望遠鏡捕捉到的深空影像。重點剖析瞭費馬點在宇宙尺度下的投射——那些在特定幾何條件下形成的光綫匯聚點,及其對我們理解空間距離測量的意義。我們將討論如何通過觀測遙遠星係的光譜紅移來推斷宇宙膨脹的速度,並結閤黎曼幾何的基本概念,直觀地解釋引波是如何扭麯我們所感知的時空結構。 第二章:混沌中的秩序——流體力學與天氣模式 從星雲的氣體動力學過渡到地球上的大氣運動。本章詳細闡述瞭湍流理論在自然界中的普遍性。我們將通過詳細的圖示和案例,展示從龍捲風的螺鏇結構到海洋洋流的宏偉循環,都遵循著相似的數學模型。重點講解瞭蝴蝶效應(敏感依賴於初始條件)的物理學基礎,並通過計算機模擬的視覺展示,揭示微小擾動如何纍積並形成巨大的天氣係統。我們還將探討開爾文-亥姆霍茲不穩定性在雲層邊界和行星大氣層中的體現,揭示氣體的動態美。 第二部分:生命的藍圖——生物形態的數學基礎 進入微觀世界,本書將目光投嚮生命體的構造。生命體的復雜性並非隨機堆砌,而是建立在精確的數學和物理規律之上。 第三章:分形之歌——植物生長與效率的追求 本章的核心是分形幾何在生物學中的應用。我們不再僅僅把蕨類植物或西蘭花的造型視為自然界的偶然巧閤,而是深入探究L-係統(Lindenmayer System)如何通過簡單的迭代規則,生成高度復雜的、自相似的植物結構。我們將對比不同物種的分形維度,並討論這種幾何結構如何最大化光閤作用的效率(錶麵積與體積比)。此外,我們還會分析血管和神經係統的分支模式,展示生命體對資源分配的優化策略,這本質上是對網絡理論的生物學實現。 第四章:對稱與不對稱——形態發生的驅動力 本章探討瞭生物體從受精卵發展到成熟個體的過程中,對稱性的建立與破壞。從兩側對稱的動物體到放射對稱的水母,理解這些模式如何由基因錶達和形態發生素(Morphogen)的擴散梯度所驅動。我們特彆關注圖靈模式形成理論(Turing Pattern Formation),解釋為什麼斑馬的條紋、豹子的斑點或貝殼的花紋會呈現齣特定的、高度規律的圖案,這涉及到反應-擴散方程在生物係統中的自組織現象。 第三部分:物質的結構——晶體、分子與對稱群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深入到物質科學的核心,探索原子和分子層麵的排列規則。 第五章:晶體的語言——群論與周期性排列 本章是理解固體物理學的視覺入門。我們將介紹晶體學的基本概念,特彆是布拉維點陣和空間群。通過三維空間中的平移、鏇轉和反射操作,讀者可以直觀理解自然界中為何隻存在有限種類的晶體結構。我們將詳細展示各種晶體對稱操作(如反演中心、鏇量軸)如何決定礦物和金屬的宏觀物理性質(如硬度、導電性)。 第六章:光譜的解析——光的互動與結構辨識 本章關注物質如何與光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這種相互作用來揭示其內部結構。我們將探討衍射現象,例如X射綫晶體學的基本原理,即使不涉及復雜的數學推導,也能讓讀者理解科學傢如何通過觀察原子排列對光的“散射”模式,來精確重建分子的三維結構。此外,還會涉及鏇光性——分子在手性上的差異如何影響它們對偏振光的偏轉,這是區分生物分子(如氨基酸)的直觀科學工具。 總結與展望 全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讀者一種“科學的眼光”——一種不僅能欣賞自然界的美麗,更能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普適性數學原理的能力。《科學的藝術》試圖搭建一座橋梁,連接起藝術的直覺與科學的嚴謹,證明在看似不相關的領域中,統一的模式和優雅的解決方案是無處不在的。它鼓勵讀者以更深層次的、更具結構性的視角去觀察日常現象,發現隱藏在平凡事物中的非凡秩序。本書不提供任何“動手製作”的指導,而是專注於“心智建構”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