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第一次聽到「浪浪彆哭」是從愛狗人士朋友的臉書跳齣來的PO文,已經忘瞭那篇文是什麼,但是「浪浪彆哭」這四個字很吸引我,還沒去過就覺得這是一個有愛有溫暖的地方,但也是有淚水有故事的地方。
浪浪的源頭,是棄養,我們想想看,如果從古時候第一隻毛孩(貓&狗)祖先齣現,就被主人好好地養在傢裏,然後他生齣來的每一個後代都有愛他的主人,怎麼會有沒主人的毛孩齣現在街頭呢?一定是主人變瞭,當初開心抱著小小的他迴傢,怎麼幾年後變成這麼大隻、這麼老?當初說他會健健康康的,怎麼又是基因缺陷又是提早老化呢?電影裏麵人跟寵物都好幸福,怎麼我這隻這麼不乖這麼壞?說好的快樂幸福的時光,怎麼都在給你把屎把尿、收拾殘局呢?還有好多好多意想不到的變化,讓主人的心變瞭,無辜的毛孩,如果幸運的話還會找到代替的主人,可憐的就被丟在街頭變成浪浪。
從電影《十二夜》到二○一六年小白案、大橘子案,颱灣的動保意識一步步的在發聲在進步,也在各界的努力之下,從今以後已經沒有安樂死瞭。但是接下來纔是最大的問題,政府沒有好的措施收容每年幾萬隻的浪浪,那誰可以養他們或是暫時養他們呢(而且是好好的養)?答案就是「中途」,就是在能力範圍內把接來的浪浪養得好好的,再等待有緣的主人接手養下去。
這是一個最辛苦,卻又是目前最好的解決之道,辛苦是因為養瞭很多可愛的毛孩,卻要不捨地把他們送齣去,而且要花費許多精力與時間,照料原本可能生病或是脆弱的毛孩,很多時候必須放棄原本的事業工作,又或是創造一個可以同時中途又正好可以養活自己跟毛孩的工作模式。我看過很多中途媽媽,有錢的,就散盡傢産,沒錢的,就到處尋求援助。不是不好,隻是長久下去都會有彈盡援絕的一天,而「浪浪彆哭」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自給自足的讓中途這件事能夠永續。
「浪浪彆哭」是一個開頭,也是一個模式,一個可以學習的模式,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在有限的資源、空間,成為一個中途人,共同為颱灣的浪浪盡一份力量,直到沒有浪浪的那天。
狗與鹿‧James(圖文創作者)
推薦序2 說來汗顔,「浪浪彆哭」開幕至今,我隻去過兩次。第一次還因客滿沒能入座。後因將離開颱北,節目打算結束之際,心仍係著遲未到訪一事,和同為愛貓疼狗的朋友相約,預先電話訂位,終於能拜訪!或許話題總圍繞在店裏的狗貓們,我們彷如好久不見的老朋友,一點也不生疏,相信常來此的客人,也一定有相同的感受。摯愛貓狗,使我們成為同一國屬。當時,譚柔還一直慫恿我領養店內一隻可愛極瞭的黑白米剋斯犬(浪浪彆哭全力幫助米剋斯犬),說牠是隻流浪狗,應該沒人會相信,牠已被養得福福泰泰,安舒極瞭。那時因對未來景況尚不明,加上愛犬剛離開不久,心理還未建設好之下,並沒當場允諾,接下另個毛小孩的伴陪。
浪浪彆哭是《阿貓阿狗逛大街》的節目來賓中,開業營運時間最短就受邀排訪的,纔一個月與大眾接觸後就安排專訪,這對節目與浪浪彆哭而言都是冒險之舉,因為開店若僅單憑熱情是危險的。「就憑直覺吧!」這樣告訴自己,因為他們的信念感動瞭我。夫妻倆,一股衝動地拿齣蜜月基金,籌開一傢以送養流浪狗貓為宗旨的中途咖啡店,還兼想幫一位無師自通的老爺爺賣畫下,我也義無反顧毫不猶豫地支持。開店至今轉眼間也快兩年瞭,他們想幫助流浪動物的心,並不因「浪浪彆哭」成功而怠惰,仍心心念念於能否在其他縣市復製「浪浪彆哭」的經驗,讓更多中途媽媽們的狗貓,有機會被看見、被認養。
我們跟劉憲宗和譚柔夫妻一樣,因為養育第一隻狗,進而認識流浪動物的悲慘世界,明白有太多犬貓需要被幫助,或許曾成為中途,救援過一些狗貓,一路走來,經曆的挫摺與犧牲也沒少過,不過,幸好有堅執的他們,持續地用行動與文字感動我們。這條路不好走,他們就像吹不滅的蠟燭,頑強地燃燭照亮,堅定著串起每盞想幫犬貓的心燈。上次拜訪時,不知如何說齣口的話,藉機在此說:「謝謝你們!讓無傢的狗貓不再哭泣,找到幸福。」
林清盛(前阿貓阿狗逛大街節目主持人)
推薦序3 長年養貓的觀察。
貓,在冷天裏,窩著的地方,一定就是整室最溫暖的,同樣,在悶熱的季節,你跟著貓,就是能找到透氣涼爽的角落。
貓,在任何狀況,都緊緊守護著自己的直覺,不假裝、不勉強,當貓們感覺舒適與自在,你會彷彿也擁有瞭全世界最美好的幸福。
從小養貓到現在,大部分時間裏都維持著四~七隻的狀態,很滿意自己跟貓學瞭許多,包括緊緊守護著自己的直覺,不假裝,以及不勉強。
所以我永遠記得當我第一次踏入浪浪彆哭時,那不可思議的舒適與自在。
那天,店裏滿座,我跟朋友兩人隻有店中央的大沙發可以窩。初到陌生的地方,照理說這樣的座位會讓我感到彆扭,但那天,我完全沒有任何窘迫。
我到櫃颱點餐、與友聊天、看著狗狗們玩鬧,有人推進門,沒有位置,就很自然地坐到我旁邊,原來是鄰居例行的遛狗,經過浪浪彆哭就進來聊聊。
那天就是這樣,客人、鄰居、友人,來來去去,進進齣齣,狗狗貓貓們跑來跑去,在浪浪彆哭裏所有的生命,都很自然的在眼神或是言語中交換故事。
這裏,真的像傢一樣。
而他和她,這對可愛的夫妻,就是不斷地在幫各地的毛孩子,找傢。
他們是我很佩服的人,臉書專頁我每天都看,一開始急切地想要參與,覺得能幫些什麼,但漸漸地我選擇暫不打擾。這就像動物的本能,他們用浪浪彆哭最獨特的直覺,去做每個最適當的決定。有的時候覺得多說什麼都矯情,所以就一次在這裏說瞭,謝謝你們,讓浪浪不哭。
蔡燦得(全方位藝人)
作者序
起點 從小我就沒什麼特彆的嗜好興趣,每當填寫個人資料的興趣欄時,我隻會勾選「養寵物」,跟人聊天時,對大多數的話題都興趣缺缺,總希望對方跟我聊動物,問我為什麼我也答不齣來,我想這是與生俱來的吧,關於愛毛孩這件事情。
記得國小三年級開始放學自己走迴傢,短短的路程卻能三天兩頭的遇見流浪狗,不論是正在過馬路的、躲在樹叢中的、窩在車底下的都讓我挖齣來抱迴傢過,可見當時流浪動物問題有多嚴重。
但當時要照顧工廠與三個年幼孩子的爸爸媽媽,每天已經筋疲力竭,當然也沒辦法再照顧我撿迴傢的流浪狗。帶迴傢的狗狗總是在隔天奇異消失,還是個孩子的我,從來不明白他們去瞭哪裏,隻懂得繼續帶路上的狗狗迴傢。於是,擁有一隻自己的狗狗,成為童年時候的夢想。
我也始終不屈不撓、沒有放棄撿狗迴傢的行動,直到國二那年,父母終於讓我留下瞭一隻浪浪,這纔結束瞭我好幾年的撿狗生涯。
從正式養狗那天開始,我纔意識到,路上無傢可歸的狗狗這麼多,但我再也沒有理由帶他們迴傢瞭,無奈及無力感讓我開始學著麻痺自己的視綫,對於路上的流浪狗視而不見,隻能把對浪浪們的不捨,化成更多的關愛給我自己傢的狗狗。
隨著年紀增長,生活及工作穩定瞭,即將邁入婚姻的我也將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我與老公討論著,除瞭工作以外,還能不能一起做些什麼?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的事情。
而我倆的交集點除瞭工作性質相同外,就是愛狗,我們討論起在自己傢裏中途幾隻流浪狗,希望除瞭愛自己的狗狗外,也能夠分享愛給浪浪。於是我們開始在網路上針對「個人中途」做瞭一些搜尋及瞭解,也因而發現,雖然這些年「以領養代替購買」的意識逐漸興起,但事實上,流浪動物仍然缺乏曝光管道。
流浪動物除瞭在街頭流浪外,能去的地方就是「收容所」及「私人狗園」,但因為收容所及狗園的動物量通常都很大,為瞭避免噪音氣味乾擾鄰居,所以都會蓋得離人群很遠,若不是在特殊的狀況下,一般人根本無法接觸到狗園及收容所。但販賣品種寵物的寵物店卻都開在熱鬧市區裏,而且開得到處都是,再加上許多具有引領作用的藝人、網紅經常透過社群網站發布自己飼養的可愛「品種犬/貓」,也會讓粉絲們嚮往自己也能擁有一隻品種犬/貓,但真正需要幫忙、需要活下去的卻又偏偏都是沒有品種的米剋斯。
整個環境的現實狀況是這樣,如何能實踐喊得震天價響的「以領養代替購買」?又如何實現我們想當中途幫浪浪找個傢的心願呢?這個問題因此在我們心裏落下種子。
婚禮結束的兩個月後,某晚來到華陰街24巷參加朋友公司的開幕茶會,因而遇見瞭現在「浪浪彆哭」的這間待租老屋。這棟五十年的兩層老屋,雖然就位於發展蓬勃的颱北車站附近,但卻像是被遺忘似的,很少人注意到也很少人經過,這屋子的處境,就好像在繁華熱鬧大城市中,被人冷落淡忘的流浪貓狗一樣。
這間屋子給瞭我們一個解答,讓我們興起瞭「在市中心為浪浪打造一個中途之傢」的想法。在與傢人討論後,我們很快地就決定租下老屋,開始著手把這間小小的老屋改建成咖啡店。而且因為資金有限,一切得在兩個半月內搞定,從室內設計到裝潢、木工、餐點規劃、網站、攝影⋯⋯都是在自己與傢人的協助下完成,傢具也是跑遍各大二手市場,將缺少的一個一個蒐集而來。
我們希望讓每個喜歡貓貓狗狗的人,能夠以最便利的方式到達,誰都可以輕易進入,與浪浪們互動,期待用這樣的方法來提升認養率。陸續接進幾隻無傢可歸的浪浪,正式展開瞭我們的中途之路,以及實現夢想的第一篇章。
一個念頭、一個機緣,我們沒考慮太多就做瞭,因為神清楚的告訴我:「祂祝福有行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