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重量,跟一隻貓差不多:我們攜手的每一步,都是美好的腳印

幸福的重量,跟一隻貓差不多:我們攜手的每一步,都是美好的腳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治愈
  • 生活
  • 情感
  • 溫暖
  • 陪伴
  • 成長
  • 幸福
  • 寵物
  • 隨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原本隻是等場電影,卻意外等來瞭一隻貓
從此開啓瞭有貓的人生。
在餵養一隻被棄養的老狗後,
便再也放不下,再也離不開。

這是一本動人的散文集
這是一本感人的故事書
更是帕子媽寫給毛孩子的情書
書裏有有愛有情有淚,
有遺憾,有美好,
每個故事,都留下瞭美好的腳印。

本書特色

  帕子媽:
  「我的文字能夠觸及到一個人,
  那一個人也許會翻轉一隻貓狗的生命,
  隻要一個人,隻要能夠觸及一個人,就值得。」
  很單純的想法。

  作者帕子媽記錄下9年以來和毛孩子們間的故事,字字句句,都是眼淚,也都是愛。

  書中的每一張照片,無論是醫療中的貓狗,或是餵養的孩子,除瞭文字,都是帕子媽對孩子們關愛的眼神。

  書中,有溫柔的絮語、詩般的文字,訴盡滿滿的愛;也有對現況的疑問以及不法對待的質疑,剛烈又直言不諱。文如其人,就如看見一直站在救援前綫的帕子媽,正義、勇敢、溫馨又感性的身影。

真情推薦

  兒童劇團團長-趙自強
  知名主持人-鄭弘儀
  音樂創作人-黃韻玲
  藍月電影有限公司董事長-柯一正
  前阿貓阿狗逛大街主持人-林清盛
  當世界隻剩下貓作者-吳毅平
  【傢有諧星貓,我是白吉】 作者-吉麻
  《我愛陳明珠》、《陳明珠愛我》作者-Emily
  嘻哈歌手-大支
  愛毛畫傢 狗與鹿-James
 
《林間低語:現代心靈的棲息與探尋》 一、序言:在喧囂中尋覓寜靜的必然 在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現代社會,人們如同被無形的鞭子驅趕著嚮前,精神的耗損達到瞭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們擁有瞭更快的交通工具、更便捷的通訊方式,卻似乎在如何“生活”這件事上迷失瞭方嚮。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生活指南,而是一次深入的內在探索,旨在為那些感到迷茫、疲憊,渴望在日常瑣碎中重拾生命質感的讀者,提供一個可以停靠、可以反思的精神港灣。我們試圖探討的,是現代人如何平衡外部世界的巨大拉力與內心深處的寜靜需求,如何構建起一套能夠抵禦外界風暴的心靈防護係統。 二、主體結構與核心議題 本書共分為四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從宏觀的社會觀察,深入到微觀的個人體驗,最終落腳於實踐哲學的構建。 第一部分:現代性的悖論——被加速的生命體驗 本部分著重剖析瞭當代社會結構對個體精神狀態的影響。我們不再討論傳統意義上的“成功學”,而是審視“效率至上”的文化如何異化瞭我們的時間感知和價值判斷。 1. 時間的碎片化與注意力的戰爭: 探討瞭數字媒介如何將人類的注意力切割成無數微小的單元,使得深度思考和沉浸式體驗變得愈發睏難。我們分析瞭“多任務處理”的神話,以及它對大腦認知能力的長期損害。核心在於,我們必須重新學習如何“慢下來”,如何有意識地選擇將注意力投嚮何處。 2. 身份的流動性與存在的焦慮: 在一個全球化、流動性極強的時代,傳統的社群紐帶逐漸鬆散,個體的身份認同變得脆弱且易受外界評價影響。本節深入探討瞭社交媒體所構建的“錶演性自我”與真實自我的衝突,這種衝突如何引發持續性的存在焦慮和“錯失恐懼癥”(FOMO)。我們尋求答案:真正的“自我定位”應建立在何種堅實的基礎上? 3. 消費主義的陷阱與“擁有即幸福”的幻象: 剖析瞭消費社會如何通過製造無止境的需求來維持經濟循環,以及這種循環如何內化為個體的精神負擔。大量的物質積纍並未帶來等量的滿足感,反而成為一種新的負擔。本部分倡導一種“去物質化”的生活哲學,將價值衡量標準從“擁有多少”轉嚮“體驗瞭多少”和“付齣瞭多少”。 第二部分:迴歸自然與身體的智慧——重新校準生命頻率 如果說第一部分是診斷,那麼第二部分就是尋找原始的療愈力量。它主張,許多現代睏境的答案,深藏在被我們忽略的自然法則和身體的直覺之中。 1. 重新發現“慢”的價值: 本章細緻描繪瞭“正念行走”(Mindful Walking)的實踐,並非簡單的散步,而是一種將全部感官打開,與腳下土地建立連接的儀式。通過對呼吸、光影、氣味和聲音的細微捕捉,讀者可以學習如何將“當下”的時間感拉伸,擺脫對過去和未來的過度沉迷。 2. 身體作為地圖:情緒的具象化: 現代人習慣於將情緒視為抽象的心智活動,卻忽略瞭身體對壓力的物理記錄。我們探討瞭“身體掃描”的冥想技巧,如何識彆並釋放儲存在肌肉、關節中的未處理情緒。身體不再是僅為大腦服務的工具,而是我們感知世界和自身狀態最誠實的媒介。 3. 城市中的自然空間:微觀生態的重建: 即使身處鋼筋水泥的叢林,我們依然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微型生態係統”。本節分享瞭如何在陽颱、窗颱,甚至室內,通過種植、觀察自然節律(如月相、季節變化),重建與大自然的連接。這是一種對“被馴化”生活方式的反叛,是主動邀請野性迴歸的嘗試。 第三部分:人際關係的重構——深度聯結的藝術 在虛擬社交日益發達的背景下,深度、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反而成為稀缺品。本部分關注如何培養更真誠、更具韌性的關係網絡。 1. 傾聽的失落與同理心的重建: 現代對話充斥著“等待發言”而非“真正傾聽”。本章側重於“無條件積極關注”的實踐,學習如何放下評判,進入他人的經驗世界。通過案例分析,展示瞭高質量傾聽如何化解衝突、深化理解的巨大能量。 2. 邊界的藝術:保護內在空間的必要性: 在一個主張“無邊界溝通”的時代,清晰且溫和地劃定個人邊界,成為維護心理健康的關鍵。本節提供瞭實用的腳本和心態調整方法,教導讀者如何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堅定地守護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3. 孤獨與獨處的辯證法: 區分瞭“孤獨”的負麵情緒體驗與“獨處”的主動選擇。真正的創造力和自我認知往往誕生於高質量的獨處之中。本部分鼓勵讀者將獨處時間視為“精神的營養餐”,而非一種懲罰。 第四部分:日常哲學的建立——行動中的意義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所有思辨和體驗引導嚮實際的日常行動,構建起一套可持續的精神生活框架。 1. 習慣的“慢革命”:小步微調的力量: 摒棄宏大敘事的改變,聚焦於每天隻需幾分鍾、甚至幾十秒的微小習慣調整。例如,如何將“刷手機”的時間替換為“靜坐觀心”的瞬間,如何通過“有意識地放慢進食速度”來重新體驗食物本身。 2. 失敗的重新定義:學習型人生的基石: 現代社會對“完美”的執著,使得人們畏懼嘗試。本章倡導將每一次失誤都視為一次寶貴的、不可復製的數據收集過程。意義不在於結果的完美,而在於從中獲得的洞察力。 3. “工作即修行”的實踐: 探討瞭如何將世俗的工作場所轉化為個人的精神道場。無論職業性質如何,關鍵在於對待任務的態度——是機械地完成,還是帶著好奇心、責任感和創造力去完成。最終,工作的意義不再僅僅是謀生,而是自我完善的途徑。 結語:走嚮未知的勇氣 《林間低語》不是提供一個現成的幸福公式,而是在提供一把探尋內在森林的地圖。真正的平靜並非外界的寂靜,而是內心深處清晰而堅定的聲音。這本書邀請讀者,帶著開放的心態,踏上這場重新連接自我、重新校準生命頻率的旅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帕子媽


  天天上街定點餵養無主貓狗的女人,緊急救援的誌工,
  因為救援送養和醫療,成為眾多毛孩子的乾媽。

  已經這樣9年瞭,還會繼續下去,直到力氣用盡。
 

圖書目錄

02自序
04推薦序
08在成為帕子媽之前

CHAPTER1.心之所嚮。身之所往。
14我當然記得你
16不必言說的信賴
18你們那小小的側臉
19我的這件外套
20雨中的大頭
23咪寶與我的小步舞麯
24毛孩子教會我的事

CHAPTER 2 愛的形狀
28我100次的孩子肚咕
32我的女兒,脫窗太太
34傘下
36我是你的保護色
38隔著黑夜我看見你
40帕子媽的餵養之歌
41阿鼻鼻偷吃乳酪蛋糕
42阿鼻鼻,今天有你最喜歡的奶油
44愛,永遠都夠
46擦肩而過的

CHAPTER3 將愛傳齣去
50一起吃個飯
52小地方、小故事、小白
56五分鍾的傢人
60陽光嘟嘟貓
62認識小車七年瞭
64心之所屬
66每一個孩子都是帶著使命而來
70世界上最美的風景
72親愛的女孩,我們天傢再見
74母親節蛋糕

CHAPTER 4 有無窮力量的笑容
80請不要讓他像一粒塵埃
82胖貓也想有個傢
84老有善終,人跟動物都需要
86沒有媽媽的小貓咪
88人類欠你一句對不起
90主人,你真的捨得嗎?
92有孩子們,纔有帕子媽的人生

CHAPTER 5 好安靜好安靜的夜
96訴說四季的路燈朋友
100大橘子身負的使命,不明
103蘋果多多
106我們都愛你
108傢的後麵
111 10度角
113如果我有人類的孩子
116我想念你

CHAPTER 6 你的笑,超越一萬年
120副院長小玳
126黑仔,你無敵可愛
132寶貝,你就是我的寶貝
138我心中的思辨
144毛毛,竹圍的守護者

CHAPTE 7 見證愛,如同見證奇蹟
152生日當天遇到的貓
153新手媽媽包
156和大尾共舞
157最美麗的願景
158乾媽一直都在
160我們一起慢慢走
162辭不掉的工作
164孩子心裏的傷
167啊賀啦
168阿斌和媽媽的故事
171我的中途男孩

CHAPTER 8 善良,並不平凡
176小星星戒指
178相見不恨晚,我的兒子小小橘
183毛老太太要人陪
184大支,你超棒
188得樂好幸福
190長長的櫃颱
196 2016年6月的我們
194流浪的孩子們
 

圖書序言

自序

  很小的時候讀過一句話:「愛,是同心圓。 同一個圓心,好幾個大小不一樣的圓,彼此包覆著。愛並不會被分割或是被取代,而且不會用完。它可以是一切的問題,也是一切的答案,這就是愛和彆的事情不一樣的地方。」

  很多年來,我一直在思考這句話,長大瞭之後似乎有些明白瞭。在迷失或疲倦的時候,我們會將愛和其他的東西混淆,而忘記瞭圓心飽滿的力量。要畫幾個圓,要畫多大的圓,都可以是自己的選擇的,愛,是我不怕辛苦、不怕艱難的最強後盾。

  一天下班後,在一個節目中聽到這句話:「紀錄真實的事情,做人該做的事。」解開瞭我思考多時的一些事情。對我來說,人該做的事,就是人道。朋友都知道我不太吃肉已經快20年瞭,一來是我認為「經濟動物」是人類賦予的名詞,牛、羊、豬、雞延伸齣來就是魚翅、熊掌、鵝肝醬和貓狗。聖經上說,肉類蔬果是創造給人類的。是的,但是對我來說,這不代錶不人道的繁殖飼養和宰殺過程是被默許的。

  我想,「人道」就是答案。

  帶著愛與人道精神,我在能力範圍內,陪伴無主貓犬,這也是我心所嚮往的事。他們在過度開發的都市環境中,處境其實相當睏難,危險隨時齣現。無主的孩子,相同為天父所賜予的生命,天地為傢,當然除瞭被棄養的孩子,對於自由貓犬來說「流浪」兩個字實在瀋重。

  也常在接觸落難貓狗時,聽到:「那麼喜歡就帶迴傢養啊!假愛心。」不然就是「妳這樣會很有福報喔!」這些話,我從來不往心裏去,但總是想著:「若是真有福報,我希望所有的福報,都報在孩子們的身上。」

  關於福報,有個小故事。

  日前某個競標活動後,我收到得標人的訊息,我曾經意外地幫助她尋迴走失的孩子,而她一直沒有忘記當時的焦急和感動。現在伸長瞭手,願意幫助更多落難的孩子。我想,這就是福報,報在孩子們身上的福報。

  我堅信明天會更好,我也堅信這個世界會有奇蹟,隻要有愛。最後,我要謝謝我的每一個認養傢長,謝謝你們在這場愛的接力裏,完美接棒並且緊握不放。

導讀

在成為帕子媽之前


  在遇到帕子之前,我的世界裏是沒有貓的。
  應該說,我從來沒有看見過屋頂、車下,或是圍牆上的貓咪,
  也沒有在意過哪個朋友有養貓。

  那天等著看電影,在天母忠誠路的誠品前麵,
  我遇見瞭那隻想進去誠品,卻一直被人嚇倒退的貓。
  最後他端正地坐在我的腳邊,
  一隻貓就這樣空降到瞭我的生命裏。
  像是突然開瞭光,其實隻是心中有瞭重量。
  多年後的現在我清楚知道,
  一隻小貓的重量,絕對不是用公斤來計算的。

  開始寫部落格,最初是為瞭記錄,
  第一年很多的煩憂,
  因為慢慢看見瞭颱灣流浪貓狗的睏境,
  卻不知道怎麼辦纔好。
  不懂的,就厚著臉皮打電話給不認識的前輩、上網找資料。
  先是找到內收誌工肉叔,然後是淡水忽忽姐,然後是米剋斯樂園的Jenny。

  一個人的力量是這樣的渺小,
  所以我告訴自己不能停止記錄。

  也許有一天,我的文字能夠觸及到一個人,
  那一個人也許會翻轉一隻貓狗的生命,
  隻要一個人,隻要能夠觸及一個人,就值得。
  很單純的想法。

  漸漸地,我不再能參加每次的朋友聚餐,
  也突然發現,拿名牌包並不會讓我成為更好的人。
  那時候的我很孤獨,
  有時候也會想,爸媽讓我唸那麼多書,
  難道定點餵養就是我每天最重要的那件事嗎?

  某一年的母親節,我們送瞭媽媽一颱筆電。
  媽媽在房間兩天都沒齣來,原來是在看我的部落格。

  早上我睡醒,看見媽媽站在床邊,
  她突然抱住我說:「媽媽現在纔知道妳都在忙什麼。」
  本來不喜歡貓狗的爸爸,
  後來和一隻叫阿福的狗,成為最好的人生夥伴。

  現在我常常收到溫暖的傳遞,
  告訴我,她們被某個孩子感動。
  或是因為記著某個孩子的故事,
  讓他們不再忽視或不再冷漠。

  我的想法,還是一樣單純,
  隻要一個人,隻要能夠觸及一個人,就值得。

  不讓一個孩子默默地來,
  不讓一個孩子默默地走。

  我的傢人,我的孩子們,我的朋友們,
  拍拍身邊,大傢都在,
  幸福的重量,和一隻貓咪差不多。

  噢~還有,定點餵養的確還是我每天最重要的事~~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讀瞭《幸福的重量》,真的有一種被治愈的感覺。我一直以來都屬於那種比較“佛係”的讀者,不太追求那些情節跌宕起伏、或者充滿哲理深度的作品。這本《幸福的重量》恰恰符閤我的口味。它沒有復雜的人物關係,也沒有艱澀的理論探討,而是用一種非常舒緩的節奏,講述著生活中那些平凡而又動人的故事。尤其是“跟一隻貓差不多”這個比喻,太妙瞭!它一下子拉近瞭書與讀者的距離,也點齣瞭書中關於陪伴和情感連接的主題。我傢裏也有一隻貓,我一直覺得它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夥伴,它的存在,讓我的生活充滿瞭許多意想不到的樂趣和溫暖。作者將這種與寵物的關係,巧妙地延伸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讓我感悟到,原來我們所追求的“幸福”,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小事中,藏在彼此的理解與包容中。“我們攜手的每一步,都是美好的腳印”,這句話真的說齣瞭我的心聲。它讓我明白,生活的意義不在於目的地有多輝煌,而在於我們如何一路走來,如何與身邊的人相互扶持,共同創造那些屬於我們的美好迴憶。這本書讀起來沒有壓力,卻能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一種強大的力量,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珍惜。

评分

讀完《幸福的重量》,我感覺自己好像被重新注入瞭一股暖流。最近的心情一直有點低迷,總覺得生活裏缺瞭點什麼,但又說不上來具體是什麼。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悄悄地幫我打開瞭內心那個塵封已久的角落。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常常在追求那些宏大的目標,渴望改變世界,卻忘記瞭最基本的,是如何與身邊的人好好相處,如何珍視那些觸手可及的溫暖。作者的文字很有力量,卻又非常輕柔,不帶任何說教意味,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實、真誠的方式,分享瞭她對幸福的理解。特彆是書中關於“攜手”的描繪,讓我深思。我們總以為獨立是強大的錶現,但其實,真正的強大,往往體現在我們敢於嚮他人敞開心扉,敢於在需要的時候伸齣援手,也敢於接受彆人的幫助。而“美好的腳印”,則是一種纍積,一種痕跡,它提醒我們,每一個共同走過的日子,都值得被銘記,都賦予瞭我們生活的意義。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傢人的關係,也讓我更加珍惜與朋友們的每一次聚會。它不是一本教你怎麼“獲得”幸福的書,而是一本引導你去“感受”幸福的書,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滿足。

评分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各種信息轟炸,被各種“成功學”洗腦,總覺得要達到某種標準纔能算是“幸福”。《幸福的重量》這本書,就像一陣清風,吹散瞭我心中的迷霧。它沒有給我灌輸任何激進的理念,而是用一種非常溫和、治愈的方式,引導我重新認識幸福的本質。作者的文字非常具有畫麵感,讀著讀著,我仿佛就看到瞭她筆下的那個世界,那個充滿瞭愛與溫暖的世界。特彆是她和貓咪之間的故事,讓我看到瞭人與動物之間那種純粹而深刻的情感連接。我一直覺得,能夠和一個生命如此親密地相處,並且從中獲得力量,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書中的“攜手”和“美好的腳印”,讓我深刻體會到,幸福不是一個人獨享的戰利品,而是兩個人、一群人,共同創造、共同分享的旅程。每一次的扶持,每一次的鼓勵,每一次的共同經曆,都化作瞭我們生命中閃閃發光的腳印,構成瞭我們獨一無二的人生篇章。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幸福可以如此簡單,可以如此觸手可及,隻要我們願意用心去感受,去珍惜。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被《幸福的重量》這個名字吸引的。覺得“重量”這個詞,用在“幸福”上麵,有點奇妙,又有點引人遐想。我一直以為幸福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很難用具體的東西去衡量。但這本書,真的顛覆瞭我的認知。它通過一些非常生活化的故事,把幸福具象化瞭。尤其是在描述和貓咪之間的互動時,那種細膩的情感捕捉,簡直太到位瞭!我自己的貓咪,每天都會用它獨有的方式來錶達“愛”,有時候是一聲軟軟的呼喚,有時候是蹭蹭我的腿,有時候甚至是靜靜地趴在我身邊。這些在旁人看來可能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構成瞭我生活中最溫暖的慰藉。作者將這種情感延伸到瞭人際關係中,讓我明白,原來我們與人之間的“攜手”,就像和貓咪的“同行”一樣,不需要驚天動地的承諾,也不需要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是每一個細微的關懷,每一次真誠的陪伴,匯聚在一起,就成瞭我們生命中最堅實的後盾,最美好的迴憶。“腳印”這個比喻也特彆貼切,它代錶著我們走過的路,留下的痕跡,而這些痕跡,因為有瞭“攜手”的意義,變得不再孤單,而是充滿瞭溫度和力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幸福並非遙不可及,它就在我們每一次的付齣與收獲中,在每一次的分享與承擔裏。

评分

這陣子工作壓力好大,每天下班迴傢就覺得筋疲力盡,隻想陷在沙發裏什麼都不做。那天在書店閑逛,書架上突然跳齣一本《幸福的重量》,書名就挺吸引人的,副標題“跟一隻貓差不多:我們攜手的每一步,都是美好的腳印”更是戳中瞭我的心。我傢裏也養瞭一隻貓,每天看著它悠閑地踱步、懶洋洋地曬太陽,就覺得生活好像可以不用那麼緊綳。翻開書頁,一開始還擔心會是那種空泛的勵誌文,結果完全齣乎意料。作者用一種非常細膩、充滿生活氣息的筆觸,描繪瞭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間,但正是這些瞬間,纍積成瞭我們所感受到的幸福。它沒有講什麼驚天動地的大道理,而是把焦點放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寵物之間的情感連接,以及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好。尤其是在描述和貓咪相處的日常時,那種溫暖、那種默契,讓我想起我傢那個小搗蛋鬼,也讓我開始反思,原來幸福真的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東西,它就藏在我們身邊,藏在每一次溫柔的對視,每一次輕輕的撫摸裏。這本書讀起來沒有壓力,反而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聽她娓娓道來那些生活中的小確幸,讓人不自覺地嘴角上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