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這是一套可以讓你隨身攜帶的係列叢書,叫做《酷》係列。
什麼是《酷》係列啊?
就和字麵上的意思一樣,其中的知識讓你變得很酷的書啊!
首先,擁有知識會顯得比較酷。你看看電視上麵的專傢、學者,對著鏡頭侃侃而談,是不是很酷呢?要是沒有知識,是沒有辦法這麼酷的。
可是有些專傢、學者隻是錶麵上酷,他們有的時候講的內容是錯誤的,如果這個時候你能夠指齣他們錯誤的地方,並且知道正確的內容,那是不是就比他們還要酷瞭呢?
不過這個時候你身邊的死黨屁孩、親朋好友可能不信你,或純粹隻是想吐槽,會說「聽你在鬍扯」之類的話,甚至馬上拿齣手機刷網路上的謠言給你看,這個時候你就穩穩的把手邊或包裏的《酷》係列拿齣來,翻到某一頁說:「其實真正的道理是這樣的。」然後在心裏麵發齣嗬嗬嗬嗬的笑聲。
如果你以為這樣就夠酷瞭,那就太小看《酷》係列瞭,因為裏麵還有許多超容易上手的科學實驗與自然觀察活動。需要用到五顔六色的化學藥品和奇形怪狀的儀器嗎?不,不需要。得準備燒杯、試管、酒精燈和顯微鏡之類看起來高檔又高貴的儀器嗎?不,也不用。在耍酷之前還得張羅這些物品和器材,那不就整個都遜掉瞭嗎?你用到的大多是在廚房就可以找到的東西,像是烤肉剩下的竹簽、洗碗用的清潔劑、刷洗流理颱用的小蘇打、空的可樂保特瓶(以及裝滿可樂的寶特瓶)之類的東西,就可以嚮馬蓋先一樣變齣魔術般花樣,同時學到許多科學原理與知識。(不知道甚麼是馬蓋先的請去問身邊的大人,現在,馬上!)
這些原理與知識,是我們周遭世界的運作的方式。不論你是否以科學為誌業,以諾貝爾奬為目標,或是在學校中自然科學的成績如何,認識這個世界的真實樣貌都是很重要的事,人類天生的好奇心也是要來認識這個世界的。所以現在就接著翻到下一頁,一點一滴地吸收許多酷知識、進行許多酷實驗吧!
《科學少年》編輯總監 龐中培
《酷實驗》專文推薦 『科學』在日常生活中其實俯拾即是!但長久以來為瞭準備考試而『硬記』科學知識,早就使得『學科學』這檔事,在大多數人的記憶中都是數不盡的化學方程式,或一個個用來解題的物理定律與數學公式。倘若留在記憶中的科學學習,都是ㄧ個個有趣的手作實驗,ㄧ個個深入淺齣、沒有界綫的探索現象與思考曆程,ㄧ個個科學傢「驚呆瞭」的發現如何解決問題的小故事(也可能是大故事哦!),或許「學科學」這件事,就不再隻是塵封在課本中的記憶而已,而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找尋』、『思考』與『探索如何解決』的冒險!
我們在各式推廣『科學探索』的場域中,所觀察到人們在學習上的睏頓,也是類似。不管是在學的孩子、或早已成年的『老』孩子們都是一樣,隻要習得的新知識,並非是自己所探索或體驗,一步一履所推敲的,哪怕這個知識的原理有多簡單,隻要獲得知識的途徑越快,忘的越容易!反而是那些實際發生在自己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我卻永遠記得。因為對這些問題産生好奇,進而嘗試去理解它為何如此,給它不同條件時會産生什麼後果,在這個當下,我就已經在進行屬於自己的小小科學冒險瞭!此刻的『科學探索』是何等的寶貴與深具意義!
任何的冒險,都值得紀錄與傳述,成為後人理解先人的依據,這就是『故事』被『說』的意義與價值。換句話說,不知道背後的故事,而硬是要記住化學反應,是不是也很不自然?但任何一項的科學發現,它的背後一定都有一個冒險故事,不是嗎?可惜今日我們在課堂中學習的場境,已經少有時間與空間,容許我們能好好的細嘗『故事』,與科學傢一同冒險,他們是如何發現『新』世界的!
『酷實驗』最另人感動的地方就是,它不僅僅把一個個的科學小實驗用能『吸引人』的方式,讓您我都能看懂,並跟著它一起操作,其背後的科學原理,與科學傢「驚呆瞭」的故事與曆程,都能以最淺顯易懂的圖文方式,說『故事』給您聽!這讓無論是想融入課堂中的老師,或是想讓孩子自學的傢長,甚至是曾經對科學有濃厚興趣,願意重拾對科學的信心,並再次被好奇心注滿能量的您我,提供瞭完美的解決方案!
◎張俊彥(颱師大科教中心主任)
《酷天文》專文推薦 人都說,每個人都保有一顆童心。不論是成人、青年、小朋友,隻要激起瞭興趣,「好奇」就成為「好玩」,知識的學習擋也擋不住啦!關鍵就在那能激起好奇的些許機緣──幾句話、一堂課、一篇雜誌報導、一本小書。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啓發,可以開枝散葉、成就一生的喜好。
網路世代的今天,我們無時無刻不被資訊大潮滋灌著。怎樣纔能有係統的吸收比較完整的學問、激發更紮實的興趣呢?答案一點也不意外,就在你身邊──去讀書吧!
所以嘛,作傢的責任重大;而對作傢而言,要將專業的知識寫成一般民眾,甚至是小朋友都能一讀就懂的書稿,卻是一項挺艱難的任務!本書的作者英國人麥爾坎‧剋洛夫特堪稱個中高手,他寫過不少叫好又叫座的「酷」書,對推廣教育不遺餘力;這迴他緻力於一個永遠新鮮、永遠吸引人的題材──那奧妙的天上事物、那無盡的宇宙。
本書《酷天文》集結瞭五十個天文學裏頂有趣的條目,隻消瀏覽它們的標題,火箭、光速、天外隕石、外星生命……你是不是已經被吸引瞭?不止這些,書裏還不時的教你做一些簡易的小實驗,不但幫助理解,也樂趣多多。
有瞭豐富又吸引人的好題材,以及淺白易讀的流暢文字,對於現在的精明讀者來說,仍隻是達到基本要求而已。要達到挑起讀者的高度興趣,長篇大論是不宜的,所以五十個故事皆簡要道來──就似一朵朵燦爛的火花綻放,一次次照亮瞭夜空的輪廓。然而,個彆綻放的火花,美則美矣,畢竟不比整片夜空裏的煙火秀那樣的精彩、輝煌。親愛的讀者們,想要驚艷那精彩輝煌的煙火秀嗎?隻要你願意,它仍然就在你身旁──再上層樓的進階讀物,你可以從天文發展的曆史讀起;天文史中的科學傢的故事,讀來保證讓你愛不忍釋!
願你在這本書裏發掘到你心的喜愛,智的啓發!
◎趙豐(中研院地球科學所特聘研究員)
《酷自然》專文推薦 我常在科博館走廊上觀察觀眾行為,尤其是青少年,進館的青少年常像放齣籠的鳥兒,環繞著迴廊奔跑,東摸摸、西弄弄,臉上充滿著陽光般的笑容,我就想,這個笑容不是應該在學校裏看到的嗎?兩韆多年以前希臘創建瞭學習自然知識的學校,不就是希望在學生臉上看到這樣的笑容嗎?為什麼今天的學生要到瞭博物館纔能展現這樣的笑容呢?很簡單,做為一個自然史的博物館,科博館的教學形式有趣,內容有用,就是「有趣」和「有用」這兩個因素,讓博物館成為瞭青少年一來再來的原因。
《酷自然》一書就神似一個小型的博物館,涵蓋瞭自然史博物館裏主要的幾個麵嚮:動物、植物和地質,但是各個主題的知識量輕薄短小,換個跨頁就換個主題,是碎片化學習的經典,可以是青少年廣博輕鬆認識自然的開始,也可以是成年人統整知識多元學習的參考,讓現代人利用生活中的零碎時間,建立自己隨手拈來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現代的科學教育講究學習和實作齊頭並進,纔會讓參與者留下深刻印象,這個知識也纔會一輩子跟著你!這本書中的「酷活動」就提供瞭輕鬆有趣、在傢做的動手活動:在廚房建立火山、在戶外設立堆肥、將海水變成飲用水、自己製作餵鳥器,以及如何誘捕昆蟲等,簡單精準的描述,看瞭就會讓人想嘗試,試瞭就會有收獲,也就能逐漸培養動手做的習慣和技巧。
人和自然的關係,起自觀察、繼而研究、建立認知,終知珍惜,這是我們邁嚮和自然和諧相處的過程,但是一開始的引發興趣和基礎知識並不可少,這本書就提供瞭一個輕鬆學習沒有壓力的起點,看過之後,再到真正的博物館──大自然──中去觀察體驗,就會簡單得多,有興趣欣賞鳥語花香、日昇月恆的朋友們,歡迎加入探索自然的行列!
◎孫維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