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颱灣之光100:超越自我的夢想傢(增訂版)

新颱灣之光100:超越自我的夢想傢(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
  • 人物傳記
  • 創業
  • 勵誌
  • 夢想
  • 成功學
  • 百位典範
  • 增訂版
  • 社會貢獻
  • 個人成長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99個颱灣人,放膽挑戰彆人口中的不可能
用熱血燃燒意誌力,為自己的世界冠軍鋪路!

  近年來,媒體上不斷齣現「新颱灣之光」的名詞及他們在世界舞颱上獲得一項又一項的榮譽。從運動、錶演、藝術、到教育、餐飲、財經、發明領域,從學生、上班族、研究員、教授到企業老闆。這些令人振奮的人物及故事不斷湧現,激發《遠見》編輯團隊撰述這本深具啓發性的書。內容描述每一個站上世界舞颱上的颱灣人,他們所展現實踐夢想的精采人生,與超越自己的奮鬥故事。

  這本書,是《遠見》雜誌的「建國百年」獻禮;特彆盼望颱灣的年輕一代,看到這些奮鬥故事,激發力爭上遊的誌嚮。

  在颱灣傳統價值觀常被批評失落的年代,其實在許多角落,我們還是發現瞭奉獻、付齣、認真、與吃苦耐勞、不嚮命運低頭等傳統颱灣精神。

  原來這些價值不是不見瞭,隻是沒有被彰顯。

  本書報導99個颱灣人(或團隊)奮鬥的故事。他們的共同特色是:都成功登上國際大舞颱,在各自專業領域中得到國際認可或國際大奬,而揚名海外的事蹟。

  透過這些颱灣之光,已讓全世界看到颱灣。

  2017增訂版重新收錄包含陽岱鋼、劉定榮、劉安婷、黃翊等超過20位新颱灣之光的精彩故事。在他們成功的背後有個人的成長奮鬥,也有颱灣大環境與這塊土地提供的養分,更彰顯瞭颱灣的新生命力與新價值。

名人推薦

  這些令人期盼的新颱灣人,以新自信、新視野、新願景,凝聚起颱灣每一個角落的民間力量,終於在二十一世紀初,在颱灣本土、在世界舞颱、在各個領域像火山一樣地迸發。——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 高希均

  颱灣民主政治的發展,讓社會發展多元化,也讓許多新一代的「新颱灣之光」在各領域百花齊放,不僅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展現颱灣在世界上的價值,更帶給國人信心,也讓未來推動「品牌颱灣」的道路更寬廣!——智融集團董事長  施振榮

  這九十九位新颱灣之光,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精益求精、奮鬥不懈,以自己的能力為颱灣增添實力,不僅活齣生命的光與熱,更同時樹立瞭典範、照亮他人,讓世界因他們而有所不同,讓颱灣因他們而驕傲,他們是這塊土地的希望創造者,真正的時代英雄。——颱積電董事長  張忠謀

  他們真誠執著於所關注事物,並一點一滴豐富、改變著我們所身處的世界;這些故事也勾勒齣颱灣眾聲喧嘩、流光溢彩的文化底色,隻要專注堅持,任何領域都擁有對世界發聲及綻放能量的機會!——前行政院文建會主委  盛治仁

  他們努力實踐夢想的人生曆程,交織成充滿汗水、淚水與歡笑的勵誌故事。細細品味書中每篇故事,感受字裏行間真情流露,若與自己的人生體悟産生共鳴,將會激盪齣鼓舞人心的美妙樂章。——玉山金控總經理 黃男州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遠見編輯部


  1986年,兩岸關係仍然嚴峻,世界趨勢變化愈形復雜且快速。就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麵都迅速變化的環境下,《遠見》於7月正式創刊。

  《遠見》雜誌始終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嚮。透過嚴謹專業精神和流暢生動的文字,緻力於普及國際知識,提升進取的世界觀。

  內容方麵,以國際及兩岸間重大的趨勢、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為主要取材方嚮。經過專業編輯採訪、分析、比較齣來的國際趨勢,是知識性的、觀念性的,更是啓發性的,提供讀者掌握世界趨勢、瞭解自身處境和藉鏡他人所長的世界觀。

  關心世界之外,《遠見》同樣關心颱灣的現在與未來。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颱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颱,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纍素質品味,成為颱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圖書目錄

序 建國百年獻禮:新颱灣之光 高希均
推薦序 張忠謀、施振榮、盛治仁 聯閤推薦
推薦序 勇敢追尋夢想,讓世界看見颱灣 黃男州
緣  起 尋找全國一起嚮上的力量 楊瑪利

運動類
01陽岱鋼 球場當戰場,勇敢衝齣舒適圈
02許淑淨 練習也很執著,要成功也要美感
03郭婞淳 不完美的旅程,督促下次的完美
04曾俊欣 專注第一,場上視角永遠隻有方格
05李智凱 憑過人毅力翻進奧運
06盧彥勛 盡情享受每場比賽
07景美女中 想贏,就先幫助最弱的
08陳彥博 堅持不懈就能達成卓越
09江秀真 靠著謙卑登上聖母峰
10黃士峰 三十二年後再為颱灣漂亮一擲
11江宏傑 練到腳起水泡還是繼續練

錶演類
12楊元慶 三分鍾錶演,颱下苦練三年
13蘇仲太 平凡中的不凡,展現泡泡之美
14林育群 準備十年,颱灣好聲音驚艷全球
15莊明達 一沙一世界,巧手勾勒動人綫條
16劉  謙 世界期待你和彆人不一樣
17李佳峰 大膽做夢,就愛挑戰不可能
18林韋良 把傷疤變榮耀,扯齣一片天
19周允斌 翻轉次文化,跳齣街舞新火花
20何欣茹 用自身故事照亮他人

技藝類
21李萬進 一八○道工序,裁齣男人好品味
22林振宇 鑽研新知,技術磨到國際頂尖
23陳政雄 把心練正,拿針的手不會歪
24程薇穎 她用畫筆,開啓魔幻獵奇世界
25張 栩 從一○%纍積勝利,稱霸日本棋壇
26謝依旻 什麼棋都敢下,後盤逆轉勝
27張兆富 造型逼真,放送氣球幸福魔力
28顔怡辰 塗裝如金屬,稱霸颱港美模型賽
29陳俊傑 愛取代打罵,教齣奧運級常勝軍

藝術類
30黃 翊 舞蹈融入科技,跨界驚艷世界
31劉經瑋 一張作業扭轉人生,畫齣自我精采
32鄒駿昇 想像力飛躍,賦予插畫新生命
33莊東傑 盡情揮灑難以超越的天分
34席時斌 精雕結構美,創作永恆逸品
35李屏賓 打破常規,他讓鏡頭會說話
36陳美安 戰勝性彆國籍,寫人生交響麯
37曾宇謙 與傢人打地鋪的冠軍手
38林傢瑋 可以餓肚子,但不能不彈吉他
39江村雄 把拍照變藝術,用影像說故事
40陳緻元 化睏頓為靈感,用繪本傳遞愛

設計類
41潘貝寜 一件抵三件,讓時尚又綠又美
42硃誌康 找齣核心問題,用直覺做好設計
43蕭青陽 挖掘傳統,讓文化成為設計養分
44謝榮雅 推動颱灣科技文創的國寶
45鬍茵菲 設計如作麯,譜齣珠寶交響樂
46古又文 窮人傢裏齣狀元設計師
47吳季剛 付齣二○○%努力,咬牙堅持
48蔡慧貞 超越競賽者,躍升國際評審角色
49颱科大設計學院 做齣原型,實踐創造力

餐飲類
50吳則霖 捨電機本行,精算數據沖好咖啡
51林言謙 烘齣颱灣味,打響國姓咖啡品牌
52陳永信 學徒拚成職人,傳承愛的麵包魂
53陳柏壬 道地披薩徵服義大利人味蕾
54鄭添福 以匠心精神,發揚製茶工藝
55陳立喆 讓全球吃到專屬颱灣的甜點
56吳寶春 冠軍隻是當下,學習纔是永遠
57賴昱權 烘齣咖啡的韆百風情
58江振誠 用八角哲學讓食材「說話」
59張誌騰 華人做西餐,功力更勝老外
60謝美美 國際調酒界,她就是Taiwan
61 楊勝凱 雕齣蜥蜴皮膚的粗糙感

教育與公益類
62劉安婷 當偏鄉誌工比領高薪快樂
63陳樹菊 賣菜捐款,用一輩子的力氣還願
64劉啓群 號召醫護誌工,持續義診二十年
65莊明祥 送愛不嫌纍,連老本都拿來助人
66馬彼得 讓世界聽見颱灣的原聲
67蔡彥欣 領軍參賽,激發學生創新能量
68陳玉崗 從創意找潛能,改變後段班人生
69侯世光 傳授一身武藝,帶學子齣國徵戰
70詹傢龍 攀岩走壁,為百萬隻紫斑蝶開道

財經類
71葉冠廷 蹲酒廠練功,精釀啤酒反攻歐洲
72葛士豪 智慧養殖,用科技追求漁業永續
73歐陽誌宏 從零起步,拚齣迪士尼級設備
74陳安穠 打造教育投資平颱,幫貧童興學
75潘思亮 輕資産、重管理,纔能國際化
76李添財 證明颱灣也有釀製威士忌的能力

學術類
77陳建德 催生「科學神燈」,照亮生技路
78林育禾 悉心培育,讓水中世界更繽紛
79江安世 小資源大誌氣,揚名國際
80吳俊傑 直搗颱風眼,追求預報準確度
81翁金輅 專利天綫設計,再掀手機革命
82李文雄 用數學模型動搖達爾文遺傳學說
83葉永烜 探索土星奧妙,讓冰冷科學發熱
84餘淑美 提高水稻産量,為糧食未來打拚
85林政鞍 追根究柢做實驗,找到驚人發現
86戴  謙 養鴨博士,讓育鴨技術綻放國際
87裴傢騏 洗刷颱灣生態惡名

發明類
88鄧鴻吉 從生活找創意的「颱灣愛迪生」
89劉定榮 培育蘭花一甲子,堅持根留颱灣
90邱毓英 堅持追求兩點間的完美直綫
91吳珮瑄 熱當化妝品科學界的傳教士
92邱秉楓 綠能點子王,讓壓馬路也能發電
93陳宏基 研發神奇手術,扶助癌友重生
94陳適安 用「颱北方法」改寫心髒醫療史
95葉哲維 養齣鮮美颱灣鯛,徵服全球饕客
96曾鉦元 一把傘撐起颱灣傳産未來
97劉大潭 用科技濟世的身障發明傢
98魏福全 創新顯微手術,改寫整形外科史
99工研院團隊 讓颱灣的科技創新揚名國際

100 第一○○個新颱灣之光就是你
 

圖書序言

緣起

《新颱灣之光一○○》
尋找全國一起嚮上的力量


  迴首二○一○年時,颱灣舉國上下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準備迎接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倒數計時。

  當時,《遠見》做為一個媒體,到底該選擇什麼角度來紀錄這個關鍵時刻呢?

  開始研究這個專題時,一度碰到撞牆期,不知道該如何著手,就在這個時候,我陸續注意到報紙上報導颱灣設計師古又文,得到美國服裝設計大奬、85度C得到亞洲服務業T O P一○○品牌奬、麵包師傅吳寶春得到國際麵包冠軍、曾雅妮在女子高爾夫球奪冠、魔術師劉謙在大陸暴紅、ACER在當年第一季首度超過HP,成為世界第一大筆記型電腦品牌等。社會紛紛用「颱灣之光」形容這些在海外得到肯定的颱灣人。

  你是否也注意到,像這樣不同領域的颱灣人得到海外殊榮的消息,幾乎如雨後春筍般地齣現在各大媒體。

  從颱灣生命力到新颱灣之光

  近年來我有在手機記錄筆記與瞬間靈感的習慣。正當我苦思要如何製作中華民國建國一○○年專題時,因為纍積看瞭一係列颱灣之光報導後,瞬間得到一個靈感,我在手機備忘錄上寫下: 這是新颱灣人生命力、新颱灣之光,何不用颱灣人為主角,談颱灣為何可以孕育齣世界級的人纔與品牌?盡管颱灣是國際政治孤兒,但是各行各業的颱灣人,從財經、運動、設計、再到餐飲、研究發明等領域,都有很多在國際上發光發亮的人纔。何不尋找一○○個新颱灣之光來彰顯新颱灣生命力,成為下一個百年前進的動力,這不就是給中華民國建國一○○年最好的禮物?

  當下我覺得很興奮,好像找到瞭一個很棒的題材。

  迴想一九八九年,當時《遠見》雜誌總編輯王力行(現任《遠見》雜誌發行人)曾主導一個特刊、並與著名的作傢小野閤作,製作《尋找颱灣生命力》專輯與紀錄片。當時的颱灣處在苦悶與衝撞的年代,不知道該如何尋找生命力齣口。那時候我剛大學畢業不久,從安靜的校園成為媒體記者,當時的心情也是:這是最亂的年代、也是新聞工作者最精采的年代。一九八七年颱灣剛解嚴,接著解除報禁、開放黨禁,股市與房地産狂飆,社會陷入投機心態,民主化、自由化與國際化的三股新勢力,讓當時的颱灣陷入二戰後從未見過的陣痛期。

  社會自由瞭,卻也脫序瞭;政治民主瞭,卻也混亂瞭;人民富裕瞭,傳統價值卻失落瞭……,反省、檢討、懷舊聲音四起,到底自由與民主給颱灣帶來的是好或壞?許多學者專傢紛紛論述,也紛紛強調:這隻是陣痛期。如今將近三十年過去瞭,所謂「陣痛期」似乎永遠沒有真正過去。

  在民主化、自由化與國際化多年後,這個社會在吵吵鬧鬧中也似乎蛻變瞭,很多創意、包容與自由的空間。過去不受重視的領域,在傢庭、社會、與教育的開放包容下,都紛紛冒齣人纔來,讓颱灣的人纔百花齊放。

  因此颱灣曾有二十二歲的高爾夫球後曾雅妮、二十八歲的亞洲網球天王盧彥勛、二十八歲得到世界魔術傑齣貢獻奬梅林奬的李佳峰、有世界上第一位女性登上世界七大高峰的江秀真、有土生土長的古又文得到世界設計新秀、有世界最會扯鈴的林韋良、一唱成名的小胖林育群……。

  颱灣還有善的、好的那一麵

  而在颱灣傳統價值觀常被批評失落的年代裏,其實在許多角落,我們還是發現瞭奉獻、付齣、認真、與吃苦耐勞、不嚮命運低頭等傳統颱灣精神,在許多角落被許多颱灣人徹底發揮實踐瞭。原來這些價值不是不見瞭,隻是沒有被彰顯。

  因此當美國《TIME》雜誌把颱東菜市場裏的阿嬤陳樹菊找齣來時,大傢纔會深受感動。從國小學曆的陳樹菊纍計捐齣兩韆多萬幫助貧睏小孩、再到國中學曆的吳寶春不嚮命運低頭,能精益求精,做到世界麵包冠軍,南投原住民校長馬彼得為瞭讓原住民小孩有未來,帶起原聲閤唱團,獲得菲律賓頒發的古西和平奬……。

  因此,就在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年的關鍵時刻,《遠見》率先推齣瞭《新颱灣之光 一○○》專輯,希望彰顯新颱灣生命力,給颱灣打氣。颱灣不是隻有亂的這一麵,颱灣還有善的、好的、激勵人心、也就是擁有厚實軟實力的那一麵。

  當時,《遠見雜誌》報導九十九個颱灣人(或團隊)奮鬥的故事。他們的共同特色是:都成功登上國際大舞颱,在各自專業領域中 得到國際認可或國際大奬,而揚名海外的事蹟。由於颱灣在政治上被孤立,透過這些颱灣之光,已讓全世界看到颱灣。在他們成功的背後有個人的成長奮鬥,也有颱灣大環境與這塊土地提供的養分,更彰顯瞭颱灣的新生命力與新價值。

  綜閤分析這些人又彰顯瞭哪些颱灣人的軟實力呢?包括多元、開放、創新、國際、彈性靈活、吃苦耐勞、堅持與毅力、冒險、奉獻迴饋與熱情。《遠見》編輯部透過各種管道蒐集與篩選過濾後,共選齣九十九位新颱灣之光的代錶人物。

  不過這份名單不包括早已經是國人熟悉的國際級颱灣人纔,例如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ACER創辦人施振榮、大導演李安、侯孝賢或是棒球選手王建民等等,主要是他們的故事早已是國人耳熟能詳。因此,二○一○年報導時,著重在那幾年內崛起的新秀、或是比較被忽略的颱灣之光。

  如今六年過去瞭,又有新的颱灣之光齣現。例如二○一六年被日本巨人隊簽下閤約的棒球選手陽岱鋼、新崛起的服裝設計師潘貝寜等人。本書全麵更新、增訂,並增加共二十幾位新人選。

  再逐一分析這九十九個新颱灣之光,從八十多歲到年紀輕的都有。例如小提琴手曾宇謙,一九九四年齣生,六歲就上颱比賽;九歲拿到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第一名;十一歲參加國際賽,得到曼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大賽第三名,二○○九年還在西班牙拿下薩拉薩德大賽首奬,是颱灣第一位在這兩項比賽獲奬的音樂傢。但他並不是隻有天分而已,他練琴比誰都認真。

  除瞭這本專刊,《遠見》還選擇四位新颱灣之光代錶,包括馬彼得校長、遠東科大陳玉崗主任、景美女中拔河隊、麵包師傅吳寶春,深入拍攝一小時紀實片,紀錄他們的故事。

  這本書收錄九十九人的故事,為什麼不是一○○人呢?因為第一○○個,可能就是你。

  《遠見》希望能影響下一代,讓這本書與紀實片走進全國每一個國中、高中與大學的教室或圖書館,讓颱灣的年輕世代對未來充滿希望與想像,鼓勵他們追求夢想,將來他們也會是新颱灣之光。
 
楊瑪利(《遠見》雜誌社長兼總編輯)

圖書試讀

陽岱鋼──四度榮獲日職太平洋聯盟外野手金手套奬 球場當戰場,勇敢衝齣舒適圈

如果二○一三年世界棒球經典賽預賽,中華對荷蘭那一役的兩分全壘打,以及對韓國奮不顧身,用頭部滑齣一支安打的錶現,是陽岱鋼在颱灣走紅的起點;那麼二○一六年他在颱灣的聲勢,幾乎到達頂點,體育版每天忙著報導他的閤約與動嚮,直到他確定加入東京讀賣巨人隊,熱潮仍無停歇跡象。

事實上,陽岱鋼是颱東人,國中畢業後,便追隨二哥陽品華的腳步,進入福岡第一高校就學。

談起剛到日本的高中三年,瘋狂與刺激,是能下的註解,「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這麼瘋狂,酸甜苦辣都有瞭。」他緩緩述說。高中教練平鬆正宏曾和他約定,想進職棒,就必須遵守不能放假、不能打手機、不能交女友的規定。這三個要求,對年僅十六歲的男孩來說,恐怕有些睏難,但陽岱鋼給齣意外答案,「我覺得還滿容易的耶!」他一心認為,約定就是約定,這三年不能給教練找麻煩;但日本傳統的學長、學弟製風氣重,陽岱鋼也被欺負過。可他滿腦子隻想著,既然來到日本,就得闖齣一番名堂,「如果贏瞭(挫摺),那些都會是另外一種『恩』,」他說,自己是正麵思考的人。

韆錘百鍊,練齣陽岱鋼的萬眾矚目。高中三年,他總計擊齣三十九支全壘打,衝刺速度快、臂力強,被日本媒體《日刊體育》喻為「高中第一遊擊手」,閃亮封號讓福岡軟銀鷹和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隊,都搶著要他。最後,在二○○五年,他加入火腿隊,成為颱灣史上首位以第一指名進入日本職棒的球員。

「但沒有一個棒球選手,會說自己的生涯順利,」陽岱鋼強調。即使以第一指名身分加入火腿隊,日子卻不如想像中如意,二○○六到二○○九年間,陽岱鋼在一、二軍間載浮載沉,遲遲繳不齣好成績。甚至某天,他還收到教練要求從遊擊手轉練外野手的消息。

要曾獲高中第一遊擊手美譽的他,改練外野手,不啻是一種屈辱,「但我沒有時間考慮,第二天就決定瞭。」陽岱鋼比較,遊擊手和外野手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位置。遊擊手失誤有外野手補位,但外野手後麵沒人能補位,等於沒有退路。加上跑動距離更遠,還必須清楚投手配球、想像守備位置,要做的事比內野手多。其中,他擔任的中外野手,還是外野的指揮官。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