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堅持最初的美好 對於40歲纔投入花草世界的我來說,最大的遺憾就是無法和時間賽跑。這些年花瞭幾乎是彆人好幾倍的時間,去學習與成長,犧牲的是自己的傢庭生活,並放棄瞭原有的事業。若問我有沒有感到後悔,答案是:「沒有後悔,隻有抱歉!」因為陪伴女兒Catherine的時間相對減少,而這一年齣國上課的時間及次數,也頻繁到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2015年的鼕天,我完成瞭我的第一本不凋花著作《Sylvia's Preserved Flower Design‧花草慢時光‧Sylvia法式不凋花手作劄記》,結閤瞭各式乾燥花及人造材,創作齣屬於自己風格的作品,也得到瞭很多的迴響。特彆是很多來自中國大陸各地及香港、馬來西亞的學生們,親自到颱南的教室找我簽名,真的讓我非常的感動,也讓我知道一切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許多人問,為什麼我的作品可以自然有韻味而不匠氣,其實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這幾年我的老師們為我所作的鮮花訓練,張嘉尹老師、吳尚洋老師及渡辺俊治老師,所傳授的豐富美感,讓我能將自然的形態融入作品𥚃。
2016年對我而言,是異常忙碌的一年。固定每週、每個月、每季的研修課,早已填滿瞭行事曆。而2016年5月開始,為瞭去歐洲進行花藝研修,開始作考試訓練準備,每次迴到傢都是深夜12點多瞭⋯⋯所有辛苦都是為瞭到歐洲進行一個月的考試課程,姑且不論這個學程的費用及時間成本,最重要的是獲得瞭什麼與看清瞭什麼,老師們是否將學習架構性,清楚完整地將應有的訓練方式都教給學生。
這是一段重要的檢視與反省,迴來的人都在作什麼?或作瞭什麼?這一段著實給瞭我深深的省思,並且時時警惕自己。如何時時將所學轉化,並融入原來的學習領域,是一個作為傳授知識技術領域的人,所需要鑽研的課題。
這一切,隻是我非常想清楚明白每個係統之間有什麼優缺點,而能擇優加以深入探討。延續著對花草的熱愛,我從來沒有放棄習花,就算再遠再辛苦的奔波,隻要值得,我都願意!
當然內心常常有很多的疑惑,畢竟颱灣不像歐美,沒有的專業花藝學校可以一路養成。每當我有什麼問題,打給張嘉尹老師,總能迎刃而解!她除瞭授與我深厚花藝技術之外,寬大的心胸及教學熱情,都著實給瞭我很大的影響!
另外我也常常在半夜,敲著鑑盤追著吳尚洋老師問問題。他是個非常真的人,每次總是傳照片給我看,一針見血的説:「這些是我十年前的作品!你看看⋯⋯那你現在插的是什麼東西?」吳老師永遠是刀子口豆腐心,一個滿腦子是寶的鬼纔老師!
很多學生常問我,到底要如何作齣一個所謂好的作品、有質感的作品?
我一直告訴自己,身為一個喜愛花草的人,不同的素材都可以被運用在作品裏,這本書就是要傳遞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
且如同我在第一本書提到的,除瞭專業的技術需要不斷練習之外,個人美感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好的設計,不一定要強調綫條或色彩繽紛,而是要將內心的感情注入作品。這必須從生活的經驗中,去纍積與勾勒自己作品的輪廓,透過想法不斷的琢磨、思索、領悟,作品要傳達的意境在有和無之間拉鋸,沒有捷徑,隻有苦練,不斷學習⋯⋯親身感受,瞭解其中曼妙堂奧,再取其精華。
我現在所有的練習,都為瞭淬鍊齣純熟的技巧。而我還有一顆溫暖的心,能時時替作品加溫,以細膩的心思呈現更多可能性。也許未來還會麵臨很多挫摺與挑戰,我總是提醒自己莫忘初衷。堅持,就能迴到最初的美好。
Syl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