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票的藝術

鈔票的藝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貨幣
  • 金融
  • 藝術
  • 曆史
  • 經濟學
  • 收藏
  • 紙幣
  • 文化
  • 投資
  • 鈔票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走進美學與人文的祕密花園

  真善美是每個靈魂最深處的渴望
  這場藝術與知性的對話
  呈現瞭每個時空最美麗的瞬間
  是藝術,是饗宴,也是一趟旅程

  紙鈔上的美學饗宴

  賞心篇中,平麵繪畫、立體雕塑與藝術傢群像,從紙鈔上一一浮現,讀者可優遊於藝術之境,倘佯於美學氛圍,並認識世界最著名的藝術傢。悅目篇所呈現的,是根據作者個人喜好、網路票選、行傢推薦,以及世界紙鈔協會精選的最美麗鈔票,作者企圖凝鍊全世界最美好的瞬間,與讀者慷慨分享。由靜轉動的舞蹈篇,以及彆具一格的文學篇,充分展現齣作者的誠意與用心,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紙上的王朝:世界貨幣的演變與權力博弈 作者:[此處可自行想象一位曆史學傢或金融評論傢的名字] 齣版信息:[此處可自行想象一傢信譽良好的齣版社名稱] 字數:約 1500 字 --- 導言:無形的契約,有形的統治 貨幣,究竟是簡單的交易媒介,還是國傢意誌的延伸?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從貝殼、牲畜到貴金屬,再到如今我們手中這張印有復雜圖騰與防僞標記的紙片,其形態的演變史,就是一部同步進行的人類社會權力結構、信任體係與全球化進程的編年史。 《紙上的王朝:世界貨幣的演變與權力博弈》並非聚焦於某一種特定貨幣的印製工藝或美學設計,而是深入剖析瞭貨幣作為一種政治工具、文化載體和地緣戰略武器的深刻內涵。本書旨在通過跨越數韆年的宏大敘事,揭示不同時代、不同文明如何通過對貨幣發行權的掌控,塑造瞭其內部的社會秩序,並影響瞭外部的世界格局。 第一部分:古代的信用基石——金屬與地方王權 本書的第一部分迴溯瞭貨幣的起源,重點審視瞭古代文明如何從商品交換階段過渡到標準化、受王權背書的鑄幣時代。 1. 早期金屬的神秘符號: 我們將考察呂底亞最早的“琥珀金”硬幣,及其在小亞細亞貿易中的革命性作用。這不僅僅是金屬的稱重,更是“承諾”的具象化——國王承諾這些金屬的價值穩定性。我們將分析早期硬幣上的神祇、君主肖像所承載的政治宣傳功能,以及它們如何成為國傢閤法性的最早物證。 2. 羅馬帝國的貨幣擴張與衰落: 羅馬銀元(Denarius)是古代世界最成功的“全球化”貨幣之一。本書將詳細闡述羅馬帝國如何利用其鑄幣權,維持龐大軍隊的供給、支付官僚機構的薪酬,並藉此將羅馬的經濟影響力輻射至不列顛的蠻族部落和東方的絲綢之路。同時,我們將深入探討帝國晚期因通貨膨脹(通過降低銀含量)導緻的信譽危機,及其對社會解體産生的關鍵影響。貨幣的“瘦身”如何直接預示瞭帝國的衰亡。 3. 中國的“半兩”與“五銖”: 在東方,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推行的標準貨幣製度,標誌著中央集權對經濟命脈的徹底控製。我們不討論其重量與材質,而是著眼於其作為“度量衡統一”這一政治工程核心的地位。本書將對比漢唐時期銅錢的流通特點,分析政府對鑄幣權的壟斷,如何有效地鞏固瞭農耕帝國的內部整閤。 第二部分:從中世紀的契約到近代的主權確立 中世紀的歐洲,貨幣權力的碎片化帶來瞭貿易的低效與混亂。本書探討瞭這一時期,地方領主、宗教團體乃至行會如何分享或爭奪鑄幣權,以及這種碎片化如何催生瞭對更可靠“信用”的需求。 1. 商業革命的推手——比薩與佛羅倫薩的黃金: 隨著地中海貿易的復蘇,佛羅倫薩的“弗羅林”和威尼斯的“杜卡特”因其極高的金含量和信譽,成為國際貿易的“硬通貨”。這些商業城市的私人銀行和鑄幣權,在一定程度上挑戰瞭傳統王權的壟斷地位,展示瞭市場力量對貨幣價值的塑造能力。 2. “金本位”的誕生與大英帝國的崛起: 17世紀末至19世紀初,英國率先將本國貨幣與黃金實現固定兌換比例(金本位製)。本書的核心分析之一是,金本位如何為英國工業革命提供瞭穩定的融資環境,並使其貨幣——英鎊——成為十九世紀的全球結算貨幣。這不僅僅是經濟現象,更是英國海軍力量和殖民擴張的金融後盾。國傢信譽與黃金儲備的捆綁,是權力轉化的關鍵環節。 第三部分:現代的戰爭、控製與全球秩序重塑 進入二十世紀,貨幣的形態徹底脫離瞭貴金屬的物理束縛,進入瞭純粹信用的時代。這一時期的貨幣史,與兩次世界大戰、冷戰以及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建立與瓦解息息相關。 1. 戰爭的引擎與紙幣的無限延伸: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普遍放棄金本位,以應付龐大的軍費開支。本書詳細探討瞭戰爭經濟如何驅動瞭國傢信用的透支,以及戰後魏瑪共和國的惡性通脹如何摧毀瞭一個國傢的社會結構與政治信念,為極端主義的興起埋下伏筆。貨幣超發不再是單純的經濟行為,而是國傢生存意誌的體現。 2. 布雷頓森林體係的“美元霸權”: 1944年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係,以美元與黃金掛鈎,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鈎,確立瞭二戰後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金融秩序。本書深入剖析瞭“特裏芬難題”——即美元既要充當世界儲備貨幣,又要維持美國自身的貿易平衡所麵臨的內在矛盾。尼剋鬆總統在1971年單方麵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鈎的決定,標誌著這一體係的終結,但也開啓瞭以“石油美元”為核心的新型信用結構。 3. 後冷戰時代的金融武器化: 隨著實物黃金錨點的消失,貨幣的權力集中於發行國的央行和全球金融監管機構手中。本書的後半部分將探討在信息時代,製裁、跨境支付係統的排斥以及量化寬鬆政策如何成為現代國傢間博弈的新型“非對稱武器”。貨幣不再僅僅是買賣的工具,而是地緣政治影響力的直接投射。 結語:信任的未來與數字的挑戰 當我們站在數字貨幣和去中心化金融的十字路口,《紙上的王朝》提醒我們:無論技術的形態如何變化,貨幣的核心價值始終在於社會契約和集體信任。一旦這種信任基礎發生動搖,再精密的印鈔技術和再強大的國傢機器,也無法阻止價值體係的崩塌。 本書通過對曆史長河中貨幣形態的細緻梳理,揭示瞭每一次技術變革背後,都是權力中心對信用體係的重新定義與掌控。它是一部關於國傢興衰、貿易規則製定、以及人類對價值持久性永恒探尋的宏大史詩。 --- (本書適閤對經濟史、國際政治、金融史感興趣的讀者,尤其適閤希望理解當前全球經濟秩序深層邏輯的研究者和專業人士。)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莊銘國


  現職
  ※大葉大學國際企業係榮譽教授Honorary Professor
  ※國傢文官學院˙東海大學進修推廣部講座
  ※帝寶、至興、輔祥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亨將精密企業顧問

  經曆
  ※在學中通過金融普考、企管高考、中央銀行特考。
  ※任職企業26年,先後擔任各部門經理及公司總經理。
  ※榮獲1983年國傢十大傑齣經理、1996年國傢品質奬、1998年全國品管圈大賽金塔奬,均濛總統召見。
  ※轉戰學界數十年,管理雜誌評選全國500大名師列榜,曾任教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靜宜大學EMBA多年。
  ※曾任國傢品質奬評審及技職院校評鑑委員。
  ※遊曆世界百餘國,齣書20多本,獲2010第34屆金鼎奬。
  ※協助成立「中央銀行券幣數位博物館」http://museum.cbc.gov.tw

  著作
  《創新思考與企劃撰寫》、《非洲鈔票故事館》、《亞洲鈔票故事館》、《數字看天下》、《遇見鈔票-歐洲館》、《遇見鈔票》、《典藏鈔票異數》、《看電影學行銷》、《看電影學管理》、《國際禮儀與海外見聞》、《國際貿易實務》、《經營管理聖經:經理人晉升完全手冊》、《平實中追求卓越:國傢十大傑齣經理經驗分享》、《行銷戰略: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大魚》、《嬴在市場佔有率》

呂鬆穎

  學經曆簡述
  2004年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美術學係第一名畢業
  2005年獲第十屆颱灣人文研究學術奬藝術類研究所組第二名
  2006年獲國立颱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九十四學年度優良學術論文發錶奬
  2006年獲國立颱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九十五學年度優良學術論文發錶奬
  2006年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士畢業
  2007年擔任國立颱灣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2007.9-2011.7)
  2007年錄取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文化行政科
  2011年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藝術行政與管理組博士畢業
  2011年錄取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二級考試文化行政科(一般組)
  2013年任職於颱南市政府文化局

  曆年著作
  呂鬆穎(2003),以簡馭繁餘承堯,颱灣人文,8期,頁233-51。
  呂鬆穎(2005),詩意的凝結—清代錢維城《禦製雪中坐冰床詩意》,故宮文物月刊,263期,頁16-24。
  Lu, Song-Ying(2007), Old Building, New Experience--the Educational Energy of Digital Historic Buildings, InSEA Asian Regional Congress 2007 Proceeding.
  呂鬆穎(2008),英國雕塑的雪泥鴻爪—法蘭剋‧道布森,藝術欣賞,34期,頁30-3。
  呂鬆穎(2008),當代水墨「材料學」初探,書畫藝術學刊,5期,頁323-350。
  呂鬆穎(2009),水墨新玩法—紙漿藝術的秘密,桃園市:桃園縣政府文化局齣版。
  呂鬆穎(2010),走進「水墨符碼」的光影森林—第三屆2010 颱北當代水墨雙年展,藝術傢,426期,頁374-375。
  呂鬆穎(2010),文物藝術品鑑定製度之比較與探討,收錄於《藝術品鑒定新探》(北京:國傢圖書館齣版社),頁53-66。
  呂鬆穎(2011),中國文物鑑定製度的現況,典藏今藝術,222期,頁126-127。
  呂鬆穎(2013),藝術,搭起和平的橋樑,收錄於《和平論壇—國際、社會、傢庭、人際關係之和平》(颱北:國際扶輪3480地區),頁91-94。
  呂鬆穎(2015),天下壯遊—江明賢《新富春山居圖》,收錄於《大地行吟—江明賢的墨彩世界》,頁1至18。
 

圖書目錄

前言

壹 內在美.賞心篇
 一、平麵繪畫
  歐洲
  亞洲
  美洲、大洋洲
 二、立體藝術
  歐洲
  亞洲
  美洲、大洋洲
  非洲

貳 外在美.悅目篇
 一、作者推薦─最美的套鈔
 二、網路票選─美與醜的和諧
 三、專傢評美
 四、年度選美

參 動藝術‧ 舞蹈篇
 歐洲
 亞洲
 美洲
 大洋洲
 非洲

肆 靜能量‧ 文學篇
 一、詩詞置入鈔票
 二、畫齣詩詞的鈔票
 

圖書序言

莊序

  「暢遊天下名山大川,廣交天下英雄豪傑;博覽天下奇聞雋語,翰書天下悲歡離閤」是我一生職誌。有機會參訪世界百國以上,因緣際會收集瞭各國鈔票,也因此結交不少摯友,當他們行走不同國度也會幫我帶迴,若乾早期外鈔也透過郵幣社購入,日積月纍,益見豐碩。一嚮喜歡藏書,看書纍積一定的知識,加上運用網路無盡的寶藏,特彆是

  (1) 世界紙鈔網(中國)www.ybnotes.com/
  (2) 世界の紙幣(日本)www23.ocn.be.jp/~uemura
  (3) Southern African Paper Money(南非)members.xoom.com/papermoney/index.htm
  (4) NEAL’s Collectable Currency(美國)members.AOL.com/NCCurrency/Currency.html
  (5) AA NOTES Collectable Paper Money Site(英國)www.aanotes.com/collecting/banknotes/frameset.htm
  (6) E-Worldbanknotes.com(加拿大)www.e-worldbanknotes.com

  從收藏鈔票到研究鈔票,更從網站中獲取豐厚的知識,謹此緻萬分謝意。

  承五南圖書齣版公司之厚愛,齣版相關係列書藉。在縱軸方麵,已齣及待齣有歐洲鈔票(本書籍榮獲颱北圖書館票選十大好書)、亞洲鈔票(2015 年8 月齣版)、非洲鈔票(排版中)、美洲及大洋洲鈔票。在橫軸方麵,已齣版有:《典藏鈔票異數》(特殊鈔票,榮獲新聞局第29 次優良課外讀物)、《遇見鈔票》(以新颱幣與世界相關鈔票類比、曾獲金鼎奬殊榮)、《數字看天下》(用鈔票尋求國際觀,並以數字佐證,曾名列博客來網路暢銷書第一名,一度賣到缺貨),再來就是本書─《鈔票的藝術》(以藝術及美麗的鈔票為主)。當然,行有餘力可以延伸不同主題鈔票的專書,例如人物、動物、植物、建築等等,希望心想事成。

  本書《鈔票的藝術》分成二大類:其一,內在美(賞心篇)─以平麵的繪畫、立體的雕塑及藝術傢群像,可以用心去感受藝術的美妙,領略其中內容及意境,並對藝術傢生平約略有所瞭解。其二,外在美(悅目篇)-鈔票本身就是「國傢名片」,具有引人入勝、嘖嘖稱贊的外觀,在眾多的鈔票中受到賞識者,有作者個人偏好、有網路票選齣來、有行傢推介、有世界級紙鈔協會(IBNS) 所精選年度風雲鈔票,藉由本書與大傢分享這美的化身,達到知性與感性交融的境界,流洩著淡泊深遠的氣息,凝鍊世界美好的瞬間。

  「世界鈔票特展」先後受邀在颱北的颱北故事館、國父紀念館、中央銀行券幣數位博物館(museum.cbc.gov.tw/);高雄的科學工藝館、新光三越百貨左營店;彰化溪州的花博會、永豐銀行彰化分行、建國科大展示館、大葉大學國企走廊藉展,鈔鈔爭奇鬥艷,票票精采絕倫,其中以「藝術鈔票」最讓與會者駐足良久,成為矚目焦點,並且垂問有加。

  一直想著手撰寫《鈔票的藝術》一書,自愧藝術的天賦與素養尚嫌不足,緻遲遲不敢動筆,也許是老天眷顧,也許是人生巧遇;本人除在大學任教外,常應聘四處演講,有次到「國傢文官學院」授課,還記得講題是「創意思考及問題解決模式」共計6小時,中午餐會安排與學員代錶同桌,與我鄰座者一經交談,方知名叫「呂鬆穎」是颱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博士,高考及格,現任職颱南市文化局,其學經曆是我需要的,相談甚歡,由相遇、相交、相知到共同齣書,二者閤作,産生綜效,這真是一樁美妙之事啊!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黑格爾曾說:「美的形象是豐富多彩的,美也是到處齣現,人類本性中有著偏愛美的要求。」,在〈內在美篇〉你可以細細品味鈔票上藝術傢凝聚智慧和感情的創作,體會其中奧妙。在繪畫作品上,展現色彩、形狀、構圖,畫齣瑰麗畫麵,顯示立體感、高質感、遠近感,創造齣精緻或粗獷、素雅或華麗、簡潔或繁復等不同情境,在明亮的畫布上顯現栩栩如生的美美感覺。在雕塑作品上,它是立體藝術品,不似平麵繪畫,嚮四方八麵發散,並用不同材質(木料、石材、金屬、玻璃、陶瓷)賦予各種造形,使內心産生對美的嚮往,進而增強賞心能力,昇華對美的質感;在〈外在美篇〉,對外形美觀的鈔票,深深品嘗咀嚼,處處撼動人心,二大單元交錯比較,用心思索,自然會打開雄偉壯闊的思維。

  很多先進的行業為瞭培養員工美學的涵養,常在公司內部舉辦美學相關講座、展覽,甚至在走道、餐廳、樣品室、會議室定期放上藝術品,姑稱之「情境管理」,就是希望增強美學的敏感度。業者發現美感不足會影響設計,而産品設計的美醜會影響使用者的態度,如「蘋果電腦」其産品有兩種白色,一是象牙白,一是冷白:象牙白多瞭一點暖色,看起來溫暖些,而冷白色調具有現代感,較無情感。又像「亞曼尼」服裝,産品透露齣的美,其實就是把生命中有很多感覺,如看到、聽到、嗅到、觸摸、品味,融入其中,讓你愛不釋手。可以說沒有美的敏感度,未來將無競爭力。

  期待本書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由這些經典作品和藝術傢們,帶您去感受、去體會、去共鳴,如同進入寶山,滿載而歸。不知不覺已邁入七十大關,韆帆 看盡。傢中掛著一幅字:「老身要健、老伴要親、老本要保、老傢要顧、老趣要養、老友要聚、老書要看、老天要謝。」研究各國鈔票就當「老趣要養」,當走到人生的盡頭,過個無悔的人生。印度泰戈爾名言: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 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人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鞦葉之靜美)吾心戚戚焉。

呂序

  鈔票不隻是鈔票,它還是充滿美感的藝術品。

  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 在2015年宣布,新版的20英鎊將以藝術傢做為鈔票上的人物肖像,它廣邀民眾提名心目中最能代錶英國的藝術傢,來彰顯英國在視覺藝術領域的成就。如同英格蘭銀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 所說:「這些薄薄的紙片,從17 世紀發展迄今,已經成為每個人錢包裏的小型藝術品。(These sparse pieces of paper from the 17th century have developed over the years to become the small works of art that are in everyone’s wallets.)」鈔票宛若流通最廣的藝術品,在每個人的生活周遭,無所不在。

  許多國傢也意識到鈔票的藝術教育意義,將自己國傢的藝術傢、藝術品印在鈔票上,讓國民可以更深入地認識自己的文化。例如擁有悠久藝術傳統的法國,曾經在不同年份的100 法郎,分彆印製知名畫傢德拉剋洛瓦(Eugène Delacroix) 與塞尚(Paul Cézanne) 的肖像和作品,這除瞭代錶政府對藝術傢地位的肯定,也讓作品的形象深印在國民腦海裏。我們的亞洲鄰國,如日本、國、新加坡等,也都曾經以藝術傢、畫作或是文物做為鈔票主題。鈔票成為最便利的美術史教材。

  其中, 最幸運的藝術傢, 當屬法羅群島的畫傢海內森(Zacharias Heinesen)。法羅群島是丹麥的海外屬地,丹麥政府大膽採用海內森的風景水彩作品,發行瞭一係列不同麵額的鈔票。其中,1000 剋朗還曾獲選為世界紙幣協會(IBNS) 的年度鈔票。這套鈔票,宛若海內森的水彩畫精選集,讓世人看到他的藝術成就,也讓一個小小的群島躍上世界的舞颱。我有時會想,如果颱灣的鈔票,有一天也能以藝術品作為主題,甚至獲選為世界紙幣協會的年度鈔票,那將是多麼振奮人心的事情!

  鈔票的設計,除瞭題材的選擇,還牽涉到造形重組、色彩搭配、印刷技術、防僞功能等元素,自成美學係統。許多設計者會重新詮釋,轉化藝術作品的圖像,在紙幣的方寸之間,將各種元素熔於一爐。例如比利時1998年版的500法郎,將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的肖像和他曆年的代錶作品巧妙運用,甚至融入設計者的巧思和幽默感,也呼應瞭馬格利特超現實畫風的特色,匠心獨具。

  在繁忙的公務之餘,撰寫本書帶給瞭我很大的樂趣。我彷彿透過這些鈔票的研究,環遊世界,認識各地的風土民情。許多國傢的藝術史研究,例如亞美尼亞、馬其頓、葉門等國的藝術史,都是我較為陌生的領域,很多時候必須藉助網路資源來進行研究,有時我苦尋不著資料,甚至會寫信去詢問收藏機構。我曾經幸運地收到哥斯大黎加國傢劇院(The Teatro Nacional de Costa Rica) 和保加利亞國傢美術館(The National Art Gallery) 的迴信,他們和我素昧平生,卻仍願意提供協助,令人感到溫暖。本書力有未逮之處,還望見諒,希望能無礙讀者欣賞鈔票之美。

  很感謝莊銘國教授的賞識,兩年前接受公務人員訓練的偶遇,讓我認識瞭鈔票收藏這個博大精深的領域。莊教授收藏甚豐,博學多聞,而且緻力於鈔票的研究。他慷慨分享對鈔票的知識與見解,並且勉勵我發揮所長,以深入淺齣的方式介紹鈔票藝術,讓本書能夠雅俗共賞。

  藝術的世界,絢爛而美麗,鈔票也能是我們欣賞藝術的途徑之一。我有時會想起蔡肇祺先生的詩句:「達人心在物之外」。一個人倘若能夠超脫於物外,相信將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那是多麼令人嚮往的心境。鈔票承載瞭一個國傢的文化、曆史與價值觀,同時蘊藏瞭豐富的美學,值得細細品味。祝福讀者也能在鈔票之外,看到更美麗的世界。
 

圖書試讀

一、作者推薦最美的套鈔

世界的強勢貨幣,是被全球廣泛接受的貨幣,常是各國的貨幣發行準備金(現已不是金本位),而發行的國傢更是有著經濟基礎的保證,大多數的強勢貨幣在國內外均可兌換,當然,相對它們的防僞設計更是數一數二的(如日幣的水印、瑞士法郎的激光穿孔等),設計也十分新穎,紙鈔是國傢名片,其上麵的圖案大部分為政治、經濟和文化,反應國傢的性格、價值與取嚮,由〈世界紙鈔網(www.ybnotes.com)〉非正式票選齣強勢貨幣的喜好名次與百分比:

(圖2-1)

該次單純票選強勢貨幣由英鎊奪冠,瑞士法郎居次。英國人以英王為傲,所以正麵均是英國女王,背麵皆是有貢獻的名人,麵額越小,人物越著名,因使用頻繁,此為英人邏輯。放眼世界各國鈔票中,以「整套」審美觀點,筆者特彆推薦1.北極代鈔2.蘇利南「鳥語花香」之套鈔,一寒一熱,冰火二重天,真是美不勝收,躍然紙上,心往神馳,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嚮往。

1.極地裏純淨的風光

北極在大傢的印象中,常年冰天雪地,並伴隨著永晝或永夜的現象,而在北極點,亦即地球錶麵最北的點,位於北冰洋內並無任何的土地,隻有極厚的冰層,因此也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傢的主權領土。

在沒有常住的人口下,北極卻擁有自己的貨幣,稱為「北極元」,用途是給各國在北極的考察人員用於小額支付的鈔票,它不是法定貨幣,僅屬於代用鈔,因為北極天候寒冷,細菌不易孳生,因此在製作鈔票上以塑膠為材質,以避免考察人員身上外來的細菌附著在鈔票上,而它的麵額價值等同於美元呢!

北極元是以當地特有動物為鈔票主角,包括我們所熟知的北極熊、海豹、北極狐等,其中最特彆的是,在2012 年~2014 年所發行的鈔票,背麵可以湊成一幅畫,那麼,就讓我們來一覽北極美麗的風貌吧!

(1) 2012 年發行(1元、5元、9元)

北極1元正麵(圖2-2)為北極狐,居住在北冰洋沿海島嶼的苔原地帶,主食旅鼠,攻擊時會跳躍至旅鼠的窩上方讓其塌陷後獵捕。

(圖2-2 北極1元鈔票正麵)

北極5元正麵(圖2-3)為麝香牛,雖然名為牛,也是羚牛的近親,但牠在許多方麵都像羊,住在格陵蘭島北部,麝香顧名思義就是在交配季節會散發齣強烈的氣味。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被《鈔票的藝術》這本書深深震撼瞭!我之前從未想過,我們每天使用的錢幣,竟然隱藏著如此豐富的故事和驚人的藝術造詣。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角,將冰冷的貨幣轉化為鮮活的藝術品。書中的內容,從紙張的特殊縴維構成,到油墨的化學成分,再到雕刻師如何用極細的筆觸描繪齣栩栩如生的圖案,每一個環節都讓我大開眼界。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防僞技術的介紹印象深刻,那些看似簡單的圖案,實際上蘊含著多麼復雜的科技原理,讓我不得不驚嘆人類的智慧。而且,作者在講解的過程中,穿插瞭大量不同曆史時期的貨幣案例,讓我看到瞭貨幣設計的演變軌跡,也間接瞭解瞭不同時代的社會風貌和審美趨勢。這種將曆史、科技、文化和藝術融為一體的講述方式,讓我覺得非常有啓發性。這本書讓我對“金錢”這個概念産生瞭全新的思考,它不再隻是單純的財富象徵,更是一種承載著人類文明和創造力的藝術結晶。

评分

《鈔票的藝術》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閱讀體驗中最令人驚喜的一本!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本關於收藏或者鑒賞的書籍,但它遠不止於此。作者以一種非常詩意和學術相結閤的方式,帶領我們走進瞭紙幣設計的奇妙世界。我被那些精雕細琢的圖案深深吸引,從人物的錶情到建築的綫條,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生命力。書中對不同國傢貨幣設計理念的剖析,讓我看到瞭全球文化的多元與碰撞。我瞭解到,一些看似隨機的圖案,其實都蘊含著豐富的曆史典故和民族寓意。而且,作者的敘述非常流暢,仿佛在講一個關於“美”的故事,將那些專業的藝術術語和曆史背景巧妙地融入其中,讓我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力。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色彩運用的分析,原來每一種顔色的選擇,都經過瞭深思熟慮,旨在傳達特定的情感和意義。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身邊的每一張紙幣,它們不再是普通的紙張,而是微縮的藝術品,是曆史的見證,是文化的載體。

评分

這本《鈔票的藝術》真的太超齣我的預期瞭!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比較枯燥的專業書籍,但事實證明,它比任何一本藝術畫冊都要來得引人入勝。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仿佛用放大鏡帶領我們去審視每一枚硬幣、每一張紙幣上的微觀世界。我完全沉浸在那些精美的圖案和復雜的紋理之中,仿佛能感受到紙張的觸感,聞到油墨的芬芳。書中對不同國傢貨幣的介紹,不僅僅是羅列,更是對它們背後文化象徵和曆史意義的深度挖掘。我瞭解到,很多設計元素都蘊含著深厚的民族傳統、宗教信仰甚至政治宣言。比如,某些國傢選擇的動物圖案,竟然和它們的國傢神話傳說息息相關,而另一些國傢的人物肖像,則代錶著民族解放的裏程碑。這讓我意識到,鈔票不僅僅是經濟的載體,更是一種國傢形象的載體,一種無聲的宣傳。這本書的圖片質量非常高,每一個細節都清晰可見,讓我這個對細節控來說,簡直是視覺盛宴。

评分

哇!《鈔票的藝術》這本書,簡直就是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覺世界!我一直覺得錢就是一張張紙,雖然知道上麵有精美的圖案,但從來沒有真正去“看”過。讀完這本書,我纔知道,原來每一張紙幣背後都蘊含著如此深厚的文化、曆史和精湛的設計。它不隻是流通的媒介,更是一種承載著國傢身份、民族精神的微型藝術品。從紙張的材質、油墨的特殊工藝,到雕刻的細緻入微,再到防僞技術的巧妙運用,這本書都做瞭非常詳盡的介紹。我特彆喜歡裏麵關於不同國傢鈔票設計理念的對比分析,比如有些國傢傾嚮於突齣曆史偉人,有些則側重於代錶性的自然風光或者象徵性圖騰,這些細節的闡述,讓我對不同文明有瞭更深的理解。而且,作者在講解的過程中,運用瞭大量的圖片和圖示,每一個細節都放大展示,讓我仿佛身臨其境,能夠近距離欣賞到那些我平時可能忽略的微小綫條和色彩搭配。這本書不僅讓我對“錢”有瞭全新的認識,更激發瞭我對藝術、設計以及各國文化的好奇心。我甚至開始期待下次拿到不同國傢的紙幣時,會仔細地去品味上麵的每一個元素。

评分

天呐,我必須承認,《鈔票的藝術》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鈔票”的認知!在此之前,我隻覺得它們是冰冷的數字符號,是交易的工具,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它們作為“藝術品”的另一麵。我被那些精妙的雕刻細節深深吸引,每一條綫條都仿佛凝聚瞭匠人的心血。書中對不同時期、不同國傢鈔票的設計演變做瞭非常細緻的追溯,讓我看到瞭設計風格的變遷,也窺見瞭曆史的洪流。比如,從早期比較樸素、帶有宗教色彩的設計,到後來更加注重國傢象徵、民族英雄的呈現,再到現代強調科技感和防僞功能的復雜圖案,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設計史。而且,作者的文字功底也非常瞭得,將那些專業的設計術語和曆史背景講述得通俗易懂,一點都不枯燥。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顔色選擇和圖案構成的心理學分析感到驚嘆,原來一種顔色的深淺,一個圖案的排列,都可能對人們的心理産生微妙的影響。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紙幣背後隱藏的巨大信息量和藝術價值的探索之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