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戰後」:亞洲的「1945」年及其之後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
著者
齣版者 出版社:允晨文化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5/11/01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鏈接在頁麵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4-11-1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恰好七十年,有關戰爭的各種「物語」,卻仍然在東亞地區迴盪,今天這場研討會,不是在重挖傷口,而是希望以更多理性的檢討,更大視野的胸懷了解歷史、了解彼此。誠如,1945年8月15日蔣介石在《抗戰勝利對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廣播演說》中說的:「希望這場戰爭是世界文明國家所參加的最末一次的戰爭」,蔣介石在這文稿中強調「待人如己」、「不念舊惡」,抱著「要愛敵人」、「與人為善」的心情「要作到我們的敵人在理性的戰場上為我們所征服,使他們能徹底懺悔,都成為愛好和平的分子」。本書即基於理性的立場,檢視與拆解Ⅱ戰後「戰爭物語」的迷思,並就「戰爭的意味」、「戰後的言說」、「戰後的文學」、「國家與民族」以及「戰後的殖民時代」等議題展開精彩的論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謝政諭
現任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研究領域:比較憲法、中國政治思想、臺灣發展經驗。
松岡正子
現任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教授,研究領域:中國民俗學、中國文化人類學、藏彝走廊研究。
廖炳惠
現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比較文學系講座教授,研究領域:比較文學、歐美文學理論、歐美文化理論。
黃英哲
現任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教授、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研究領域:臺灣近現代史、臺灣文學。
何謂「戰後」:亞洲的「1945」年及其之後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序言—謝政諭
第一章 「戰後」的意味
1 戰後臺灣社會的搏成:Y 字型共創論的一個解說—呂芳上
2 戰後初期臺灣人對未來前途的看法與其具體行動—許雪姬
3 從地域社會研究看所謂的「戰後」:以嘉義研究為例—李明仁
4 後殖民的歷史球賽—廖炳惠
5 從民族抗戰到民族文化重建:1945 年前後許壽裳對日本的認識—楊彥杰
6 從大亞細亞主義到「脫亞入美」—馬場毅
7 1945年後「戰爭物語」迷思的拆解—形成日本Ⅱ戰「戰爭觀」的思想淺解—謝政論
8 村松祐次的中國論關於《中國經濟的社會態制》—三好章
9 從大東亞戰爭時期日本的泰語宣傳雜誌看「戰後」—加納寬
第二章 「戰後」的言說
1 轉折與重組:中國電影史上的1947 年—李曉紅/林豪
2 電影《紫日》中的風景和語言—張英進
3 歷史的鬼魅:李永平小說中的戰爭記憶—李有成
4 有關廣島與長崎核爆言說: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林雪星
5 冷戰期間越台儒教關係:臺灣奉祀官孔德成 1958 年訪問南越考—阮俊強
第三章 「戰後」與文學
1 光復初期中國東北與臺灣地區的文藝刊物研究:以《東北文藝》與《臺灣文化》為中心—張羽
2 論張愛玲《小團圓》中的戰爭—鍾正道
3 重申抗戰小說的敘事倫理—張學昕
第四章 「戰後」的國家與民族
1 中國的國家與民族論爭:中華民族復興論及民族政策的動搖—加加美光行
2 四川羌族中的語言交替及母語喪: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所進行的「中華民族文化」—松岡正子
3 論中越邊境廣西壯族與高平儂族岱族間 70 年的民族交往—塚田誠之
4 戰後東亞文化國族主義的發展:以米食作為文本的比較研究—何撒娜
第五章 「戰後」與性別
1 大迫倫子和楊千鶴作品中的殖民與戰後性別建構—垣原智子
2 坂口䙥子的 1945 體驗及其戰後寫作:一個「蕃地」作家對臺灣山地的懷舊與罪感—小笠原淳
3 奈良女高師留學生的戰後與性別問題—野村鮎子
4 一位「滿洲國」留學生的「戰後」:王興榮女士訪問紀錄—大平幸代
編後記—黃英哲
圖書序言
第一章 「戰後」的意味
1 戰後臺灣社會的搏成:Y 字型共創論的一個解說—呂芳上
一、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七十年來臺灣的種種發展,可說是一部包含大陸時期中華民國史與日本殖民統治史的遺產,以「Y」字型合流,共創新局的歷史。原本作為清帝國邊陲行省的臺灣,於 1895 至 1945 年間納入日本的殖民統治,難免和同時期的中國大陸呈現差異性的發展。1945 年二次大戰結束,日本勢力褪出,中華民國政府傾力對臺灣社會進行「中國化」、「去日本化」的改造。隨後,1949 年國共內戰的結果,中華民國政府及一百多萬大陸軍民遷徙入臺。在冷戰格局下,海峽兩岸社會文化形成分隔,以國民黨意識型態為中心的中國文化基調,在臺灣得到強化。特別是,這時期中國大陸的巨大變動,益使臺灣成為正統中華文化傳承的基地。不過,前述轉型工作也不是毫無波折。1947 年的二二八事件,即顯示轉型的陣痛。更重要的是,一批批渡海來臺的中國大陸知識分子,固然自許肩負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但仍無法忽視日本半世紀來建立的基礎,以及影響。
本來,文化是人類生活的總累積,抽象而言,是一種感受、一種體驗,具體則可能呈現在物質、制度、藝術、知識及日常生活之中。文化可以流動,文明可以移植。自 1895 年日本領有臺灣以來,臺灣社會已逐漸累積形成強烈的日本模式,日語、榻榻米(畳)、木屐、日式料理相形成風,至今餘韻猶見。但另一方面,臺灣亦久受大陸漢文化的薰陶,日本文化絕非獨領風騷。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臺灣的「東洋風」逐漸由「唐山風」取代,並企圖另創新猷,此中尤可見政治力與文化互動的關係,也確實留下更為深遠的影響。基於上述的思考,本文想呈現的是,臺灣在二次戰後中日因素合流、社會重塑的一些面向,特別是文化與政治互動的關聯。
二、學術菁英的「文化跨海」
當代臺灣學術菁英社群的成形,特別是在人文學科領域(但不僅限於此),很能夠體現大陸時期中華民國史與日本殖民統治史的鎔鑄。以高等教育言,臺灣近代西式教育體系發軔於日治時期,開啟了臺灣教育史的新紀元。然而,日本統治時期臺灣島內的最高學府—臺北帝國大學,基本上算是日本人就讀的學校,與臺灣社會缺少有機的關聯。及至日本殖民統治結束,臺灣的高等教育才有進一步的突破性發展,這當中既有新的政治力作用,也關乎近代中國知識分子歷史傳統的深層結構與影響。
圖書試讀
None
何謂「戰後」:亞洲的「1945」年及其之後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何謂「戰後」:亞洲的「1945」年及其之後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何謂「戰後」:亞洲的「1945」年及其之後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何謂「戰後」:亞洲的「1945」年及其之後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