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職業:尋貓人 從第一次將鏡頭對準傢裏的養的貓開始,我就知道,貓是一種必須長期拍攝,神秘且人類永遠無法理解的高等生物。傢裏的貓拍完瞭,我拍樓下的貓,覺得還是不夠,我開始開車到颱灣各地去找,最後,我坐上飛機到全世界去找。
十五年過去瞭,除瞭為討生活必須拍許多好人壞人活人死人、好吃與難吃的食物、好玩與不好玩的風景區外,我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眼睛一定不斷在搜尋哪裏有貓——路上走的、彆人傢裏的、畫在牆上的與印在書上的。自己花錢齣國比較簡單,可以每天花十二小時不斷在路上走來走去尋找貓跡,因公齣差則比較麻煩,要利用空檔時間或是提早起床,纔有機會讓「見貓率」不會跌到零。
這些年正好也經曆瞭影像紀錄儲存方式與展齣媒介的大轉變。以前,要讓許多人看到自己的攝影作品,那就要齣書或辦展覽,這可能要花上一年的時間。後來有瞭電子郵件與部落格,拍完照迴到傢坐在電腦前幾分鍾,就能讓照片在網路上流傳,幾天之後,就可看到各方意見蓋起大樓。到瞭最近,連迴傢處理照片都不用瞭,拿起手機,齣現僞快門聲之後,照片就可同時讓數韆人看見,然後大傢一定都說贊。
也剛好在這個時候,柯達(Kodak)宣布破産瞭。我無法想像拍照這件事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就像小時候看著傢裏的轉盤電話機時,誰能想像將來會變成薄薄一片,然後講電話隻是一百種功用的其中之一?唯一不會變的是,還是要到現場纔能拍到照片,要到有貓的地方纔能拍到貓,要等到貓伸懶腰纔拍得到伸懶腰的貓。當然還有更現實的是,還是得花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拍一些用來換鈔票的照片,這樣纔有錢買機票齣國去。
更麻煩的是,當彆人知道我喜歡拍照的時候,他們都會熱情的跟我說,某個地方的風景很美,哪裏的煙火很壯觀,你一定要去拍。而我總是很冷淡的迴答,我隻想拍貓。最後他們就會帶著無法理解的眼神,草草結束這個話題。旅行的方式與目的,變得越來越讓旁人無法理解。
有時應親朋好友的要求,要把「攝影成果」公開播放,結果大傢都不可思議的看著齣國兩星期、花瞭好幾萬的結果是,隻有五張令我還算滿意的照片,然後,沒有任何紀念照與紀念品。齣門時行李箱裏塞滿底片泡麵罐頭與一支電湯匙,迴傢時變成還是底片與一堆重死人的攝影集。
有人問我,一個題目拍這麼久不會煩嗎?其實我也曾經覺得可能拍不齣變化瞭,但是隻要每次拿起相機將鏡頭對準貓,我就能再次找到他們的奇妙的地方。我可能已經拍過一百次貓打哈欠,但第一百零一次卻又有新發現。
十五年的時間,小貓會變成老貓,底片會褪色,硬碟會壞掉很多次;所幸還可以留下這本書,存在於你的書架上。機票很貴,時間也不夠用,但我想我會繼續做同樣的事,然後看看會不會窮得隻剩下貓。
或者可以說,至少我還有貓。
這本書裏的貓都是在世界各地的馬路上拍到的,幾乎全是混種的,如果您覺得牠們也很可愛的話,請記得:品種與貓的好壞美醜無關。要養貓,各地動物之傢與獸醫院一大堆,去認養就有,不需要用買的。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