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互渉與文學研究方法論革命

學科互渉與文學研究方法論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自十九世紀,文學研究逐漸失去了古典時代的「知識學霸權」地位,轉而向學科化、形式化和實證化發展。這樣的轉變,體現在文學研究的四大主題之中,即:作者論、形式論、意義論和文學史論。

  近代以來,文學研究領域最引人注目的特點之一,就是學科知識互涉;當各種當代熱門的學科知識進入文學研究的領域,隨之產生了各種以當代熱門學科知識為特色的批評理論。另外,在知識學現代性工程影響下,文學研究出現了方法論多元化的現象,其中話語分析、閱讀經驗描述、審美批判和文獻考據仍然占據主要的地位。文化研究形成後,文學研究力圖超越學科化的有限性,於是出現了批判性話語分析這一新的方法。
  
  文學活動是人類一切意義經驗的起源,文學研究需要一種超越學科化界限的綜合性知識學視野,而批判性話語分析則具備了這樣的特質。

本書特色

  對文學理論的研究,提出符合時代潮流的前瞻性觀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馮黎明


  1958年生。文學博士,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學理論與現代思想文化史。出版學術著作包括:《當代西方文藝批評主潮》、《語言的歡悅》、《技術文明語境中的現代主義藝術》、《走向全球化——論西方現代文論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等。譯著有:《走入迷宮》、《薩特論藝術》等。在《哲學研究》、《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江漢論壇》、《武漢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與評論一百餘篇,並有多篇論文被《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新華文摘》等轉載。

圖書目錄

導 言  人文科學方法論與知識的學科化問題
一、本體論時代的方法論
二、認識論時代的方法論
三、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方法論之爭
四、語言論轉向與方法論
五、二十世紀其他方法論思潮
六、知識學科化時代的文學研究方法論

第一章 文學研究的知識學屬性
一、作為反思性知識的文學研究
二、作為地方性知識的文學研究
三、作為前學科性知識的文學研究

第二章 文學研究的學科知識體制化進程
一、「英語」的體制化
二、癸卯學制:開啟中國的知識現代性工程
三、從中央大學到院系調整
四、文學主體性與審美解放

第三章 文學研究的知識學依據
一、文學研究的學科化:一項未完成的工程
二、美學與文學研究
三、語言學與文學研究
四、社會學與文學研究
五、心理學與文學研究
六、人類學與文學研究
七、文化研究:後學科時代的知識生產
八、文學研究:一場知識學的戰爭

第四章 文學研究中的學科知識互涉
一、學科自律與學科互涉
二、文學研究─現代知識戰爭
三、從前學科性到學科間性

第五章 現代性與文學研究的方法論困境
一、批判理論與實證理論
二、形式定義與語境定義
三、學科自主與學科互涉

第六章 本質主義與歷史主義的對立
一、文學研究的兩種理論路徑
二、先驗理性與經驗實證
三、知識的學科化與跨學科
四、理論範式的建構與轉型

第七章 文學史論:總體歷史與學科歷史
一、文學研究的史學化
二、文學研究與歷史理性
三、走出方法論困境

第八章 意義論:闡釋的學科化與學科間性
一、知識學科化與文學意義論
二、語言論轉向與文學意義論
三、意義闡釋與方法論

第九章 作者論:詩學天才與意義主體
一、傳記研究之「傳記」
二、傳記研究在中國
三、傳記研究的知識學合法性

第十章 形式論:能指主義與形式化方法
一、形式化:知識學的現代性工程
二、形式化思維與文學形式
三、形式研究的方法論困境
四、形式的擴張與形式化的式微

參考文獻
後記

圖書序言

文學研究的知識學屬性
 
現代性工程在知識生產場域中制訂了實證主義、形式主義和專業主義三大合法化原則。這三大原則一方面為自然科學的知識學霸權鋪就了堅實的基石,另一方面又使得人文科學的知識生產也盡力靠近以知識的確定性見長的自然科學,追求客觀中立的學理立場、普遍公理的學術旨歸和學科界分的知識視界。作為人文科學的文學研究,在現代性的知識學語境中力圖塑造自身符合三大合法化原則的形象。但是,當我們在「現代性之隱憂」的意義上意識到那三大原則的非必然性時,從事文學研究的知識生產者所面臨的學術任務就不再是證明文學研究怎樣與自然科學一樣體現了知識的確定性,而是走出自然科學的的知識學霸權的陰影,重新辨析和定義自身的知識學屬性。
 
一、作為反思性知識的文學研究
知識的客觀性是現代性工程的設計者們擺脫宗教蒙昧主義的一件利器。十七至十八世紀的思想家們將人類感官對實在事物的感知視為知識的本源,他們以此剝奪了「上帝」對真理的壟斷,也以此提出了以「實驗-觀察-歸納」為通用程式的近代科學知識生產機制。自然科學借助於工業技術的偉大力量而逐步占據了人類知識生產的霸主地位。占據霸主地位的自然科學對知識生產發出的第一道訓令乃是遵客觀實證性為知識活動的最高原則。這道訓令意味著物理科學、生命科學乃至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等學科知識的主流地位,也意味著諸如文學研究這樣的學科知識的合法性危機的到來,因為文學研究中「前理解」的介入使它無法體現客觀實證這一現代性的知識學訴求。美國科學家保羅‧格羅斯和諾曼‧萊維特在捍衛科學知識的確定性時描述道: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