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靜默,擁抱世界:加爾默羅隱修生活的真諦

用靜默,擁抱世界:加爾默羅隱修生活的真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隱修生活
  • 靜默
  • 冥想
  • 靈性成長
  • 自我發現
  • 加爾默羅
  • 修行
  • 內心平靜
  • 信仰
  • 哲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加爾默羅會隱修院,它是曠野,又是花園;位於城市,卻與世隔絕。
在世界中,離開世界,特彆關心世界,卻又什麼也不掛念。

  本書描繪加爾默羅會隱修院在颱灣建院的故事,藉由隱修女充滿天真喜樂、素樸的畫作,如實呈現隱修生活的麵貌與角落;並透過畫傢奚淞與聖三保拉姆姆的對談,洞見不同宗教相通的深處,直探隱修真諦。希望每個人都能從隱修院的生活方式及經驗分享得到啓示,在內心製造一些空間和靜默,麵對真正的需要,找到自己的路。

  當一個人收斂心神、集中於一時,最靜默也最平安。隱修院看似不可思議的格窗,隱藏的是人世間早已消失的真理。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保寶


  畢業於颱北實踐大學社會工作係,羅馬聖十字架大學哲學係,羅馬德蘭學院神學係。

  著有《生命的完成》(天下文化)、《劃到生命深處》(天下文化)、《生命告彆之旅》(天下文化)、《愛者》(天下文化)、《馬祖世紀末的告彆》(天下文化)、《莿桐最後的望族》(玉山社)、《牆上烽火》(博揚文化)、《耕耘心田》(法鼓文化)、《奉獻》(天下雜誌)等書。

圖書目錄

編者的話

隱修四帖
第一帖  格窗內外--奚淞與保拉姆姆談隱修生活的真諦
第二帖  加爾默羅會的創立和四位聖人
    會母 聖女大德蘭
    會父 聖十字若望
    聖女小德蘭
    真福聖三麗沙
第三帖  加爾默羅會聖衣
第四帖  隱修院修女的畫

捲一  它是曠野,又是花園
第一章  加爾默羅
    聖衣
    鬥室
    花園
    轉箱、格窗
    聖堂
第二章  禁地生活
    曠野
    作息
    靜默
    默觀
    謙虛
第三章  祈禱
    默禱
    代禱
    分辨
第四章  奉獻與愛
    喜樂
    痛苦
    忘我
    全德的愛

捲二  這個傢是我的納匝肋
一、來颱建院
二、離開母院
三、橫渡太平洋
四、美麗的颱灣
五、初抵新竹
六、踏進隱院傢門
七、建院日
八、正式封院
九、中正路修院
十、再度準備遷院
十一、芎林隱院
十二、深坑分院
十三、關於聖召
十四、德蘭姆姆
十五、第一批基石

捲三  內心的隱修院
訪談:一切為愛耶穌而做--陳院長被釘耶穌瑪利亞姆姆談入會六十年
書信:朝嚮聖三居所的心之旅
分享:聖三保拉姆姆談祈禱、口禱、心禱、默觀
禱文:天主經
      聖母經
      在天主的手裏(聖女大德蘭)
      棄絕自己於主禱文(聖十字若望)
      以愛還愛(聖三保拉姆姆)
      榮福聖三禱文(真福聖三麗沙)
日記:靜默十二級(耶穌.瑪利愛梅)

附錄
蔣夫人與加爾默羅隱修院
一個隱修女的終身誓願

圖書序言

編者的話

到隱修院的路上,心便清澈起來。


  經過一○一大樓,穿越信義快速道路隧道,到瞭深坑,右轉進入山林小徑,世界立刻翻轉成另一樣貌。山中飄著微雨,浸潤近處竹林,遠山煙霧繚繞,讓一切若有似無。

  踏入隱院,不見人影。聖堂裏一盆素心蘭,幾葉蘭草,花香隱約悠淡。小會客室裏,寂然無物。一扇鐵格窗,一個木轉箱,像個濾網,神奇地把花花世界鏇轉隔開。

  那是天主教最嚴格的隱修院之一,隱修女度著靜默生活,終老院內。祈禱刻苦、空虛自我而至充盈一切。四百多年前聖女大德蘭在西班牙革新創立加爾默羅會隱修院,六十年前八位隱修女從美國飄洋過海來到颱灣。「勿讓事物擾,勿容俗務纏,萬事如流水,唯主永不變」幾行字,高掛會客室牆上。

  不久,格窗後的簾幕拉開,保拉姆姆像溫暖的陽光齣現,坐在格窗內,歡喜開朗地跟我們講話,絕看不齣年近九十。隔著鐵窗的姆姆,似乎有著遨遊天地的自由。快樂、痛苦、隱修生活,無所不談,直接而動人。

  下山時,靜默中卻彷彿充瞭電般,充滿力量。

  姆姆的隱修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引人好奇、嚮往。看似不可思議的格窗,卻隱藏人世間早已消失的真理。

  隱修女的畫,樸素單純,如空榖幽蘭。「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王維詩與西班牙聖十字若望詩「寜靜的深夜,於黎明齣現之際,默默無聲之樂,萬籟交響的獨居,舒暢深情的晚宴」一樣美。

  隱修院是個謎。導讀經由畫傢奚淞與聖三保拉姆姆的對談,直探隱修真諦。捲一藉隱修女的畫,如實瞭解隱修生活的麵貌與角落。捲二是加爾默羅會隱修院在颱灣五十年的建院故事;十年後的今天,選取精華、保留隱院修女自述的原貌呈現。捲三從隱修院的生活方式及經驗分享,讓人用心麵對真正的需要,找到自己內心的隱修院。

  願加爾默羅山上的恩寵和芬芳永遠留存在您心中!

圖書試讀

格窗內外
奚淞與保拉姆姆談隱修生活的真諦


許多第一次聽見天主教有這樣嚴格「規矩」隱修院的朋友,不禁心生好奇,「為什麼要把自己關進隱修院呢?」鐵格窗引起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荒謬或是嚮往。

那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呢?修女可以齣門嗎?她們吃什麼?誰送東西給她們吃呢?生病怎麼辦?不能講話會不會很難受?關在裏麵,會不會沒自由?不會無聊嗎?隱修院的生活苦嗎?想離開過嗎?

畫傢奚淞是虔誠的佛教徒,在日常生活,真實而湛深的隱居修行中,洞見天主教與佛教相通的深處。引他進一步探究的是痛苦而不隻是快樂,在第一次探訪深坑隱修院的保拉姆姆時,他分享藏傳佛教師父、達賴喇嘛的智慧,並問姆姆:「遇到痛苦,怎麼辦?隱修的意義在哪裏?我們這些平凡人,和基督所受的痛苦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為什麼限製反而帶來自由呢?天主教裏,怎麼看聖母?如何看到自己的真相?」

奚淞環環相扣的提問,讓保拉姆姆說齣:「越在格窗裏麵,我就越喜歡外麵的人。」為什麼?

奚:痛苦就是一種快樂,您曾說世上真正的寶是痛苦,這要怎麼解釋呢?

姆:人生不論痛苦或快樂,接受的能力都是一樣的;接受痛苦的能力,其實就是接受快樂的能力。隻是現世的痛苦比較多,快樂比較少。比如前陣子過年,我真是快樂得不得瞭。小修女們熱鬧得很,覺得跟她們在一起,自己好像也變年輕瞭。過年後,又迴復到原本的生活。

快樂比較膚淺,痛苦比較深刻,痛苦會留下來,不容易離開。然而,痛苦有它的意義。隨著歲數的增長,許多原來的痛苦都不再是痛苦瞭。所以人的進步,是在痛苦之中取得意義。如果這個痛苦能幫助我找到人生的意義,是有價值的,那麼我為什麼要不喜歡痛苦?

小時候讀書,背不齣書來,老師便會打我的手心,那時多痛苦;但後來發現,這些痛苦所逼齣來的東西,是多麼的有價值。痛苦改變瞭我,我覺得這個價值非常深刻,因為我需要改變啊!比方說我的脾氣和個性,讓我對什麼東西不滿意、或與彆人發生衝突的時候,我會問自己為什麼這樣。有瞭這些改變,痛苦就不是真的痛苦瞭。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