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餘清芳事件被殘酷鎮壓後,武裝抗日已轉為非武裝抗日的模式,然而,在日本人治理颱灣超過三十年後的1930年,卻發生更壯烈的霧社事件,滄桑的血淚史背後,是非人道的屠殺鎮壓。
霧社事件,呈顯的是非常復雜曆史詮釋的不同麵嚮,「抗日」或「抗暴」的主軸外,其實還牽涉到「理蕃」或「和蕃」的政策、族群間的關係、部落設群間的關係,以及兩性關係等因素。
作者研究的麵嚮,則更為寬廣,努力讓部落庶民可以真實發聲外,更帶入族群政治、後殖民論述以及婦女的觀點,呈現齣曆史的深刻麵。
第1章 緒論
1. 研究機緣
2. 研究動機
3. 研究目的
4. 文獻迴顧
5. 研究方法
6. 研究計畫
7. 內容簡介
第2章 巴蘭部落為核心的曆史現場
1. 部落的族群名稱與識彆方式
2. 部落的族群政治與族群關係
3. 紅頭覷覦部落的過程與動機
4. 日本警察統治下的部落社會
第3章 巴蘭記憶再現曆史詮釋問題
1. 殖民情境下曆史再現的觀點
2. 曆史文本中之文化詮釋問題
3. 曆史再現中部落菁英的立場
4. 曆史再現中婦女記憶的主題
5. 曆史再現颱灣論風暴的話題
第4章 挖掘記憶砌造曆史和解之路
1. 外力介入下部落和解的元素
2. 從忌諱日走嚮和解祭的舞颱
3. 賽德剋部落內部整閤的意象
參考書目
1. 第二手資料:期刊與論文、專書論著、紀念文、紀念刊、報紙、剪報
附錄1 田野訪談的記錄錶
附錄2 賽德剋部落閤一的標記
序
姑目.荅芭絲 (Kumu Tapas) 是玉山神學院原住民神學與宣教研究推廣中心的研究員和年輕老師,先後在玉山神學院、颱南神學院接受人文與神學的基本訓練,後來又在東南亞神學研究院(SEAGST) 颱灣分院屬下的颱灣神學院研讀神學碩士 (M.Th.) 課程,可以說足跡踏遍颱灣基督長老教會屬下的各主要神學院,並深受亞洲神學、本土神學,以及當代曆史神學方法論的啓濛和洗禮。在撰寫神學碩士論文的期間,她也曾以數年的時間迴到南投賽德剋族群的教會服務,並實際投入口述訪談以及收集地方文史資料的工作,用母語紀錄族人的心聲,精神著實令人感佩。
姑目性格堅定執著,率真直言,為學勤奮認真,一旦投入研究工作則奮戰不懈,加上對自身族群語言文化的認同與堅持,在各部落間往來奔走,磨練齣優異的田野調查能力,也曾在探討原住民議題的學術研討會上發錶研究成果。在這幾年當中,身為她的論文指導教授,我深深體會到她所付齣的心血和代價。從鑽研方法理論、收集資料、進行訪談,到撰寫論文,一路走來,她的心路曆程確實艱辛無比。在和她一起討論、修訂論文的過程中,我自己也獲益良多。如今,看到她又厚又重的論文將分為兩冊齣版,讓學界與社會大眾都能分享她的研究成果,內心實在有說不齣的喜悅。
霧社事件是颱灣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更是颱灣原住民族在日本殖民政權統治下因反抗暴政而被以非人道的方式鎮壓、屠殺的一頁悲慘的滄桑血淚史。事實上,在1930年,當日本殖民政府治理颱灣已經超過三十年之久,而颱灣漢人社會的反抗運動早已在1915年的餘清芳事件(或稱「西來庵事件」)被殘酷鎮壓後由「武裝抗日」轉為「非武裝抗日」模式時,在一個日本總督府宣稱「理蕃政策」已經具有極大成效的原住民模範社區裏,卻發生瞭這樣大規模的反抗事件,是令統治者難以理解或自圓其說的事。從這個角度來看,霧社事件的曆史詮釋具有高度的意義和研究旨趣。
過去,對霧社事件的曆史詮釋大都集中在「抗日」或「抗暴」的主軸上,然而,若從曆史研究所重視的「細微差異」(nuance)的觀點來看,這其中還牽涉到殖民者與被殖民者間的微妙關係(所謂的「理蕃」或「和蕃」政策)、族群間的關係、部落社群間的關係,以及兩性關係等因素。姑目的研究除瞭努力讓部落庶民可以自己真實發聲以外,更帶入族群政治、後殖民論述,以及婦女的觀點,不但讓霧社事件的曆史原貌能夠還原,更讓在所謂「原住民族」的大框架下的不同族群、不同部落社群、兩性互動,甚至「和蕃」關係處境中的多元觀點得以完整呈現,最後再從曆史、族群等層麵做信仰和神學反省,是相當難能可貴的研究成品。
但願本書的齣版,能引發更多對颱灣曆史經驗、颱灣原住民族、颱灣族群關係,以及曆史研究方法和神學反省的興趣,讓颱灣曆史研究的議題、素材、方法、視野、觀點、麵嚮都能更趨寬廣、豐富、多元。
玉山神學客座副教授
鄭仰恩
花蓮鯉魚潭畔
2004年3月10日
作為一名對颱灣曆史研究充滿熱情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關注著關於霧社事件的各種文獻和論述。然而,單純的史料解讀往往缺乏溫度,難以讓人身臨其境。當我知道《部落記憶:霧社事件的口述曆史(Ⅱ)》即將齣版時,我的內心是無比激動和期待的。口述曆史的魅力在於它能夠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隔閡,將那些塵封的記憶重新鮮活起來,讓那些曾經被沉默的聲音得以發聲。我設想,在這本書中,我將能夠聽到祖輩們在悲壯抗爭前的生活場景,感受到他們麵對不公時的憤怒與無奈,以及在絕境中的勇氣與掙紮。或許,我還能瞭解到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比如婦女在事件中的角色,孩子們在恐懼與混亂中的經曆,甚至是關於戰後賠償、身份認同等至今仍未完全消解的爭議。這本書的存在,對於還原一個更真實、更立體、更有人情味的霧社事件,無疑具有非凡的意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讓那些被遺忘的臉孔重新走進我的視野,讓那些被淹沒的聲音再次在我耳邊迴響。
评分這本《部落記憶:霧社事件的口述曆史(Ⅱ)》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淡雅的色調和粗糲的質感,仿佛在訴說著一段被歲月打磨過的故事。我一直對颱灣原住民的曆史和文化深感興趣,尤其是霧社事件,這個悲壯而復雜的曆史事件,總是讓我思考民族的尊嚴、抗爭的意義以及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難以彌閤的創傷。聽聞這本書是以口述曆史的方式呈現,我滿懷期待地希望能夠通過親曆者的視角,更真切地感受那段動蕩的年代,理解那些被曆史洪流裹挾的個體命運。我尤其好奇,在這第二部作品中,作者將如何深入挖掘那些在第一部中可能未能完全展現的細節?是會有更多關於事件發生前部落生活的描繪,還是對事件發展過程中不同人物的心路曆程進行更細緻的刻畫?抑或是對事件發生後,幸存者及其後代所承受的漫長而痛苦的“後遺癥”進行更深切的探究?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史料的堆砌,更能觸動人心,讓我們在閱讀中産生共鳴,思考曆史的復雜性與人性的光輝與黯淡。
评分作為一名對社會議題和社會公正議題十分關注的讀者,霧社事件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曆史事件,更是一個關於權力、壓迫與反抗的深刻案例。當我看到《部落記憶:霧社事件的口述曆史(Ⅱ)》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吸引瞭。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曆史事件,必須去傾聽那些受影響最深的人們的聲音。口述曆史,正是這樣一種讓被邊緣化群體重新獲得話語權的方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事件背後的社會根源,揭示殖民者是如何通過各種手段剝削和壓迫原住民的,以及這種壓迫是如何最終點燃瞭反抗的怒火。我更關注的是,事件發生後,原住民社群所經曆的創傷,以及他們如何在後殖民時期繼續為爭取尊嚴和權利而奮鬥。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彌閤曆史創傷,促進族群和解的思考?我期待它能以一種深刻而富有啓發性的方式,讓我們反思曆史,並從中汲取力量,去麵對當下社會中仍然存在的各種不公。
评分我是一名曆史係的學生,正在進行關於殖民時期原住民抵抗運動的研究。霧社事件無疑是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切入點,但我常常覺得現有的史料存在一些局限性,尤其是對於事件的內在動機和情感動力的解讀。因此,《部落記憶:霧社事件的口述曆史(Ⅱ)》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是一份珍貴的禮物。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更豐富、更細緻的口述資料,幫助我理解事件發生當時,原住民部落內部的社會結構、文化習俗,以及他們是如何在殖民壓力下做齣艱難抉擇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夠從中挖掘齣關於個人情感、傢庭關係、部落情誼等方麵的細節,這些往往是宏大曆史敘事中容易被忽略的部分。通過親曆者的講述,我希望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他們的視角,體會他們的痛苦,感受他們的反抗,從而構建一個更全麵、更人性化的曆史圖景。這本書將是我論文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資料,也必將極大地拓展我對霧社事件乃至整個原住民曆史的認知深度。
评分我對原住民文化和曆史的興趣源於一次偶然的接觸,那之後我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想要瞭解更多。霧社事件的故事,即便是在民間傳說中,也充滿瞭悲壯的色彩。如今,我得知《部落記憶:霧社事件的口述曆史(Ⅱ)》即將齣版,我的內心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我一直認為,曆史的真相往往隱藏在那些不被主流敘事所關注的角落裏,而口述曆史恰恰是一種最直接、最真誠的方式,能夠讓我們走近那些被曆史的洪流掩埋的普通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迴到那個時代,讓我仿佛置身於霧社的山林之間,傾聽那些長者們娓娓道來的故事。我渴望瞭解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信仰,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在麵對外來者侵略時,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和感受。這本書不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文化的傳承,是民族情感的凝聚。我期待它能夠填補我在認知上的空白,讓我對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更深切的理解和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