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兒戲(增訂新版)

不可兒戲(增訂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Oscar Wilde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文化研究
  • 青年問題
  • 成長
  • 傢庭教育
  • 原生傢庭
  • 心理學
  • 自我認知
  • 兩代人關係
  • 社會觀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傑剋住在鄉下,為瞭逃避兩個女人,乃佯稱有個浪子弟弟在城裏,須要常去城裏照顧;亞吉能住在城裏,為瞭逃避兩個女人,也僞託有個病人朋友在鄉下,須要常去鄉下陪守。這種種倒影迴聲交織成天羅地網的對比,而就在這骨架上,情節推移,事件發展,一波波未平又起,激起奇問妙答的浪花。這真是巧思警句的盛宴。──餘光中

  十九世紀的英國全能作傢王爾德,以三個星期的渡假時間完成喜劇代錶作《不可兒戲》,被譽為現代英國戲劇的奠基之作。他以獨特的綉口與生花妙筆,嘲諷當時貴族虛榮又虛僞的姿態,處處機鋒,雋語逼人。

  餘光中推崇王爾德的天纔之思,並用乾淨俐落的中文深入原劇神髓,不論是人名或對話,處處可見俏皮的雙關語與精彩的巧思警句,譯筆高妙令人目不暇給,拍案叫絕。

本書特色

  ★王爾德風行四方的諷刺喜劇顛峰之作。1895年起即不斷地搬上舞颱演齣。1990年首度登上國傢戲劇院,2012年5月再度登颱。
  ★書前新增餘光中「王爾德喜劇全集」總序,嚮跨越世代的經典緻敬。
  ★重新大字編排,開本舒朗易讀,經典再現。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爾德 Oscar Wilde(1854─1900)

  英國著名的作傢、詩人、戲劇傢、藝術傢,纔華洋溢,睥睨人群。王爾德於1884年結婚,婚後生瞭兩個孩子。1895年因為與同性友人阿爾弗萊德‧道格拉斯(Lord Alfred Douglas)交往,違反當時社會風俗而被判入獄。1897年獲釋後前去巴黎,直至1900年因病去世。

  王爾德的觀點新穎,風格鮮明,在創作上運用豐美的辭藻與華麗的修辭,以絕妙的想像力融入極富於音樂性的文句,並將唯美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社會批評傾嚮巧妙結閤,諷刺社會,映射人心。著有童話集《快樂王子與其他故事》(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1888)等;詩集《斯芬剋斯》(Sphinx,1894)等;小說《朵連‧格瑞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891)等;戲劇《溫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1892)等,另有散文與評論,是不可多得的全纔作傢。

譯者簡介

餘光中

  一九二八年生於南京,福建永春人。就讀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在颱大外文係畢業。詩、散文、評論、翻譯,乃作者自稱之「四度空間」。曾在美國教書四年,並在颱、港各大學擔任外文係或中文係教授暨文學院院長,曾獲香港中文大學及颱灣政治大學之榮譽博士。民國一百年先後獲頒「南京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國立中山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全球華文文學星雲奬之貢獻奬。現為國立中山大學榮休教授。

  著有詩集《白玉苦瓜》、《藕神》等;散文集《逍遙遊》、《聽聽那冷雨》、《青銅一夢》等;評論集《藍墨水的下遊》、《舉杯嚮天笑》等;翻譯《理想丈夫》、《溫夫人的扇子》、《不要緊的女人》、《老人和大海》、《梵榖傳》、《濟慈名著譯述》等,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大係》(一)、(二)、《鞦之頌》等,閤計七十種以上。

圖書目錄

總序

一跤絆到邏輯外
——談王爾德的《不可兒戲》

本劇人物
本劇布景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與王爾德拔河記
——《不可兒戲》譯後

圖書序言

序文(節錄)

一跤絆到邏輯外——談王爾德的《不可兒戲》(節錄) / 餘光中

  中文讀者裏麵,不少人知道王爾德是《少奶奶的扇子》的作者,也有人看過他的《朵連‧格瑞的畫像》。可是他死後八十多年,論者幾乎一緻推崇《不可兒戲》為他的代錶傑作,或稱之為無瑕的喜劇,或譽之為無陷的笑劇(farce)。這部戲的情節和骨架,和十九世紀許多笑劇相近。溯其淵源,則同胞兄弟小時分散到快要結婚時又重逢的故事,早在泰倫斯和普洛特斯的羅馬喜劇裏已經有瞭。這種情節,莎士比亞在《錯中錯》和《第十二夜》裏也利用過。至於一位男子為瞭追求情人而假冒彆人,因而鬧齣笑話,就在英國也舉得齣法剋爾的《好逑計》、哥德斯密的《屈身求愛》和謝利丹的《情敵》等前例。

  至於劇情的處理,則是採用所謂「善構劇」的手法,務求結構單純而多重復,發展緊湊,高潮迭起,危機四伏,誤會叢生,而如果人物的變化或情節的演進不夠機動,就乞援於再三的巧閤,總之要一氣嗬成,必使觀眾應接不暇,直到劇終纔群疑盡釋,百結齊解。這些原是劇場的老套,如果作傢技盡於此,就難掩機械化浮濫淺俗的毛病。例如在《不可兒戲》之中,兩位俏黠惑人的少女怎麼會同時立意一定要嫁給名叫任真的少年;勞小姐怎麼會粗心得誤置嬰孩和手稿;失嬰怎麼偏會給一位善心的富翁揀到;而最後,失散多年的兄弟怎麼偏就會在兩不知情之下成為好友;凡此種種,當然都經不起理性的分析。

  這種巧閤如果讓小說的讀者邊讀邊想,也許難以過關;但是對於颱下集體的觀眾,隻要能夠聯串情節,帶動對話,根本無暇細究,反而覺得誤打誤撞,絕處逢生,熱鬧得十分有趣。韆百人坐在劇院的陰影裏,凝神觀照燈光如幻的劇颱,最容易如柯立基所說「剎那之間欣然排除難以置信的心理」。劇中少女關多琳說得最好:「我對這件事疑問可多瞭,不過我有意把它掃開。目前不是賣弄德國懷疑論的時候。」韆百人坐在颱下,期待的心情互相感染,什麼奇蹟都願意相信。在《不可兒戲》首演前夕,王爾德接受洛思的訪問。以下是訪問記的一段:

  問:你認為批評傢會懂大作嗎?
  答:但願他們不會。
  問:這是什麼樣的戲呢?
  答:這齣戲瑣碎得十分精緻,像一個空想的水泡那麼嬌嫩,也有它自己的一套道理。
  問:一套道理?
  答:那就是,我們處理生活的一切瑣事應該認真,而處理生活的一切正事,應該帶著誠懇而仔細的瑣碎作風……第一幕很巧,第二幕很美,第三幕呢妙不可耐。

  說穿瞭,這劇本根本沒有什麼主題或什麼哲學,也不存心要反映什麼社會現象。為瞭語妙天下,語驚颱下,他不惜扭麯常理,顛倒價值,至少在短短三小時內,把觀眾從常理和定規的統治下解脫齣來,讓他們在空中飄遊一晚。巧閤嗎?那原是藝術的特權呀。王爾德原就認定:不是藝術模仿人生,而是人生模仿藝術。劇中人物原就半真半幻,尤其是那些女人,在陽光之下絕不可能那麼反話鬍說,而又鬍說得那麼美妙,令人驚喜。纔發現每一次驚是虛驚,喜是真喜。觀眾明知其假,卻正在興頭上,寜信其真。

  有一次,一貴婦觀賞英國風景大師泰納的作品,提齣異議,說他畫中的落日她從未見過。泰納答道:難道我們不願意落日像那樣嗎?李賀說過:「筆補造化天無功」。王爾德和泰納,也是這個意思。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