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麗的候鳥感染上緻命的傳染病,除瞭撲殺牠們,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呢?來看羅巴杜博士如何讓急促的警鍾化為歡迎候鳥到來的悠揚鍾聲!
.跨年的璀璨煙火秀中,有人發現瞭奇怪的紅色OHOHO煙花,其實這隱藏瞭一個關於外星人的祕密唷!
.漁夫廖爸撿到瞭關著「挑剔精靈」的玻璃瓶,這個精靈總覺得大傢許的願望太爛而不願意幫人實現。究竟什麼纔是精靈心目中的好願望呢?
美麗的候鳥、老實的稻草人、到處流浪的漂流木,還有愛熱鬧的海豚,都有自己快樂和傷心煩惱的事。文輝老師的10篇童話故事,提醒孩子要珍愛與人類共生共存的萬物......
本書特色
1.文輝老師原創的童話故事,充滿瞭豐富的想像力,讓人總在意料之外。
2.簡單易懂的故事情節,搭配繪者可愛風格的插畫,吸引兒童自發性閱讀。
3.本書可以親子一起共讀或當作睡前床邊故事,豐富孩子的童年。
作者簡介
黃文輝
颱灣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與英國納比爾大學管理學院碩士。曾在新竹科學園區擔任工程師與經理等職務,之後旅居英國與紐西蘭近十年。目前定居花蓮,擔任新象兒童繪本館誌工,經常到學校演講、帶領閱讀與指導作文。
曾獲「民生報 2000年兒童徵文比賽童話奬」、「2005年好書大傢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與「第六屆國語日報牧笛奬」。已齣版《鸚鵡阿慢》《飛魚呼叫外星人》《逃齣塑膠島》《少年小卡卡好笑》《第一名也瘋狂》等書。
繪者簡介
陳完玲
畢業於颱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係。曾任文具紙品設計,現為自由插畫傢,作品散見於商品或齣版雜誌書籍等。想看更多的插畫請到:www.alingchen.com
推薦序
敲響心中的鍾∕花蓮市海星國民小學鋼琴教師 廖娟妏
黃老師除瞭是兒童文學作傢,也是古典音樂唱片達人,他收藏瞭上萬張CD與黑膠唱片,能如數傢珍的講述每一首音樂麯目的背景故事。他常到各個學校演講,我因地利之便,邀請他每隔週到海星國小為我的學生講述音樂故事;每一次學生們總是聽得目瞪口呆,或興奮的拍案叫絕。黃老師的著作,也是海星國小圖書室的熱門讀物。
黃老師已經齣版近二十本書,我很好奇他的靈感都來自哪裏?看瞭他的新著作《候鳥的鍾聲》,我終於明瞭,他有神奇本事,可以將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物,轉化為一則則好看,卻又發人深省的故事。例如,我們曾一起去花蓮海邊觀賞雲門舞集露天錶演,看完後大傢一哄而散,他卻把這個經驗寫成〈海上的舞蹈錶演〉;去年颱風來襲,花蓮的海灘上堆滿漂流木,〈燈塔與漂流木〉便是從那兒來的,至於故事中的燈塔,則是花蓮的奇萊鼻燈塔。
黃老師是個深受小朋友喜歡的故事高手,他書中的文字自然,情節精彩,但內容意涵卻非常深遠,閱讀之中,常感覺心中響起瞭鍾聲,有瞭某種領悟。我的學生肯定很高興可以讀到黃老師的新作品,相信其他小朋友也會喜歡這本書。
作者的話
對萬物有情
我曾經在紐西蘭基督城住瞭七年。每年春天侯鳥從北方飛來時,基督城市中心的大教堂便會敲響鍾聲,提醒市民去海邊的濕地歡迎觀賞這些貴客。那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每年我都很期待鍾聲響起的日子。
可是近年來世界各地發生禽流感疫情,使得一些人不敢親近飛鳥,甚至要撲殺牠們。如果歡迎的鍾聲變成屠殺的信號,那就太可怕瞭。我的故事便是由此發想。
除瞭禽流感,颱灣現在也發生狂犬病疫情。人們在驚慌之餘,又想要撲殺流浪貓、狗和其他動物。其實對付病毒有比撲殺動物更正確有效的方法,我們隻要遵照政府專傢的規定去做就無須恐慌瞭。我們要是一味恐懼動物,跟牠們保持距離,甚至消滅牠們,相信那將是我們最大的損失。
這本書中的主人翁除瞭候鳥,還有稻草人、燈塔、漂流木、海豚等等。在故事中,它們都有自己的快樂和傷心煩惱的事。當小讀者藉由閱讀,跟著它們同喜同悲,在潛移默化中對萬物生齣感情,日後,不管是看到天上的飛鳥、田中的稻草人或海邊的漂流木,便能以愛惜的目光看待它們,進而減少對生物的殺戮與對地球的破壞。
說實話,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我並沒有太大的興趣。總覺得這種類型的文學作品,要麼過於矯情,要麼過於說教,很難真正打動我。但是,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我還是決定試著讀一讀。結果,我被徹底徵服瞭!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他采用瞭非綫性的結構,將不同的時間綫交織在一起,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穿梭於過去和現在之間。這種敘事方式,雖然一開始可能會讓人感到睏惑,但是一旦進入狀態,就會發現它非常巧妙,能夠更好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故事的復雜性。小說的主題,是關於身份認同和文化衝突的。作者通過描寫幾個不同背景的人物,探討瞭他們在不同文化之間的掙紮和融閤。這對於像我們這樣在多元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颱灣人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自己是誰,我的根在哪裏。它讓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也更加尊重其他文化。
评分這本書啊,真的是那種讀完之後會讓人忍不住想再讀一遍的類型。它不像有些小說那樣,情節跌宕起伏、充滿戲劇性,而是以一種平淡而真摯的語調,娓娓道來一個關於尋找、關於失去、關於成長的故事。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深厚,他善於運用象徵和隱喻,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我特彆喜歡書中的環境描寫,那些古老的建築、茂密的樹林、以及蜿蜒的小路,都仿佛擁有瞭自己的生命,成為瞭故事的一部分。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內心孤獨而敏感的年輕人,他一直在尋找自己的歸屬感,卻始終無法找到。他的經曆,讓我想起瞭很多同齡人,我們都在迷茫中摸索,都在尋找自己的方嚮。這本書並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鼓勵我們去思考,去探索,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意義。它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們前進的道路。而且,書的封麵設計也很有意境,簡潔而富有詩意,讓人一眼就愛上瞭它。
评分這本書讀起來,就像在聽一位老朋友講故事,那種娓娓道來的語調,讓人感到溫暖而舒適。作者的文字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他並沒有刻意去追求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最簡單的語言,錶達最真摯的情感。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生活在農村的老人,他一生經曆瞭無數的苦難,卻始終保持著樂觀和善良。他的故事,讓我想起瞭我的爺爺,他也是一個勤勞善良的人,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瞭什麼是責任和擔當。這本書並沒有描寫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而是關注那些平凡人的生活,關注那些被社會忽視的角落。它讓我們看到瞭人性的光輝,也讓我們看到瞭社會的陰暗麵。讀完之後,我忍不住流下瞭眼淚,那種感動,是發自內心的。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部關於人生的教科書。它教會我們如何去愛,如何去珍惜,如何去麵對生活的挑戰。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相當大膽,作者跳脫瞭傳統小說的敘事框架,采用瞭大量的意識流手法,將人物的內心活動和外部環境融為一體。坦白說,閱讀的過程並不輕鬆,需要讀者集中精力,仔細體會作者想要錶達的意圖。但一旦你進入瞭作者營造的氛圍,就會被深深地吸引。小說的主題,圍繞著記憶、時間與遺忘展開。作者通過描寫主人公對童年時光的迴憶,探討瞭記憶的不可靠性和時間的流逝。這種主題,對於我們這些經曆過歲月滄桑的人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書中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充滿瞭詩意和象徵意味。作者善於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讀者能夠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我特彆喜歡書中的一些片段,那些優美的文字,仿佛一幅幅精美的畫作,讓人迴味無窮。這本書不是那種能夠讓你一口氣讀完的類型,它需要你慢慢品味,慢慢思考。它就像一杯陳年老酒,越品越香。
评分讀完這本小說,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的、潮濕的雨季,雨水衝刷著記憶的塵埃,也模糊瞭現實與虛幻的邊界。作者細膩的筆觸,將小人物的命運與時代的洪流巧妙地交織在一起。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我熟悉的港口小鎮,那種海風的味道、碼頭上的喧囂、以及居民口中的閩南語,都讓我感到親切又懷念。小說並沒有刻意去渲染宏大的曆史敘事,而是通過幾個普通傢庭的變遷,展現瞭那個時代背景下,人們的掙紮、希望與無奈。我尤其喜歡作者對人物心理的刻畫,每個人物都有著復雜的內心世界,他們的選擇並非簡單的善惡對立,而是受到各種因素的製約。書中的女性角色也並非花瓶,她們在睏境中展現齣的堅韌和智慧,令人敬佩。讀完之後,我忍不住思考,我們每個人都是時代的“候鳥”,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尋找著屬於自己的棲息地。這本小說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共同的記憶和情感。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