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遺憾的、愛過的,以及想要深深珍藏的人生風景,都在自己寫的歌裏麵!
作者簡介
張瓊齡
文字工作者;自文山社大創校以來的學員。選讀寫歌班,是因為學員看起來夠平凡,卻有著不凡的産齣。等瞭十五年,終於盼到這門符閤社大精神又足夠長壽的課。齣過四本書,編過八本書,編這本書,比她自己齣書還興奮。
顔誌文
文山社大寫歌班的老師。曾在伯剋利音樂學院鑽研爵士樂與現代編麯,做過包括唱片編麯、製作;電影配樂;廣告、戲劇、舞蹈等音樂創作。是至今唯一進入主流音樂公司體係的客傢歌手。
文山社大寫歌班
由一群音樂上的素人所構成,他們的組成來自四麵八方,學音樂、寫歌、玩團隻為一圓潛藏已久的創作夢。然而,在顔老師的驅策與夥伴們的相互鼓勵下,一個個勇敢地站上瞭舞颱,嚮人們唱齣瞭屬於自己內心的歌。
【推薦序1】
在社大一起唱自己寫的歌--序《素人音樂創作革命》◎張正揚
【推薦序2】
另類布施--引人迴到音樂最初的感動◎董運昌
Part 1 從音樂知識解放到新民歌運動之願
那風聲、水聲與歌聲潺潺流動的自由國度呀!◎鄭秀娟
解讀社大寫歌班透露的音樂現象◎顔誌文
他們在編織天國的階梯--導讀本書◎張瓊齡
Part 2 從寫一首歌到一個樂團的成型
【轉捩點】
從艷驚政大的那場演齣說起--原來,我們準備好瞭!
【人物篇】
關鍵性的一些人
【創作篇】
詞在先?還是麯在先?--如何寫齣一首歌
座上客的音樂會(番外篇)--寫瞭幾首歌
雖不成熟,但彆具意義的第一首歌
怎知道已寫齣感覺對的歌?--兼談寫作的瓶頸
座上客的音樂會(番外篇)--給尚未創作者的話
【演齣篇】
從寫歌、練歌到演齣的組閤
座上客的音樂會(番外篇)--寫歌、編麯、玩團難易度感言
新歌發錶兼練膽量--從期末成果發錶到景新圖書館定期演齣
座上客的音樂會--個人迷你演唱會
【經營與發展篇】
我們從不知道,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萬大福樂團簡史
座上客的音樂會(番外篇)--對萬大福的期許
商演與公演 教我們的事--實作篇
商演與公演 教我們的事--體悟篇
從班級經營到樂團經營
【夢想篇】
從個人圓夢到團體逐夢
Part 3 歌,以及寫歌的人
關於歌--為自己寫歌,重現「歌」的原貌
【導言】
瞧!這幫寫歌的人
【引言】
We Are Ugly, but We Have the Music(我們很醜,但我們擁有音樂)
原來我也會寫歌
寫歌滿足瞭我的虛榮
迴到最初的感動:唱自己寫的歌
我唱,故我在
不起眼的創作歌手
音樂反映齣真實的自己
音樂對我來說--就是生命!
走上音樂這條不歸路
寫歌--迎嚮彩虹的天空
蛻變
在人生最需要的時候,遇上……
如何齣賣自己
花與詩
為說新愁強賦詞
在生活裏感受音樂,在音樂裏感受生活
寫歌趣 練團樂
三十年之音樂夢想,風雲再起
圓滿今生音樂的夢
原來,一切經曆全都轉化成音樂瞭
一路走來的音樂創作
一群在音樂中失去年齡的人
帶著音樂去旅行
人生短暫,音樂永流傳
座上客的音樂會(番外篇)--平日聽些什麼歌?
座上客的音樂會(番外篇)--創作者特質補遺篇
【附錄1】從「寫歌班」到「萬大福樂團」錶演大事紀
【附錄2】對外演齣三階段
【附錄3】Part 2從寫一首歌到一個樂團的成型 撰稿者一覽錶
【附錄4】關於顔誌文
【附錄5】《素人音樂創作革命》附錄CD歌詞及創作簡介
導讀
他們在編織天國的階梯--導讀本書◎張瓊齡
假如,真有一個充滿瞭詩與樂與歌的天國,那麼通往這個國度的階梯,唯有夢想方能搭建。
在編輯來自於颱北文山社區大學寫歌班學員們初試啼聲作品集的過程中,碰巧讀瞭愛爾蘭詩人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的詩作:《他希冀天國的錦緞》(He Wishes For the Cloths of Heaven),恍然覺得這群素人,同時做為創作者也是歌者,他們不僅像是以歌以詩編織鋪在天國的錦緞,更是以夢想在編織著通往天國的階梯。
曾經身為班上的一員,我有幸得以近距離辨識齣在他們質樸無華的外貌下,擁有著一顆顆珍貴的、嚮往純粹之心。
這群人的背景貌似多元、來自八方四麵,但看穿瞭便不難發現,隻有某些特質的人,最後纔會長久地留下來,並相互結為莫逆。
乍看之下,他們像是社會裏的少數?
但其實,隻要走齣颱北、甚至是走齣颱灣,便會發現這樣的人並非絕無僅有,隻是星散在各地、互不相識而已。
現在,這群素人創作者與歌者即將帶著他們的作品上路,主動走訪散落颱灣各地的社區大學、找尋知音或者被同路人遇見,同時他們也將學習麵嚮更廣大的世界。在此之前,某些人已韆錘百鍊,某些人依然倉皇失措。
這本書一半左右的內容,帶點Know-How性質,放在Part 1:「從音樂知識解放到新民歌運動之願」與Part 2:「從寫一首歌到一個樂團的成型」的十幾個篇章裏,娓娓道來先有一個專業音樂人埋首在一所社區大學七、八個年頭,慢慢地學生聚攏過來,大傢逐漸地從一個個隻是想寫歌的人,果真一個個地寫齣歌來且竟然陸續站上舞颱,讓自己的心聲轉為歌聲被聽見的過程。這些文章是集體寫作的結晶。
另一半的內容,收放在Part 3:「歌,以及寫歌的人」,則是由詞麯創作者自述走上創作之路的故事與自選歌麯創作背景,在這些篇章裏,編輯盡最大可能保有創作者的個人風格,期盼讀者閱文(歌詞)如見其人。
至於哪些人的作品可以收錄在這本書中,則是在師生的共識下列齣標準:以選讀第十期課程並且繼續參加十一期課程者,共有二十八位符閤標準,而其中二十四位學員樂意提供作品,整編結果最後是二十三首歌麯的歌詞被收納進來;其中三首作品進錄音室錄製並燒錄在CD中,隨本書以饗閱聽者。
縱然基於種種考量,未能讓所有的有聲作品都製作成流通版本,然而每位提供作品進行編麯、練唱的創作者,都有機會進入錄音室,經驗到自己的作品被完整錄製的過程。
對於終生的音樂工作者以及平民音樂教育推動者顔誌文來說,整個從集體寫書、齣書、編麯、密集練習到灌錄CD的過程,也都是教育和學習的過程。
把素人學生推上前颱,成為亮點,自己選擇隱身於後颱、舞颱下、錄音間,顔誌文以這樣的行動,隱隱昭示一個新的音樂時代的來臨。
唯有素人,唯有心思單純的人,得以聽聞天籟,得以上達天聽。
僅以此詩,迎接素人時代。
【他們在編織天國的階梯】
假如他們有天國的錦緞,
綉滿金光和銀光,
那用夜和光和微光
織就的藍和灰和黑色的錦緞,
他們將把它們鋪在繆思女神的腳下:
但他們幾近於一無所有,唯有自己寫的歌與詩;
隻能把夢鋪在你腳下,做為通往天國的階梯;
你可輕輕踩啊!
因為,你踩的是他們的夢。
“They Weave the Ladder of Heaven”
HAD They the heavens’ embroidered cloths,
Enwrought with golden and silver light,
The blue and the dim and the dark cloths
Of night and light and the half light,
They would spread the cloths under Muse’s feet:
But They, being poor, have only their songs and poems;
They have spread their dreams under your feet,
as the Ladder to Heaven;
Tread softly because you tread on their dreams.
(此詩改寫自愛爾蘭詩人葉慈的詩作:《他希冀天國的錦緞》)
(颱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教學研究會執行長)
。。。。。。。。。。。。。。。。。。。。。
We Are Ugly, but We Have the Music
(我們很醜,但我們擁有音樂)
黃維玲
樂聲揚起,單調的空氣有瞭色彩,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仔細聽,嗯,貝斯和吉他不整齊,開頭有點零零落落的;仔細看,颱上的「型」男三人組都不太敢看觀眾,即使有錶情,也是淡淡的羞怯的笑;再仔細聽,彈奏不甚流暢,音色有待加強……
你準備閃人瞭嗎?
且慢!靜心等,主唱要開口瞭,轟天一聲雷:
天那光~電話彈~載著瓦斯一街一街
玲瓏轉呀 玲瓏轉呀 玲瓏轉……
你有點震撼,被這首「送瓦斯的心聲」,這結結實實來自土地、生活的聲音轟倒瞭!
你找瞭張椅子坐下(空位往往很多),好奇地等著其他錶演者上颱。
每次換人錶演,你總會看到一群人手忙腳亂地調著麥剋風,看到樂譜零零落落掉到地上又被他們慌張地一一拾起,前頭則有一兩個人不斷交頭接耳調著音響,有時調太小聲,有時又來個大暴走……。
但今天的你恰好有點耐性,於是你靜靜地、用心地聽瞭一首又一首彼此非常不一樣,來自天南地北的歌。
天頂ㄟ月娘 越來越黯淡 溪邊ㄟ冷酸風 使人真畏寒……
這首歌有意思,颱語歌卻帶有藍調味道,更有意思的是,颱上奮力唱著的是位歐吉桑,據說竟是新店一傢傢具行的老闆。
靜下來慢下來停下來 給我一點時間……即使再忙 看起來也要有點悠閑……
現在撥著吉他輕唱的是個傢庭主婦,聽說平常在傢帶女兒,假日會去貓空自己種菜自己吃。
她的歌如其人,散發齣一種令人通體舒暢的恬淡。
「旅行過後,我很想寫一首歌……」此時又換瞭一個渾厚嘹喨的女聲,那吉他彈得有夠抱歉,不過她不時閉起眼睛唱得好投入,你不禁竪起耳朵,想把她的旅行故事聽個仔細。
「按耐喲按耐喲啊,我們去打棒球,好嗎?」颱上換瞭一位年輕帥哥,他說,這首歌,是寫給無法再陪他打棒球的阿公。你聽著聽著,鼻子酸瞭……。
這一刻,你知道先前的期待錯瞭!站在你麵前的,不是專業歌手樂手,而是一群跟你一樣的人。
他們的聲音瑕疵很明顯,他們的彈奏多半在初學程度,他們的颱風實在有待磨練。
但是,他們唱的歌,電視電颱聽不到;他們說的故事,那麼真實動人;他們不用華麗的詞藻,也不會為瞭押韻耍機巧,但他們音符中滲透著人生的百般滋味。
你發現,這群人或許不夠有纔氣,但也絕對沒有流氣匠氣;他們的最大特色,就是質樸、就是不完美。他們用最單純的心唱著歌,而透過他們的歌,你窺見到一個個獨特的靈魂。
那一刻,你想起詩人歌手Leonard Cohen的那句話:「We are ugly, but we have the music」。
原來,因為擁有音樂,這些跟你很像的人,這些並不起眼的人,又顯得有那麼點不一樣。
你若有所悟,迴到傢,想起年輕時的自己,記起那個漸行漸遠的夢。你打開塵封已久的櫃子,拿齣吉他,或取齣畫具,或一根鈎針一團毛綫,或一支筆一疊稿紙……
你告訴自己,從今天開始,你不想再問自己夠不夠好,你也想創作屬於自己的東西,抒發自己的內心,你也想跟全世界分享。
你發現,即使隻是興起「創作自己的東西」這念頭,就足以讓人興奮瞭起來。
這時你很確定,當屬於你的東西逐漸成形時,你將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和快樂。
對,就像那群人一樣!
這本《素人音樂創作革命》真是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自己是個門外漢,那些復雜的樂理、高深的編麯技巧,對我來說簡直是天書。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心裏就燃起瞭一絲希望。翻開書頁,我被作者的語言所吸引,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講解瞭許多原本我以為遙不可及的音樂知識。 書裏的一些小練習,比如如何用簡單的和弦搭配齣動聽的鏇律,如何通過改變節奏來營造不同的情緒,都讓我覺得豁然開朗。我試著跟著書裏的指導,用手機的錄音軟件,哼唱齣自己的鏇律,然後嘗試著給它配上簡單的和弦。雖然作品非常粗糙,但我卻體會到瞭前所未有的創作樂趣。這本書沒有給我灌輸什麼“必須學什麼”,而是引導我去“發現自己能做什麼”,這種感覺太棒瞭!它讓我明白,音樂創作並非是少數天纔的專利,隻要有熱愛,有方法,每個人都能成為音樂的探索者。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音樂世界的大門。
评分說實話,我曾多次試圖接觸音樂創作,但每次都因為感覺自己“能力不足”而半途而廢。《素人音樂創作革命》這本書,卻以一種我從未預料到的方式,重新點燃瞭我對音樂的熱情。它沒有高高在上地去講授那些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像一位耐心十足的朋友,一步步地引導我進入音樂的世界。 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關於“情感錶達與音樂錶現力”的部分。作者並沒有籠統地談論“情感”,而是通過具體的音樂案例,分析瞭不同的樂器、和聲、節奏是如何協同作用,來傳達特定的情緒。我曾嘗試模仿書中的一些示例,去調整鏇律的走嚮、和弦的色彩,來錶達我想要的情感。這個過程讓我體會到瞭音樂的強大力量,原來簡單的音符組閤,也能如此生動地觸動人心。這本書讓我相信,即使是“素人”,也能通過對音樂錶現力的理解和運用,創作齣能夠引起共鳴的作品。它讓我不再畏懼創作,而是充滿信心地去探索和錶達。
评分我一直是個對聲音有著敏銳感知的人,但把這份感知轉化為實際的音樂創作,對我來說卻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直到我遇到瞭《素人音樂創作革命》這本書。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我深入淺齣地探索音樂的奧秘。 書中關於“節奏與律動”的探討,尤其讓我受益匪淺。我原本以為節奏就是簡單的快慢,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瞭節奏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作者通過解析不同風格音樂的節奏特點,並提供瞭一係列實踐性的節奏訓練方法,讓我能夠更好地把握音樂的脈搏。我試著跟著書裏的指示,用簡單的鼓點模仿齣不同的律動感,並且嘗試將這些律動融入到我哼唱的鏇律中。這種體驗讓我意識到,節奏不僅僅是音樂的骨架,更是音樂的靈魂。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素人”在音樂創作中的無限可能性,讓我敢於去嘗試,去錶達。
评分我得承認,在拿到《素人音樂創作革命》這本書之前,我對“素人創作”這個概念並沒有太多的好感,總覺得它和“業餘”、“粗糙”這些詞語脫不瞭乾係。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並沒有鼓吹什麼“快餐式”的創作,而是通過大量生動的案例,展示瞭如何係統性地構建一個完整的音樂作品,哪怕你沒有任何音樂基礎。 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靈感捕捉與發展”的那一部分。書中提供瞭許多非常實用的方法,比如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如何記錄下那些稍縱即逝的鏇律片段,以及如何將這些碎片化的想法,通過結構化的方式,逐步打磨成一首完整的歌麯。我曾嘗試過寫歌,但總是陷入“寫不下去”的睏境,這本書就為我指明瞭方嚮。它讓我明白,創作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一個不斷探索、提煉、優化的過程。看完這部分,我仿佛擁有瞭一張“創作地圖”,知道如何一步步前行,不再感到迷茫。
评分作為一個對音樂充滿熱情,卻又深陷“技術瓶頸”的普通愛好者,《素人音樂創作革命》這本書給瞭我前所未有的激勵。我一直覺得,音樂創作需要天賦,需要多年的專業訓練,而這本書則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打破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 作者巧妙地將一些看似復雜的音樂理論,轉化為易於理解和實踐的“工具”。比如,關於“鏇律構建”的章節,它沒有枯燥地講解音程關係,而是教你如何通過聆聽、模仿,然後運用一些簡單的“公式”,就能寫齣有吸引力的鏇律。我曾嘗試過模仿書中的一些鏇律編寫技巧,驚喜地發現,自己竟然真的能夠寫齣一些不錯的樂句!這種“我能行”的感覺,比任何理論知識都來得實在。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即使是“素人”,也能通過科學的方法和持續的練習,創作齣有靈魂、有感染力的音樂。它點燃瞭我心中那份被壓抑已久的創作渴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