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傳播與全球媒介Q&A

國際傳播與全球媒介Q&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明賢
圖書標籤:
  • 國際傳播
  • 全球媒介
  • 媒介研究
  • 傳播學
  • 國際關係
  • 全球化
  • 文化研究
  • 大眾傳媒
  • 新媒體
  • 問答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由於全球化的動力與新媒介的日新月異,使過去稱之國際傳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逐漸成為全球傳播(global communication)。但是,誰也無法否認,民族國傢(nation-state)迄今仍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因此,本書一方麵承襲國際傳播的發展軌跡,另方麵也與時推進的描述瞭全球傳媒的最新動態。
《全球媒介生態學:文化、權力與互聯性的新視野》 一、本書概述 《全球媒介生態學:文化、權力與互聯性的新視野》是一部深度剖析當代全球媒介現象、深入探討信息流動如何重塑社會結構、文化認同及政治格局的學術著作。本書跳脫齣傳統媒體研究的框架,采用生態學的視角,將全球媒介視為一個復雜、動態且相互依存的係統。它不僅關注信息內容的生産與消費,更著眼於支撐這一係統的技術基礎設施、經濟驅動力、監管環境以及其所嵌入的文化與地緣政治語境。 全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係統的理論工具,用以理解跨國界、跨平颱的信息流如何催生新的權力關係,如何挑戰既有的國傢主權概念,以及在日益數字化的世界中,個體和社群如何進行意義構建和身份實踐。 二、核心理論與研究範疇 本書構建瞭“全球媒介生態係統”的分析模型,該模型包含以下幾個相互作用的層次: 1. 基礎設施層:數字地緣政治與數據主權 本部分詳細考察瞭支撐全球信息流動的物理與虛擬架構。研究涵蓋瞭從海底光纜的鋪設、衛星通信網絡的部署到雲計算中心的地理分布。重點分析瞭“數字主權”這一日益重要的議題,探討瞭主要技術強國如何通過控製關鍵基礎設施來施加軟實力和硬實力。例如,對特定國傢在5G技術標準製定、數據本地化政策製定中的戰略意圖進行瞭細緻的剖析。書中還審視瞭大型科技平颱(如超巨型雲計算提供商)對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壟斷性影響,以及這種壟斷對新興市場接入權和數據治理的深遠意義。 2. 平颱資本主義與算法治理 本書深入批判瞭當前由少數科技巨頭主導的平颱資本主義模式。研究分析瞭算法如何作為一種無形的權力介質,對用戶的注意力和行為進行精準的塑造與規訓。具體探討瞭推薦係統背後的意識形態偏見,以及“注意力經濟”如何轉化為現實世界的政治影響力。書中通過多個案例研究,揭示瞭平颱在內容審核、信息過濾方麵所扮演的“隱形政府”角色,及其對全球範圍內的言論自由與民主話語空間的擠壓效應。 3. 文化流動與認同重塑 在全球媒介的圖景下,文化産品和符號的傳播速度空前加快,本書著重分析瞭這種流動性對地方文化和全球身份認同的衝擊與融閤。研究關注“文化迴流”現象,即源自非西方世界的媒介內容(如特定國傢的影視劇、網絡迷因)如何反嚮進入傳統西方文化中心,並引發跨文化對話甚至摩擦。此外,本書還探討瞭社交媒體如何成為新型的“集體行動場域”,分析瞭跨國界公民社會組織如何利用數字工具進行動員、抗議和價值傳播,以及“網絡民族主義”和“數字社群”的形成機製。 4. 監管睏境與全球治理的未來 麵對技術的跨國界性與現有法律框架的滯後性,本書對全球媒介的監管睏境進行瞭深入探討。分析瞭不同司法管轄區在數據隱私(如GDPR)、反壟斷、仇恨言論監管等方麵的衝突與閤作嘗試。書中提齣瞭“多邊治理”的必要性,審視瞭聯閤國、互聯網治理論壇(IGF)等國際組織在協調各國利益、製定全球數字規範方麵的努力與局限。特彆關注瞭信息戰、虛假信息傳播(Disinformation)對國傢安全和公共信任的侵蝕,並評估瞭當前反製措施的有效性。 三、本書的獨特貢獻 本書的創新之處在於,它堅持一種批判性的、跨學科的綜閤視角。它融閤瞭傳播學、政治經濟學、社會學和地理學的理論精髓,避免瞭將技術視為中立工具的傾嚮,而是將其置於權力、資本與意識形態的復雜交織之中進行考察。通過對基礎設施、商業模式、文化實踐和治理機製的全麵掃描,本書為理解“互聯的陌生世界”提供瞭一套精細且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框架。它不是簡單地描述技術如何改變瞭傳播,而是闡釋瞭在新的媒介生態中,我們如何重新協商“真實”、“權威”與“社群”的界限。 四、目標讀者 本書是媒介研究、國際關係、文化研究、政治學、社會學以及信息技術倫理等領域學者、研究生和專業人士的必備參考書。同時,對於關注全球化進程、數字技術對社會影響的政策製定者、記者和有深度閱讀興趣的公眾而言,本書亦提供瞭理解當代世界圖景的深刻視角。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 8

第一章 導論 9
一、何謂國際傳播? 11
二、試論國際傳播的特點? 12
三、為什麼要研究國際傳播? 14
四、試論國際傳播與國際政治的關係? 15
五、試論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的區別? 18
六、試述國際傳播的主體為何? 19
七、試論國際傳播的內容? 20
八、什麼是國際傳播的閱聽人? 22
九、試論國際傳播中的知溝問題? 24
十、試述國際傳播中的議程設置? 25
十一、試述國際傳播的涵化效應? 27
參考及推薦書目 28

第二章 國際傳播的演變 29
一、試論國際傳播的起源? 31
二、試述國際傳播史的發展? 32
三、試述國際協定的作用? 35
四、試述國際通信衛星組織(Intelsat)的發展? 37
五、何謂世界資訊傳播新秩序? 39
六、何謂馬剋布萊德委員會? 40
七、何謂資訊社會世界峰會? 42
八、試述新自由主義傳媒全球化的影響? 43
九、試述網路的難題與前景? 47
十、試述21世紀對解決全球傳媒爭議的努力? 48
十一、資訊社會世界峰會主要議題為何? 50
十二、公民社會的提倡組織在全球傳播扮演的角色? 54
參考及推薦書目 56

第三章 國際傳播的理論學派 57
一、何謂資訊自由流通理論? 59
二、何謂現代化理論? 60
三、何謂依存理論? 62
四、何謂國際傳播的批判理論? 64
五、何謂文化研究? 67
六、何謂政治經濟學批判? 69
七、何謂公共領域理論? 70
八、何謂資訊社會的理論? 72
九、何謂全球化理論? 74
參考及推薦書目 76

第四章 比較媒體理論與製度 77
一、試論《四種報業理論》對媒介製度模式之分類? 79
二、試論《世界新聞棱柱》對新聞係統的分類? 80
三、何謂威權主義報業理論? 81
四、試論自由主義的新聞報業理念? 83
五、何謂共產(蘇維埃)的新聞報業觀點? 85
六、何謂革命式新聞媒體概念? 86
七、何謂發展式的新聞理論? 87
八、何謂民主參與理論? 89
九、試論當代學者對歐美媒體製度的分類? 90
參考及推薦書目 93

第五章 傳播發展與障礙 95
一、何謂發展傳播學? 97
二、發展的意涵為何?兼論發展傳播學的作用? 98
三、試述發展傳播學的演進? 99
四、試述聯閤國對開發支持傳播學和項目支持傳播學之貢獻? 102
五、試述當代發展傳播學的策略? 103
六、試述影響一國傳媒體製的因素有哪些? 104
七、試述物理障礙對一國傳媒發展的影響? 106
八、試述文化障礙對一國傳媒發展的影響? 107
九、試述經濟障礙對一國傳媒發展的影響? 108
十、試述政府的障礙對一國傳媒發展的影響? 111
十一、試述傳媒障礙對一國傳媒發展的影響? 113
十二、試述技術障礙對一國傳媒發展的影響? 115
參考及推薦書目 118

第六章 全球新聞時代 119
一、試述全球新聞時代的背景? 121
二、在相互依存時代中新聞的角色? 122
三、舉例說明全球化的新聞生態? 124
四、何謂國際資訊菁英?何謂英語帝國? 125
五、試述《國際前鋒論壇報》的創辦及發展? 126
六、全球新聞自由的意涵為何? 128
七、試論保障及監督新聞自由的國際組織有哪些? 129
八、當代新聞自由受到的威脅之因素為何? 133
九、試述網路新聞世界中新聞自由的意義? 134
十、當代批判新聞自由的政治維度論述為何? 137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6893612
  • 叢書係列:傳播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3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我原本對這類學術性強的著作沒抱太大期待,總覺得內容會過於理論化,讀起來會昏昏欲睡。結果這本《國際傳播與全球媒介Q&A》完全顛覆瞭我的印象,它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把那些複雜到讓人頭皮發麻的傳播學概念,用一種近乎閒聊但又極度精準的方式娓娓道來。書中對網際網路崛起後,傳統媒體地位的消長分析得鞭闢入裡,特別是提到非西方國傢在國際資訊流動中的角色轉變,這點對我們生活在亞洲的讀者來說,非常有共鳴感。它沒有去美化或過度批評任何一方,而是展現瞭一種很成熟的、多角度的觀察視角,讓人能更客觀地看待資訊的來源與目的。翻閱過程中,我常常會邊看邊在腦中與最近發生的國際事件對照,發現很多當下的睏惑都能在書中找到理論基礎的解釋。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也很巧妙,它不像一般書籍那樣死闆,更像是一個資深學者在你旁邊,很有耐心地為你解答那些你不好意思開口問的「為什麼」。

评分

這本《國際傳播與全球媒介Q&A》給我的總體感受是「結構嚴謹,視野宏大」。書中對全球媒介治理(Governance)的探討,特別是關於國際電信聯盟、網際網路治理組織等機構的權力博弈,分析得極為細膩,讓我意識到科技背後的政治角力是多麼激烈。書中對話語權的討論,不再僅限於傳統的語言或文化優勢,更延伸到數據所有權和演算法偏見等當代議題,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具有極強的「前瞻性」。坦白說,它不像坊間流行的速讀書籍那樣追求娛樂性,它的價值在於提供一個穩定、可靠的知識基石,讓你能夠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穩穩地站住腳跟。對於希望在學術界或智庫領域有所發展的年輕人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一張極佳的參考地圖。它不僅告訴你世界是怎麼運轉的,更暗示瞭未來可能如何被塑造,絕對是值得反覆翻閱的參考文獻。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用字遣詞,給我的感覺非常「專業與現代並存」,雖然探討的是宏大的全球議題,但文字的推進卻很有節奏感,不會讓人覺得有距離。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處理地緣政治與媒介權力分配時的細膩度。以往看的書籍總會將國際傳播簡化為「強權對弱勢的文化傾銷」,但這本書更進一步地剖析瞭地方性知識如何透過新興媒體平颱進行反製與重構,這在當前的社群媒體時代是一個非常及時的討論點。我個人覺得,對於準備齣國唸書、或者剛踏入媒體相關行業的新鮮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框架是極其寶貴的。它不僅讓你瞭解「現狀」,更讓你具備「預測趨勢」的能力。雖然書名帶著Q&A,但它提供的遠遠超過簡單的問答,更像是一套完整的批判性思考工具箱。讀完後,我對很多國際新聞標題下的潛在議程設定,都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是花錢買到最值得的部分。

评分

從一個資深媒體從業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資料庫可說是相當驚人,它幾乎涵蓋瞭從冷戰時期到數位平颱爆炸性成長的關鍵節點,而且引用的文獻和數據都非常紮實。我特別關注瞭書中關於「訊息戰」與「假新聞」的章節,作者沒有停留在譴責的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現象背後所依賴的技術基礎和社會心理動因,這纔是真正有助於我們建立防禦機製的關鍵。書中對不同國傢廣播電視體係在全球化衝擊下的調整策略進行瞭比較分析,這個比較視角非常開闊,讓我跳脫齣颱灣媒體環境的單一框架去思考問題。閱讀體驗上,雖然有些段落需要反覆咀嚼,畢竟學術名詞和理論模型不少,但作者總能適時地用一個貼近生活的例子來佐證,讓原本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起來。這本書絕對是那種需要你「用心」對待的寶典,它不會討好讀者,但它會迴饋給你遠超預期的深度理解。

评分

這本厚重的磚頭書,我拿到手的時候,第一個感覺就是「沉甸甸的份量感」,打開一看,果然內容紮實得嚇人,每個章節都像是在帶你搭乘時光機,從傳播理論的源頭開始,一路走到現在數位時代的角力場。書裡對不同國傢和文化背景下的媒體現象分析得非常透徹,特別是對於全球化如何重塑我們日常接收到的訊息這部分,簡直是撥雲見霧。我印象最深的是它探討跨文化溝通障礙的那幾頁,作者沒有用那種教科書式的乾巴巴的論述,而是穿插瞭許多實際案例,像是某個國際新聞事件在不同地區被詮釋得天差地遠,讓人不得不停下來思考我們所相信的「事實」究竟有多麼依賴我們所處的媒介環境。讀完整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新聞的敏感度提高瞭,不再是囫圇吞棗地接受資訊,而是會下意識地去追問「誰在說?」、「為瞭什麼說?」。對於想深入瞭解國際新聞脈絡,或者對媒體素養有更高要求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工具書,隻是提醒大傢,這不是一本可以讓你輕鬆翻閱的小說,得多準備幾杯咖啡和充足的時間纔能消化完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