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習過卦的人都知道,在卦上的爻隻看地支,天乾實在沒有啥作用;故本書天乾都會棄而不用,讓卦例看起來簡潔實用而不復雜。
研究八字學的人也應該都知道,在唐朝李虛中先生把一個人的齣生時辰增加入命盤中,使之前的年、月、日柱的六字變成四柱八字,大大地使準確度提升到八成五的境界,的確是一大貢獻!
本書卦例也都加入時辰,對卦的判讀幫助非常大,也是一大改革。時辰不用,準確度驟降,難怪蔔卦的應驗度常令人質疑。讀者要注意的是:占蔔時一定要注意時間,尤其是在時辰變動的前十分鍾及後十分鍾,這二十分鍾內盡可避免蔔卦。例如:早上八點五十分(辰時)至九點十分(巳時),從辰時要進巳時,這二十分內就不要占蔔。
本書另有創見,如同八字學有從格的特殊格局,在蔔卦上亦是如此。我們把它們歸類為「一般卦」和「特殊卦」兩種,看法恰巧相反。很多習卦者都不懂其中玄奧之處,屢次解析錯誤,卻把自己功力不足推給跑卦或是神明不應許來搪塞,為自己找藉口;難怪蔔卦之學愈來愈不被接受!
再則,蔔卦時隻要心情穩定,有意願,就可以蔔卦。如果心情雜亂,或者環境吵雜,或者本身沒有蔔卦的意願時,就不要蔔卦,這樣極易跑卦;最好請彆人代為占蔔。蔔卦不是怪力亂神,它是天地運行的陰陽正氣,所以彆把它加入神佛等宗教色彩;也彆認為它是迷信,是機率;要知道透過月、日、時,十二空亡及七大用神而與三百八十四卦的交互卦例,即超過一億以上,不弄懂解卦原則,當然準確度無法提升。
書中提及的「綱宰」即指月、日、時支的總稱,綱宰牽引著整個卦的成敗。在書中的卦例中,餘去除年支,隻有月、日、時支;惟要寫六獸時,當日的日乾查一下便知。
因為是動一個爻的文王卦,與龜卦動多爻不一樣,但能化繁為簡,準確度依然令人摺服。餘所提倡的是:解卦如同玩象棋也如同解數理,原則公式的遊戲規則能熟練應用,就可以蔔藝精湛,料事如神也。不像易經卦從本卦、變卦到互卦等去體悟卦象,若悟性偏差或者悟性不足的凡人,要理解其義真是談何容易?!
另外,習卦者對用神、世爻、應爻的選擇常生睏擾,甚至於愈弄愈模糊,其實一個卦一定有三個用神,而至少有兩個用神(很少部份)。很多人把應爻當做「對方」做用神,其實是不正確的;應爻乃是每個卦都需要的「仲裁者」,是舉足輕重的角色,是三個用神不可或缺的。另外兩個用神則依蔔問的問題來定。譬如問:某某人競選市長會當選嗎?則除瞭應爻外,要取父母爻及官鬼爻為用神。是故餘把應爻除外後,便分成 1+1 、 2+1 、 2+2 三種卦,因為卦上有可能隻有父、官爻各一,有可能二父和一官爻,也有可能二父和二官爻;在解卦前要先確定清楚是 1+1 一般卦或是 1+1 特殊卦;或是 2+1 一般卦或是 2+1 特殊卦;抑或是 2+2 一般卦還是 2+2 特殊卦,對判讀解析上相當重要。在後麵篇章再細論。
每個卦都有上卦及下卦之分,中間分隔綫就如同象棋的楚河漢界一般,動爻的一方乃取攻勢而靜爻的一方而是守勢,同一邊的爻不能自相生剋沖閤,隻有同綱宰之爻或子卯刑、三刑、三閤或三會時方可例外,這個概念很重要,習卦者大都不察,怎能正確解卦呢?!
最後要叮嚀的是:讀者韆萬彆猶疑,凡此書中所撰述的每一章節都必須熟記,餘不會把不必要的觀念來充斥於本書中,餘既不願人雲亦雲,當然就不願再以訛傳訛而誤人子弟!這本書是餘潛心研究的結晶,是要把蔔藝發揚光大之作,望珍惜之。
作者簡介
一點青米 老師
颱灣省彰化縣人。生於一九五三年,在颱中市成長,並於一九八二年僑居歐洲;而於一九九五年返颱,定居於新北市,潛心研究八字、蔔卦。現接受預約八字及蔔卦問事,並執行蔔卦教學工作。
前言
導讀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一節 十天乾
第二節 十二地支
第三節 天乾與地支所屬的五方位
第四節 五行生剋
第五節 地支六閤
第六節 地支三閤
第七節 地支三刑
第八節 地支自刑
第九節 地支三會
第十節 地支六沖
第二章 蔔卦的排列技法
第一節 八個卦的排卦順序(由下而上)
第二節 如何按世方、應方並定卦宮
第三節 綱宰
第四節 六親
第五節 卦身及命爻
第六節 變卦
第七節 伏爻(伏神)
第八節 月建(月令)
第九節 空亡
第十節 六獸(六神)
第三章 解卦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六親用神之真義
第二節 伏吟
第三節 進神、退神
第四節 五行衰旺
第五節 五行的長生、帝旺、墓、絕
第六節 空亡細論(獨門秘法)
第七節 解卦心得(獨門秘法)
第八節 特殊卦、一般卦的判彆
第九節 從卦精義(獨門秘法)
第十節 從卦特殊格局(分1+1、2+1、2+2三種)
卦例解析
序文
餘年輕時即醉心於八字、蔔卦的研究,後礙於工作又旅居歐洲稍有中斷。惟對古書及坊間諸多著作,除瞭艱澀難懂外又多大同小異,難有卓見,對有興趣研習者隻是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而難登堂入室矣!
其實在這種玄學的研究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不清楚「遊戲規則」,讓後學者無序可循而望而卻步。而那些所謂的老師們,自己也活在象牙塔內,自以為是;而來受教的莘莘學子們,得到也隻是基本原理,懂得刑、沖、剋、害、會、閤,也知道怎樣排卦;但要如何解卦,卻無從下手。而老師講得口沫橫飛,神龍活現,卻無法給學生一套完整的遊戲規則可依循。因為後學者如同一張白紙,老師或書上所寫的都隻能「照單全收」,難能判斷真僞,久而久之就放棄,隻怪自己「悟性不足」!
舉凡任何學問,要精通其義,不外乎要弄懂其原理並背熟它的公式(就是餘所說的遊戲規則)外,就是要勤練勤學不能中輟,如此便能水到渠成!
餘於一九九五年退休至今已有十六年。對八字與蔔卦潛心研究都有深悟,已成一己之學;尤感蔔卦之學對生活上俾益甚大。除瞭先賢定陰陽製八卦的偉大智慧,著實令餘佩服,惟獨這文王卦傳延至今,大都已喪失規矩,乃為憾事!目前大都學過蔔卦的人,都認為自己會排卦就是能替人占蔔;緻命的是:答案隻有對或錯的二分法,總有「猜」對的時候就沾沾自喜,「猜」錯的時候就蔔者不誠。餘認為:真正的懂卦,其解的準確度至少要達到八成以上,除瞭大概一般極少的「跑卦」外,解錯卦都因自己功力不足所緻。
這拾來年的退休生涯裏,餘靜心潛修卦藝;每天解卦在二十個卦例以上,至今已有五萬個的卦例儲存傢中,最重要的是:每個卦例都有驗證,從中盡得蔔卦的解卦心得,絕非時下絕大部份卦書,東拉西扯,不是解析得如同錄影一般的钜細靡遺如有神助,不然就是語焉不詳,故弄玄虛,一副鐵口直斷的讓人屏息以對!
寫這本書,乃力求精準把遊戲規則一一道白。讀者會發現其可貴處,會解您在蔔卦上的迷津,如同醍醐灌頂一般,大開智慧之門。餘亦歡迎同好者隨時互切互磋。
全書內容均闡明規則,不吹噓、不贅言;解卦後的答案就是「可」或「不可」,沒有半點的天馬行空,也不會有超能力的神仙語言;好好研習必能精進而自助又助人。這本書乃是承先啓後之作,必能傳諸於後,讓中國的蔔卦之學更臻完善。故取書名為蔔藝,並謹以為誌。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這個名字真是有氣勢。“承先啓後蔔藝”,短短幾個字,卻勾勒齣一種厚重的曆史感和一種麵嚮未來的視野。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智慧往往蘊含在那些看似古老但卻曆久彌新的學問中。“蔔藝”這個詞,雖然可能讓人聯想到一些神秘的領域,但我更願意相信,它背後一定有著深刻的邏輯和對事物規律的探索。“承先啓後”則更是讓我對其內容充滿瞭期待,它意味著這本書不是簡單的對過去的復述,而是對前人智慧的繼承和創新,是一種在曆史基礎上進行的升華。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它可能不僅僅是在介紹一種“術”,而是在探索一種“道”,一種關於如何理解世界、如何與世界和諧相處,以及如何更好地規劃自己人生的智慧。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感受作者如何將這份古老的“蔔藝”精神,與我們當下的生活聯係起來,為我們帶來新的啓示。
评分這個書名,光是讀齣來就帶著一股子沉甸甸的學問氣,“承先啓後蔔藝”。它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絕對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讀物,而是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我對“蔔藝”這個詞本身就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總覺得它蘊含著一種對世界運行規律的深刻理解,一種能夠撥開迷霧、洞察未來的智慧。而“承先啓後”這四個字,更是讓我看到瞭作者的匠心獨運——它不是簡單地搬弄古籍,而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發掘、去發展、去創新。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在這個書名所代錶的範疇內,展現其獨特的見解。它是否會涉及到那些我們熟悉的古代智慧,又或者是挖掘齣一些鮮為人知但卻同樣寶貴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將如何將這些古老的智慧,與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思考方式相結閤,從而真正做到“承先啓後”,為我們提供一份有價值的參考和指導。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來一場思維的盛宴。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著實讓我眼前一亮,“承先啓後蔔藝”,光是這個名字就自帶一種古老而又神秘的氣息,仿佛打開一本塵封已久的古籍,又像是要揭開某種不為人知的智慧。拿到這本書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略帶復古風格的封麵所吸引。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單從書名和裝幀,就能感受到作者在選題上的用心以及對內容呈現的期待。它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本書絕非市麵上那些泛泛而談、追逐時髦的讀物,而是可能蘊含著深刻的傳承和獨特的見解。我期待它能帶我穿越時空的界限,去探索那些被時間洪流衝刷過後,依然閃耀著智慧光芒的“蔔藝”精髓。這種名字的詩意和力量,本身就構成瞭一種強大的磁場,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去領略它所要講述的故事,去感受它所要傳遞的知識。我猜想,這會是一次充滿啓發和思辨的閱讀旅程,它或許會顛覆我對於某些傳統概念的認知,又或者會為我打開一扇認識世界的新窗口。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可以說是非常具有藝術感,那種厚重而又細膩的紋理,搭配上書名“承先啓後蔔藝”的字體,營造齣一種撲麵而來的文化底蘊。我個人一直對那些承載著曆史智慧的學問非常著迷,而“蔔藝”這個詞本身就帶有一種古老而神秘的色彩,它似乎指嚮瞭一種與自然、與天道溝通的方式,又或者是一種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這本書的名字,恰如其分地錶達瞭一種傳承與創新的結閤,“承先啓後”暗示瞭它並非簡單的復述,而是要在繼承前人智慧的基礎上,進行新的解讀和發展。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在這本書中闡釋“蔔藝”的內涵,它是否會涉及到一些古老的占蔔術、預測學,還是更側重於一種哲學層麵的思考,關於如何理解命運、順應天時?單從書名和初步的印象,我就已經對它充滿瞭期待,感覺它可能是一本能夠引發深度思考,並且有助於我們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中找到某種精神指引的書籍。
评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知識體係充滿好奇,而“承先啓後蔔藝”這個書名,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書名,更像是一種召喚,一種對未知的好奇心的激發。我喜歡那些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事物本質、把握發展脈絡的書籍,而“蔔藝”這個詞,雖然聽起來有些古老,但它所蘊含的“預測”和“洞察”的意味,在任何時代都具有重要的價值。我更傾嚮於認為,它所講述的“蔔藝”並非簡單的迷信,而是可能包含瞭深刻的邏輯、對概率的理解,以及對自然規律的觀察和總結。更何況“承先啓後”這四個字,更是點明瞭這本書的主旨——它是在對過往智慧進行梳理和繼承的同時,又注入瞭新的思考和發展。這讓我感到,這本書可能是一座連接古老智慧與現代認知的橋梁,它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解讀那些我們可能已經遺忘,或者從未深入瞭解過的“蔔藝”精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