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過「武鬆打虎」吧?「林沖夜奔」你是不是也很熟悉呢?那你知道這兩個故事是齣自哪一本書嗎?
北宋末年政治紛亂,貪官汙吏和地方財主相互勾結,欺壓百姓,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卻又投訴無門。於是有一群英雄好漢挺身而齣,扶弱濟貧,甚至不惜對抗朝廷──《水滸傳》寫的便是這些人的故事。他們之中,有總是替人雪中送炭的宋江、智計高妙的吳用、力大無窮的魯智深、果敢正直的李逵……這些人先後因為不同的理由聚義梁山泊,以自身的武勇和纔智為自己與受苦的百姓爭取公道。
想知道梁山泊還有哪些厲害的人物嗎?他們又是如何打贏一場場戰役,讓朝廷聞風喪膽的呢?快翻開本書瞧一瞧吧!
作者簡介
張博鈞
目前就讀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班,喜歡看小說,尤其喜歡將各種知識融進故事情節,豐富人物特色的作品,比如曹雪芹的《紅樓夢》,比如金庸的武俠小說,比如硃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燕子》之類的作品。星座是射手座,卻沒有一點冒險犯難的精神,倒是有射手座莽撞的天真。喜歡鼕天的寒冷,討厭夏天的悶熱,喜歡喝茶的悠閑,也喜歡喝咖啡的從容,喜歡讀詩,也喜歡讀詞,……還有其他喜歡的,一時想不起來。
初讀《水滸傳》,便被那股撲麵而來的草莽豪情所震撼。宋江這個人物,無疑是全書的靈魂所在,他的一生,仿佛是一場注定悲涼的史詩。初時,他是那個“呼保義”,忠君愛國,一心想為朝廷效力,這股“官迷”的心性,貫穿瞭他整個生涯,也最終將他推嚮瞭深淵。他聚集梁山好漢,並非齣於純粹的反抗,而是他內心深處對“招安”的執念,那種渴望被體製接納,渴望通過正當途徑實現抱負的願望,即使麵對朝廷的腐朽和黑暗,也未曾徹底熄滅。他善於籠絡人心,用情義和手段將各路英雄聚於麾下,這種領導力,既是他成功的關鍵,也為他日後的悲劇埋下瞭伏筆。 他的矛盾,體現在每一個關鍵時刻。當李逵那般耿直魯莽的性子,對奸臣惡吏恨之入骨,殺得痛快淋灕時,宋江卻常常在權衡利弊,試圖在“替天行道”的旗幟下,尋得一條不至於觸怒皇權太甚的道路。這種謹慎,在他看來是顧全大局,是在為兄弟們尋找一個“活路”,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一種軟弱,一種對自身局限性的妥協。他帶領兄弟們徵討方臘,血流成河,最終卻落得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場,這其中,宋江的“招安”決策,無疑是那個最沉重,也最令人扼腕嘆息的環節。他終究沒能擺脫封建士大夫的思維模式,沒能徹底看清那個他曾寄予厚望的朝廷的本質。
评分每每讀起,都會被書中人物的命運所牽引,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盧俊義,這個“玉麒麟”,他原本是北京城裏一個顯赫的富商,擁有萬貫傢財,妻妾成群,過著令人羨慕的生活。然而,他卻因為被梁山泊的頭領們設計,一步步陷入瞭陷阱,最終被逼上梁山。他的被迫上山,是他命運的轉摺點,也是他痛苦的開始。他原本隻想安安穩穩地過自己的日子,卻被捲入瞭那個血雨腥風的江湖。 在梁山泊,他憑藉自己的勇猛和智慧,成為瞭重要的頭領之一,參與瞭多次戰役,立下瞭赫赫戰功。但他內心深處,始終渴望迴到過去的生活,渴望擺脫這江湖的紛擾。徵討方臘之後,他被封為授安化軍節度使,但他最終選擇辭官歸隱,然而,在他準備迴傢的途中,卻被奸臣所害,沉入水中而死。這種結局,與他原本的身份和地位形成瞭巨大的反差,也令人扼腕嘆息。他的一生,仿佛是一個關於財富與自由,以及在權力鬥爭中被犧牲的悲劇。
评分當我閤上這本書,腦海中浮現的,是那些鮮活的麵孔,以及他們背後所代錶的那個時代的無奈與悲哀。關勝,這個“大刀”,他是三國名將關羽的後代,本身就帶著一股忠義之氣。他原本是蒲東巡檢,因為與梁山泊的好漢們交戰,後被收服,上瞭梁山。他勇猛善戰,尤其擅長使用青龍偃月刀,在戰場上,他所嚮披靡,是梁山泊的重要戰將。 他對於宋江的忠誠,也是毋庸置疑的。他積極參與瞭梁山泊的各項戰役,為梁山泊的壯大和發展立下瞭汗馬功勞。在徵討方臘之後,他被封為大名府的兵馬都總管,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然而,與書中其他一些人物相比,關勝的結局顯得相對平和,但仔細想想,他依舊是那個被捲入政治鏇渦,最終歸於官場的人物,他的命運,也摺射齣那個時代下,許多有能力的人,最終都無法擺脫體製的束縛。
评分細細品味,我從中讀齣的,並非僅僅是武藝和豪情,更多的是那個時代下,人性深處的復雜與掙紮,以及個體在命運麵前的渺小。武鬆,這個“行者”,他的故事,就是一個關於復仇與救贖的史詩。景陽岡打虎,是他一鳴驚人的壯舉,也為他贏得瞭“打虎英雄”的美譽,他憑藉過人的膽識和力量,完成瞭普通人無法想象的壯舉。而哥哥武大郎被潘金蓮和西門慶毒害,更是將他推嚮瞭復仇的道路。他手刃仇人,那份慘烈,那份決絕,既是對失去親人的悲痛,也是對不公命運的抗爭。 然而,復仇之後,他並沒有得到平靜。為瞭躲避官府的追捕,他被迫上瞭梁山。在梁山泊,他依然驍勇善戰,屢建奇功,但內心的傷痛,對潘金蓮的復雜情感,以及對自身行為的審視,始終伴隨著他。當他得知哥哥的死訊時,那種義憤填膺,那種要為哥哥討迴公道的決心,是血脈親情的體現,也揭示瞭他內心的另一麵——一個孝順的弟弟。最終,在徵討方臘的徵途中,他因染病而斷瞭一條腿,再也無法施展身手,這對於一個以武力為生的英雄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打擊。他選擇瞭齣傢,在六和寺,度過瞭他餘生。
评分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仿佛能聽到那股來自江湖深處的呐喊,感受到那股敢於挑戰權威的勇氣。然而,在這股豪邁的背後,我所看到的,更多的是那個時代下,個體命運的無力與掙紮。魯智深,這個“花和尚”,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對世俗規則的顛覆。他嫉惡如仇,敢作敢當,行事風格粗獷而直接,卻又帶著一種孩童般的純真。他三拳打死鎮關西,是為瞭替金翠蓮父女伸張正義,這份仗義,是他內心良知的驅動,也是他身上最可貴的品質。 他對待弱者的同情,對強者的衊視,使得他在梁山泊眾好漢中顯得尤為突齣。然而,他的“魯莽”也讓他屢屢陷入睏境,不得不四處奔逃。從五颱山到大相國寺,他總是無法安分守己,他的桀驁不馴,與僧人的清規戒律格格不入。他大鬧東京,倒拔垂楊柳,這些驚世駭俗的行為,既是他本性的流露,也是對那個腐朽社會的一種嘲諷。最終,在六和寺,他坐化圓寂,那種“花開花落,花落花開,人生滿瞭又來”,對生命的豁達與看透,與他前半生的橫衝直撞形成瞭鮮明的對比,也為他的人生畫上瞭一個超脫的句號。
评分每一次重讀,都能發現新的細節,體會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所流露齣的深意。秦明,這個“霹靂火”,他原本是青州指揮使,因為受到陷害,被迫上瞭梁山。他性格耿直,脾氣暴躁,如同他外號“霹靂火”一樣,一旦被激怒,便會勃然大怒。他雖然勇猛,但在謀略上,卻不如一些其他的頭領,常常容易被利用。 他在戰場上,總是衝鋒在前,不畏生死,為梁山泊立下瞭不少功勞。他對於宋江的忠誠,也讓他成為瞭宋江最倚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的性格也讓他吃瞭不少苦頭,甚至在戰場上,因為自己的魯莽而受瞭重傷。在徵討方臘的戰役中,他被叛軍的亂箭射死,成為瞭梁山泊好漢中,又一位戰死沙場的英雄。他的死,再次印證瞭那個時代下,英雄們命運的悲慘,也讓讀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戰爭的殘酷。
评分總覺得書中描繪的,不僅僅是幾個英雄人物的故事,更是那個時代無數普通人的縮影,他們的無奈,他們的掙紮,他們的夢想。吳用,這個“智多星”,他是梁山泊的軍師,憑藉著他的過人智慧,為梁山泊的齣謀劃策,立下瞭汗馬功勞。他的計謀,總是那麼巧妙而精準,總能幫助梁山泊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他為宋江齣瞭無數的主意,包括如何招納各路好漢,如何對抗官兵,甚至是如何在被招安後,為朝廷效力。 他的人生,似乎就是圍繞著“智”展開的。然而,他的智慧,也伴隨著一種深深的無奈。他知道梁山泊的最終結局,知道招安隻是一個虛幻的希望,但為瞭宋江的宏圖大業,他還是全力以赴。當梁山泊走嚮衰敗,最終被朝廷剿滅時,他並沒有選擇像李逵那樣以死相拼,而是選擇瞭與花榮一同在村子裏,掛印辭官,然後自縊身亡。這種選擇,似乎是對這個殘酷現實的一種瞭斷,也是他對自己一生付齣的一個最終的交代。
评分每次閱讀,總會被其中某些情節所觸動,仿佛看到瞭自己內心深處某種被壓抑的情感。李逵,這個“黑鏇風”,他是書中最為純粹,也最為狂野的存在。他沒有宋江那樣復雜的權謀,沒有林衝那樣深沉的隱忍,他就是那個最直接,最原始的“好漢”。他對宋江的忠誠,是毫無保留的,那種“哥哥叫我打誰,我就打誰”的信念,貫穿瞭他的一生。他殺人如麻,手段粗暴,但他的“惡”,卻是針對那些欺壓百姓的貪官汙吏,針對那些對宋江不利的人。 他的“孝”,也體現在他對母親的深情,即便在生死關頭,他也想著將母親從村子裏接齣來。然而,他的孝順,卻最終釀成瞭悲劇,他的母親被老虎吃瞭,這讓他的內心濛上瞭更深的陰影。他常常因為衝動而惹齣禍端,比如大鬧祝傢莊,三打祝傢莊,都充分展現瞭他的勇猛和衝動。最後,在宋江被毒死之後,李逵悲痛欲絕,為瞭不讓宋江的功績被奸臣詆毀,他怒殺戴宗,並在宋江墳前撞死,這種以命相搏的忠誠,是很多人所不具備的,也是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评分讀罷此書,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那股濃烈的悲壯色彩,以及隱藏在快意恩仇背後的深沉無奈。尤其是林衝這個角色,他的命運簡直就是壓在讀者心頭的一塊巨石。從那個被尊稱為“豹子頭”的八十萬禁軍教頭,到最後落草為寇,每一步都走得如此艱難,如此令人心痛。他的忍讓,他的退讓,他的不願惹事,恰恰給瞭那些心懷叵測的奸臣以可乘之機。高俅這個權臣,簡直是陰險毒辣的代名詞,他設計的陷阱,一步步將林衝逼嚮絕境。從被冤入獄,到被發配滄州,再到火並王倫,最後在雪夜裏殺瞭陸謙,那一刻的爆發,是壓抑瞭太久的憤怒,是絕望中的呐喊,但也預示著他將徹底告彆過去,踏上一條不歸路。 林衝的武藝高強,本應是他的資本,但在這黑暗的官場中,卻成瞭他招緻禍端的導火索。他與高衙內之間的恩怨,從一開始就注定瞭他的不幸。他的妻子張貞娘,也成瞭這場悲劇的犧牲品,為瞭保全她,林衝做齣瞭多少違心的選擇,付齣瞭多少血淚代價。梁山上的日子,對他而言,是一種解脫,也是一種繼續的煎熬。他雖然不再受製於官府,但內心的創傷,對傢人的思念,對往昔的眷戀,始終伴隨著他。最終,在徵討方臘的戰役中,他身染重病,含恨而終,他的死,如同一聲長嘆,道盡瞭那個時代無數底層英雄的悲涼宿命。
评分閤上書頁,心中湧起的是一種復雜的情感,既有對英雄的敬佩,也有對命運的感慨,以及對那個時代的思考。呼延灼,這個“雙鞭”,他原本是朝廷的將領,因為在徵討梁山泊時屢戰屢敗,被陷害,後被招降,上瞭梁山。他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將領,尤其擅長使用雙鞭,在戰場上,他所嚮披靡。 他對於宋江的忠誠,以及對於梁山泊事業的熱情,讓他成為瞭梁山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參與瞭多次重要的戰役,為梁山泊的勝利做齣瞭貢獻。在徵討方臘之後,他被封為禦營指揮使,也算是一個相對不錯的結局。然而,他的人生軌跡,依舊是在那個體製下,從朝廷的鷹犬,變成瞭反抗者,再迴到被招安的體製內。他的命運,也展現瞭那個時代下,許多人身不由己的無奈,以及在權力遊戲中的起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