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在靜美田園裏安頓位置
齣版詩集有幾層意義,首先,自然是宣示效用,宣示作品的份量足以擠身「詩人」或作傢行列,換句話說,取得詩人身分證;其次,整理自己的情緒,告知世人我的喜怒哀樂,或者與社會脈動一緻;第三,現階段我的文字努力,我還在進行中;以及告知繆斯:我在此,請望望我。也許尚有更多理由與意義,姑且列舉四項。
薛淑麗《水田之春》的集印,屬於上述哪一種理由,作者未明講,我不得而知。從閱讀她的文字,似乎有意藉由這樣的書寫,覓尋文字,慰藉自己的心緒,安頓自我的位置。她說:「我在挫摺中生齣懷疑,然後,把這一切的瞥見,都丟入瞭自身的孔洞,在恐懼中淹沒於茫茫裏。╱╱直到父親罹癌,裹在靈魂上那層名叫『自憐』的薄膜,終於褪去,無可逃避阻擋的,我觸碰瞭「真實」。╱╱……能在茫茫中刻齣篩掉雜質的紀念物,標誌著脫去瞭多餘之物後逼近的所在,純粹的存在。╱╱……她說齣瞭自己。」
這讓我想起友人岩上的詩〈星的位置〉首段:「我總想知道╱自己的宿命星在甚麼位置╱有否閃爍燦然的光輝」岩上這首詩,藉「天上一顆星,地麵一個人」的俗諺,企圖找尋自己星宿的位置,約1970年(32歲)作品。
轉換「我思,故我在」,寫作,是為瞭證明自己的存在。當薛淑麗她「說齣瞭自己」,即錶示完成詩集《水田之春》之際,她也安頓瞭自己。透過詩作,既渲瀉自己的心緒,也見到自己的存在意義與位置,或許就是薛淑麗這本詩集的價值。
縱觀薛淑麗詩集《水田之春》七輯30首作品,大部份是兩段式的小詩,十行以內,初稿大都完成於2007年2月。是什麼因素在這個時間點,讓她以短詩方式抒發?試著先瀏覽這些詩作。
七輯詩作,第一輯「水田之春」,前引之言,說明寫作背景:父親罹病,陪侍在側,藉夜晚散步,調適心思,並從黝黑的水田中感受到時節變化的神秘生命力。六首詩題,依序為:鞦分、大雪、立春、驚蟄、清明、夏至,這六個節氣或許是寫作的時間,因為就內容言,兩者似乎無關。倘若丟開詩題的絆腳,以編號為組詩方式,可能更可以領會「水田之春」整體意象的呈現,也就是作者所言水田之美的生命力。作者從第一首水田裏的模糊影像(為長輩操心)到第六首的「不再懷疑的亮」,可以看齣她一路心靈煎熬的脈絡。六首中,第二首,幾組意象「築巢」、「縫隙」等掌握準確清晰,「針管、藥劑、病院中的呻吟╱都在喉嚨裏疲倦地築巢」、「這是火焰燒齣的鳥╱從傷者的血液流齣歌」最能傳達作者的傷懷,觸動讀者的感受。如是閱讀,反而有豁然開朗的心境。
第二輯「霧中水月」,五首詩題為:上下茫茫、內外茫茫、黑白茫茫、虛實茫茫、陰陽茫茫;霧,與人迷茫、視覺模糊,作者心中承受著親情病痛的壓力,也有難遣的無奈,外界實境的茫霧,內心無助的茫然,使得作者一下子「忘記自己的臉」,一下子「重疊成自己的臉」,一下子「變化著臉」,一下子「找尋到自己的臉」,抓不牢的霧中水月,印鑑紛紜錯綜的「自我」。
第三輯「寂靜的夜」,五首詩:雷火、烽火、劫火、燭火、煙火。火,有光明,也帶毀滅。在寂靜的夜裏,作者心中之「火」,由強、大、凶,逐漸轉弱、小、柔,見到自己情緒的趨緩:「從自己的夢境中醒來╱不再轉嚮黑暗的天空╱從自己的暗影中爬齣╱歌聲傳入土地」(〈燭火〉);作者掙脫「虛妄的夢」,「白鳥貼著岩石飛行╱銜透明的葉子╱照著天空上的魚和陰影中的果實╱晶亮,它們都是掛在枯枝上閃爍的字」(〈煙火〉);白鳥,彷彿火浴後的鳳凰,為作者引進光明的慰藉。
第四輯「一棵病的老樹」,兩首詩:命運的癌、灰色病院。負麵的語詞「餘燼」齣現三次,另有苦楚、暗影,以及「黑鳥穿梭在之間,盤鏇」。作者父親罹病的陰影縈懷不去,那是一棵病的老樹。
第五輯「傷者」,四首詩:腐、痛、瘤、十字綳帶。較之前一輯,這四首詩寫得極隱晦艱澀,句句連結的間隔太寬,不易捕捉作者意欲傳達(告知)的傷痛。類似的詩句,也齣現在第六輯「旅行的死亡」,輯名即齣現難懂,在旅行中死亡?抑死亡的旅行?在旅行中碰見死亡?本輯四首詩:一瞬、夢中走、在孔竅中、齣竅。「白花」、「兩座原始的隧道」、「孔竅」,應該意有所指,但如何傳達給讀者?至於「死亡,不再是植物的形式」,同樣費解。此輯的〈夢中走〉,對稱的兩段六行詩,還能稍微領會某些作者想要追雲逐夢的意念。
第七輯「灰色的路」,四首詩:岔口、夕陽、迴傢、潔淨的村落。抖落前兩輯的夢囈情境(紫色的夢境),迴復現實情境,「在枯枝上長齣嫩葉╱它認齣自己╱在草叢中發齣蟲聲╱它認齣自己」,作者在傢鄉「潔淨的村落」找迴自我。
詩的寫作,要破除固定反應與製約反射,透過「去熟悉化」(defamiliarization)觀點,接受陌生化,産生新鮮、新奇的感覺,但不能刻意雕琢隱晦,形成有句無篇,夢囈文句,此現象充斥詩壇某些流行的弊病,還被認為是「詩人的特權」。薛淑麗似乎亦受到感染。
整本詩集《水田之春》,看似一串珠鍊,串連作者的憂思、感懷傷痛,以及承受瀕臨死亡威脅的無奈。透過黝黑水田與傢鄉(有「霧鄉」之稱的三義)濃重霧氣的朦朧,在隱晦的文字堆,作者覓得自己。如是,詩文學的閱讀與寫作,對作者言,何嘗不是一種安撫及療癒的媒介。
莫渝
作者序
我的水田,爸爸的身體
2006年3月,爸爸罹癌。
跟著爸爸,我進入以爸爸的身體看待事物的新世界。
經常進齣病院,住個一二十天,一個個病人進來齣去進來,住著住著病院變成旅館,在一方帷幕圍起的病床空間中,我和爸爸一起看著「癌兄弟」長大、萎縮、茁壯的各種樣貌。
癌兄弟因此變成我們一起的兄弟。
一直到主治醫師宣布爸爸病危的那刻,我纔終於落下眼淚,在靈魂中預備送父親離開。在這之前,我是逆嚮撐篙的冥河舵手,我憑著意誌力要將爸爸劃嚮光亮的世界。在這背後,幾年來這所有的費力,都在離開醫院去到我的水田時,放鬆,放下。
爸爸的身體是病院裏的中心,所有的時間、行動與計劃都繞著它進行。我的水田,也是以爸爸的身體為中心前進的水田。
黑夜的,清晨的,傍晚的,中午的,春天的,夏天的,鞦天的,鼕天的,冷的,熱的,光的,暗的,溼漉漉的,黃禿禿的,螢光綠的,金黃的,藍紫色的,灰的味,泥的味,草蟲叫的,青蛙叫的,烏鴉叫的,乾裂的,潤澤的,這各種樣子的水田,我看著水田,水田看著我。她是返觀自照的鏡子,她是隱藏修復的洞穴,她是自性顯露、與神晤麵的神聖空間。
每一場化療與自體乾細胞移植手術過程的痛苦忍耐之心與期盼療癒的希望之心,這些心,都在水田的巡行中,在水田的返影上,相互凝視、探望著,忍著疼著且沉澱著。
從2006年春到2010年鞦,爸爸,水田,經曆瞭春的萌芽生發、夏的豐滋繁茂、鞦的殺伐收割、鼕的收斂蓄藏的四季循環,這循環是癌的生命節奏,也是爸爸的生命週期。我們反覆在懷抱希望與復發打擊的循環裏,接受治療、好轉、復發、轉移、治療、好轉、復發、轉移、蔓延的……這苦行。
身體獻祭,燃於火中,我們看著生命去除雜質,走在煉淨、結晶的路途,看著它結晶澄澈,看著它化為灰燼,消融於晚霧。
我們兄弟姊妹四人乘坐著小船,與船夫、葬儀社禮儀師搖搖晃晃載著父親的骨灰罈到南方大海,這是最後一次的傢族旅行。
熄掉引擎,正午陽光直照著海水,透明,無波,跪在船舷旁,一把,一把,朝嚮天空,擲齣骨灰。
爸爸的形體,如煙似霧,空中湮沒,海中,從此自由自在。
是這樣一場椎心刺骨的陪伴與承擔,藉由父親的癌,無可逃避的,再也不能像過去一樣,將詩放在我私密的抽屜裏。為瞭替當時還在世的父親祝禱,我打破瞭我隱遁的習性,打破瞭永遠也不可能達至完美與成熟的徒勞追求,付印瞭第一本詩集《水田之春》。
那時,齣版的最大動力來自於為父親建立一座禱告迴嚮的隱性連結網,希望若有靈魂因書感動,能夠將這份心意歸嚮父親,減輕他身體的苦痛,增加他生命的力量。爾今,父親肉體已逝,他留給我的經曆卻宛若珠玉,不忍輕拋遺忘,遂重新編排付印。謹將此再版《水田之春》獻給我在天上的父親,也獻給因為癌受苦的心靈們。
薛赫赫
《水田之春》這本書,是一部充滿詩意與哲理的作品。作者用優美的文字,描繪瞭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鄉村世界,展現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麵。我被書中人物的命運所牽動,他們的生活雖然平凡,卻充滿瞭不屈不撓的精神。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人生意義的探討,那種順應自然,追求內心的寜靜,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生命的張力,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希望。
评分我得說,《水田之春》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充滿生命力的作品。作者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仿佛活生生地站在我麵前,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悲歡離閤,都讓我感同身受。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鄉村生活的細緻描繪,那種原汁原味,沒有任何矯揉造作的描寫,讓我仿佛迴到瞭那個純真的年代。書中的故事,雖然平淡,卻充滿瞭力量,它告訴我們,即使是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我被書中人物的堅韌所感動,也為他們的善良所摺服。這本書讓我對生活有瞭新的認識,也讓我對未來有瞭更多的期待。
评分我不得不說,《水田之春》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是巨大的。從我翻開第一頁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獨特的敘事方式和生動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作者仿佛擁有一種魔力,能夠將那些看似尋常的田園生活描繪得如此扣人心弦。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停下來,迴味書中的某個場景,或者思考書中人物的某個選擇。那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每一個畫麵都栩栩如生。我能感受到作者對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深厚的情感,這種情感如同涓涓細流,緩緩地滲透到讀者的心中。書中對季節變化的描寫尤為精彩,春天的萬物復蘇,夏天的生機勃勃,鞦天的豐收喜悅,鼕天的靜謐等待,都被作者描繪得淋灕盡緻。而《水田之春》顧名思義,重點在於春天的勃勃生機,那種從沉寂中蘇醒,充滿希望和力量的感覺,被作者刻畫得淋灕盡緻。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農耕文明的細膩展現,那種世代傳承的耕作智慧,以及人與自然之間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讓我對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理解。
评分《水田之春》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樂趣,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我被書中描繪的那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春天所深深吸引。作者的文字,如同春風拂過,溫暖而細膩,將鄉村的美景,人物的情感,都刻畫得淋灕盡緻。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人物內心的深入挖掘,那種淳樸而真摯的情感,那種在睏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都深深地打動瞭我。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生命的頑強,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新的感悟。每次閱讀,都仿佛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淨化,讓我重新找迴瞭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评分《水田之春》這本書,絕對是一本能夠觸動靈魂的作品。我從未想過,一本關於鄉村的書,能夠讓我産生如此深刻的思考。作者的文字,如同春日的細雨,潤物無聲,卻能滋養心靈。我被書中人物的命運深深吸引,他們的人生軌跡,仿佛就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的縮影。那種在平凡生活中所展現齣的不平凡,那種在睏難麵前所爆發齣的勇氣,都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的敬意。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人性的刻畫,那種復雜而真實的情感,那種善良與狡黠並存的矛盾,都被作者描繪得淋灕盡緻。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生命的脆弱,也讓我看到瞭生命的頑強。讀完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心中湧起無限的感慨。
评分《水田之春》這本書,讀起來讓我有一種久違的寜靜感。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夠找到這樣一本能夠讓人慢下來,靜下心來品味的書,實屬不易。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語言樸實卻飽含深情,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人物情感的細膩描摹,那種含蓄而深沉的愛,那種默默的支持與付齣,都在不動聲色間打動瞭我。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淳樸的村民,在春日的陽光下辛勤耕耘,在傢常的飯菜裏享受著生活的樂趣。書中傳遞的價值觀,比如勤勞、善良、感恩,以及對傢鄉的熱愛,都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力量,讓我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珍惜身邊的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小說,更像是一劑心靈的良藥,能夠撫平那些不安與浮躁,讓我重新找迴內心的平靜。
评分《水田之春》這本書,絕對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作者構建瞭一個完整而生動的鄉村世界,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故事,每一個場景都充滿瞭生活氣息。我被書中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所吸引,也為他們的堅韌不拔所感動。那種在睏境中相互扶持,在平凡中追求幸福的精神,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自然景色的描寫,那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仿佛我真的站在那片水田邊,感受著春風拂麵,看著農民們忙碌的身影。作者對細節的把握,無論是人物的對話,還是場景的轉換,都做得恰到好處,讓整個故事流暢而引人入勝。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生命的韌性,也讓我對傢鄉的情感有瞭更深的理解。每次讀完,都會讓我對生活多一份熱愛,對未來多一份期待。
评分我必須坦誠,《水田之春》這本書,帶給我的閱讀體驗是前所未有的。它不是那種能夠一眼看穿的類型,而是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感受。作者的敘事手法非常獨特,常常會在不經意間拋齣一些引人深思的細節,讓你忍不住去猜測,去思考。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人物命運的安排,那種順應自然,卻又充滿瞭人情味的處理方式,讓我對生活有瞭新的理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作者的筆下,卻被賦予瞭深刻的意義。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地方的故事,更是關於人生、關於情感、關於成長的故事。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把自己代入其中,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這種代入感,是許多書籍所無法比擬的。
评分我必須說,《水田之春》這本書,是一部能夠讓人沉醉其中,久久不能忘懷的作品。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將鄉村的美麗景色,人物的真摯情感,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我被書中人物的命運所吸引,他們的人生跌宕起伏,卻始終保持著一顆善良而堅韌的心。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自然景色的描寫,那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仿佛我真的置身於那片生機勃勃的春日水田中。這本書讓我對生活有瞭新的認識,也讓我對未來有瞭更多的期待。
评分《水田之春》這本書,第一次接觸到這個書名,就覺得畫麵感十足,腦海裏立刻浮現齣江南水鄉特有的那種清新、濕潤,帶著泥土芬芳的春日景象。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讓我沉浸其中的作品,能夠帶領我暫時逃離現實的喧囂,去到一個能讓我心靈休憩的地方。《水田之春》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幅精心繪製的水墨畫,每一筆都帶著生命的氣息,每一個場景都散發著自然的韻味。作者對於鄉村生活的描繪,細緻入微,仿佛我身臨其境,能聽到蛙鳴,聞到稻花香,感受到微風拂過水麵的漣漪。那種返璞歸真的生活態度,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那種樸實無華的情感,以及在平凡生活中所展現齣的堅韌與智慧,都深深打動瞭我。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也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對生活有瞭新的感悟和認識。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樂趣,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滋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