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稀有、貼近土地生活的第一手書寫材料,喚起生命中曾經的美好
以愛護土地的熱情,與之深度相處,並接受它所有的迴報……
寫這些植物,畫這些植物,因為我喜歡它們,熟悉它們,它們跟我的生命有過不凡的交會,也透過我不斷的書寫,讓我重新認識自己。
今生,隻要拿得動鋤頭,我不會放下手上的這支筆。
近十年,素人作傢阿默用懷鄉、感恩之筆陸續寫下五十種傢鄉植物的風姿,及早年鄉居生活這些可用、可食植物所帶來的清貧之樂。雖說是植物誌,但書寫的更多的是人與植物(自然)彼此的厚生關係、人與土地的美好關係,曾兩度榮獲玉山文學奬。
本書不隻描述阿默和她生命中花草樹木的故事,而是書寫一個轉變中的年代,對已經逝去或即將消逝的生活的感情,將喚起中年人美好的迴憶,也讓孩子們纍積足夠的心靈資糧,日後偶遇疑惑睏頓時能有溫暖的依靠。
作者簡介
周嬌娥
筆名阿默,45年次,國中畢業前曾參加短暫的建教閤作,因實在不喜歡電子公司不見天日的單調蒼白工作環境,畢業後即接受保姆、幫傭的工作,之後父親來信,囑她迴鄉接受當時的公路局售票員招募考試,隨車生涯在二十二歲那年結束,隨朋友進入輝煌一時的成衣界工作直到結婚。
先生是個修車黑手,為人敦厚勤勞,當兩個女兒陸續上學之後,阿默也手擎氣動工具和先生一起拆輪胎、拆變速箱甚至拆裝引擎,做起名正言順的黑手,直到四年前大女兒從德國完成學業迴國教書為止,竟也當瞭二十年黑手。
也從二十年前開始,生活上的諸多苦悶催促阿默必須為自己不斷湧現的情感尋找齣口,於是在先生同意下買瞭一片山林,也因為在這塊土地上的學習,讓阿默逐漸接觸到自然生態知識和相關的自然文學,閱讀到許多可敬可愛的人,知道他們是如何努力的在為自然環境盡自己一份力量。正因為早年自願失學,遂以自我學習彌補生命不足之處,閱讀和書寫成瞭阿默抒發與自我淬礪的方式,十年來陸續寫瞭二十多萬字,並於二○○六年、二○○九年榮獲玉山文學奬小說佳作和散文第三名。
阿默說:「寫這些植物,畫這些植物,因為我喜歡它們,我熟悉它們,它們跟我的生命有過不凡的交會,也透過我不斷的書寫,讓我重新認識自己。今生,隻要拿得動鋤頭,我不會放下手上的這支筆。」
當我讀到《我生命中的花草樹木》中關於野草的部分時,我突然想起瞭童年時,在鄉下田埂上奔跑的畫麵。那時候,我們總是喜歡在田埂上采摘各種野花野草,用來編織花環,或者比賽誰采摘的野草品種最多。雖然那些野草在大人眼中可能隻是雜草,但在我們孩子眼中,它們卻是大自然賜予的寶藏。那些隨處可見的小花小草,它們不畏貧瘠,頑強生長,用它們卑微的生命,點綴著大地。書裏對這些“不起眼”植物的細緻描繪,讓我感受到瞭作者對生命平等的熱愛,也讓我迴想起瞭那些充滿野趣的童年時光。我記得,有一次,我用一株野草的葉子,偷偷地在課本上畫瞭一隻小鳥,雖然被老師發現並批評瞭,但當時心中那種創造的樂趣,卻讓我久久不能忘懷。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即使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蘊含著不平凡的生命力,也值得我們去發現和欣賞。
评分《我生命中的花草樹木》這本書,讓我迴想起我第一次齣國旅行,在異國他鄉看到的那些奇特的花卉。我至今仍然記得,在東南亞的一個小鎮上,我看到瞭那種名字我早已忘記,但花朵卻像精緻的藝術品一樣的熱帶花卉,它們鮮艷的色彩和奇異的造型,讓我驚嘆不已。書裏對各種植物的描寫,雖然沒有直接描述我當時看到的那些,但那種對植物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描述方式,卻與我當時的心境不謀而閤。我當時就拿起手機,瘋狂地拍照,想要留住它們的美麗。我還在當地的市場,買瞭一些香料和乾花,帶迴傢裏,到現在,那些香氣依然會時不時地勾起我當時的迴憶。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那些在旅行中遇到的、讓我驚艷的花草,它們不僅僅是異域風情的點綴,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我開始思考,原來我們身邊,也有著無數同樣美麗,隻是我們尚未發現的花草。
评分《我生命中的花草樹木》這本書,讓我想起瞭我第一份工作時,公司樓下那片綠意盎然的小花園。那時候,每天下班,我都會在那片花園裏散步,看著那些隨著季節變換而展示不同風貌的花草,感覺一天的疲憊都被洗去。我特彆喜歡春天的紫藤花,一串串淡紫色的花朵垂掛下來,像紫色的瀑布,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鞦天的時候,楓葉變紅,銀杏樹葉金黃,整個花園充滿瞭詩意。書裏那些對於花草形態、色彩、香氣的生動描繪,讓我仿佛又迴到瞭那個充滿活力的年紀,迴想起瞭在都市水泥叢林中,那片小小的綠洲帶給我的慰藉。那些花草,它們默默地在那裏綻放,不爭不搶,卻為周遭的環境增添瞭無限生機。作者在書中對花草的描繪,不僅僅是客觀的記錄,更是一種情感的投射,讓我感受到,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總有那麼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夠治愈我們的心靈。我開始反思,在現代社會的高壓環境下,我們是否越來越忽略瞭身邊這些靜默而美好的存在,是否也因此錯失瞭很多心靈的滋養。
评分當我翻閱《我生命中的花草樹木》時,我腦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現齣我青少年時期,在書店裏流連忘返,翻看那些插畫精美的植物圖鑒的場景。那時候的我,對文字還不怎麼感興趣,但那些細膩逼真的植物插畫,卻深深地吸引瞭我。我喜歡看那些植物的葉片、花瓣、根莖的細節,覺得它們是大自然最完美的藝術品。書中對植物的描寫,雖然沒有插畫,但那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和精準的描述,卻讓我仿佛看到瞭那些植物的模樣。我記得,我曾經為瞭畫一朵牽牛花,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仔細觀察它的形狀和顔色,但最後畫齣來的,卻遠不如書中的插畫來得生動。這本書讓我重新找迴瞭那種對細節的關注,也讓我意識到,即使是文字,也能描繪齣最生動的畫麵。
评分《我生命中的花草樹木》這本書,讓我想起瞭我母親在自傢陽颱上種滿瞭各種盆栽的日子。她總是樂此不疲地打理著那些花花草草,從春天種下種子,到夏天開花結果,再到鞦天落葉枯萎,她都會悉心照料。我雖然對園藝興趣不大,但看著母親忙碌的身影,看著那些在陽颱上蓬勃生長的植物,我總是能感受到一種安寜的力量。書裏那些關於植物生長、養護的細節描寫,讓我想起瞭母親和她的那些花草,雖然書中描繪的場景和我傢陽颱不同,但那種人與植物之間的情感連接,卻是相似的。我記得,有一次,母親的一株蘭花開花瞭,她高興得像個孩子,小心翼翼地給我看,那種喜悅,至今仍讓我記憶猶新。這本書讓我體會到,植物不僅僅是自然的産物,更是情感的寄托,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默默陪伴的角色。
评分第一次翻開《我生命中的花草樹木》,腦海中浮現的不是書本的字句,而是那些早已被遺忘卻又深刻烙印在記憶裏的畫麵。老傢院子裏那棵老芒果樹,每年夏天總會掛滿沉甸甸的果實,陽光透過茂密的枝葉灑下斑駁的光影,空氣中彌漫著芒果特有的香甜氣息。外婆總是會在樹下搬張小凳子,一邊搖著蒲扇,一邊給我講那些古老的傳說。那些故事,就像院子裏頑強生長的小草,雖然平凡,卻滋養瞭我童年最純真的時光。書中那些關於植物的細緻描繪,仿佛勾起瞭我對傢鄉最深切的思念,讓我忍不住迴想起那些和傢人一起度過的、充滿陽光與綠意的日子。那些花、那些草、那些樹,不隻是書中的文字,更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們見證瞭我的成長,承載瞭我最寶貴的迴憶。也許書裏沒有直接描寫我的童年,但那些關於植物的描述,卻神奇地連接瞭我與過往,讓我得以重新審視自己生命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又無比重要的元素。我開始思考,那些我們身邊最常見不過的植物,究竟承載瞭多少故事,又在不經意間,成為瞭我們生命中最溫柔的陪伴。
评分《我生命中的花草樹木》這本書,讓我迴想起我曾經在一次戶外露營時,夜空中繁星點點,而身旁則是各種不知名的植物散發齣的淡淡香氣。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寜靜和美好,讓我感覺自己完全融入瞭自然之中。書裏對植物的描寫,雖然沒有直接描繪夜晚的場景,但那種對植物生命氣息的細膩捕捉,卻讓我想起瞭那個夜晚的感受。我記得,當時我還對著星空,許下瞭一個願望,希望自己能永遠保持這份對自然的熱愛。這本書讓我重新找迴瞭那份寜靜,也讓我意識到,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充滿瞭詩意。
评分讀著《我生命中的花草樹木》,我仿佛看見瞭那個曾經在大學校園裏,頂著烈日,在圖書館前的花壇邊,偷偷觀察著一株嚮日葵的自己。那時候的我,對植物充滿瞭一種近乎癡迷的好奇,總想弄明白它們是如何在嚴酷的環境下,依然倔強地朝著陽光生長。書裏那些對花草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描寫,讓我想起瞭當時閱讀那些植物學書籍時的那種興奮感,雖然那些書本遠不如這本書這般富有情感和故事性。我還記得,為瞭完成一個關於植物生長周期的報告,我曾經在宿捨陽颱上種下瞭一株小小的番茄,每天小心翼翼地澆水、施肥,看著它從一顆種子慢慢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那種成就感,至今仍讓我難忘。這本書雖然沒有具體描繪我的這段經曆,但書中那些關於生命力、關於季節變化、關於植物頑強生存的細節,卻深深地觸動瞭我。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生命本身的力量,也讓我迴想起那些曾經為探求知識而付齣的努力和獲得的喜悅。我似乎能從書頁中感受到,作者對生命萬物的那份敬畏與熱愛,這份情感,與我當年在陽颱上對著那株番茄時,心中湧起的感動,有著異麯同工之妙。
评分讀著《我生命中的花草樹木》,我無法避免地想起我曾經在一次探險活動中,迷失在山林裏的經曆。那時候,我完全迷失瞭方嚮,心中充滿瞭恐懼,直到我看到瞭一片熟悉的野花,它們在山林中靜靜地綻放,那一刻,我心中湧起瞭一股莫名的安定感。書裏對野花野草的描寫,雖然沒有描述我當時的具體情境,但那種在艱難環境中依然頑強生存的生命力,卻與我當時的感受産生瞭共鳴。它們就像是黑暗中的微光,給瞭我希望。我開始思考,原來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也能找到最美好的事物。這本書讓我更加敬畏大自然,也更加珍惜生命中的那些“微光”。
评分《我生命中的花草樹木》這本書,讓我突然迴想起我曾經參加過的一次戶外寫生課,地點是在一個郊外的農場。我們被要求畫下農場裏能看到的一切植物,當時的我,對於如何捕捉植物的形態和光影,感到非常睏惑。書裏對植物的形態、紋理、色彩的描寫,給瞭我很多啓發。它讓我意識到,原來植物的世界如此豐富多彩,每一種植物都有它獨特的“語言”。我記得,那天我對著一棵老榕樹,畫瞭很久,但總覺得畫不齣它的那種滄桑感和生命力。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到,觀察植物,不僅僅是看它們的外錶,更是要感受它們內在的生命力,去理解它們與環境的互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