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筆彷彿是颱灣社會延伸齣去的一個觸須,為我們在北國探索各種不同的感覺、氣味、溫度、顔色,然後把她在異國的高度好奇帶迴颱灣……她的文字相當細節地深入韓國生活深處,就像一個攝影鏡頭在地鐵、街道、市場、學校不斷移動,往往訝異地射入觀光客所看不到的真實。
─ 陳芳明
首爾一年,度送瞭曆曆四季,也同時體會人事曆曆,
如今,它們全都被記錄在這本微薄的小書裏。
隨著日子消逝,關於異鄉的記憶或將逐漸淡去,
然而那些溫暖的人情,即使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
仍會讓我在子夜思量時感激莫名。
作者在居停首爾一年的大學教書生涯裏,觀察韓人生活習慣與性格、漢語教育現況、女性受教曆程與謀職現場,以繁為美的飲食及流行時尚。其中尤以飲酒文化,最是令人眼界大開,每逢餐飲必頻頻續攤,幾乎無「五」不成禮,聚會中更衍生齣「黑騎士」、「黑玫瑰」等憐香惜玉和拔刀相助的擋酒英雄。韓人飲酒時寜願傳簡訊提醒對方為自己斟酒,也韆萬不可自斟,否則便會被視為自大無禮之輩。
嚴守飲酒禮儀的韓國人,在外國人眼中依然重視輩份倫理,學生對老師更是尊敬有加;颱上老師未喊下課,颱下無人敢輕舉妄動。但是,在韓國寜可比手劃腳也彆用英語問路,以免路人避之唯恐不及,或心慌之餘鬍亂指點,讓你離目的地愈來愈遠。
「無窮花,學名木槿,是韓國的國花。從初夏至暮鞦,開之無窮無盡,強健的生命力仿若韓人不受摧摺的民族性。」韓人的民族性格、女性地位、飲酒禮儀、穿著流行、地鐵現象、節慶風俗等等,紛紛在作者深沉的凝視裏,以流暢的筆觸娓娓道來。
作者簡介
石曉楓
福建省金門縣人,現為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專任副教授,教授現代散文及習作、青少年文學、現代文學史、現代小說選、大陸當代小說專題等課程。著有《臨界之旅》、《兩岸小說中的少年傢變》、《白馬湖畔的輝光──豐子愷散文研究》。創作曾獲華航旅行文學奬、教育部文藝創作奬、梁實鞦文學奬、全國學生文學奬等。
序 雪落韓半島 陳芳明
啓程,朝未知的遠方
.作彆
.入韓驚魂記
.盆栽
.我的韓國友人
學院,風情殊相異
.“C'est La Vie”
.「逃北者」一瞥
.教學怪現狀
.期末二三感懷
.說「大同祭」
.鞦天的校園
.初雪落下
.鼕之晤麵
思念,漂泊者的宿命
.沙漠與水
.尷尬的中場休息時間
.漂鳥來迴
.外婆
.遼遠之夜
生活,我們好好地過
.烹調作為一種慰藉
.在明洞燙發
.鞦光中的沉吟
.掛病號
.看病瑣記
.仙遊島記事
異鄉,他者的凝視
.「多餘」的美學
.韓國的地鐵文化
.關於過節種種
.韓國的「傢庭月」
.韓服初體驗
遊蕩,在藝文光影間
.當「亂打」開始
.癲狂而熱烈的生命力──關於梵榖畫展
.夏日的視覺饗宴──關於「二十世紀拉丁美洲藝術展」
.說韓國現代美術館展覽──關於女性的,以及本土的藝術雜感
.傳統的大雜燴演齣──我看《Miso》
.天國在何方?──我看「Crossing」(逃北者)
此刻,認真來說韓國
.她們如何在生活?──我看韓國女性的社會地位
.識得多少字?會說幾句話?──韓國漢語教育現況觀察
.醉到深處無怨尤──說韓國的飲酒文化
.異鄉客的凝視──我看韓人生活習慣與性格
後記 歲月開落一如木槿
推薦序
雪落韓半島
海島與半島的對話,對石曉楓是那樣苦惱而親暱。她感到苦惱,是因為對於韓國文化如此遙遠而疏離。但又覺得北國是如此親暱,隻因停留一年的生活,已經為她釀造無可割捨的情感。離開海島,降臨半島,她反而得到一個可以迴顧學術生涯的空間。身處異國的高麗社會,她在內心産生無窮辯證的自我對話。文中傳達齣來的信息,也許不再屬於她個人的感覺,而是道盡颱灣社會的集體記憶。颱灣多少學者造訪過韓半島,卻隻有她攜迴一冊最貼近阿爾泰語係的朝鮮生涯。
北望韓國,是颱灣文學研究者責無旁貸的義務。縱然颱韓在戰後有過四十年的邦交友誼,竟從未在學術上構築曆史經驗的交流。從殖民史到戰後史,颱灣與韓國的曆史進程,何等重疊,又何等相似。戰前同樣淪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戰後也同樣扮演美軍基地的角色。東方帝國與西方帝國在這兩個國傢造成的傷害,竟都成為日後各自追求民主政治的動力。在如此深厚的曆史基礎上,反而使颱韓成為相互異化的絕緣者。如果仔細省視兩國的文學與文化,在帝國交會處擦齣的藝術火花,其實是彼此燦爛輝映。在現實生活中去深刻理解對方,可能是跨越政治障礙的最佳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曉楓的這冊散文隨筆,就格外帶著深層意義。
她所看到的韓國,不再是美軍進駐的冷戰時期,而是已經高度資本主義化,並且也被編入全球化的國傢。韓國知識分子長期懷抱的焦慮,莫過於如何脫離帝國的曆史陰影,以及如何抗拒亞洲領導者的日本,同時又要擺脫正在崛起的中國經濟衝擊。具體而言,「脫帝國」一直是當前知識分子的終極關懷。曉楓在韓國校園所見證的年輕學生,並不是過去那種揹負曆史包袱的沉重身姿,反而是充滿歡樂的開朗青年。上一代脫帝國的心情,與下一代去曆史的天真,形成強烈對比。
韓國的年輕一代,對於曆史感到陌生;過去的記憶在他們生活中,可能也不是重心。他們就像颱灣的大學生一樣,會注意品牌,享受消費生活,不希望在功課上受到壓力。在心理上,每位年輕人都有強悍的、不服輸的意誌,對於成績也會斤斤計較,這是因為他們會考慮到未來職場的要求。在這本散文集,可以看見熱情洋溢的生命活力,勇於試探、勇於冒險,卻不必然知道自己的方嚮。曉楓看到的韓國學生其實在颱灣校園也可獲得見證。她的筆彷彿是颱灣社會延伸齣去的一個觸須,為我們在北國探索各種不同的感覺、氣味、溫度、顔色,然後把她在異國的高度好奇帶迴颱灣。因此,閱讀她的文字時,讀者似乎可以跟北方一個遙遠的國傢進行對話。在那裏,可以看到與颱灣文化的巨大差異性,但是,也會訝異發現,全球化浪潮下,竟然也有非常相近的生活態度。
書中有兩篇散文值得注意,便是她去美術館參觀展覽的經驗:〈癲狂而熱烈的生命力—關於梵榖畫展〉、〈說韓國現代美術館的展覽—關於女性,以及本土的藝術雜感〉。她以颱灣之眼細膩觀察韓國的藝術生活,尤其是以女性身體的感覺去承受藝術的奧秘。在現代美術館,她看到安娜特.梅莎潔的裝置藝術,似乎特彆敏感。因為展覽的作品,常常是藝術傢以自己的身體作為道具,而拍攝齣不同角度的照片,讓觀者看見局部的、被支解的人體器官。藝術傢有一個作品是以嘴、耳、手、眼、肚臍為焦點,從而以各個局部圖繪繁復精細的紋采,形成一係列的組閤。藝術傢將之命名為「我的戰利品」。遠觀時是一幅圖案,靜觀時纔發現那是女性私密的部位。曉楓認為這些作品自由而大膽,而造成相生相剋的詭秘魅力。她在文中特彆引述藝術傢所提齣的一個信念:「我認為人類越超越個人化,就越能符閤多樣性。」從這句話可以延伸,身在韓國的颱灣教授已經覺悟,一個國傢的文化不可能撐起豐富的世界。每個國傢若能夠採取開放的態度,接受多元的異質文化,便能培養更深遠寬容的態度與氣度。這種觀點在薩依德的後殖民理論裏,也可以得到印證。
薩依德已不止一次提到「對位式的閱讀」(contrapuntal reading),無論是殖民者或是被殖民者,都不應該自我囚禁在曆史情境裏。帝國文化與殖民文化都在構成人類深層的智慧。國傢與國傢之間不能相互理解,種族與種族之間不能相互尊重,最主要的原因是,彼此不能理解對方的文化資産。誤解與錯覺的發生,總是根源於文化的相互隔閡。若是能夠打開門戶去理解不同文化的優點,使文化之間能夠産生對話,就可以使人類呈現生動的多元價值。韓國與颱灣,都在曆史上受到殖民的傷害;這種傷害記憶,卻都留在各自社會的底層。因為沒有正麵去治療,而使被殖民者常常懷有自卑與自傲的矛盾情結。旅行到寒冷的北方,曉楓親眼看見高麗民族性的堅強與脆弱。她的文字相當細節地深入韓國生活深處,就像一個攝影鏡頭在地鐵、街道、市場、學校不斷移動,往往訝異地射入觀光客所看不到的真實。她放下教授的身段,與當地學生、尋常百姓融成一片。以沉重的心情感受對方的悲哀,也以輕快的節奏錶現韓國民眾的喜悅。陌生的朝鮮半島,在她文字裏變得如此貼近、如此熟悉。
近五年來,颱灣文學研究已經開啓一個新的窗口,容許窺見曆史上東亞文化的升降起伏。戰爭時期的東亞觀念,無非是由日本帝國的權力所塑造齣來的。帝國之眼的東亞,總是把殖民地朝鮮與颱灣置放在最邊緣的位置。戰後六十餘年來,殖民地已經開始建立頗具自信、自主的文化生産力。從而對於東亞的解釋,便不再是由過去的帝國立場來支配,現在已經可以重新翻轉東亞的定義。東亞格局的內容,開始注入韓國觀點與颱灣觀點。具體而言,受害的被殖民者如今已經能夠發齣聲音。一方麵檢討帝國體製的傷害,一方麵也重新肯定被殖民者的在地文化。多元價值能夠釋放齣來時,帝國魅影就不可能繼續震懾曆史上的受害心靈。以一種從未有過的喜悅,來迎接石曉楓教授的這本散文。她的文字蜿蜒著陌生土地的漂泊心情。然而,她的筆並不脆弱,常常在疏離的城市陰影下,發現堅強的自我意誌。閱讀她的文字時,幾乎可以望見鼕天裏一個孤單的身影,讓滿天雪花落在她的衣裳。雪落韓半島,映襯著一顆溫暖的心正在望鄉,也準備把瑰麗詭譎的信息傳送迴到海島颱灣。
陳芳明
這本《無窮花開》我看瞭大概一半,隻能說,它真的超乎我的想像!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很文藝、比較抒情的書,但沒想到裡麵包裹著那麼多的情感衝擊和人生議題。作者寫故事的方式非常特別,不會直白地告訴你發生瞭什麼,而是透過大量的細節和角色的內心獨白,讓你一點一點地拼湊齣真相。這種閱讀體驗有點像在解謎,很有挑戰性,但又非常吸引人。我最喜歡的地方是,書中的角色都不是完美的,他們有自己的缺點、自己的掙紮,但同時又保有著善良和對生命的熱愛。這讓我覺得他們非常真實,好像就住在我們身邊一樣。有些情節真的讓我非常感動,甚至看到哭。我想,這本書會讓很多人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會對一些過去的經歷有新的理解。
评分說實話,《無窮花開》這本書我纔剛拿到手,還沒來得及細細閱讀,但光是看書名和簡介,就已經讓我有種莫名的衝動想立刻鑽進書裡。我喜歡那種帶點神秘感、又好像蘊含著深刻道理的書名,總覺得裡麵藏著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對颱灣作傢寫的這類比較偏嚮心靈探索或人生議題的書一直都很感興趣,總覺得在地的視角和情感更能引起我的共鳴。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些關於人生、關於成長的思考,或許也能在書中找到一些療癒的力量。看著封麵的設計,感覺也是經過一番用心,這讓我覺得作者和齣版社都很重視這本書,也讓我對它的內容更加充滿期待。
评分天啊,我最近翻到一本叫做《無窮花開》的書,光是書名就很有意境,讓人忍不住想探究裡麵的故事。我對這種帶有哲思又不失溫度的書特別有興趣,總覺得它能夠觸動人心最深處。書皮的設計也很有質感,拿在手裡就有一種沉甸甸的期待感。雖然我還沒能深入閱讀,但光是翻閱前幾頁,就能感受到作者對於文字的細膩拿捏,每一個字詞的安排都恰到好處,彷彿在勾勒一幅幅美麗的畫捲。我對書中可能會探討的關於成長、關於人際關係、關於生命中的種種選擇有著極大的好奇。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新的啟發,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寧靜與思考的空間。尤其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能有一本讓人慢下來、靜下心來的書,實在是難能可貴。我迫不及待想沉浸其中,感受作者所要傳達的訊息,看看這「無窮花開」究竟會為我帶來怎樣的驚喜。
评分我個人對《無窮花開》這本書的結構和敘事手法印象深刻。作者很巧妙地運用瞭非線性的時間軸,讓故事在過去與現在之間跳躍,這種手法一開始可能會讓人有點跟不上,但一旦你習慣瞭,就會發現它能讓故事的情感張力更加強烈,也更能引導讀者去思考因果關係。書中的每一個篇章都像是一顆顆獨立的寶石,有自己的光芒,但又彼此串聯,最終匯聚成一個完整的、震撼人心的故事。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寫人物心理時的那種細膩和深刻,她能把最隱晦的情感、最複雜的心思都一一展現齣來,讓讀者感同身受。這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閱的書,你需要放慢腳步,細細品味,纔能真正領略到它的精髓。
评分這本《無窮花開》讓我讀起來有點欲罷不能的感覺,作者的文字功力真的很高!我以為它會是那種比較沉悶、需要費力去理解的書,但沒想到讀起來卻意外地順暢,而且情感豐富。書中對於生活細節的描寫非常到位,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彷彿置身其中,能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樂。我特別喜歡作者在刻畫人物性格時展現齣的那種細膩,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立場和考量,這讓整個故事更加立體和真實。有時候讀到一些情節,會讓我忍不住停下來思考,這是不是也是我曾經經歷過的,或者說,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怎麼做?總之,這是一本會讓你產生很多共鳴,也讓你思考很多的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