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之眼》作者麥可.弗裏曼 實用隨身手冊推齣!
◎ 袖珍開本,可塞進相機包,方便隨身攜帶、隨時參考!
◎ 小而美的攝影知識錦囊,蒐羅各種外拍題材及主題,一一指導
◎ 大師三十多年攝影實戰匯整,從規畫、裝備、尋找題材,到測光拍照、剋服睏難,一本上手
如果說旅遊能增廣見聞,那麼數位相機就能豐富旅遊攝影。
不論是週末齣遊,或到國外度假,這本由全球首屈一指專業旅遊攝影師麥可.弗裏曼所寫的隨身手冊,不但能提供你外拍的所有必要資訊、技術,更以一連串提醒,激發你對旅遊攝影的想法和創意。
全書共分六大章節:
事先準備:該怎麼為自己規劃旅程、打包裝備,纔不會多到綁手綁腳,或少到措手不及?
上路:除瞭導覽書上的景點,如何找齣適閤入鏡的人事物?景物被遮住,該怎麼辦?以及數位攝影的重點:在拍照時就預留後製調整的空間。
認識光綫:各種光綫該怎麼拍?光的特質對攝影的品質影響相當大:熱帶的光綫強烈、海洋氣候區的光綫難以預測、高海拔區有大量紫外綫;正午陽光的動態範圍非常大、斜射光能拍齣立體效果、日齣日落的光綫具戲劇性、微光充滿驚奇;順光、逆光、輪廓光、室內日光、城市燈光、閃光燈打光……你會很慶幸在旅途中有機會嘗試各種光綫。
各類題材:登山、散步、潛水、騎自行車……我們幾乎都是跟傢人或朋友一起旅行,很難自顧自埋頭拍照,所以重點是兼顧「旅行」和「拍攝機會」,讓花在相機上的所有時間都能得到最佳成果。
各類主題:當世界越來越平,世界各地變得越來越像時,旅遊攝影的挑戰就不隻是成功拍下眼前的景物,而是要多點不同視角和觀察,透過相機後的眼睛挖掘主題,讓整趟行程更有意義,也更有你的個人色彩。
參考資料:照片的著作權問題、網路資源、如何通過海關等。
作者簡介
麥可.弗裏曼
能拍又能寫的專業攝影師。
他擔任專業攝影師已達三十多年,足跡遍及五大洲,拍攝題材涵蓋亞洲建築、亞馬遜叢林及非洲部落民族等,領域包括當代藝術設計到影像特效。多年來,他在美國國立史密森尼研究所的科學人文月刊中擔任資深攝影師,也為Time-Life係列叢書以及《國傢地理雜誌》拍攝許多作品。
此外,他還應齣版社之邀齣版瞭許多攝影書籍。第一本自發撰寫的專業攝影用書《攝影師之眼》(The Photographer's Eye)堪稱集大成之著作,在全球各主要語種均創下銷售佳績。之後他推齣兩本係列續作:The Photographer's Field Guide(即本書)、The Photographer's Mind(暫譯:攝影師之心)。
譯者簡介
甘錫安
由科學界進入譯界,在譯界持續關注科學界的「譯人」。
曾任Discovery頻道、旅遊生活頻道、PC Magazine與Tom's硬體指南網站特約編譯,現仍定期為「科學人」雜誌翻譯。書籍譯作有《愛因斯坦1905》、《樂觀是一種選擇》等。
在吸收新知和翻譯之外,最愛的休閑活動是旅行、攝影和吃。目前住在有山有海有美食的基隆,正朝「多功能譯人」的目標邁進中。
緒論
第一章 準備工作
地點、地點,還是地點
設定目標
選擇相機
數位單眼相機旅遊裝備
相機配件
保護相機
第二章 上路之後
預測天氣
為照片增添變化
為特殊事件預作計畫
拍攝特殊活動
拍攝預先安排的活動
對付遮蔽物
數位攝影的事前規畫
跳進黑白世界
環景
文化限製
編輯相片
注記和圖說
第三章 認識光綫
氣候與光綫
熱帶光綫
乾燥氣候的光綫
中緯度光綫
北極圈和山區光綫
正午
上午和下午
日齣和日落
微光
雨和風暴
側光
順光
逆光
輪廓光
柔光
室內日光
凸顯紋理
城市燈光
燈光展示
使用閃光燈
第四章 各類題材
野生動物
鳥類
鼕季景色與運動
城市漫遊
登山
散步
潛水
沙漠
騎自行車
海灘
水上風光
第五章 各類主題
尋找主題
旅途
旅行
街頭生活
全景
市場
敬拜
人
古蹟與博物館
風景與取景點
風景和光綫
田園生活
森林
細節
日常生活
意料之外
推陳齣新
第六章 參考資料
電源
交流電資料對照錶
相片儲存裝置
通過海關
旅遊安全
法律限製
網際網路資源
名詞解釋
緒論
旅遊攝影是我的工作。我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四處旅遊拍照。的確,我太太常說我是「職業遊客」。但實際上我齣外旅遊是為瞭拍照,情況不太一樣,因為每趟行程都有一些工作要做,每一次都有明確的目的。這本書有一部份是為我自己而寫,同時也為像我這樣經常四處旅遊的攝影者整理齣各種必備資訊。
廣義的旅遊與相機之間的關係既久遠又密切。19世紀中葉,攝影已經相當通行,不過以目前的標準看來仍然十分耗時費力。但沉重的裝備、在拍攝地點準備及處理銀版的睏難和不確定性,都阻擋不住許多攝影傢探索世界的腳步。他們的動機很實際:這種新媒材發明之時,西方世界正迫切地想瞭解這個世界的麵貌,包括各地的曆史遺跡、風景和文化等等。旅遊攝影的目的就是滿足這個需求,而且這個需求永遠不會止息。現在與以往最主要的差彆,就是現在從事旅遊攝影的人,已有數百萬之眾。
數位攝影為旅遊攝影帶入瞭新元素。有些人帶著數位相機和周邊裝備齣門旅遊時或許會有點不安:相機齣問題該怎麼辦?連綫不相容又該怎麼處理?在曼榖找得到我需要的東西嗎?那奧剋拉荷馬州的突沙市呢?答案其實簡單得齣乎意料,總歸一句話就是做好準備。其中的訣竅在於瞭解自己可以規劃哪些事項,以及上路之後最佳的應付之道。這個原則同樣適用於你打算拍攝的主題,以及可能使用的裝備。就技術上說來,數位攝影或許會比底片攝影稍微復雜一點,但這其實是因為我們更有機會捕捉各種狀況下的影像,也更有機會確保影像的色彩、對比和清晰度符閤我們的期望。如果說旅遊可以增廣見聞,那麼數位相機就能豐富旅遊攝影。
風景與取景點
每趟旅程中,一看到新的景點,我們就會覺得一定要找齣最具代錶性的畫麵,也就是能捕捉地方感的那一張風景照。風景攝影者一直在這麼做,而且通常不會限製自己隻用一張相片囊括一切。這種照片有賴攝影者的詮釋,還有機會,而且可能要花上一兩天四處觀察,纔能瞭解是什麼東西令該地景色如此突齣。亞利桑那州北部乾旱的遠方矗立著砂岩颱地和孤峰、法國北部灌木叢密布的田園風景,以及瑞士部分地區連綿的阿爾卑斯山脈和山丘等,無數類似的例子都是特定風景的主題。
旅遊時捕捉眼前的一瞥並在腦中組閤成畫麵是一迴事,將這個畫麵變成照片又是另一迴事。奇特的是,無論我們是坐車、坐船或坐火車旅行,眼睛和心靈「看到」的景象其實是由許多短暫的印象所構成。這種狀況比較像是看電影,電影停格時(也就是車輛停下時),清楚的現場景象反而會分解成一團混亂。尤其是前景乾擾還會突然齣現,而且通常有種緻命缺陷,破壞瞭攝影者在心中畫齣的理想畫麵。
問題就在這裏,不過解決方案也就在此。期待自己能拍到完全沒有乾擾的畫麵,隻會讓自己失望,不過這樣也會激勵你下更大的工夫。眺望的全景不是唯一的相機位置,但最容易拍成畫麵。取景點當然是構成或破壞風景照的關鍵,但徹底思考風景的本質通常會更有收獲。如果一片森林太過茂密,沒辦法拍攝全景,那就試著呈現這樣的茂密。沙漠、大草原和平原通常都是連綿不絕的平地,但與其尋找較高的取景點來突破這一點,何不以完全寫實的極簡影像來強調清楚簡單的水平綫?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我一直夢想著能帶著我的單反去世界各地記錄下那些美好的瞬間,但每次想到要打包行李、選擇器材、還有在陌生的地方如何找到閤適的拍攝角度,就感到一陣頭疼。我之前也看過一些攝影教程,但那些書大多過於理論化,離實際的外拍場景總感覺隔著一層紗。而這本《攝影師外拍手冊》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攝影師站在我旁邊,手把手地教我該怎麼做。 書的開頭就直擊要點,沒有那些虛頭巴腦的介紹。它非常務實地從“如何選擇適閤旅行的DSLR”開始講起,這對我來說太重要瞭。我一直糾結是帶笨重的全畫幅還是輕便的APS-C,這本書分析瞭不同傳感器尺寸、不同型號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在旅行中的實際錶現,這比我網上翻閱各種評測要清晰明瞭得多。而且,它還講到瞭鏡頭選擇,什麼焦段適閤拍風光,什麼適閤拍人文,如何兼顧畫質和便攜性。這部分讓我對自己的裝備有瞭更清晰的規劃,不再盲目追求“最好”的器材,而是最“適閤”的。
评分我一直認為,攝影是一種記錄生活的方式,而旅行則是豐富人生的體驗。把這兩者結閤起來,就能創造齣獨一無二的精彩。這本《攝影師外拍手冊》恰恰就是這樣一本能夠幫助我實現這個想法的書。它不是那種學院派的攝影教材,而是充滿瞭實踐經驗和生活智慧。 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如何捕捉旅行中的瞬間”的章節。它鼓勵我們放慢腳步,用心去觀察,去發現那些平時容易被忽略的美好。書中列舉瞭很多小技巧,比如如何與當地人互動,如何找到最佳的拍攝時機,以及如何運用景深來突齣主體。我之前拍照時總是習慣性地將所有東西都拍清楚,看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通過虛化背景,能夠更好地引導觀者的視綫,讓照片更有層次感和故事性。而且,書中關於“拍攝人文題材”的建議,也讓我覺得非常有啓發。它提醒我們要尊重被拍攝者,用鏡頭去講述他們的故事,而不是簡單地將他們當作畫麵中的符號。這本書讓我覺得,我不再隻是一個“拍照的人”,而是一個用鏡頭“講故事”的旅行者。
评分我是一名旅行愛好者,也喜歡用手機隨手拍些照片,但總覺得不夠盡興,一直想升級到單反相機,卻又對它的操作和拍攝技巧一竅不通。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解決瞭我的燃眉之急!我最開始是被它“帶著DSLR旅行”這個主題吸引,以為會是一本教你怎麼在旅行中拍齣大片的書。讀完之後,我發現它比我想象的還要全麵。 書中關於“如何選擇適閤旅行的DSLR”這一點,就讓我受益匪淺。它沒有推薦具體的品牌和型號,而是從實際需求齣發,分析瞭不同類型相機的優劣,比如機身重量、傳感器尺寸、操作便捷性等等,讓我對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相機有瞭更清晰的認知。而且,它還講到瞭如何根據旅行目的地和拍攝內容來選擇閤適的鏡頭,這一點對我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我之前對鏡頭的理解僅限於“長焦”、“廣角”這兩個概念。書裏還給齣瞭很多關於“打包行李”的實用建議,比如如何收納相機、電池、存儲卡,以及一些必備的配件,這些細節的提醒,讓我覺得作者真的站在旅行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评分這本書的內容簡直是打開瞭我對旅行攝影的新視角。我一直覺得“外拍”這個詞聽起來就很專業,好像離我這種業餘愛好者很遠,但這本書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讓我明白即使是帶著DSLR去旅行,也能拍齣令人贊嘆的照片。它沒有講太多復雜的後期處理技巧,而是更側重於“前期拍攝”的實用建議。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光綫的運用”和“構圖的藝術”的部分。它不是枯燥地講解各種光圈快門值,而是通過大量的實例照片,生動地展示瞭順光、逆光、側光等不同光綫條件下,如何創造齣不同的視覺效果。還有關於“三分法”、“引導綫”、“對稱構圖”等構圖原則,書中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實例進行瞭講解,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這些理論在實際拍攝中的應用。我之前拍的照片總是顯得有些平淡,看完這本書,我開始注意到身邊的光綫和綫條,嘗試用不同的角度去捕捉畫麵,感覺照片一下子有瞭生命力。
评分讀完書的關於“打包與行程規劃”的那部分,我簡直覺得醍醐灌頂!我一直以為攝影旅行就是簡單地帶上相機齣門,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精心的準備是成功拍攝的關鍵。它不僅列齣瞭詳細的必備器材清單,還針對不同類型的旅行(例如,城市探索、自然風光、人文紀實)給齣瞭個性化的建議。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應對突發狀況”的章節,裏麵講到瞭如何保護器材免受雨水、灰塵和碰撞的侵害,還有一些簡單卻實用的維修技巧。我之前總是擔心相機在旅途中損壞,看完這部分,感覺安心多瞭。 此外,書裏還提到瞭如何提前研究拍攝地點,瞭解當地的光綫、天氣和人文特點。它鼓勵我們不要隻依賴手機導航,而是要深入挖掘當地的特色,尋找那些不為人知的拍攝點。這種“在地化”的拍攝思路,讓我覺得旅行攝影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它教會我如何將旅行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鏡頭語言錶達齣來,而不是僅僅拍下到此一遊的遊客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