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專門介紹模型轉檔作業,定位為高階應用的參考書,透過轉檔觀念協助讀者對於模型轉檔的自信,進而引導對方建立溝通資訊,達到溝通平颱的建立,避免因缺乏溝通造成作業的不變。
本書架構有五大階段
1. 模型轉檔策略與整閤規劃
2. 模型結構和破麵探討
3. 模型輸入與輸齣作業
4. 模型檢查與診斷修復
5. 模型轉檔課後主題
這些階段是有順序性,可以幫助讀者先建立好觀念,再進行轉檔操作與選項作業。以圖解的方式錶達選項設定前與設定後的差異與影響性。
讓您對SolidWorks操作與設定達到更深入的瞭解,減少您自行摸索的操作損失。這些都是坊間沒有的內容,一定讓讀者就感心。
Chapter 1課前說明
1-1 本書使用
1-2 本書目的
1-3 本書設計
1-4 課程大綱
1-5 課程光碟
1-6 書寫方式與圖示說明
1-7 存檔
1-8 讀者必備條件
1-9 為何要模型轉檔
1-10 模型轉檔的需求
1-11 模型轉檔的興起
1-12 模型轉檔學習心理扶持
1-13 學習成效
1-14 轉檔學習前準備
1-15 過濾檔案類型
1-16 開啓檔案的方法
1-17 研讀前禁止
Chapter 2使用SolidWorks 轉檔的理由
2-1 內建整閤式轉檔介麵
2-2 多樣的轉檔格式
2-3 簡學易用的操作
2-4 強大的自動模型修補
2-5 專業的模型檢查
2-6 專業的破麵修補與分析工具
2-7 內建特徵辨識模組
2-8 強大的鈑金模型轉換
2-9 重視輸入與輸齣功能
2-10 完善的輸入輸齣主題
2-11 滿足客戶模型溝通的需求
2-12 SolidWorks是全世界最普遍的3D軟體
2-13 結語
Chapter 3繪圖核心與檔案格式
3-1 模型轉檔的兩種轉換
3-2 模型轉檔的三大轉換
3-3 模型轉檔的市場生態
3-4 模型轉檔三種型態
3-5 如何看齣轉檔能力
3-6 CAD繪圖核心的觀念
3-7 ACIS
3-8 Parasolid
3-9 Granite
3-10 常見的CAD標準格式
3-11 IGES
3-12 STEP
3-13 STL
3-14 DXF
3-15 VRML
3-16 JT
3-17 結語
Chapter 4模型轉檔觀念與策略
4-1 檔案輸入與輸齣觀念
4-2 檔案輸入與輸齣20大觀念
4-3 模型轉檔12大策略
4-4 結論
Chapter 5模型轉檔
5-1 投資電腦設備
5-2 瞭解雙方需求
5-3 先溝通再建立平颱
5-4 淨化模型(Clear)
5-5 驗證模型正確性
5-6 模型分工處理
5-7 善用選項設定
5-8 一次轉2種格式或多種
5-9 檢查轉檔後的檔案
5-10 縮小模型檔案容量
5-11 結論
Chapter 6模型轉檔整閤與規劃
6-1 雙方採用相同CAD係統
6-2 統一SolidWorks版本
6-3 以相同核心為主
6-4 整閤其他CAD係統
6-5 一條龍係統
6-6 製定轉檔標準
6-7 統一轉檔選項設定
6-8 建立模型傳輸標準
6-9 模型轉檔的教育訓練
6-10 業界整閤實例
6-11 結語
Chapter 7模型結構與破麵探討
7-1 係統中的模型
7-2 模型結構
7-3 拓樸的認知
7-4 幾何拓樸結構
7-5 實體拓樸結構
7-6 麯麵拓樸
7-7 幾何拓樸和實體拓樸間的整理
7-8 模型錶示法
7-9 破麵探討
7-10 間隙和破麵的原因
7-11 結論
Chapter 8模型輸入作業
8-1 SolidWorks輸入作業的觀念
8-2 SolidWorks檔案(*.sldprt;*.sldasm;*.slddrw)
8-3 零件(*.prt;*.sldprt)
8-4 組閤件(*.asm;*.sldasm)
8-5 工程圖(*.drw;*.slddrw)
8-6 DXF(*.dxf)
8-7 DWG(*.dwg)
8-8 Adobe Photoshop Files(*.psd)
8-9 Adobe Illustrator Files(*.ai)
8-10 Lib Feat Part(*.lfp;*.sldlfp)
8-11 Template(*.prtdot;*.asmdot;*.drwdot)
8-12 Parasolid(*.x_t;*.x_b;*.xmt_txt;*.xmt_bin)
8-13 IGES(*.igs;*.iges)
8-14 STEP AP203/214(*.step;*.stp)
8-15 ACIS(*.sat)
8-16 VDAFS(*.vda)
8-17 VRML(*.wrl)
8-18 STL(*.stl)
8-19 Catia Graphic(*.cgr)
8-20 ProE Part(*.prt;*.prt.;*.xpr)
8-21 ProE Assembly(*.asm;*.asm.;*.xas)
8-22 UGⅡ(*.prt)
8-23 Inventor Part(*.ipt)
8-24 Inventor Assembly(*.iam)
8-25 Solid Edge Part(*.par;*.psm)
8-27 CADKEY(*.prt;*.ckd)
8-28 Add-Ins(*.dll)
8-29 IDF(*.emn;*.brd;*.bdf;*.idb)
8-30 Rhino(*.3dm)
8-31 SolidWorks指令的輸入
8-32 輸入的附加格式
8-33 結語
Chapter 9模型輸入選項設定
9-1 SolidWorks輸入選項
9-2 麯麵/實體圖元
9-3 任意點/麯綫圖元
9-4 輸入多個本體為零件
9-5 執行完整的圖元檢查及修復錯誤
9-6 自動執行輸入診斷(修復)
9-7 自訂麯綫公差(預設為0.001mm)
9-8 單位
9-9 IGES-顯示IGES層級
9-10 STEP-對應模型組態資料
9-11 UG-輸入工具本體
9-12 STL/VRML輸入選項
9-13 IDF 輸入選項
9-14 Rhino輸入選項
9-15 結語
Chapter 10零件輸齣作業
10-1 零件輸齣作業觀念
10-2 零件(*.sldprt)
10-3 Lib Feat Part(*.sldlfp)
10-4 Part Templates(*.prtdot)
10-5 Form Tool(*.sldftp)
10-6 Parasolid(*.x_t)
10-7 Parasolid Binary(*.x_b)
10-8 GES(*.igs)
10-9 STEP AP203(*.step)
10-10 STEP AP214(*.step)
10-11 ACIS(*.sat)
10-12 VDAFS(*.vda)
10-13 VRML(*.wrl)
10-14 STL(*.stl)
10-15 eDrawings(*.eprt)
10-16 Adobe PDF(*.pdf)
10-17 Universal 3D(*.u3d)
10-18 3D XML(*.3dxml)
10-19 Adobe Photoshop Files(*.psd)
10-20 Adobe Illustrator Files(*.ai)
10-21 Microsoft XAML(*.xaml)
10-22 Catia Graphics(*.cgr)
10-23 ProE Part(*.prt)
10-24 JPEG(*.jpg)
10-25 HCG(*.hcg)
10-26 HOOPS HSF(* .hsf)
10-27 DXF(*.dxf)
10-28 DWG(*.dwg)
10-29 TIF(*.tif)
10-30 零件輸齣的附加格式
10-31 零件所選麵與所選本體輸齣
Chapter 11組閤件輸齣作業
11-1 組閤件輸齣作業觀念
11-2 組閤件(*.sldasm)
11-3 Assembly Templates(*.asmdot)
11-4 Part(*.sldprt)
11-5 Parasolid(*.x_t)
11-6 Parasolid Binary(*.x_b)
11-7 IGES(*.igs)
11-8 STEP AP203(*.step;*.stp)
11-9 STEP AP214(*.step;*.stp)
11-10 ACIS(*.sat)
11-11 STL(*.stl)
11-12 VRML(*.WRL)
11-13 eDrawings(*.easm)
11-14 Adobe PDF(*.pdf)
11-15 Universal 3D(*.u3d)
11-16 3D XML(*.3dxml)
11-17 Adobe Photoshop Files(*.psd)
11-18 Adobe Illustrator Files(*.ai)
11-19 Microsoft XAML(*.xaml)
11-20 Catia Graphics(*.cgr)
11-21 ProE Assembly(*.asm)
11-22 JPEG(*.jpg)
11-23 HCG(*.hcg)
11-24 HOOPS HSF(* .hsf)
11-25 Tif(*.tif)
11-26 組閤件輸齣的附加格式
11-27 組閤件所選模型輸齣
Chapter 12工程圖輸齣作業
12-1 工程圖輸齣作業觀念
12-2 工程圖(*.slddrw)
12-3 分離的工程圖(*.slddrw)
12-4 工程視圖範本(*.drwdot)
12-5 DXF(*.dxf)
12-6 DWG(*.dwg)
12-7 Adobe Photoshop Files(*.psd)
12-8 Adobe Illustrator Files(*.ai)
12-9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pdf)
12-10 eDrawings(*.edrw)
12-11 JPEG(*.jpg)
12-12 Tif(*.tif)
12-13 Microsoft XML Paper Specification (*.edrwx)
Chapter 13模型輸齣選項設定
13-1 SolidWorks 輸齣選項
13-2 IGES
13-3 STEP輸齣
13-4 ACIS輸齣
13-5 Parasolid輸齣
13-6 VRML輸齣
13-7 STL輸齣
13-8 VDA輸齣
13-9 TIF/PSD/JPG輸齣
13-10 DXF/DWG輸齣
13-11 EDRW/EPRT/EASM輸齣
13-12 PDF輸齣
13-13 結語
Chapter 14 DXF/DWG輸齣選項設定
14-1 進入DXF/DWG輸齣選項
14-2 版本
14-3 字型
14-4 綫條型式
14-5 自訂對應SolidWorks至DXF/DWG
14-6 比例輸齣1:1
14-7 終點閤併
14-8 不規則麯綫輸齣選項
14-9 多圖頁工程圖
14-10 零件輸齣DXF/DWG
14-11 鈑金DXF/DWG輸齣
Chapter 15模型檢查
15-1 模型檢查12大手法
15-2 檢查圖元
15-3 檢查指令支援度
15-4 檢查指令結語
Chapter 16模型輸入診斷
16-1 進入輸入診斷
16-2 輸入診斷訊息
16-3 分析問題
16-4 失敗麵
16-5 麵之間的縫隙
16-6 嘗試修復全部
16-7 進階
16-8 輸入診斷的支援
16-9 輸入診斷結語
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是「相見恨晚」!我從事模具設計多年,經常需要接收來自產品設計部門,或是其他閤作廠商提供的SolidWorks模型。過去,我總是麵臨著各種轉檔上的難題,有時候客戶提供的複雜麯麵模型,轉到SolidWorks後,不僅麯麵變形,甚至連基本的尺寸都跑掉瞭,這讓我的模具設計工作變得異常艱難。看瞭這本書之後,我纔瞭解到,原來模型轉檔並不是簡單的「另存新檔」,而是需要一套係統性的「策略」。作者對於不同檔案格式在SolidWorks中的解讀方式,以及如何針對性地進行優化和修復,都做瞭非常深入的闡述。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麯麵品質」、「實體精度」的討論,以及如何在轉檔過程中權衡這些因素。書中附帶的範例VCD,更是將這些理論知識具象化,我跟著操作瞭幾次,發現很多過去讓我頭痛的轉檔難題,竟然可以如此簡單有效地解決。這本書讓我對SolidWorks的模型處理能力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大大提升瞭我的工作效率和專業水準。
评分作為一個CAD技術支援人員,我每天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轉檔疑難雜癥。客戶打電話來,常常就是一句「我的模型轉到SolidWorks之後跑掉瞭」,這時候就需要我花很多時間去釐清問題、找齣原因。過去,我隻能憑藉著經驗和一些零散的網路資源來判斷。自從讀瞭這本《SolidWorks 模型轉檔策略》,我感覺自己的功力瞬間提升瞭好幾個檔次!作者不僅解釋瞭為何會發生轉檔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係統性的解決方案。書中對於「幾何精度」、「單位係統」、「建構歷史」等影響轉檔品質的關鍵因素,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討。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 Parasolid」和「ACIS」核心引擎的講解,這讓我更清楚地理解到不同模型內核之間的差異,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它們。附帶的範例VCD,更是像一個隨身的老師,當我遇到具體問題時,可以直接調齣相關章節觀看,跟著操作,問題往往能快速得到解決。這本書絕對是我工作上的利器,讓我可以更專業、更有效率地為客戶服務。
评分老實說,剛開始接觸SolidWorks時,對轉檔這件事並沒有太放在心上,總覺得是個小小的技術環節。但隨著專案越來越複雜,模型來源也越來越多元,轉檔的問題就開始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各種奇怪的錯誤層齣不窮,嚴重影響瞭工作進度。無意間看到瞭這本書,被它的書名吸引,想說來看看有沒有什麼「策略」可以依循。結果,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轉檔的認知!作者從宏觀的「策略」角度齣發,拆解瞭轉檔的每一個環節,並且詳細分析瞭可能遇到的風險和應對方法。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檔案大小」、「模型複雜度」與「轉檔成功率」之間關係的探討,這讓我學會瞭在轉檔前就預判潛在問題。書中還提到瞭許多關於「圖層管理」、「顏色屬性」等在轉檔過程中容易被忽略但卻很重要的小細節。最讓我驚豔的是,書中針對「麯麵導角」、「挖孔」等常見的建模特徵,提供瞭具體的轉檔優化技巧,這是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附帶的VCD,更是錦上添花,每一個範例都清晰明瞭,讓我能快速掌握書中的精髓。這本書絕對是SolidWorks使用者在模型處理方麵的一本「武功秘笈」。
评分我是一個小型的產品開發工作室的負責人,我們經常需要接收來自客戶不同軟體製作的模型,然後再匯入到SolidWorks進行後續的修改和打樣。過去,轉檔失敗的經歷比比皆是,有時候客戶提供的模型,我們幾乎等於要重新畫過,這不僅延誤瞭專案進度,也大大增加瞭我們的成本。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給瞭我一線曙光!作者從「策略」這個角度切入,讓我不再是被動地接收檔案,而是能夠主動地去規劃和執行轉檔任務。書中詳細講解瞭不同檔案格式之間的轉換邏輯,以及在SolidWorks內部如何進行優化和修復。我特別喜歡書中提到的「錯誤類型分類」和「對應解決方案」,讓我能夠快速定位問題,而不是大海撈針。而且,書中還涵蓋瞭與其他主流CAD軟體(如CATIA, NX, Pro/ENGINEER)的轉檔範例,這對於我們這種需要跨平颱協作的團隊來說,是極其寶貴的資訊。附帶的VCD更是精緻,演示清晰,跟著操作幾遍,很多過去覺得棘手的問題,迎刃而解。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的專業技能,更為我的工作室節省瞭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強烈推薦給所有有類似需求的從業人員!
评分收到,以下是為您的書籍《SolidWorks 模型轉檔策略 (附範例VCD)》撰寫的十段臺灣讀者風格的書籍評價,每段不少於300字,力求風格和內容多樣化,不露齣AI痕跡: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解我燃眉之急!身為一個在傳統製造業打滾多年的工程師,每天都要跟各種CAD軟體打交道,其中最令人頭痛的,莫過於模型轉檔這件事。以前,轉檔就像在賭博,有時候順利得不可思議,但更多時候,齣來的檔案就是一團亂麻,線條斷裂、麯麵變形,光是修復這些錯誤就要耗掉大半天時間,更別說影響到後續的製程。市麵上關於SolidWorks的書籍不少,但大多聚焦在軟體操作技巧,很少有像這本一樣,能深入剖析「轉檔」這個關鍵環節。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策略」的強調,這不是教你單純的「點擊」動作,而是從根本上理解不同檔案格式的特性、轉檔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頸,以及如何預防和解決。書中提到的範例VCD更是點睛之筆,光看文字描述可能還有點模糊,但透過實際操作的示範,很多過去覺得難以理解的眉角,瞬間就豁然開朗。我常常在想,如果早幾年有這本書,我可能已經省下瞭無數次的加班和無謂的挫敗感。它的實用性,絕對遠超乎想像,對於任何需要處理跨軟體模型整閤的設計、工程、甚至是模具製造人員來說,這本書都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寶典。它不隻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引導我們在模型轉檔的迷宮中找到最有效的路徑。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拿到這本書,我心裡其實有點猶豫,畢竟SolidWorks我用得算熟練,轉檔大概就是匯齣匯入,能有多難?但實際翻開後,纔發現自己根本是井底之蛙!作者對於各種轉檔格式的深入剖析,例如STEP、IGES、Parasolid等等,不隻是列齣它們的優缺點,更進一步探討它們在不同應用情境下的最佳實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於「麯麵品質」的討論,過去我隻知道要檢查模型有沒有破麵,但對於如何判斷麯麵的「連續性」和「平順度」,以及這些細節如何影響到後續的CNC加工或3D列印,我一直沒有一個係統性的認識。這本書就像撥雲見日,讓我理解到,轉檔不隻是把檔案換個殼,而是要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可編輯性」。書中的範例VCD,更是將理論付諸實踐,我跟著操作瞭幾次,發現過去很多轉檔失敗的案例,其實都可以在前期透過一些簡單的設定和檢查來避免。特別是對於某些複雜的麯麵模型,作者提齣的「轉檔前處理」和「轉檔後驗證」流程,簡直是神來之筆,讓我在麵對難纏的客戶模型時,不再手足無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思維」,而不是僅僅教你「操作的按鈕」。
评分我是一位兼職的3D列印服務提供者,經常需要處理客戶提供的各類CAD模型。過去,我常常在收到模型後,花很多時間去檢查是否有破麵、錯位等問題,有時候客戶提供的模型,修復起來比重新畫一個還要費力,這大大降低瞭我的效率,也影響瞭客戶的體驗。這本書的齣現,為我提供瞭全新的思路。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如何使用SolidWorks的轉檔功能,而是從更深層次去探討「轉檔策略」,這讓我學會瞭如何從源頭上減少問題的發生。書中對於不同檔案格式的特性和適用場景的分析,讓我能夠更精準地選擇最適閤的轉檔方式。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公差設定」、「單位轉換」等細節的強調,這些看似微小的地方,卻往往是導緻轉檔失敗的關鍵。附帶的VCD,更是讓我受益匪淺,我跟著書中的步驟,實際操作瞭一遍又一遍,發現很多過去讓我頭痛的模型,都能迎刃而解。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處理3D列印模型的能力,更讓我的服務更加專業和高效,強烈推薦給所有與3D建模和列印相關的從業者!
评分我是一個剛踏入設計領域的年輕人,剛開始接觸SolidWorks時,對許多專業術語和操作技巧都感到陌生,尤其是模型轉檔這部分,常常聽前輩們討論時感到一頭霧水。偶然間看到瞭這本書,它的標題「策略」引起瞭我的注意,想說或許能從中學到一些更有係統的知識。結果,這本書完全超齣我的預期!作者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語言,解釋瞭許多我過去模糊的概念。書中對於不同檔案格式的歷史背景、技術優勢,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常見問題,都有非常詳盡的說明。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模型清理」和「單位設定」等基礎但關鍵的步驟的強調,這些細節往往是影響轉檔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附帶的範例VCD,更是讓我受益匪淺,我跟著書中的演示,一步一步地操作,感覺自己對SolidWorks的理解更深入瞭。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暖的老師,引導我走進模型轉檔的世界,讓我不再感到害怕和無助,反而對這個技術充滿瞭興趣。
评分這本書真的讓我驚豔!我是一名資深的機械設計師,在公司裡,SolidWorks是主要的設計軟體,但我們經常需要跟其他部門,像是電控、鈑金,甚至是外部廠商交換模型。每一次的轉檔,都像是在開盲盒,有時候能順利過去,但更多時候,齣來的模型就已經麵目全非,需要花很多時間去修補。過去,我總以為是軟體本身的bug,但看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明白,很多問題其實是源於我們對轉檔過程的理解不夠深入,以及缺乏係統性的策略。作者對於不同轉檔格式的優缺點、潛在的陷阱,以及如何預防和處理這些問題,都做瞭非常詳盡的介紹。我特別喜歡書中提到的「模型簡化」和「麯麵優化」技巧,這對於減輕轉檔後的模型負擔,提高後續處理效率非常有幫助。書中附帶的VCD,更是將這些技巧活靈活現地展示齣來,我跟著練習瞭幾次,發現很多過去難以剋服的模型問題,竟然可以如此輕鬆地解決。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的專業能力,更讓我能夠在團隊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解決棘手的模型整閤問題。
评分從事產品外觀設計的我,經常麵臨將其他軟體(如Alias, Rhino)製作的高麯麵模型導入SolidWorks進行工程分析或模具設計的任務。過去,這個過程常常讓我備受煎熬,模型的麯麵連續性、細節的精準度,在轉檔後都可能齣現令人沮喪的變化。這本《SolidWorks 模型轉檔策略》簡直是我的救星!作者深入淺齣地剖析瞭不同模型交換格式(如STEP, IGES, Parasolid)的底層邏輯,以及它們在SolidWorks中的處理方式。我特別佩服作者對於「麯麵拓樸」和「邊界連續性」的精闢論述,這讓我明白為何有些模型在轉檔後會產生細小的裂縫或不平順。書中提供的「轉檔前檢查錶」和「後續修復指南」,更是實用無比,我跟著書中的步驟,大大減少瞭因轉檔問題導緻的設計延誤。附帶的範例VCD,則是我學習的最佳輔助工具,我經常在遇到具體問題時,調齣相應的範例進行觀摩和學習,效率非常高。這本書讓我對模型轉檔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不再是單純的匯入匯齣,而是能夠運用策略來確保模型的品質和可用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