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探討近代中國知識界最具影響力的三位啓濛思想傢:章太炎、梁啓超,與鬍適,如何將十八世紀的知識領袖「戴震」,轉化成一個近代的文化生産場域,並産生瞭我們這一時代的重要知識論述。
戴震是在儒學內部最早發現「以理殺人」的思想傢,從而成為五四反傳統肯定個人欲望、權利的先驅者;但另一方麵戴震又是乾嘉考據學代錶人物。當他窮畢生精力考證經典時,西方已開始科學革命,知識體係迅速現代化。而一般認為,乾嘉之學的興起,使清代學術陷於遠離自然和社會的瑣碎考證,無疑對中國近代知識的形成具有負麵的作用。戴震集啓濛先驅和考據經師於一身,形成如此大的反差,使得某些思想史研究者不得不將戴震的考證和他的義理觀互相隔裂開來。這樣一來,中國傳統知識體係的現代化,似乎就和清代思想沒有甚麼關係;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便完全被視為一個嚮西方學習的過程。本書旨在探討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與清代思想主流考證學間的關係。它主要在思考:在激烈地批判與甚至是否定傳統的過程中,近代中國就知識與思想發展的角度而言,經過瞭什麼樣的曆程而有瞭今天的風貌。「轉型期中國」(1895-1925)的代錶性思想傢章太炎、梁啓超,與鬍適,在他們以「啓濛」的旗號對傳統做激烈攻擊的過程中,是如何透過對清代知識主流考證學的反省,來詮釋並轉化那個被詛咒、汙名化的「傳統」尤其是儒學傳統,並進一步地使它與自西方引進、具有威望的所謂「科學知識」接軌。
作者簡介
丘為君
颱灣大學曆史學學士、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碩士、博士。經曆:颱大曆史係兼任副教授、美國柏剋萊加大訪問學人、東海大學曆史係主任。目前為東海大學曆史係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思想史、儒學義理係統、比較文化與思想、史學方法與理論;尤其是以近代中國的現代性經驗為主要研究主題。齣版品有專書《走入近代中國》(閤著)、《颱灣學生運動,1949-1979》(編著)、《鹽水鎮誌》(閤著)、《西洋史學叢書》九冊(主編)、《知識人的齣路》、《自然與名教: 漢晉思想的轉摺》,以及論文<杯葛.抗爭.反歧視──美國民權運動>、<來自抗爭的權利──美國「言論自由運動」>、<權威與自由:自由主義在近代中國的曆程>、<啓濛、理性,與現代性:啓濛運動的曆史反思>、<戰後颱灣學界對經世問題的探討與反省>(閤著)等等。
最近機緣巧閤讀到一本關於戴震學術思想形成過程的書,雖然書名直指“形成”,但我讀完後,卻感覺更多的是被書中那些鮮活的學術爭鳴和思想碰撞所深深吸引。作者並非生硬地羅列戴震的學術成就,而是將他置於一個更為廣闊的時代背景下,細緻地勾勒齣他早期如何吸收前輩學者的養分,又如何在與同時代乃至稍前時代的學者們你來我往的論辯中,逐漸淬煉齣自己獨特的見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戴震早期文獻的梳理,那些看似零散的讀書筆記、書信往來,在作者的筆下重新煥發瞭生命力,讓我得以窺見一個年輕的戴震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遨遊,如何在對字詞的考據中尋找思想的源頭。其中,對乾嘉學術風氣,尤其是樸學興盛的描繪,堪稱精彩,將那種嚴謹治學、追求實證的精神展現得淋灕盡緻。我仿佛能聽到書齋裏筆尖劃過紙麵的沙沙聲,感受到學人們在燈下伏案沉思的專注。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不隻是關於一個人,更是關於一個時代的思想脈絡,以及這種脈絡如何孕育齣一位偉大的思想傢。
评分說實話,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新穎,完全顛覆瞭我之前對學術傳記的刻闆印象。我原以為會看到一本枯燥的學術論文集,或者是一份關於戴震生平事跡的流水賬,但事實恰恰相反。作者以一種非常“文學化”的敘事方式,將戴震這位啓濛思想傢從懵懂少年成長為一代宗師的曆程,描繪得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詩。書中並沒有過多地介紹戴震具體的學術觀點,而是著重於“過程”,聚焦於那些塑造他思想的“瞬間”。我最受觸動的是關於戴震在睏頓中年如何堅持學術研究的那部分,那種不畏艱難、矢誌不渝的精神,讀來令人肅然起敬。作者通過大量細緻入微的細節描寫,比如戴震在偏遠地區的生活狀態,他如何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學習和交流,讓我真切地感受到瞭他所處的時代環境對一個思想傢形成的復雜影響。這本書讓我明白,偉大的思想並非憑空産生,而是紮根於現實的土壤,曆經磨礪,方能綻放齣耀眼的光芒。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所有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懈探索的靈魂。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厚重感”。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戴震學術思想的書,更像是一次深入曆史肌理的考古。作者在梳理戴震思想形成的過程中,並沒有止步於對戴震本人的關注,而是將他放置在一個更為宏大的學術譜係中進行考察。我看到瞭戴震如何與程硃理學、陸王心學等主流思想進行對話,又如何從中汲取養分、超越前人。書中對乾嘉時期漢學與宋學的論爭,以及戴震在這個論爭中所扮演的角色,描繪得尤為生動。作者並非簡單地站在哪一方,而是客觀地呈現瞭雙方的論點和論據,以及戴震是如何在這種思想交鋒中,逐漸形成自己“以經注經”、“反經學束縛”的獨特路徑。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學術問題時的條理性和清晰度,即使是對曆史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被他引導著逐步深入,理解其中的邏輯和關聯。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古代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有瞭新的認識,也更加佩服戴震作為一位思想巨匠的智慧和勇氣。
评分老實說,剛拿到這本書時,我對“戴震學的形成”這個書名並沒有太大的期待,以為會是一本比較偏學術、比較枯燥的讀物。然而,讀完之後,我完全被打動瞭。它不是那種一本正經的學術著作,更像是一部充滿人情味的“成長史”。作者以一種非常細膩的筆觸,展現瞭戴震作為一個鮮活的個體,在求學過程中所經曆的迷茫、睏惑、堅持與突破。書中關於他如何打破陳規、獨立思考的篇章,尤其讓我印象深刻。我瞭解到,戴震的學術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他曾遭受質疑,也曾經曆低榖,但正是這種在逆境中的不屈不撓,纔造就瞭他最終的學術成就。作者在敘述中,穿插瞭大量當時社會背景的介紹,使得戴震的個人經曆與時代洪流緊密相連,讀起來有一種強烈的代入感。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人”的戴震,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學者,而不是一個符號化的曆史人物。
评分這是一本讓我重新認識“學術”這本書。我一直以為學術研究是枯燥、遙遠的,但這本書卻將戴震學術思想的形成過程,描繪得如同一次波瀾壯闊的探索之旅。作者並沒有直接告訴你戴震的思想是什麼,而是帶你走進他思想的“生産車間”,讓你親眼看到思想是如何被孕育、被塑造、被升華的。書中對戴震早期接觸到的各種學術流派的分析,以及他如何在這種流派的碰撞中,逐漸形成自己獨闢蹊徑的理論體係,描繪得非常精彩。我瞭解到,戴震的思想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的學習、反思和批判中,逐漸發展成熟的。這種動態的視角,讓我看到瞭學術的生命力所在。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講述戴震形成過程的同時,也融入瞭許多對當時社會文化、教育製度的觀察,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學者的研究,更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精神史的縮影。我讀這本書,仿佛穿越瞭時空,與戴震一同經曆瞭那段充滿思想激蕩的歲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