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玉石收藏投資現狀
第二章 中國玉文化探幽
第三章 玉的相關知識概述
第四章 古代玉器種類
第五章 玉的功能
第六章 玉器的審美價值
第七章 玉色品鑑
第八章 古玉圖案意味
第九章 古代玉器鑑賞
第十章 當代玉器鑑賞
第十一章 玉器鑑定
第十二章 玉璧的鑑賞
第十三章 玉器收藏
第十四章 玉器投資
第十五章 玉器投資風險防範
後記
玉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泉之一,如我們所說的仰紹文化、紅山文化,其實主要就是說那?發掘齣來的玉石玉器,這與世界上其他文明起源有著顯著的差異。我們現在藏玉、賞玉也就是在珍賞中國的「玉文化」。我們讀古代典籍,往往就是在讀玉。
《周禮》稱:「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趨以《采齊》,行以《肆夏》,周還中規,摺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可見玉之有聲有色,玉之輝煌。所以,玉自古就是高貴、典雅、美好、純潔的象徵。
陳氏《禮書》稱:「古之君子必佩玉,其製上有摺衡,下有雙璜,中有琚,下有沖牙,貫之以組綬,納之以賓珠,而其色有白、蒼、赤之辨,其聲有角、徵、宮、羽之應,其象有仁、智、禮、樂、忠、信、道、德之備……」除瞭玉的聲色詳述,還對佩玉的講究和「玉德」進行瞭概括。
《禮記》稱:「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這句話成瞭玉德的名言。
《管子》稱:「先王以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刀布為下幣。」可見玉比黃金為貴,有至高的價值,是富貴的象徵。
我們說「金玉滿堂」,即言財富之多;我們說「金枝玉葉」,是對高貴公主的稱謂;我們說「玉樹臨風」,是贊美男人之偉岸;我們說「疑是玉人來」,是錶示驚艷一瞥的詫異;我們說「金玉良緣」,是由衷肯定男女情緣契閤之完美……可以這樣說,天地間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可以用玉來形容。所以說,玉是山川之精氣、人文之精華。
玉之美好在精神,玉之貴重在實用,玉之典雅在氣韻,玉之純潔在質地。古代最權威的東西莫過於國璽,而秦以後曆代帝王用的國璽都是玉石做的,稱為玉璽。
古代封禪文字是刻在玉上的,稱為玉牒。古代外交使節用的信物,稱為玉節。古代樂器名貴也貴在玉,如玉磬、玉笛、玉篁、玉簫。
人們說:「黃金有價玉無價,藏金不如藏玉。」這是指的玉的收藏投資價值。玉器的收藏投資價值是由玉器自身的價值決定的。
從文字學上考察,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玉有這樣的解釋:「玉,石之美者。」這一注解從物質上和藝術上闡述瞭「玉」字的概念。
收藏傢尋覓追求的「寶」字,是「玉」和「傢」的結閤。可見,先有玉,後有寶,寶是一種私有珍藏,有玉之傢蓬蓽生輝。
有人說玉有五德,至高無上;有人說玉乃天雷生就,乃崇山之精液;有人說玉能鎮邪,能避災禍;有人說玉溫潤光潔,可修德養性;有人說玉光劍氣,玉女金童吉祥之輝,悅耳之聲……
玉如此神奇,如此靈性。筆者認為,這是因為中國人將高雅的精神追求傾訴到瞭一種最美好的物質上,將物質的石昇華為精神享受,將有形變為無形,乃至形成瞭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在物質生活滿足的前提下,古人和部分今人隻要有一點閑錢,就會花在精神理想上,而這理想的具體化往往就是玉。
玉也被文人雅士稱為自然天成之圖畫,無聲有韻之音樂,一握中令人心曠神怡,一瞥間令人心馳神往。所以,中國人藏玉、尊玉、貴玉、重玉、愛玉、用玉、佩玉、玩玉,此風盛世愈烈,當今恰逢盛世,故而玉風浩蕩。
玉之美貴在雕琢。古人將自己視為一方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每每把玩手中的玉飾,我們更能理解古人的肺腑之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琢磨璞玉,美玉齣焉;琢磨君子,聖賢齣焉。可見,「玉文化」的精髓,是美在琢磨,美在心靈,美在生生不息的創造。
父母給瞭我們一雙眼睛,我們用眼睛來發現美;玉給瞭我們一雙眼睛,我們的眼睛就有瞭靈性。
這本書絕對是想深入瞭解玉石收藏領域人士的寶藏!我一直以為收藏玉石就是買貴的、買大的,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僅僅是告訴你如何辨彆真僞,更重要的是,它引導我去思考“什麼纔是真正的價值”。書中詳細闡述瞭影響玉石價值的諸多因素,比如産地、工藝、曆史傳承,甚至是一些傳說故事,都可能賦予一塊玉石獨特的意義。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收藏的意義”的章節,它讓我明白,收藏並非是簡單的占有,而是一種對美、對文化的傳承和投資。作者以一位資深收藏傢的視角,分享瞭許多獨到的見解和實用的建議,比如如何建立自己的收藏體係,如何規避市場風險,以及如何與藏傢社群建立聯係等等。這些內容都是在市麵上很難找到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寜缺毋濫”的原則,它提醒我,收藏是為瞭獲得內心的滿足和長期的價值,而不是盲目追求數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收藏觀變得更加成熟和理性,不再會被錶麵的光鮮所迷惑,而是能夠更加注重玉石內在的品質和文化底蘊。
评分我很少對一本書寫長篇評價,但《玉石鑒賞與收藏》絕對值得我破例。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驚嘆,它不僅僅是一本入門指南,更像是一部玉石文化的百科全書。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書中對於玉石“神韻”的探討。很多時候,一塊玉石的美並不僅僅在於它的材質和工藝,更在於它所散發齣的那種難以言喻的魅力,這種魅力往往與它的曆史、文化內涵緊密相連。書中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嚮我們展示瞭如何去“讀懂”一塊玉石,去體會它所承載的故事和情感。它讓我明白,真正的鑒賞不僅僅是技巧的運用,更是心境的體悟。此外,書中還涉及瞭一些關於玉石市場動態和投資前景的分析,雖然這不是這本書的重點,但這些信息對於想要將興趣轉化為收藏和投資的人來說,非常有價值。它提醒我,在追求美和文化的同時,也要關注其長期的經濟價值。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對玉石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自己的收藏之路充滿瞭信心和期待。
评分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玉石有些模糊的興趣,覺得它們很漂亮,但又說不齣所以然。翻開《玉石鑒賞與收藏》後,我纔意識到自己之前對玉石的瞭解有多麼淺薄。書中係統地介紹瞭各種玉石的種類,從最常見的翡翠、和田玉,到一些我聞所未聞的珍稀品種,都配有精美的圖片和詳細的文字描述。我不再是看到一塊玉石就覺得“嗯,這是玉”那麼簡單,而是能夠開始分辨它們的顔色、質地、光澤,甚至開始理解為什麼有些玉石價格會如此懸殊。書中的鑒賞技巧部分尤其實用,講解得非常到位,無論是光照法、掂量法,還是更專業的儀器輔助鑒彆,都描述得清清楚楚。我試著根據書裏的方法去觀察自己傢中收藏的一些小物件,竟然真的發現瞭一些以前從未注意到的細節。感覺自己像是拿到瞭一把開啓玉石世界大門的鑰匙,以前那些朦朧的認識,現在都變得清晰起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平實易懂,沒有過多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很快上手。它真正讓我感受到瞭玉石不僅僅是冰冷的石頭,更是蘊含著曆史、文化和自然之美的藝術品。
评分作為一名剛入坑的玉石愛好者,我懷揣著忐忑的心情打開瞭這本《玉石鑒賞與收藏》,沒想到它帶來的驚喜遠超預期!這本書就像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耐心地引導著我一步步走進玉石的奇妙世界。最讓我感動的是,它並沒有一上來就拋齣大量枯燥的專業知識,而是從玉石的曆史文化背景娓娓道來,讓我感受到玉石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和意義。書中關於不同時期玉石器皿的風格演變,以及它們所承載的時代信息,都講得非常有意思。然後,它纔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具體的鑒賞技巧,比如如何從玉石的“包漿”、“綹裂”等細節來判斷其年代和品質。我嘗試著運用書中的方法去觀察一些古玉的照片,竟然能夠讀齣一些之前完全忽略的信息,感覺非常神奇!而且,這本書在介紹各種玉石的知識時,並沒有僅僅局限於文字,還配有大量的圖片,很多圖片都非常高清,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玉石細微的紋理和光澤。這種圖文並茂的方式,極大地提升瞭學習的效率和趣味性。
评分這本書的實用性是我最看重的一點,而《玉石鑒賞與收藏》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我之前嘗試過閱讀一些關於玉石鑒定的書籍,但往往因為術語過於晦澀,或者方法描述過於理論化而難以實踐。這本書則完全不同,它將復雜的鑒賞技巧分解成一個個易於理解和操作的步驟。比如,在介紹如何觀察玉石的“翠性”時,它就提供瞭幾種不同的光照角度和觀察方法,並且詳細說明瞭不同角度下“翠性”會呈現齣怎樣的變化。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真實的鑒定現場,能夠立刻跟著書裏的指示去操作。此外,書中還提供瞭很多關於如何辨彆常見仿冒品的技巧,這對於我們這些新手來說尤為重要,可以有效避免上門吃虧。它教我們如何從顔色、透明度、內部結構等方麵來識彆一些常見的優化處理和人工仿製品,甚至還包括瞭一些比較高明的仿製手段。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是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引路人”,時刻提醒我注意市場的陷阱,讓我能夠更加自信地去探索玉石的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