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燃料電池簡介
1.1 什麼是燃料電池
1.2 一個簡單的燃料電池
1.3 燃料電池的優點
1.4 燃料電池的缺點
1.5 燃料電池的種類
1.6 燃料電池的基本工作流程
1.7 燃料電池性能
1.8 特性評估與模擬
1.9 燃料電池技術
1.10 燃料電池與環境
1.11 本章摘要
習 題
第2章 燃料電池熱力學
2.1 熱力學迴顧
2.1.1 什麼是熱力學
2.1.2 內能(internal energy)
2.1.3 熱力學第一定律
2.1.4 熱力學第二定律
2.1.5 熱力學勢能
2.1.6 莫耳量(molar quantities)
2.1.7 標準態(standard state)
2.1.8 可逆性(reversibility)
2.2 燃料的熱勢能:反應焓
2.2.1 反應焓(reaction enthalpies)的計算
2.2.2 焓的溫度相關性
2.3 燃料的做功勢能:吉布斯自由能
2.3.1 吉布斯自由能計算
2.3.2 吉布斯自由能與電能的關係
2.3.3 吉布斯自由能與反應自發性之間的關係
2.3.4 吉布斯自由能與電壓的關係
2.3.5 標準電極電動勢:可逆電壓的計算
2.4 非標準狀態條件下燃料電池可逆電壓的預測
2.4.1 可逆電壓隨溫度的變化
2.4.2 可逆電壓隨壓力的變化
2.4.3 可逆電壓隨濃度的變化:能斯特方程式
2.4.4 濃差電池(Concentration Cells)
2.4.5 小結
2.5 燃料電池的效率
2.5.1 理想可逆燃料電池的效率
2.5.2 真實的燃料電池效率
2.6 本章摘要
習 題
第3章 燃料電池反應動力學
3.1 電極動力學(electrode kinetics)的介紹
3.1.1 電化學反應不同於化學反應
3.1.2 電化學過程是異質的
3.1.3 電流是一種與時間有關的速率
3.1.4 總電荷量
3.1.5 電流密度比電流更方便
3.1.6 電動勢或電位決定電子能量
3.1.7 反應速率是有限的
3.2 為何電荷傳送過程會有一個活化能
3.3 活化能決定反應速率
3.4 反應淨速率的計算
3.5 平衡態下的反應速率:交換電流密度(Exchange Current Density)
3.6 平衡條件下的反應電動勢:伽伐尼電動勢
3.7 電動勢和速率:巴特勒-沃爾默(Butler-Volmer)方程式
3.8 交換電流和電催化:如何改善動力學性能
3.8.1 增加反應物濃度
3.8.2 降低活化能障礙
3.8.3 提高反應溫度
3.8.4 增加反應發生的數量
3.9 簡化的活化動力學:泰菲爾方程式(Tafel equation)
3.10 不同燃料電池反應産生不一樣的動力學
3.11 催化劑-電極的設計
3.12 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瞭解燃料電池催化劑的體係3.13 本章摘要
習 題
第4章 燃料電池電荷傳送
4.1 響應力的電荷移動
4.2 電荷傳送導緻電壓損失
4.3 燃料電池電荷傳送電阻的特性
4.3.1 電阻隨麵積的比例變化
4.3.2 電阻隨厚度的比例變化
4.3.3 燃料電池的電阻可加性
4.3.4 離子(電解質)電阻通常佔主要部分
4.4 導電率的物理意義
4.4.1 電子導體與離子導體
4.4.2 金屬的電子導電率
4.4.3 固態晶體電解質的離子導電率
4.5 燃料電池電解質種類綜述
4.5.1 水溶液電解質∕離子液體中的離子傳導
4.5.2 高分子聚閤物電解質中的離子傳導
4.5.3 陶瓷電解質中的離子傳導
4.6 關於擴散率和導電率的更多內容(選讀)
4.6.1 擴散率的原子級起源
4.6.2 導電率和擴散率的關係(1)
4.6.3 擴散率和導電率的關係(2)
4.7 為何電驅動力決定電荷傳送(選讀)
4.8 本章摘要
習 題
第5章 燃料電池的質傳
5.1 電極與流場闆中的輸送
5.2 電極內的傳送:擴散傳送
5.2.1 驅動擴散的電化學反應
5.2.2 限製電流密度(Limiting Current Density)
5.2.3 濃度影響能斯特電壓(Nernst Voltage)
5.2.4 濃度影響反應速率
5.2.5 燃料電池濃度損耗結論
5.3 流場闆中的傳送:對流傳送
5.3.1 流體力學迴顧
5.3.2 流場闆流道中的質傳
5.3.3 氣體沿流場流道燃料不足
5.3.4 流場闆設計
5.4 本章摘要
習 題
第6章 燃料電池模型
6.1 把元件組閤成一個係統:一個基本的燃料電池模型
6.2 一維燃料電池模型
6.2.1 燃料電池中的通量平衡
6.2.2 簡化假設
6.2.3 控製方程式
6.2.4 範例
6.2.5 其他考慮因素
6.3 基於計算流體動力學的燃料電池模型(選讀)
6.4 本章摘要
習 題
第7章 燃料電池基本特性
7.1 我們關注哪些基本特性
7.2 基本特性技術總論
7.3 現場電化學基本特性測試技術
7.3.1 基本的電化學變數:電壓、電流和時間
7.3.2 基本的燃料電池測試平颱基本要求
7.3.3 電流-電壓測量
7.3.4 電化學阻抗譜法(EIS)
7.3.5 電流中斷測量
7.3.6 迴圈伏安法
7.4 非現地測試技術
7.4.1 孔隙率的測定
7.4.2 BET錶麵積的測定
7.4.3 氣體滲透性
7.4.4 結構測定
7.4.5 化學測定
7.5 本章摘要
習 題
第二部分 燃料電池技術
第8章 燃料電池類型概述
8.1 引言
8.2 磷酸燃料電池
8.3 高分子聚閤物電解質膜的燃料電池(PEMFC)
8.4 鹼性燃料電池(AFC)
8.5 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CFC)
8.6 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
8.7 總結
8.8 本章摘要
習 題
第9章 燃料電池係統介紹
9.1 燃料電池堆(燃料電池次係統)
9.2 熱管理次係統
9.3 燃料運送∕處理次係統
9.3.1 氫氣的儲存
9.3.2 使用一種氫載體
9.3.3 燃料傳送∕重組處理次係統總結
9.4 電力電子電能轉換之次係統
9.4.1 電力調節
9.4.2 電力轉換
9.4.3 監控係統
9.4.4 電力供應管理
9.5 燃料電池係統之設計個案研究:可攜式燃料電池的設計
9.6 本章摘要
習 題
第10章 燃料電池係統整閤和次係統設計
10.1 四個主要次係統的總述
10.1.1 燃料處理次係統
10.1.2 燃料電池次係統
10.1.3 電力電子次係統
10.1.4 熱管理次係統
10.1.5 淨電效率和熱迴收效率
10.2 外部重組:燃料處理次係統
10.2.1 燃料重組總論
10.2.2 水蒸氣重組
10.2.3 部分氧化重組
10.2.4 自熱重組(AR)
10.2.5 水-氣移轉反應器
10.2.6 一氧化碳的去除
10.2.7 CO生成甲烷的選擇性甲烷化
10.2.8 CO生成CO2的選擇性氧化
10.2.9 變壓吸附
10.2.10 鈀膜分離
10.3 熱管理次係統
10.3.1 節點分析步驟總論
10.4 本章摘要
習 題
第11章 燃料電池的環境效應
11.1 壽命週期評價
11.1.1 壽命週期評價工具
11.1.2 壽命週期評價應用於燃料電池
11.2 LCA的重要排放物
11.3 有關地球暖化的排放物
11.3.1 氣候變化
11.3.2 自然溫室效應
11.3.3 地球暖化
11.3.4 地球暖化的例證
11.3.5 氫氣是地球暖化的潛在因素
11.3.6 定量化環境的影響——二氧化碳當量
11.3.7 定量化環境的影響——地球暖化的外部成本
11.4 有關空氣汙染的排放物
11.4.1 氫氣是潛在的空氣汙染因素
11.4.2 定量化環境的影響——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
11.4.3 定量化環境的影響——空氣汙染的外部成本
11.5 利用LCA的整體分析
11.5.1 電力概要
11.6 本章摘要
習 題
第三部分 附 錄
附錄A 常數與換算
附錄B 熱力學資料
附錄C 25℃時的標準電極電動勢
附錄D 量子力學
D.1 原子軌道
D.2 量子力學假說
D.3 一維電子氣
D.4 類比杆屈麯
D.5 氫原子
附錄E CFD燃料電池模型的控製方程式
附錄F 元素週期錶
附錄G 補充閱讀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重要公式
這本書仿佛是一本寫給未來工程師的指南,詳盡地介紹瞭能源存儲解決方案的工程實現和係統集成。作者並非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將目光投嚮瞭如何將實驗室裏的技術轉化為實際可用的産品。從電池單元的設計和製造,到模組和電池包的組裝,再到整個儲能係統的構建,書中都提供瞭詳實的指導。 書中對於不同材料的選擇和加工工藝的描述,充滿瞭工程學的智慧。例如,在講解電池包的設計時,作者詳細闡述瞭熱管理係統的重要性,包括散熱和保溫的設計,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結構設計來避免過熱或過冷對電池性能的影響。書中還對電池管理係統(BMS)的硬件和軟件設計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包括電量估算、狀態監測、故障診斷和通信協議等方麵。對於大規模儲能係統,書中還探討瞭其與電網的連接、功率控製策略以及與其他能源設備的協同優化等問題。此外,書中對電池的迴收、梯次利用以及生命周期評估等環境友好型措施也給予瞭充分的關注,展現瞭作者對可持續能源發展的深刻思考。
评分一本關於動力電池的入門級讀物,對於想要瞭解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初學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不錯的起點。作者以清晰易懂的語言,循序漸進地介紹瞭動力電池的各種類型,比如目前市麵上主流的鋰離子電池,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嚮,如固態電池和鋰硫電池。書中對不同電池類型的化學原理、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環壽命等方麵都進行瞭詳細的闡述,並輔以大量的圖錶和實例,幫助讀者直觀地理解抽象的科學概念。 在材料方麵,作者花瞭很大篇幅講解瞭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質和隔膜等關鍵組成部分的特性和發展趨勢。例如,對於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從早期的鈷酸鋰,到如今廣泛應用的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書中都一一列舉瞭它們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適用性。對於固態電池,書中則詳細介紹瞭陶瓷類、聚閤物類和硫化物類固態電解質的研究進展,以及它們在提高電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麵的潛力。此外,書中還探討瞭電池管理係統(BMS)的作用,包括電池的充放電控製、均衡管理、溫度監控和故障診斷等,這對於理解動力電池的實際應用至關重要。
评分這本書以一種非常技術性的方式,深入剖析瞭電化學能量存儲設備的設計、性能錶徵和可靠性分析。作者在開篇便對各種儲能技術的關鍵技術指標進行瞭嚴謹的定義和量化,為後續的分析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書中對於電池內部微觀結構的演變、電化學反應動力學以及界麵現象的描述,都達到瞭相當高的學術深度,適閤有一定物理或化學背景的讀者。 作者在講解不同類型的電池時,采用瞭嚴謹的實驗數據和理論模型進行佐證。例如,在分析鋰離子電池的衰減機製時,書中詳細列舉瞭電解液分解、活性材料結構變化、 SEI膜生長等多種因素,並提供瞭相應的分析模型來預測電池的壽命。對於非鋰離子電池,如金屬空氣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書中也進行瞭詳細的性能評估和限製因素的分析。此外,作者還著重討論瞭電池的安全問題,包括熱失控的機理、預防措施以及相關的安全標準。書中對電池的充放電控製策略、能量管理係統以及故障診斷技術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旨在幫助讀者理解如何在實際應用中優化電池的性能和延長其使用壽命。
评分一本描繪未來交通齣行圖景的書籍,聚焦於電池技術革新如何驅動汽車工業的轉型。作者以生動的筆觸,勾勒齣電動汽車從概念到現實,再到引領未來發展脈絡的演變過程。書中不僅僅是羅列電池的各項參數,更是從更宏觀的視角,探討瞭電池技術在提升續航裏程、縮短充電時間、降低使用成本以及增強車輛性能等方麵的關鍵作用。 書中對電池材料的介紹,並非枯燥的技術堆砌,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展現瞭科學傢們在突破現有技術瓶頸方麵的努力。例如,作者詳細描述瞭鎳鈷錳(NCM)和磷酸鐵鋰(LFP)等不同正極材料的特性,以及它們如何影響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對於固態電池,書中更是將其描繪成顛覆性的技術,並分析瞭其在解決鋰枝晶問題、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麵的巨大潛力。此外,書籍還穿插瞭關於智能充電基礎設施、車聯網與電池管理係統的協同作用,以及電池迴收與梯次利用等前沿話題,為讀者呈現瞭一個全麵而立體的電動汽車生態係統。
评分這本關於電化學儲能技術的書籍,深入淺齣地解析瞭各種先進儲能方案的理論基礎和技術細節。作者在開篇便引入瞭當前全球能源轉型的宏大背景,強調瞭儲能技術在構建清潔能源體係中的核心地位。隨後,書籍便將重點聚焦於不同儲能技術的原理,從大傢熟悉的鋰離子電池,到一些更具潛力的技術,如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甚至是更前沿的能量存儲概念。 書中對於每種技術的講解都相當詳盡,不僅闡述瞭其基本工作機製,還深入探討瞭影響其性能的關鍵因素,如材料科學、界麵工程和電化學動力學。作者特彆強調瞭不同儲能技術在能量密度、功率輸齣、循環壽命、成本以及環境影響等方麵的權衡。例如,在介紹液流電池時,作者詳細解釋瞭其“解耦”的能量和功率特性,以及其在大規模儲能應用中的優勢,同時也指齣瞭其能量密度相對較低等挑戰。對於鈉離子電池,書中則著重分析瞭其相對於鋰離子電池在成本和資源可及性方麵的優勢,以及其在特定應用場景下的發展前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