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颱北長大,改變的不隻是我,還有颱北……
《我在颱北長大》是颱北版的孤女奮鬥記。作者以洗練的文風娓娓訴說這個自傳體的動人故事,引領讀者追隨主角,一起體驗四○年代的颱北風情,並感受一個女孩在城市中探索成長的點點滴滴……
作者簡介
施寄青
三年六班,新颱灣人,國立政治大學中文係畢業。她最為人所知的角色,莫過於「離婚教主」施寄青,她同時也是颱北市晚晴婦女協會創辦人,曾經任教於颱北市立建國高中,也曾擔任颱北市婦女新知基金會顧問、董事。
2002年自教職與婦運戰場退休後,境內移民至鄉下山區,過著悠哉遊哉的現代陶淵明生活。著有《走過婚姻》、《婚姻終結者》、《兒子看招》、《上帝也算命》、《女生愛男生》等書;譯有《反敗為勝》、《印度之旅》、《紫色姊妹花》等書。
繪者簡介
洪義男
1944年生於颱北市,筆名「石猴」。專職從事兒童圖畫書的插畫工作四十多年,個人充滿鄉土意識,是一位作品洋溢著颱灣風情的資深兒童圖書插畫傢,也是資深的漫畫界前輩。曾榮獲2004年第四屆漫畫金像奬終身成就奬。
推薦序1
在平凡中見不凡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 王如玄
我一嚮尊敬、亦師亦友的婦運前輩施寄青老師,在她的最新大作《我在颱北長大》一書中,將自己的青春成長經曆,包括母親的瘋狂、父親的拋傢棄子、以及童年的艱睏遭遇,原原本本地昭告天下皆知,完全不帶掩飾地的平實敘述,這正是施老師,果然閤乎她的個性,率性、魄力,女中豪傑!
我與施老師相似的是,我們都是老大,肩負著老大的責任,心情總是會牽係著身邊的人。一直以來,施老師照顧自己的弟妹、照顧自己的父母,頗讓人感觸的是,施老師提到:「當剋服所有人生睏境時,已是花甲之年」。施老師平鋪直述她的青春人生,看似平淡,轉摺中亦不見太多情緒起伏,但她的種種人生經曆,對其他人而言已是驚濤駭浪。
佩服著施老師從小錶現的好強豪情,以一柔弱的美女,抗拒命運宿命,掙脫重男輕女的環境,一路走來,帶領著颱灣婦運走一條鏗鏘有力的道路。當年施老師豪情萬丈地齣馬競選颱灣女總統時,我們共同誓師,攜手嚮社會宣揚女性也能擔當傢國重任的理念。
施老師最為人所知的事蹟便是一手帶領「晚晴」婦女,除瞭培育瞭更多願意施於他人的施老師們,讓失婚的婦女自己站起來,掙脫束縛,展現女性力量,更重要的是徹底改變瞭離婚女人一無是處的社會價值觀。
看瞭施老師的書,身處現今環境的我們,不論在社會、經濟或其他各方麵,都比施老師當年好太多瞭,在昔日動盪的時代,施老師走過來瞭,而且退休後迄今仍然持續為弱勢發聲,為婦運賣力!而,您呢?有為者亦若是,一起加油!
推薦序2
俠骨柔情施老大
小魯文化齣版總監 沙永玲
認識施寄青是在二十多年前,當時我纔剛大學畢業,與她同在一傢齣版社做翻譯,大傢都喚她「施老大」,又名「施偏激」。因為她對男女之事的驚世駭俗之言,往往令我們還活在愛情迷夢中的小女孩嚇得瞪大雙眼,但大傢還是挺喜歡她的,因為她有愛打抱不平的俠義之風。
當時,她的日子過得很慘,一個人獨居在萬盛街公館山邊的小屋子中,必須自己齣來掙一口飯吃。盡管外遇問題使她被丈夫掃地齣門,生活如此艱苦,施老大還總想到照顧彆人,那時正是翻譯小說最風行的時候,老闆規定一天每人至少交八韆字,施老大健筆如飛,一天寫個萬把字易如反掌,而我們這些後生小輩就算拚瞭全力,也隻能勉強湊個五、六韆字,壓力大得令人叫苦連天。
於是,我們施老大俠骨柔情的毛病一犯,就去找老闆談判,說什麼她施某人的字數可以分給我們這些纔能不濟的人……在那個尚未解嚴的時代,這種有共産思想的言論怎麼會有好下場?最後,施老大被請迴傢吃自己……
還記得那一夜,我與同事內疚地到她傢,想安慰她幾句。隻見小屋中傢徒四壁,客廳中除瞭一張飯桌,兩把椅子,一本大字典外,幾乎是一無所有。施姊一個人呆坐在那兒喃喃自語,「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又丟瞭!」
沒料到,施姊竟在逆境中奮起,不但在翻譯界打下江山,當上建中的國文老師,還成為婦運團體的領袖,嚮社會宣導兩性平權的觀念……而我則是一直在默默地看著施姊,看她走過婚姻,走過貧睏,看她把自己的愛,給瞭學生,給瞭這個社會的弱女子,看她為瞭爭取社會公義,不惜拋頭露麵與人唇槍舌劍。這一切豈是當初那個在萬盛街陋室中坐睏愁城的弱女子所能見的呢?
但是,由於心中有一點對公道的追求,胸中存有一股不願彆人吃苦的愛心,施姊放下瞭女人的小情小愛的牽絆,走齣瞭「追求大我」的美麗人生。
這也正是我堅持《我在颱北長大》要在小魯齣版的理由。在我的心目中,這本書不但是颱灣版兩性平權教育的啓濛書,更是帶領青少年認識自我,跨越睏難的正港勵誌書。
推薦序3
我的老媽
段奕德
旁人眼中對於我老媽的形象通常是前衛、自主、颱灣倡導女性主權的先鋒與佼佼者。不過,在我眼中的老媽就是一位平凡卻偉大的母親。平凡的一麵,就是每當我把衣服亂丟、三餐不定時,或是作息不正常的時候,她總會嘮叨幾句(其實是嘮叨很多句);而偉大的一麵,顯現在她的獨立、堅毅與不服輸的個性,還有她正直的操守。
老媽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開始,好像就注定瞭她一生不平凡的命運。父親(外公)為瞭打仗拋妻彆子、母親(外婆)因為無力扶養將老媽送進瞭孤兒院。或許在那個年代大傢都是苦齣來的,不過每每聽到老媽訴說著她辛苦的童年與成長背景的時候,我真的很佩服她。前一陣子,老媽帶我去看她小時候住的房子,站在陰暗破舊的巷子裏,我難以想像自己和老媽有怎樣天差地彆的成長條件。
老媽從小過著貧睏的生活,長大後遠渡重洋嫁到國外去,結果卻因為先生另有選擇,再度隻身迴到颱灣打拚。命運之神似乎總將各種磨難推嚮老媽,不過老媽就是從不嚮命運低頭,最後以她的信念與毅力,找到瞭屬於自己獨特且精采的生活方式!
我的老媽的確與眾不同,不過在我心中,她永遠就是一位在我需要她的時候總是會對我伸齣援手的老媽,卻也是不時對我叨念個幾句,平凡中又見偉大的母親!
作者序
颱北女兒
施寄青
每當從國外或山居迴到颱北,內心總有萬般感觸,童年往事仍曆曆在目,不意自己已成花甲花嫗。在這個城市生活超過五十年,兩歲多到颱北,除有四年多待在美國,五年在苗栗山居,與颱北長相左右五十多年。
我在颱北搬過無數次傢,從不同的貧民窟到最高級的地段大安區,我也成瞭這個城市的傳奇人物。
青少年時雖綺夢幻想,作夢也不會想到我的人生會如此精采。
民國九年,北京大學第一次指收女生,入學人數寥寥無幾,民國五十五年,我考入颱灣的國立政治大學,這是颱灣首度各大學,文、法、商學院錄取的女生人數超過男生,自此女生大量進入大學。
不到五十年間,女人從纏小腳,不能受教育,經濟不獨立而能進入高等學府,這是婦女運動及民主運動的成果。大量女人受教育也是有史以來人類最大的成就。
大哲學傢培根說過:「知識即力量」,女人因受教育而有力量,她們不再隻是生育工具,隻能從事如織布、傢事、農事等初階的生産活動。
女性科學傢、企業傢、政治領袖及各行各業的人材輩齣,她們跟男人一樣能貢獻全人類,她們正在創造曆史。
我躬逢其盛成為颱灣婦女運動的健將,因我那命運多乖的母親,即便長期備受精神疾病和貧睏的摺磨,她不要我步她的後塵,鼓勵我要齣人頭地。她常說:「我是女兒、兒子一樣養。」、「你韆萬不要像我沒本事,受苦一輩子。」我也算爭氣,不負她所望,最後與她命運截然不同。我的成就遠超過她期望的,她隻希望我能大學畢業,有一技之長,即便遭遇任何睏境,都有本事養活自己,不必仰男人鼻息,做個獨立自主的女人。
我卻成瞭颱灣第一代有能力效法宋儒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女人。
颱灣民主運動的推手李敖常說他是中國五百年來第一人,我很自豪地跟他說:「我是中國五百年來第一人。」豈止是我,所有跟我一樣受過教育而有鴻鵠之誌的女性,都能創造曆史,我們也是「知識即力量」最好的證明。
我一生成就要歸功於大量閱讀,從不以學校教育為限,到老都汲汲於自我教育。為人師錶時,從不重視學生在校成績,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一個沒有閱讀習慣的學生,即便成績名列前矛,日後在社會上能成為專業人士,甚至是他那一行的佼佼者,但他的人生絕不會精采,更不會有豐富的精神領域,他的成就有限,在中年之前便會停止成長,十分可惜。
我們因生命有限,無法經曆各種世事,卻可透過書本,汲取古人及他人的智慧,進而開啓我們的智慧,豐富我們的心靈,增加我們解決睏境的能力與勇氣,擴大我們的視眼,提升我們對社會的關懷麵。
我一生拜知識所賜而改變命運,我以「活到老學到老」期許自己並與讀者共勉。最近颱北捷運的廣告主題是「颱北好精采」,颱北好精采不隻是它的物質建設及文化活動,它最精采處是孕育齣像我這樣的颱北女兒,我感謝颱北及颱灣這塊土地養我、育我,我想它們也會以我為榮。
說實話,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以颱北為背景的小說太多瞭,很多都隻是在重復一些老掉牙的橋段。但讀瞭幾頁之後,我就被作者的文筆吸引住瞭。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像一首詩一樣,優美而富有哲理。它不是那種直白地告訴你故事,而是通過一種隱晦的方式,讓你自己去體會、去感受。書中的情節,也並不是那麼跌宕起伏,而是平淡而真實。但正是這種平淡,纔更能打動人心。作者對於人物的刻畫,也十分細膩,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命運。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女性角色的描寫,她們堅強、獨立、勇敢,在麵對睏境時,從不輕易放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部關於成長、關於愛情、關於人生的思考。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價值觀,也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洗禮,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堅強。
评分這本書讀起來有點像在聽一位老朋友講故事,那種語調很慢,很溫和,但卻能讓你感到很舒服。作者的文筆很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卻能把事情說得清清楚楚。書中的故事,也並不是那麼驚天動地,而是發生在颱北街頭巷尾的一些小事。但正是這些小事,構成瞭我們生活的底色。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颱灣本土文化的描寫,像是廟會、祭拜祖先、以及各種傳統習俗,這些都是我們颱灣人共同的記憶。這本書沒有刻意地去美化什麼,也沒有刻意地去醜化什麼,它隻是客觀地呈現瞭颱灣社會的真實麵貌。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迴到瞭自己的傢鄉,迴到瞭那個充滿著人情味的地方。它不是那種讓你看完就覺得很刺激的小說,而是會讓你感到很溫暖、很感動。它提醒我們,要珍惜那些我們擁有的,珍惜那些我們愛的人。這本書適閤在午後陽光明媚的時候,泡一杯茶,靜靜地讀完。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有點特彆,不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敘述的,而是跳躍式的。一開始我有點不習慣,覺得有點混亂。但讀到後麵,我纔發現,這種結構其實是為瞭更好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作者通過不同的時間綫,把人物的過去、現在、未來交織在一起,讓讀者能夠更全麵地瞭解他們的性格和命運。書中的語言,也很有特色,充滿瞭颱灣本土的俚語和口語。一開始我有點聽不懂,但讀到後麵,我纔發現,這些俚語和口語,其實是颱灣文化的魅力所在。作者對於颱北這座城市的描寫,也十分細緻,從建築、街道、到美食、文化,都展現得淋灕盡緻。這本書不是那種讓你看完就覺得很輕鬆的小說,而是需要你認真思考、仔細品味。它讓我重新認識瞭颱北這座城市,也讓我更加瞭解瞭颱灣的文化。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經曆瞭一次文化之旅,收獲瞭很多。它不是那種讓你看完就覺得很過癮的小說,而是會讓你迴味無窮。
评分讀完這本小說,感覺就像在老街的巷弄裏迷路,又意外地發現瞭一間充滿迴憶的古董店。作者細膩地描繪瞭颱北這座城市的脈絡,不是那種觀光客眼中的101、故宮,而是深藏在街頭巷尾、在人情冷暖中的真實颱北。書中的角色,每個都帶著各自的故事,像極瞭我們身邊那些平凡卻又獨特的人。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老一輩颱灣人的刻畫,他們身上那種堅韌、樂觀,以及對傢庭的責任感,讓人感到溫暖又心疼。小說沒有刻意地渲染什麼大事件,而是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展現瞭颱灣社會在轉型時期的種種矛盾與掙紮。讀著讀著,我仿佛也迴到瞭自己的童年,迴到瞭那個充滿著蟬鳴、夜市小吃、以及濃濃人情味的年代。作者的文筆很流暢,有一種娓娓道來的感覺,讓人不知不覺地沉浸在故事中。這本書不是那種讓你看完就忘掉的流行小說,而是會像一顆種子,在你的心裏慢慢生根發芽,讓你對颱北、對颱灣,産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情感。它提醒我們,要珍惜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珍惜那些陪伴我們成長的人。
评分這本書啊,真的是一口氣讀完的!我平常不太愛看小說,覺得很多故事都太虛構,跟我們的生活脫節。但這本書不一樣,它寫的是我們自己,寫的是我們共同的記憶。作者把颱北寫得活靈活現,就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樣。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颱北各種小細節的描寫,像是捷運裏的擁擠、夜市裏的喧囂、巷弄裏的貓咪,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都會看到、都會經曆的場景,但作者卻能用一種獨特的視角,把它們變得如此生動有趣。書中的人物,也都很真實,沒有完美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掙紮。我常常會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是我身邊朋友的影子。這本書沒有刻意地去批判什麼,也沒有刻意地去贊美什麼,它隻是客觀地呈現瞭颱北的真實麵貌,讓讀者自己去思考、去感受。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重新認識瞭颱北這座城市,也更加瞭解瞭自己。它不是那種讓你看完就覺得很爽的小說,而是會讓你思考人生、思考社會、思考颱灣的未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