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涵蓋計算機結構中所有核心主題,每一主題基礎理論與實際設計並重,且將計算機結構與其他計算機係統設計領域之聯係,闡述得淋灕盡緻!精選的章尾習題更有助於讀者深入瞭解所涵蓋的內容。本書內容包含七大部份:背景與緣起、指令集架構、算數∕邏輯單元、資料路徑與控製、記憶體係統設計、輸入/輸齣與介麵及進階架構,涵蓋瞭計算機結構中所有的核心主題,提供讀者對此領域一個平衡且完備的觀點。本書適用於大學、科大電子、資工係「計算機組織」、「計算機結構」之課程。
本書特色
1 . 涵蓋計算機結構中所有核心主題,每一主題基礎理論與實際設計並重。
2 . 將計算機結構與其他計算機係統設計領域之聯係,闡述得淋灕盡緻。
3 . 每章的內容均設計為具有承先啓後功能的單元,便於教學。
4 . 精選的章尾習題有助於深入瞭解所涵蓋的內容。
5 . 全書中所用的符號錶示與專業術語均保持一緻。
PART 1 背景與緣起
1. 組閤數位電路 3
1.1 訊號、邏輯操作、邏輯閘 3
1.2 布林函數及運算式 6
1.3 設計邏輯閘電路係統 8
1.4 有用的組閤部件 11
1.5 可程式化的組閤部件 13
1.6 時間與電路考量 15
習 題 17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20
2. 擁有記憶能力的數位電路 21
2.1 閂鎖、正反器、暫存器 21
2.2 有限狀態機 23
2.3 設計序嚮電路 25
2.4 有用的序嚮部件 27
2.5 可程式化的序嚮部件 30
2.6 事件的時脈與時間 31
習 題 33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36
3. 計算機係統技術 37
3.1 從組件到應用 38
3.2 計算機係統與其部件 40
3.3 世代的進展 43
3.4 處理器與記憶體技術 47
3.5 周邊、I/O、通訊 49
3.6 軟體係統與應用程式 52
習 題 53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55
4. 計算機效能 57
4.1 成本、效能、與成本∕效能 57
4.2 定義計算機效能 60
4.3 效能增益與Amdahl定律 63
4.4 效能度量vs效能模型 65
4.5 計算機效能報告 70
4.6 更高效能的探索 72
習 題 74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77
PART 2 指令集架構
5. 指令與定址 81
5.1 硬體的抽象觀點 81
5.2 指令格式 84
5.3 簡單的算數與邏輯指令 87
5.4?載入與儲存指令 88
5.5 跳躍與分支指令 90
5.6 定址模式 94
習 題 97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99
6. 程序與資料 101
6.1 簡單的程序呼叫 101
6.2 使用堆疊來儲存資料 104
6.3 參數與運算結果 106
6.4 資料型彆 108
6.5 陣列與指標 111
6.6 其他的指令 115
習 題 119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121
7. 組閤語言程式 123
7.1 機器與組閤語言 123
7.2 組譯器命令 125
7.3 假指令 128
7.4 巨集指令 130
7.5 連結與載入 132
7.6 執行組譯器程式 133
習 題 136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138
8. 指令集的各種樣貌 139
8.1 復雜指令 140
8.2 其他的定址模式 141
8.3 指令格式的各種型態 145
8.4 指令集設計與演進 146
8.5 RISC/CISC的分野 148
8.6 界綫要畫在哪 150
習 題 153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155
PART 3 算數∕邏輯單元
9. 數字錶示法 159
9.1 進位係統 159
9.2 數字集閤與編碼 162
9.3 數字進位轉換 165
9.4 有號整數 166
9.5 定點數 169
9.6 浮點數 171
習 題 173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176
10. 加法器與簡單的ALU 177
10.1 簡單的加法器 177
10.2 進位傳遞網路 179
10.3 計數與遞增 182
10.4 設計快速的加法器 183
10.5 邏輯與位移操作 186
10.6 多功能的ALU 189
習 題 191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194
11. 乘法器與除法器 195
11.1 位移-加法乘法 196
11.2 硬體乘法器 199
11.3 用程式撰寫乘法 201
11.4 位移-減法除法 204
11.5 硬體除法器 207
11.6 用程式撰寫除法 210
習 題 212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215
12. 浮點數算數 217
12.1 捨入模式 217
12.2 特殊值與例外 221
12.3 浮點數加法 224
12.4 其他的浮點數操作 226
12.5 浮點數指令 227
12.6 運算結果的精確度與誤差 231
習 題 234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237
PART 4 資料路徑與控製
13. 指令執行步驟 241
13.1 一個小型的指令集閤 242
13.2 指令執行單元 244
13.3 單週期的資料路徑 245
13.4 分支與跳躍 247
13.5 産生控製訊號 247
13.6 單週期設計的效能 250
習 題 252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254
14. 控製單元構成 255
14.1 多週期的實作 256
14.2 時脈週期與控製訊號 258
14.3 控製狀態機 260
14.4 多週期設計的效能 262
14.5 微程式設計 264
14.6 例外處理 267
習 題 269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271
15. 管綫化的資料路徑 273
15.1 管綫化的概念 274
15.2 管綫推遲或氣泡 276
15.3 管綫時脈與效能 279
15.4 管綫化資料路徑設計 282
15.5 管綫化控製 284
15.6 最佳化管綫 285
習 題 288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290
16. 管綫效能的限製 291
16.1 資料相依與危障 291
16.2 資料轉送 294
16.3 管綫分支危障 296
16.4 分支預測 297
16.5 進階管綫化 299
16.6 管綫中的例外 302
習 題 303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306
PART 5 記憶體係統設計
17 主記憶體的概念 309
17.1 記憶體結構與SRAM 309
17.2 DRAM與更新週期 312
17.3 記憶體屏障 315
17.4 管綫化與交錯式記憶體 317
17.5 非揮發性記憶體 319
17.6 記憶體階層的需求 320
習 題 323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325
18. 快取記憶體的組織 327
18.1 快取的需求 327
18.2 是什麼讓快取運作? 330
18.3 直接映射的快取 332
18.4 集閤關連式快取 334
18.5 快取與主記憶體 336
18.6 改善快取效能 338
習 題 340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343
19. 巨量記憶體的概念 345
19.1?磁碟記憶體的基礎概念 346
19.2 磁碟上的資料組織 348
19.3 磁碟效能 351
19.4 磁碟快取 352
19.5 磁碟陣列與RAID 353
19.6 其他種類的巨量記憶體 357
習 題 359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362
20. 虛擬記憶體與分頁 363
20.1 虛擬記憶體的需求 364
20.2 虛擬記憶體中的位址轉譯 365
20.3 轉譯備用緩衝區 368
20.4 分頁置換策略 371
20.5 主記憶體與巨量記憶體 374
20.6 改善虛擬記憶體效能 375
習 題 378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380
PART 6 輸入/輸齣與介麵
21. 輸入/輸齣裝置 383
21.1 輸入/輸齣裝置及其控製器 383
21.2 鍵盤與滑鼠 385
21.3 視覺顯示單元 387
21.4 硬復製輸入/輸齣裝置 390
21.5 其他輸入/輸齣裝置 394
21.6 輸入/輸齣裝置的網路 396
習 題 398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401
22. 輸入/輸齣規劃 403
22.1 I/O效能與評估標準 403
22.2 輸入/輸齣的定址 405
22.3 排程式的I/O:輪詢機製 408
22.4 需求導嚮式的I/O:中斷機製 409
22.5 I/O資料傳輸與DMA 410
22.6 提升I/O的效能 413
習 題 417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420
23. 匯流排、連結、介麵 423
23.1 係統內與係統間連結 423
23.2 匯流排與其吸引力 427
23.3 匯流排通訊協定 429
23.4 匯流排仲裁與效能 431
23.5 介麵連接的基礎概念 434
23.6 介麵連接標準 435
習 題 438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441
24. 工作區切換與中斷 443
24.1 進行I/O的係統呼叫 443
24.2 中斷、例外、與陷阱 445
24.3 簡單的中斷處理 447
24.4 巢狀中斷 450
24.5 工作區切換的種類 451
24.6 執行緒與多緒執行 454
習 題 455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457
PART 7 進階架構
25. 邁嚮高效能之路 461
25.1 過往與現今的效能趨勢 461
25.2 效能導嚮的ISA擴充 464
25.3 指令層級的平行化 467
25.4 測度與數值預測 470
25.5 特殊用途硬體加速器 473
25.6 嚮量、陣列與平行處理 475
習 題 478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481
26. 嚮量與陣列處理 483
26.1 嚮量上的操作 484
26.2 嚮量處理器實作 486
26.3 嚮量處理器的效能 490
26.4 共用控製係統 492
26.5 陣列處理器實作 493
26.6 陣列處理器效能 495
習 題 496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499
27. 共用記憶體多重處理 501
27.1 集中式共用記憶體 501
27.2 多重快取與快取統一性 505
27.3 實作對稱式多處理器 507
27.4 分散式共用記憶體 510
27.5 指引資料存取的目錄 512
27.6 實作非對稱式多處理器 514
習 題 516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519
28. 分散式多重運算 521
28.1 透過訊息傳遞的通訊 521
28.2 互連網路 525
28.3 訊息構成與繞送 527
28.4 建造並使用多重計算機 530
28.5 以網路為基礎的分散式運算 532
28.6 網格運算與前景 534
習 題 536
參考書目與進階讀物 539
不得不說,這本《電腦組織與結構》真的是我近年來讀過最紮實、也最讓我獲益匪淺的技術書籍之一。我本身是做硬體測試的,平常接觸的都是各種零件的規格和效能數據,但對於這些零組件是如何協同工作、如何構成一個完整係統,總是有種隔閡感。這本書填補瞭我知識上的這個大洞。它從最底層的電路設計開始,逐步深入到中央處理器、記憶體、輸入輸齣設備的組織架構。書中那些圖示和流程圖,畫得非常清晰,即使是對於像我這樣非資訊工程本科的讀者,也能快速掌握核心概念。例如,書中關於匯流排的講解,讓我明白瞭不同硬體之間是如何傳遞資料的,以及為什麼資料傳輸的速度會受到匯流排寬度和頻寬的限製。還有那關於作業係統如何管理硬體資源的章節,更是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日常使用的各種軟體,背後都需要這麼複雜的機製來協調。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介紹不同架構(像是RISC和CISC)時,不僅列齣瞭它們的技術特點,還深入分析瞭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優缺點,這讓我對未來的硬體發展有瞭更宏觀的認識。
评分老實說,我對這本《電腦組織與結構》的評價,簡直是讚不絕口!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驚嘆,它不僅涵蓋瞭電腦硬體的基本組成,更觸及瞭許多先進的概念。我原本以為這類書籍會很枯燥,但作者的寫作風格卻充滿瞭邏輯性和條理性,讓我讀起來一點都不會感到疲憊。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不同類型的電腦架構的比較分析,像是那個關於嚮量處理器和標量處理器的對比,讓我對不同計算模式的優勢和劣勢有瞭清晰的認識。還有,書中對於數位邏輯設計的講解,從基本邏輯閘到複雜的組閤電路、時序電路,都講得非常細緻,這讓我對電腦的運算核心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另外,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關於程式編譯和連結的章節,它詳細闡述瞭原始碼如何一步步轉變成可執行檔,以及在記憶體中是如何被載入和執行的,這對於理解程式的運行機製非常有幫助。總之,這本書不僅適閤電腦科學的學生,也適閤任何想要深入瞭解電腦內部運作的專業人士,絕對是一本值得放在書架上的必備參考書。
评分這本《電腦組織與結構》絕對是那種「一次讀懂,終身受益」的經典之作。我從事軟體開發多年,但一直以來,對底層架構的理解都有些模糊。總覺得自己隻是在堆砌程式碼,而沒有真正掌握電腦的「靈魂」。這本書的齣現,就像及時雨。它讓我明白,為什麼某些演算法在特定硬體上錶現優異,而有些則不然。書中對於指令層麵的講解,讓我理解瞭軟體指令是如何被翻譯成機器語言,又是如何被CPU一步步執行的。尤其是關於虛擬記憶體的討論,我之前一直以為它隻是個「讓程式看起來有更多記憶體」的奇妙功能,但看完這本書,我纔明白它背後涉及瞭分頁、分段、快取等一係列複雜的機製,並且對係統的整體效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我也學到瞭很多關於輸入輸齣係統的知識,像是中斷、DMA(直接記憶體存取)這些概念,讓我能更深入地理解程式如何與外部設備互動,以及如何優化I/O操作的效率。總之,這本書讓我從一個隻會寫程式碼的「使用者」,變成瞭一個更能理解程式與硬體之間互動的「架構師」。
评分哇!這本《電腦組織與結構》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尤其是在我正苦惱於程式設計瓶頸的時候。以前寫程式,總覺得自己像是個濛著眼走路的工匠,照著前人的圖紙敲敲打打,卻不明白為什麼某些結構能跑得飛快,而另一些卻像烏龜一樣慢吞吞。這本書就像一把火炬,瞬間照亮瞭電腦內部運作的奧秘。從一開始的邏輯閘、布林代數,我就感覺自己像個小偵探,一步步解開電腦最基礎的秘密。看到那些二進位、十六進位的轉換,以前覺得枯燥無味,現在卻成瞭理解電腦思考方式的關鍵。最讓我驚豔的是關於CPU的章節,那深入淺齣的講解,讓我終於明白指令集、暫存器、快取記憶體這些名詞背後的實際運作。以前我隻知道CPU很重要,但不知道它到底有多重要,也不知道它如何像個超級大腦一樣指揮整個電腦係統。現在,我能更清晰地想像齣指令如何在CPU裡被解碼、執行,這個過程真是既精妙又令人讚嘆。甚至連記憶體管理的部分,也從原本讓我頭痛的問題,變成瞭一個我能理解、甚至開始思考如何優化的麵嚮。我真的覺得,這本書不隻是介紹電腦的結構,更是教我如何「讀懂」電腦的語言。
评分對於很多剛開始接觸電腦科學的學生來說,《電腦組織與結構》可能聽起來有點讓人卻步,彷彿是學程式設計前必須跨越的一道高牆。但老實說,我強烈推薦所有對電腦運作原理有好奇心的朋友都來翻翻這本書。我記得我第一次拿起它時,確實被那些密密麻麻的術語和圖錶嚇到瞭,但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他總是能把非常複雜的概念,用很生活化的比喻來解釋。像是他講到快取記憶體時,就比喻成辦公桌上的常用文件,而主記憶體則是書櫃裡的書籍,這樣一來,快取命中率的概念就變得一目瞭然。書中還探討瞭效能評估的各種指標,像是MIPS、FLOPS等等,以及影響這些指標的因素,這對我這個常常需要比較不同硬體效能的人來說,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理論基礎。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指令流水線的章節,作者透過一個生動的例子,讓我理解瞭如何透過並行處理來大幅提升CPU的執行效率,這個概念對我日後學習並行計算和高性能計算打下瞭很好的基礎。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很棒,從抽象的邏輯運算,到具體的硬體架構,循序漸進,一點都不會讓人覺得跳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