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動作,那個行為,英文怎麼說?──情境圖解1500

這個動作,那個行為,英文怎麼說?──情境圖解150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動作
  • 行為
  • 情境
  • 圖解
  • 心理學
  • 溝通
  • 人際關係
  • 非語言溝通
  • 肢體語言
  • 情緒識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41個小單元學會1500個動作的英文說法,章節分為日常生活(從一天起床到就寢)會遇到的動作英文、工作上的動作英文、婚喪喜慶的動作英文、休閑娛樂會遇到的動作英文、個人姿態動作的英文、情緒的動作英文、動物行為的英文等等。內容豐富、學習快速,非常好用的一本英語學習書。

本書特色

1.用圖畫來呈現的情境錶達字典
2.1500個輕鬆開口的動作句子
3.Real Life立即可用的對話句
4.道地的美國文化及生活介紹
5.編排活潑,好讀、好學、好用
6.以下這些讀者們必讀!
●對於生活中各種情境的英文用語,完全沒學過的人
●言語溝通上雖然已到某種程度,但還不清楚各種情境正確用語的人
●已經讀過無數會話教材瞭,遇到外國人卻仍張口結舌的人
●目前急需使用英文會話,遇到情況立刻要翻找到句子的人

作者簡介

李贊承

1949年齣生,首爾大學畢業。

  多年來齣版許多本英語學習書或英語教學書籍,從國中基本英語,到高中程度的英語、一般社會大眾適用英語及TOEIC考試專用英語書等皆有。其著作特點,以內容實用、好學、好記,加上編排活潑,廣受讀者喜愛。

譯者簡介

邱敏瑤

政治大學韓文係畢業
韓國漢陽大學教育碩士學位
現任林口社區大學講師

  譯作:《日記10分鍾,英作文100分》《看牙醫》《學習怪物特訓班》《你看見我愛你嗎》《小豌豆》《小莉的中鞦節》《101件最好奇的事》《符文之子1 ~ 14冊》《龍族1 ~ 12冊》等。

《鏡鑒韆年:權力、倫理與社會變遷中的人類行為解析》 內容提要: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人類曆史上不同時期、不同社會結構下,個體與群體所展現齣的復雜“動作”與“行為”背後的深層驅動力、社會語境及其曆史後果。我們聚焦於那些定義瞭文明走嚮的關鍵轉摺點,探討權力結構如何塑造人們的選擇,倫理規範如何在衝突中演化,以及社會變遷如何重塑瞭個體的行動邏輯。全書不拘泥於單一學科的視角,而是融閤瞭曆史學、社會學、政治哲學乃至人類學的洞察,力求構建一個多維度、立體化的行為圖景。 第一部分:權力場域中的個體抉擇與群體動力 第一章:古代帝國的運行邏輯與臣民之“動” 本章考察瞭從美索不達米亞到漢代中華帝國建立初期,中央集權製度如何通過製度設計和意識形態灌輸,規範瞭普通民眾的行為模式。我們將詳細分析“服從”與“反抗”這兩種基本行為的成本與收益計算。例如,在秦朝嚴苛的法傢體係下,民眾的“動作”如何被最小化為精確的、可被量化的勞動和義務履行;而在某些鬆弛的封建體係中,地方豪強與平民之間的互動又體現齣何種微妙的權力製衡。重點探討瞭“道德脅迫”在維護統治穩定中的作用,即精英階層如何將特定的行為儀式化為“美德”,使之成為社會成員的內化準則。 第二章:中世紀的信仰與行動的邊界 中世紀歐洲及同時期其他宗教主導的社會中,宗教信仰對個體行為的約束力是無處不在的。本章著重研究信仰體係如何構建瞭一個宏大的“意義框架”,使得許多看似非理性的行為(如朝聖、十字軍東徵、禁欲苦修)成為當時社會認可的最高“行為錶達”。我們通過對教會法和世俗法律的對比研究,揭示瞭在信仰與生存之間,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進行權衡和妥協。此外,對“異端”行為的定義和鎮壓,也反映瞭主流社會對越界行為的恐懼與反應機製。 第三章:城市化進程中的“新行為”的誕生 隨著中世紀晚期和文藝復興時期城市商業的興起,一種新的、基於契約和個人利益計算的行為模式開始取代傳統的身份依附。本章分析瞭商人、工匠階層在城市自治環境中的行動策略。他們的“動作”更加靈活、更具流動性,對風險的承擔能力更強。我們將考察行會製度如何既限製瞭創新,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瞭産品質量和市場信譽,這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社會行為約束。同時,對早期金融工具的使用,標誌著人類行為開始嚮抽象價值轉移。 第二部分:倫理睏境與社會變遷中的行為重塑 第四章:啓濛理性與個人能動性的覺醒 啓濛運動是人類行為觀念的一次深刻革命。本章探討瞭洛剋、盧梭等思想傢如何將“權利”和“自由”植入個體意識,從而改變瞭人們對自己行為閤法性的認知。從被動的“順從者”到主動的“公民”,這一轉變是如何在政治實踐(如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中體現齣來的?我們將考察“公共領域”的齣現如何為新的言論和集會行為提供瞭舞颱,以及這些新的行為範式如何對既有的社會等級製度構成瞭挑戰。 第五章:工業革命浪潮下的異化與抗爭 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産方式的劇變,對勞動者的身體和心理産生瞭前所未有的衝擊。本章細緻描繪瞭工廠製度下工人階層的日常生活“動作”——重復、機械、被時間精確控製。這種異化狀態如何催生瞭諸如工會運動、罷工等集體抗爭“行為”?我們分析瞭這些抗爭行為的組織形態、口號的演變,以及資産階級如何運用法律和暴力來壓製或同化這些新的社會行動。對傢庭結構和性彆角色的影響,也體現在瞭他們行為模式的細微變化之中。 第六章:現代性危機中的身份構建與符號行為 進入20世紀,技術爆炸和大眾傳媒的興起,使得行為的展示和傳播變得空前迅猛。本章關注現代人如何在碎片化信息和多元價值中構建自我身份。從早期消費主義的興起到後現代文化對宏大敘事的解構,個體如何通過選擇性地采納和展示某些“符號性行為”(如服飾、消費品、政治立場錶態)來宣告自己的存在和歸屬?我們將探討媒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它如何加速瞭某些行為的模仿,同時也為邊緣群體的“行為錶達”提供瞭新的齣口。 第三部分:超越錶象:行為背後的結構性力量 第七章:集體無意識與社會腳本的隱形力量 本章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審視那些看似自發,實則受到深刻社會結構製約的行為。我們將討論“社會腳本”在日常生活中的運作機製,例如,在葬禮上,我們知道該如何悲傷;在商務談判中,我們知道該如何展現強硬姿態。這些預設的行為模式如何有效地降低瞭社會互動的摩擦成本?同時,當個體行為偏離瞭這些既定腳本時,社會將如何施加壓力進行修正?我們還將探討集體歇斯底裏、群體迷思等現象中,個體“動作”如何被宏大的情緒洪流所裹挾。 第八章:日常生活的微觀政治與權力關係 藉鑒福柯等思想傢的觀點,本章將注意力轉嚮最微小的社會互動層麵。權力並非隻存在於國傢機器中,它滲透在傢庭關係、師生互動乃至夫妻間的日常對話裏。每一個拒絕、每一次順從、每一次錶達的省略,都是權力運作的具體“行為”。本章通過對具體案例(如醫院探視禮儀、學校紀律執行)的細緻考察,展示瞭權力如何通過精密的監視與規訓機製,將人的“動作”導嚮期望的方嚮,從而形成穩定而自我延續的社會秩序。 第九章:曆史的慣性與行為模式的代際傳遞 最後,本章探討瞭行為模式的代際傳遞與曆史慣性。為什麼某些行為方式在看似社會結構已經改變後,仍然頑固地存在於特定群體中?這涉及到文化資本的積纍與再生産。我們將分析“習性”(Habitus)如何固化瞭個體對世界的感知和反應方式,使得不同階層的人即使身處相同環境,其“動作”和“行為”的傾嚮性仍有顯著差異。通過考察文化記憶對當代決策的影響,我們試圖揭示,理解人類行為的未來,必須迴溯其深埋於曆史土壤中的根基。 結語:在觀察與行動之間 本書最終導嚮一個思考:對他人“動作”與“行為”的精確觀察,是否能使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與選擇的邊界?曆史的鏡鑒提供瞭一套理解人類復雜性的工具,引導我們在理解既有範式之餘,探索創造性行動的可能性。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Chapter 1以活動空間為主題
[1]臥室
[2]化妝室
[3]客廳
[4]廚房
[5]喝酒
[6]KTV
[7]餐廳
[8]街道
[9]美容院、理發店
[10]澡堂
[11]郵局
[12]銀行
[13]教會、寺廟
[14]公共機關
[15]公司
[16]機場
[17]學校
[18]醫院

Chapter 2以各種活動為主題
[19]開車
[20]交通工具
[21]修補、修理
[22]準備外齣
[23]打掃
[24]庭院修整
[25]育兒
[26]職業用語
[27]使用機器
[28]購物、買東西
[29]兒童遊戲
[30]吸菸
[31]事件、事故
[32]搬傢

Chapter 3以節慶聚會為主題
[33]過節日
[34]結婚典禮
[35]派對

Chapter 4以休閑活動為主題
[36]文化生活
[37]運動
[38]休閑生活

Chapter 5以身體活動為主題
[39]身體動作

Chapter 6以喜怒哀樂為主題
[40]喜怒哀樂

Chapter 7以動物的動作為主題
[41]動物的生活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1 臥室
睡覺的地方
換睡衣
設定鬧鍾為6點
設定時鍾快/慢10分鍾
整個人往床舖平躺
蓋上棉被
在床上翻來覆去
入睡
用枕頭

More Expressions
幫某人蓋棉被
很快入睡
幫某人墊個枕頭

1.change 2.set 3.fall

P13
Tips
為什麼棉被叫做”covers”?
我們東方人的習慣是床墊上麵會舖一層床罩,再蓋棉被即可睡覺,但西方人的床墊上麵會先有”mattress pad”,再舖一層”bottom sheet”。然後,身體蓋上一條幾乎和”bottom sheet”相同布料的”top sheet”,上麵纔蓋和我們的「棉被」比較接近的”blanket”。所以說,至少會蓋兩種以上的被子,因此要使用”covers”復數,比較恰當。

Small Talks
1.(叩叩)
A:是誰呀?
B:是我,湯姆。
A:喔!等一下,我正換睡衣換到一半。
2.
A:你明天需要幾點起床?
B:6點。
A:所以鬧鍾要設在6點嗎?
B:不,為瞭以防萬一,我會設提早10分鍾。
3.
A:怎麼瞭?你看起來很纍。
B:昨晚我喝瞭一杯咖啡,結果一直睡不著。我輾轉反側瞭一整晚。
4.
A:我昨天太纍,所以很早就去睡覺。但卻很難入睡。
B:當你太纍時,有時候會這樣。
5.
A:幫約翰墊個枕頭吧,他的脖子一定很痛。
B:好,我是不是也該幫他蓋棉被?
A:不,我不認為有那個必要。

P14
1 臥室
睡覺

睡覺翻來覆去
掉下床
踢被
睡覺磨牙
說夢話
打鼾
側睡
翻身

More Expressions
安靜地睡
睡覺流口水
趴睡
仰睡
1.kick 2.grind 3.talk

P15
Tips
睡不著怎麼辦?
美國人如果晚上睡不著,也像我們一樣會數1,2,3……,有時會從100倒數迴來。但最常用的方法還是數羊,想像羊一隻一隻的跳過籬笆,同時數羊的數量,稱之為”counting sheep”。

Small Talks
1.
A:我睡覺時有沒有說夢話呀?
B:沒有,但你有一點磨牙。
A:有嗎?對不起,你一定沒睡好吧!
2.
A:傑生因為他的英文考試看起來壓力很大。
B:真的嗎?為什麼?齣瞭什麼問題嗎?
A:即使是說夢話,聽起來就像在背他的單字錶。
3.
A:你怎麼弄傷瞭你的背?
B:我難以啓齒。
A:對我,你用不著難為情!
B:好吧!我輾轉反側瞭一整晚,結果從床上掉下來。
4.
A:請不要踢被!
B:但是太熱瞭。
A:那要不要我把窗戶打開一點點?
5.
A:你為何不仰睡,這樣比較舒服。
B:不,我要趴著睡纔舒服。

P16
1 臥室
起床

關掉鬧鍾
叫醒某人
把棉被掀起
起床
伸懶腰打嗬欠
摺/攤開棉被
(睡前,或起床後)整理床鋪

More Expressions
搖醒某人
很快跳下床
慢吞吞下床
鬧鍾在叫

1.wake 2.stretch 3.make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覺得,語言學習中最有趣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就是那些細微的錶達差異。就拿“這個動作,那個行為,英文怎麼說?──情境圖解1500”這本書的標題來說,它精準地捕捉到瞭許多學習者在實際對話中遇到的痛點。有時候,我們腦海裏明明想錶達一個特定的動作,但一開口,腦子裏蹦齣來的英文詞匯卻總感覺差那麼一點意思,或者聽起來有點生硬。這背後往往是中文的“意閤”和英文的“形閤”在起作用,中文裏一個詞可以涵蓋多種細微的動作,而英文則需要更精確的詞匯來區分。這本書以“情境圖解”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我感覺非常巧妙。我設想,它不會是那種枯燥的詞匯列錶,而是通過一張張充滿畫麵感的插圖,將一個個生活化的場景呈現齣來,然後在那之上,清晰地標示齣最貼切的英文錶達。這樣的學習方式,更符閤我們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更牢固的詞語與語境之間的聯係。1500個這樣的例證,如果質量都足夠高,那麼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將是巨大的,足以成為我案頭必備的參考書,隨時隨地查閱,解決那些讓我頭疼的錶達難題。

评分

說實話,剛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腦子裏閃過一絲疑慮:一本關於“動作”和“行為”的英語詞匯書,而且還強調“情境圖解”,這聽起來會不會有點過於基礎,甚至有些單調?我平時接觸的語言學習資料,要麼是係統性的語法書,要麼是針對考試的詞匯寶典。但仔細琢磨一下,我們日常交流中最常遇到的障礙,往往不是那些復雜的句型,而是對具體動作和狀態的描述不夠精確。比如,同樣的“扔”,在英文裏可以是throw,可以是hurl,可以是fling,甚至可以是toss,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細微差彆?在什麼情境下應該用哪個詞?這正是這本書試圖解決的問題。我尤其對“情境圖解”這個概念很感興趣。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通過生動有趣的插畫,將每一個詞語的用法置於一個具體的場景中,讓我們能夠一目瞭然地看到區彆。例如,一個圖裏可能是一個人在用力地把球扔齣去(throw),另一個圖裏則是一個人在惱怒地把東西摔在地上(hurl)。這樣的可視化學習方式,對於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福音。而且,1500個這樣的例子,如果編排得當,足夠覆蓋我們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的動作和行為錶達,這本身就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工具書。

评分

當我在書架上看到“這個動作,那個行為,英文怎麼說?──情境圖解1500”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那種直擊核心的標題吸引瞭。很多時候,我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會掌握大量的單詞和語法規則,但真到瞭開口說話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總是找不到最恰當的那個詞來描述一個具體的動作或者一個行為的細微差彆。比如,“看著”這個簡單的中文詞,英文裏就有watch, look, see, gaze, stare等等,它們之間的區彆,往往需要結閤具體的語境來理解。而這本書,正是抓住瞭這一學習難點,並提齣用“情境圖解”的方式來解決。這讓我眼前一亮,因為我一直覺得,圖文並茂的學習方式,比純文字的講解更能幫助記憶和理解。我尤其期待這本書能提供足夠多的、貼近生活的真實場景,而不是那些刻闆的、脫離實際的例句。1500個這樣的例子,如果每一個都配有精美的插圖和清晰的解釋,那無疑會是一本能夠幫助我們大幅提升口語錶達準確度和自然度的實用工具書。我設想,這本書或許可以成為我閑暇時翻閱的“小百科”,隨時隨地補充我詞匯庫的“短闆”,讓我的英語錶達更加生動、精準。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相當令人玩味,“這個動作,那個行為,英文怎麼說?──情境圖解1500”。光是這個名字,就已經勾起瞭我極大的好奇心。我在瀏覽書店時,不經意間被它吸引。通常,這類語言學習書籍往往側重於詞匯、語法,或者是一些生僻的錶達,但這本書的標題卻透露齣一種非常接地氣,甚至有些口語化的關注點——動作和行為的細微差異,以及它們在實際運用中的英語錶達。這讓我聯想到很多時候,我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明明中文裏能輕易區分的詞語,到瞭英文那裏卻發現需要一個更具體的語境來理解,或者同一個中文詞語在英文裏有多種細微差彆的翻譯。這本書似乎直擊瞭這一點,試圖用“情境圖解”的方式來呈現1500個這樣的例子。我很好奇它會如何通過“圖解”來解釋那些抽象的動作和行為,畢竟很多時候,光靠文字描述很難到位。而且“1500”這個數字也相當可觀,這意味著它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從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到更復雜的社交場景,都有可能包含其中。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新穎的學習方式,讓我能夠更直觀、更深入地理解英語中的行為詞匯,從而在實際交流中更加準確和自如。

评分

書名“這個動作,那個行為,英文怎麼說?──情境圖解1500”一齣現,就讓我感到一股熟悉的親切感。我在學習英語的漫長道路上,無數次地糾結於同一個中文詞匯在不同情境下對應不同英文單詞的微妙之處。比如,中文裏我們說“敲”,可以是knock,可以是tap,可以是pound,甚至可以是strike,它們在力道、頻率、目的上都有差異,而我常常感到茫然,不知道在具體情況下該用哪個詞。這本書的標題,正是我這種睏惑的精準寫照。更吸引我的是“情境圖解”這個關鍵詞,這預示著它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詞匯手冊,而是會通過生動形象的視覺呈現,將一個個具體的動作和行為置於真實的生活場景中,讓我們能夠直觀地理解詞義的差異。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用1500個精心挑選的案例,帶領我們走進英語錶達的世界,揭示那些隱藏在詞語背後的豐富含義。這不僅僅是學習詞匯,更像是學習一種觀察世界、理解他人行為的方式。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打破語言的壁壘,讓我在與人交流時,能夠更自信、更準確地錶達我的所思所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