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曾經是許多人嚮往的香格裏拉,如今,錶麵的現代化進駐,政權持續高壓,青藏鐵路載著一車又一車的觀光客長驅直入;西藏的美麗與哀愁,非驚鴻一瞥的外人所能道盡。
而唯色一如往常,用充滿感情的筆抒寫她生命所係之西藏。
紀錄片似地,唯色帶我們漫步在大街小巷,捕捉藏文化僅存的蛛絲馬跡,見識攝影背後隱藏的暴力;進入藏人的生活之中,看見一位老婦傾其所有,隻為在釋迦牟尼殿供奉一盞酥油燈;到大昭寺上香,發現過去薄薄的紙門票變成人民幣70元的「多媒體光碟」;探訪唐卡珍貴的製作過程;揭露鮮為人知的「囊帕拉事件」;聽到監獄中年輕阿尼嚮往自由和歌頌達賴喇嘛的歌聲……
本書將西藏的種種麵貌,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麵前;字裏行間充滿對傳統藏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對變革中的西藏之傷懷痛心。
如果你即將前往西藏,必須先認識它真實的樣子;如果你未曾想過去西藏,也必須知道,你遺忘瞭什麼。理解它真實的樣子,我們纔知道西藏特有的酥油香味,如何凝聚著一個民族整個世代的記憶;也纔能在觀看瞌長頭的儀式中,體會宗教信仰的真與善;進而,在雪域清澈的藍天中,清楚見證天堂的存在與消亡。
往昔,眾神守護著我們的傢園,像喇嘛守護著心靈,像獒犬守護著帳房。但今天,眾神已遠去……
作者簡介
唯色(Woeser),女,藏人。1966年齣生於「文革」中的拉薩。
籍貫為藏東康地的德格。1988年畢業於成都西南民族學院漢語文係,曾長期在拉薩擔任《西藏文學》雜誌的編輯。2003年,因散文集《西藏筆記》(繁體版《名為西藏的詩》,大塊文化齣版)的批判言論,被當局查禁,並限製齣境。2006年,在中國大旗網、藏人文化網上的部落格被關閉。西方學者認為唯色是「中國知識分子中,運用現代傳媒錶達觀點的第一位藏人」。著有詩歌、散文等十多種選集,在中國多傢齣版社齣版,並被譯為英文和法文。另有繁體版著作《殺?》《西藏記憶》(皆為大塊文化齣版)等。現為自由作傢。
前麵的話
Ⅰ 紅塵中的氣象
上金.點燈.化緣.磕長頭
碩鼠.門票.請柬.蘑菇燈
Ⅱ 現場與故事
2004之夏.拉薩片斷
朝佛的德格少年和他的父親
從「巴巴拉」走過的人
圖說在拉薩的穆斯林
修建中的拉薩火車站
逛新城:看看林芝的新麵貌
拉加裏,隻是硃顔改嗎?
燃燈節:她比煙花寂寞
嗬嗬,阿尼和孩子,都會V
在祖拉康遇見兩位安多老人
2006.大昭寺.洛薩前夕
洛薩初三.在朋巴日見到的1984
一位安多老人的最後一張閤影
桑煙飄嚮山那邊
在布達拉宮廣場留個影
那尊被砸得疼痛四散的佛像
Ⅲ 也是一種記錄
雪域的白
班禪喇嘛
請你記住
迴到拉薩
淩晨的速記
記下昨夜之夢
獻給傢園的歌
西藏的秘密
Ⅳ 路上的發現
當輪子飛轉……
兩個西藏:名詞+形容詞
當鐵鳥飛過西紮日
西藏路上的痕跡
坐火車迴拉薩的流水帳
Ⅴ 眾人的各自之夢
契裏柯的畫與帕廓拐角的身影
這些西藏的繪畫,這些今天的含義
並未遠離,並未天人永隔
平安夜:愛或不愛西藏的理由
Ⅵ 在過去的影子下
最後的貴族
仁布仁波切的昨天和今天
那些廢墟,那些老房子
拉薩的「烈士陵園」
當古老的唐卡遇上浮躁的今天
Ⅶ 我的,我的聲音
昨晚看瞭《天葬紀實》
《農奴憤》,又迴來瞭
在西藏發生的攝影暴力
「風沙逐漸逼近……」
火車來瞭,鐵龍來瞭
囊帕拉:雪紅雪白
2007:拉薩碎片
《時間之輪》:曼荼羅的再現
這本書簡直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作者以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瞭一個充滿神秘與詩意的世界。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古老文明遺跡的章節,那些文字仿佛帶著泥土的芬芳和時間的沉澱,將我帶入一個遙遠而又真實的空間。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令人驚嘆,無論是建築的紋理,還是當地人臉上的皺紋,抑或是微風拂過時的聲響,都被他描繪得栩栩如生。讀著讀著,我甚至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獨特香料味,感受到腳下粗糙石闆的觸感。他不僅僅是在描述景物,更是在講述那些隱藏在風景背後的人文故事,那些世代相傳的信仰、習俗以及普通人的喜怒哀樂。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對這個地方産生瞭前所未有的親近感和認同感。書中穿插的攝影作品更是錦上添花,每一張都如同精心構圖的畫作,定格瞭最美的瞬間,也訴說著最動人的故事。它們與文字相得益彰,共同構建瞭一個令人神往的視覺空間,讓人忍不住想要親自踏上這片土地,去觸摸那些文字裏描繪的美好。
评分這本書以一種近乎史詩般的宏大敘事,講述瞭一個民族從起源到發展的跌宕起伏的曆程。作者的知識儲備令人震撼,他對曆史事件的梳理井井有條,對不同文化元素的融閤與碰撞的分析鞭闢入裏。他不僅僅關注宏觀的政治格局和戰爭衝突,更著重於普通民眾的生活狀態、社會結構以及文化習俗的演變。這種多維度的視角,讓整個民族的曆史畫捲變得立體而豐滿。書中對不同時期社會矛盾的揭示,以及人們在變革中的掙紮與適應,都寫得入木三分,引人深思。作者的敘事風格大氣磅礴,充滿瞭史詩感,讀起來令人熱血沸騰,也倍感沉重。他並沒有簡單地歌頌或批判,而是力圖呈現一個真實而復雜的多麵體。這本書不僅讓我對這個民族的曆史有瞭更深入的瞭解,更讓我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規律産生瞭更深刻的思考。它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的史詩級作品。
评分這是一部關於人生哲思的佳作,作者以一種極其平和而又深刻的語言,探討瞭許多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忽視卻又至關重要的問題。他沒有說教,也沒有灌輸,而是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對日常細節的敏銳觀察,引導讀者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去審視自己的內心。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慢生活”和“當下”的章節,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瑣事裹挾,迷失瞭方嚮,而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提醒我們要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珍惜每一個當下。作者的文字充滿智慧,卻又樸實無華,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直擊人心。他鼓勵我們擁抱不完美,接納自己的脆弱,也懂得感恩身邊的人和事。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內心平靜瞭許多,也對生活有瞭新的認識和感悟。它不是一本速食讀物,而是值得反復品味,並在人生不同階段都能從中獲得啓迪的書籍。
评分這是一本關於曆史的著作,作者深入考證瞭幾個關鍵的曆史時期,通過對大量一手史料的梳理和解讀,揭示瞭一些過去被忽視或被掩蓋的真相。其中,關於古代王朝更迭的章節尤為精彩,作者細緻地剖析瞭權力鬥爭的微妙之處,以及那些決定曆史走嚮的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選擇。讀來令人拍案叫絕,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親曆那些波瀾壯闊的事件。他對史料的批判性分析也十分到位,不盲信權威,不隨波逐流,而是基於嚴謹的邏輯和無可辯駁的證據,一步步構建起自己的論證體係。這種治學態度,對於真正熱愛曆史、渴望瞭解事物本質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精神的盛宴。更難得的是,作者的文筆流暢而富有感染力,即使是晦澀難懂的史料,在他手中也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他善於用鮮活的語言描繪人物,刻畫場景,使得枯燥的曆史知識煥發齣勃勃生機。每一次閱讀,都仿佛在和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讓人受益匪淺。
评分這本書是一次關於內心探索的精彩旅程。作者以其敏銳的洞察力,深入剖析瞭人類情感的復雜性,以及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曆的迷茫、睏惑與掙紮。他用極其真誠的語言,分享瞭自己與他人之間微妙的互動,以及那些塑造瞭我們性格和價值觀的關鍵時刻。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自我認知”的章節所打動,它幫助我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也讓我學會瞭如何與內心的那個“不完美”的自己和解。作者的文字溫暖而充滿力量,仿佛是一位循循善誘的朋友,在黑暗中為我點亮一盞燈。他鼓勵我們擁抱孤獨,也懂得愛與被愛,讓我們明白,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外界的認可,而是源於內心的堅定與平和。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洗禮,對人生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未來充滿瞭希望。它是一本能夠治愈心靈、啓迪智慧的寶貴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