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冰河時期以降,颱灣島──這艘地球生命的諾亞方舟,刻正進行最最精彩、超級復雜的演化大車拚,特彆是低海拔地區所謂的闊葉林生態係,其物種的多樣性、組閤社會的歧異度、生態相關的魔幻與詭譎,直是山山不同、地地互異、絢爛華麗而無以倫比。在此原鄉,作者三十餘年山林夢自在揮灑,留下美麗與哀愁的點滴記錄。
~ 進入山林,隻想瞭解萬花筒狀生命的思想與心情,以及他們與造物主之間的對話 ~
濁水溪峽榖、頭嵙山惡地、望鄉山、郡大林道、丹大林道、神木林道、楠溪林道、上榖關、阿裏山、奮起湖、大凍山、鳥嘴山、烏石坑、颱北近郊、屯子山、玉裏觀音山、新城山…,一頁頁的自然滄桑在此舖陳。
~ 地球生命史最大紀元的進程: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生命大爆炸)、中生代(恐龍興起與滅?)、新生代(現今生命及人種時代),筆者斷言,21世紀正是「滅生代」的正式開張 ~
假設文明尚可延展,這係列小書有可能留下一頁見證…
陳玉?2006.12.31
作者簡介
陳玉峰(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1953年生於北港鎮。妻陳月霞為名攝影傢。
1980年畢業於颱灣大學植物係,1983年得颱大理學碩士,1993年獲東海大學理學博士。
1984-1989年間任職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及玉山國傢公園解說及保育研究課技士、技正、課長,開拓體製內生態保育研究與解說教育先鋒。
1987年以後,先後任教於逢甲、東海、靜宜大學。1998年起專任靜宜大學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1991年創設「颱灣生態研究中心」,為民間人文及自然生態最活躍的單位之一。
森林保育與環境運動責成1991年颱灣當局禁伐天然林。
長年撰文鼓吹土地倫理與自然情操,並輯為《颱灣綠色傳奇》、《人與自然的對決》、《土地的苦戀》、《生態颱灣》、《颱灣生界舞颱》、《展讀大坑天書》、《赤腳走山》、《墾丁海岸植被》、《人文與生態》、《颱灣生態悲歌》、《颱灣生態史話十五講》(含十五捲錄音帶)、《自然印象與教育哲思》、《颱灣山林與文化反思》、《土地倫理與九二一大震》、《告彆世紀》等環境教育專書。
參與社會及政治運動多年,鼓吹本土文化創造,於颱中地區進行各類型人文、都會現象調查,力矯時弊,先後公佈將近百項民間文化及生態監測成果,部份輯為《認識颱灣》一書。另闢有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社會關懷叢書,著有《二十一世紀颱灣主流的土石亂流》(與張豐年醫師閤著)。
1994年以後專誌創作二百餘萬年來「颱灣自然史」,整閤颱灣生界、土地資訊,已發錶《颱灣植被誌》第一捲 ~ 第四捲,第一捲獲選為《聯閤報》1995年十大好書之一,第三捲獲「1998年颱灣本土十大好書」榮譽,今陸續撰寫中。
倡導「隔代改造」,試圖為颱灣文化注入自然基因,每年講演數十場次,為環運代錶人物之一。
自然文學創作為目前颱灣從學術深度轉化為人文關照的特例之一,獨樹一幟。
2000年迄今,於靜宜大學開創全國第一所生態學研究所,同時,賣屋並捐齣所有個人身外物,籌募基金建設「颱灣生態暨人文資訊館」。
一、前引 29
二、濁水溪良久石城榖岩生植被 37
二-1、調查說明 38
二-2、石城榖植被或植物社會 39
二-3、代結語 50
三、大坑頭嵙山係植被 67
三-1、大坑地區概述 68
三-2、植物採鑑、樣區調查及分析方法 69
三-3、樣區環境因子及優勢木特徵歸納 70
三-4、各步道剖麵變異概觀 78
三-5、優勢主族群個論 85
三-6、植物社會分類及討論 89
三-6-1、原生植物社會 89
三-6-2、次生植物社會 110
三-6-3、人工植被 110
三-7、頭嵙山係植群生態係的觀察與推論 110
三-7-1、不同植被帶元素的高度壓縮與孑遺 110
三-7-2、植被生態之形相特色 110
三-8、代結語 114
四、丹大林道植被 151
四-1、丹大林道概況及調查 152
四-2、丹大林道植被概述 161
四-3、丹大林道植物社會 161
四-4、代結語 187
五、望鄉山林業軼史暨郡大林道植被 209
五-1、郡大林道概述 210
五-2、望鄉山林業軼史 210
五-3、郡大林道植被摘要 216
五-4、郡大林道植物社會 219
五-5、代結語 233
六、神木林道天然闊葉林 251
六-1、神木林道簡介 252
六-2、神木林道植物社會 252
六-3、代結語 285
七、楠梓仙溪林道永久樣區 299
七-1、楠梓仙溪林道簡介 300
七-2、永久樣區調查及分析方法 302
七-3、永久樣區1988年實況 302
七-3-1、永久樣區植物平麵分佈實錄 302
七-3-2、植物種數與麵積之相關 317
七-3-3、物種分佈型 323
七-3-4、族群年齡(胸徑)結構與林分 326
七-3-5、代結語 326
七-4、楠梓仙溪林道永久樣區2002年復查 346
七-4-1、資料分析 346
七-4-2、分析結果 347
七-4-3、討論 354
七-4-4、代結語 355
七-4-5、楠梓仙溪永久樣區植物名錄 356
八、上榖關植被樣帶1990 ~ 2001年之變遷 371
八-1、摘要說明 372
八-2、前言及研究地區概述 372
八-3、調查及分析方法 375
八-4、結果 378
八-4-1、植物種類組成 378
八-4-2、樣帶A之植被動態(1990 ~ 2001年) 378
八-4-3、樣帶B之植被動態(1990 ~ 2001年) 383
八-4-4、樣帶B之次生樹冠高度結構(2001年) 410
八-5、討論 410
八-5-1、上榖關地區樣帶1990 ~ 2001年間植被動態 410
八-5-2、總討論 412
八-6、代結語 413
八-7、其他資料 415
九、阿裏山區植被 417
九-1、樣區調查紀錄 418
九-2、阿裏山原始植被概況 420
九-3、阿裏山現今植被或本地植物 432
九-3-1、颱灣鐵杉林帶 432
九-3-2、檜木林帶上部人工林(颱灣扁柏優勢帶) 444
九-3-3、檜木林帶下部人工林(紅檜優勢帶) 449
九-3-4、檜木林下部界 459
九-3-5、依據實地調查所登錄的本地植物 460
九-4、附生植物的生態解說 474
九-5、綠美化規劃、保育暨復育建議 477
九-5-1、阿裏山本地植物綠美化規劃 477
九-5-2、保育暨復育規劃建議 479
九-5-3、檜木補充說明 484
九-6、特富野步道勘查小注 487
九-6-1、水山支綫或特富野步道簡史 487
九-6-2、特富野步道植物勘查紀錄摘要(2005年5月17日) 489
十、奮起湖、大凍山區植被 581
十-1、奮起湖地區概況 582
十-2、奮起湖山區在全國植被生態之地位或特徵 584
十-3、大凍山(畚箕山)步道兩側物種登錄 586
十-3-1、登山口 586
十-3-2、轎篙竹林 587
十-3-3、柳杉林(間夾轎篙竹) 591
十-3-4、闊葉林破碎林分(海拔1,745公尺以迄山頂) 592
十-3-5、大凍山頂下山路徑 594
十-3-6、叉路口下山路徑 594
十-3-7、小結 596
十-4、環湖步道人工植被區勘調 598
十-4-1、環湖步道測量 598
十-4-2、環湖步道植被(物)勘調紀錄 599
十-5、樣區調查與植物社會補充?述 606
十-6、代結語 611
十一、鳥嘴山腹植被初勘—兼論神木迷思與建言 629
十一-1、摘要說明 630
十一-2、勘查緣由 630
十一-3、勘查路綫及方法 631
十一-4、勘查沿綫植被概述 633
十一-5、紅檜巨木之測量 634
十一-6、樣區調查與紅檜更新推演 641
十一-7、代結語與若乾建議 644
十一-8、新竹尖石鳥嘴山植物名錄 646
十二、烏石坑崩塌邊坡生態綠化的檢討與建議 661
十二-1、摘要說明 662
十二-2、調查緣由 662
十二-3、研究地區概述 665
十二-4、崩塌地區植被 666
十二-4-1、颱灣櫸木林破碎林分剖麵 666
十二-4-2、植物社會?述 668
十二-5、從演替觀點論植群復建 670
十二-6、代結語 676
十三、颱北近郊植被 683
十三-1、植生綠化導論 684
十三-2、研究地區概述 686
十三-3、材料與方法 687
十三-4、結果與討論 688
十三-4-1、颱北近郊植物社會 688
十三-4-2、土壤中種子族群與次生演替 694
十三-4-3、可供掩埋場綠化參考之次生演替序列 699
十三-4-4、可作綠化試驗之本地植物種 702
十三-5、植生工程之結果與討論 704
十三-5-1、自然演替綠化工程 705
十三-5-2、人工植栽 708
十四、屯子山區植被暨颱灣櫸木林 733
十四-1、摘要說明 734
十四-2、調查緣由 734
十四-3、研究地區概述 735
十四-4、調查及分析方法 736
十四-5、屯子山區植被 737
十四-5-1、植被概述 737
十四-5-2、生態氣候圖 738
十四-5-3、颱灣櫸木專論 740
十四-5-4、其他植物社會及演替推測 743
十四-6、代結語 748
十五、花蓮玉裏鎮觀音山段植被 759
十五-1、摘要說明 760
十五-2、調查緣由及研究地區概述 760
十五-3、維生生態係暨植被 762
十五-3-1、土地利用暨維生係統運作 762
十五-3-2、植物社會 763
十五-3-3、其他觀察 765
十五-3-4、綜閤評價 765
十五-4、代結語 766
十六、花蓮新城山亞泥礦場植被與生態綠化 779
十六-1、摘要說明 780
十六-2、研究地區概述 780
十六-3、研究方法與植栽設計 782
十六-4、植物社會之分類與?述 782
十六-4-1、次生植被 785
十六-4-2、原生植被 786
十六-5、物種生態特性分析 788
十六-6、植物社會演替之推測 788
十六-7、生態綠化分析與設計建議 788
十六-7-1、植物社會及組成分析 788
十六-7-2、生育地分析 789
十六-8、代結語 790
十七、曆史植被(物)文獻選譯 803
十七-1、斯文豪的《福爾摩沙島之植物目錄》 804
十七-2、佐佐木舜一的《颱灣植物概觀》 815
十七-3、正宗嚴敬的《颱灣植物區係區中的大陸要素》 824
十七-4、鈴木時夫的《關於組成颱灣北部桶後溪地域照葉喬木林的群叢(預報)》 834
十七-5、大木亥左夫的《關於在新竹州加裏前山山匯—部分的天然闊葉樹林的形成》
848
參考文獻 863
錶目次
【錶1】 良久石城榖調查樣區摘要 39
【錶2】 濁水溪良久溪榖山坡代錶樣區資料 46
【錶3】 大坑優勢種族群所在樣區環境特徵歸納錶 70
【錶4】 調查樣區方位比率統計(植物社會與坡嚮卡方分析錶) 78
【錶5】 柯—頷垂豆優勢社會統計錶 90
【錶6】 圓果青剛櫟優勢社會統計錶 95
【錶7】 小西氏石櫟—青剛櫟—白?優勢社會統計錶 98
【錶8】 青剛櫟—香楠優勢社會統計錶 103
【錶9】 香楠—江某—青剛櫟優勢社會統計錶 104
【錶10】 颱灣櫸木優勢社會統計錶 105
【錶11】 次生林優勢社會統計錶 111
【錶12】 人造林優勢社會統計錶 112
【錶13】 各優勢社會結構、覆蓋度及物種數統計錶 115
【錶14】 丹大事業區可作業地經濟林地、非經濟林地麵積 152
【錶15】 丹大事業區若乾造林資料 156
【錶16】 丹大林道樣區摘要 158
【錶17】 颱灣二葉鬆優勢社會及颱灣赤楊∕颱灣二葉鬆優勢社會樣區資料 164
【錶18】 颱灣赤楊優勢社會樣區資料 167
【錶19】 颱灣赤楊∕栓皮櫟優勢社會樣區資料 169
【錶20】 栓皮櫟優勢社會及楓香優勢社會樣區資料 170
【錶21】 栓皮櫟∕颱灣櫸木優勢社會樣區資料 173
【錶22】 颱灣櫸木∕栓皮櫟∕黃連木優勢社會樣區資料 175
【錶23】 小單位或人造林樣區資料 177
【錶24】 黃連木優勢社會樣區資料 179
【錶25】 山榖陰濕植物社會樣區資料 181
【錶26】 五節芒、山黃麻及血桐優勢社會樣區資料 185
【錶27】 郡大林道樣區摘要或紀錄 216
【錶28】 郡大林道上部闊葉林單位資料 223
【錶29】 颱灣二葉鬆優勢社會樣區資料 230
【錶30】 郡大林道人造林樣區舉例 232
【錶31】 郡大林道針葉林破碎林分樣區資料 234
【錶32】 長尾柯∕阿裏山楠優勢社會資料 256
【錶33】 長尾柯∕阿裏山楠優勢社會之小樣區草本層資料 261
【錶34】 假長葉楠∕瓊楠∕山香圓∕麯莖蘭崁馬藍優勢社會資料 265
【錶35】 假長葉楠∕瓊楠∕山香圓∕麯莖蘭崁馬藍優勢社會各小樣區林下或草本層資料 269
【錶36】 另一「假長葉楠∕瓊楠∕山香圓∕麯莖蘭崁馬藍優勢社會」之資料 274
【錶37】 另一「假長葉楠∕瓊楠∕山香圓∕麯莖蘭崁馬藍優勢社會」小樣區林下或草本層資料 280
【錶38】 瓊楠.假長葉楠.颱灣雅楠.樟樹優勢社會樹木資料 283
【錶39】 永久樣區植物代號及其種名 305
【錶40】 永久樣區各植株數據 306
【錶41】 永久樣區每1平方公尺內物種數目 318
【錶42】 每2×2平方公尺內物種數目 320
【錶43】 每3×3平方公尺內物種數目 321
【錶44】 每4×4平方公尺內物種數目 321
【錶45】 每5×5平方公尺內物種數目 322
【錶46】 每10×10平方公尺內物種數目 322
【錶47】 每20×20平方公尺內物種數目 322
【錶48】 歧異度指數 347
【錶49】 楠梓仙溪樣區1987年與2002年之比較錶 348
【錶50】 楠梓仙溪樣區植物變化錶 348
【錶51】 楠梓仙溪樣區植物底麵積前10名組成錶 350
【錶52】 楠梓仙溪樣區植物株數前10名組成錶 351
【錶53】 楠梓仙溪樣區植物種類重要值排序錶 352
【錶54】 楠梓仙溪樣區死亡率>0%之樹種 352
【錶55】 楠梓仙溪樣區新增率>0%之樹種 353
【錶56】 樣區年平均生長前10名物種 354
【錶57】 北東眼山與楠梓仙溪樣區比較錶 355
【錶58】 南仁山樣區與楠梓仙溪樣區比較錶 355
【錶59】 上榖關樣帶A、B植物種類變化錶 378
【錶60】 上榖關樣帶A比較錶(1990年、2001年) 378
【錶61】 上榖關樣帶A底麵積優勢前10名組成錶(1990年、2001年) 379
【錶62】 上榖關樣帶A株數優勢前10名組成錶(1990年、2001年) 379
【錶63】 上榖關樣帶A之IV值優勢前10名組成錶(1990年、2001年) 380
【錶64】 上榖關樣帶A之樹種死亡率50%以上之種類錶(1990 ~ 2001) 381
【錶65】 上榖關樣帶A新增率50%以上之種類錶(1990 ~ 2001) 381
【錶66】 上榖關樣帶A物種之基徑生長前10名錶(1990 ~ 2001) 382
【錶67】 上榖關樣帶B比較錶(1990年、2001年) 383
【錶68】 上榖關樣帶B底麵積優勢前10名組成錶(1990年、2001年) 394
【錶69】 上榖關樣帶B株數優勢前10名組成錶(1990年、2001年) 394
【錶70】 上榖關樣帶B之IV值優勢前10名組成錶(1990年、2001年) 395
【錶71】 上榖關樣帶B新增率50%以上之物種錶(1990 ~ 2001) 397
【錶72】 上榖關兩樣帶新增個體平均基徑前10名錶(2001年)(n≧3) 397
【錶73】 上榖關樣帶B新增個體之χ2goodness of fit test,P<005之物種 398
【錶74】 上榖關地區樣帶B物種之基徑生長前10錶(年距十一年,n>1) 398
【錶75】 上榖關地區次生林樣帶B之物種樹高錶(n≧10;2001年) 411
【錶76】 上榖關地區次生林樣帶物種動態錶 412
【錶77】 阿裏山區調查樣區摘要 418
【錶78】 阿裏山區未伐木前資料 421
【錶79】 阿裏山各林班施業誌要及樹種木材生産比例概估(轉引陳玉?、陳月霞,2003) 422
【錶80】 大塔山步道沿途常見植物簡列 434
【錶81】 褐毛柳—白背芒優勢社會 436
【錶82】 昆欄樹.華山鬆.紅檜.颱灣扁柏∕森氏杜鵑—南燭優勢社會舉例 439
【錶83】 華山鬆∕檜木造林優勢社會資料 441
【錶84】 檜木林上部人工造林樣區組成資料 446
【錶85】 阿裏山神木及巨木步道兩側植物名錄(林怡君、許彩梁、曾麗紋、林季嫻製作) 454
【錶86】 颱灣扁柏與紅檜的形態識彆比較 486
【錶87】 太乙公司整理之奮起湖資源錶 585
【錶88】 圖85之測量或轉彎點編號資料 589
【錶89】 大凍山登山步道分段重要物種統計 597
【錶90】 圖86各測點資料 601
【錶91】 長尾柯—昆欄樹優勢社會樣區之1 607
【錶92】 長尾柯—昆欄樹優勢社會樣區之2 608
【錶93】 長尾柯—昆欄樹優勢社會樣區之3 608
【錶94】 假長葉楠╱昆欄樹優勢社會樣區舉例 609
【錶95】 豬腳楠—墨點櫻桃優勢社會樣區舉例 610
【錶96】 紅檜—假長葉楠優勢社會樣區調查錶 643
【錶97】 白?—假長葉楠優勢社會樣區調查錶 645
【錶98】 颱灣櫸木優勢社會 669
【錶99】 颱灣赤楊優勢社會 670
【錶100】 大葉楠∕香楠∕黃杞優勢社會(A) 671
【錶101】 大葉楠∕香楠∕黃杞優勢社會(B) 671
【錶102】 大葉楠∕香楠∕黃杞優勢社會(C) 672
【錶103】 九丁榕優勢社會 673
【錶104】 杉木人造林(A) 674
【錶105】 杉木人造林(B) 674
【錶106】 杉木人造林(C) 674
【錶107】 土壤中種子族群;各樣區40天萌發種子數目 697
【錶108】 15個樣區所萌發可資鑑定的植物種 697
【錶109】 宜混閤於錶土鋪覆之植物種類建議錶 707
【錶110】 汙染地或毒性地區宜試驗之本地植物 709
【錶111】 南鳳山測候站氣象紀錄 736
【錶112】 南鳳山年降水、年均氣溫及濕度錶 740
【錶113】 樣區中阿裏山韆金榆及青剛櫟徑級結構 744
【錶114】 其他資料 749
【錶115】 颱東縱榖主要作物單位麵積産量與本省其他各區之比較
(轉引陳正祥,1954;1950 ~ 1952年之3年平均,單位公擔) 762
【錶116】 新城山植物組成及其生態特性登錄之一 787
圖目次
【圖1】 良久石城榖地區概略 38
【圖2】 石城榖濁水溪畔砂岩塊植群剖麵(1988. 10. 1調查) 40
【圖3】 石城榖濁水溪畔岩塊及積沙部位植群剖麵(1988. 10. 1調查) 41
【圖4】 石城榖溪畔3個樣區(編號894、895及896)剖麵(1988. 10. 1調查),林下灌木、草本略之 43
【圖5】 石城榖濁水溪畔森林一例(樣區889;1988. 10. 2調查) 45
【圖6】 大坑頭嵙山係調查樣區平麵分佈暨地形步道圖 69
【圖7】 5號步道剖麵及樣區分佈 79
【圖8】 3號步道剖麵及樣區分佈 80
【圖9】 4號步道剖麵及樣區分佈 81
【圖10】 2號步道剖麵及樣區分佈 82
【圖11】 1號步道剖麵及樣區分佈 83
【圖12】 丹大林道示意圖(即調查路綫) 157
【圖13】 望鄉山及郡大林道示意圖 211
【圖14】 神木林道位置圖 252
【圖15】 長尾柯∕阿裏山楠優勢社會3小樣區之樹種分佈 255
【圖16】 假長葉楠∕瓊楠∕山香圓∕麯莖蘭崁馬藍優勢社會之樹種分佈 264
【圖17】 另一「假長葉楠∕瓊楠∕山香圓∕麯莖蘭崁馬藍優勢社會」大樣區木本植物分佈 273
【圖18】 樟樹神木所在地「瓊楠.假長葉楠.颱灣雅楠.樟樹優勢社會」樹木分佈圖 283
【圖19】 楠梓仙溪永久樣區(★)位置圖 303
【圖20】 楠溪永久樣區植物分佈圖 304
【圖21】 楠溪林道永久樣區物種與麵積麯綫圖 323
【圖22】 長尾柯平麵分佈圖(編號11) 327
【圖23】 烏心石平麵分佈圖(編號14) 327
【圖24】 狹葉櫟平麵分佈圖(編號33) 328
【圖25】 大葉柯平麵分佈圖(編號68) 328
【圖26】 杜英平麵分佈圖(編號32) 329
【圖27】 香楠平麵分佈圖(編號66) 329
【圖28】 木荷平麵分佈圖(編號31) 330
【圖29】 錐果櫟平麵分佈圖(編號71) 330
【圖30】 瓊楠平麵分佈圖(編號12) 331
【圖31】 長葉木薑子平麵分佈圖(編號30) 331
【圖32】 山香圓平麵分佈圖(編號56) 332
【圖33】 大葉木犀平麵分佈圖(編號22) 332
【圖34】 西施花平麵分佈圖(編號58) 333
【圖35】 颱灣糊樗平麵分佈圖(編號72) 333
【圖36】 巒大越橘平麵分佈圖(編號80) 334
【圖37】 長梗紫麻平麵分佈圖(編號54) 334
【圖38】 山枇杷平麵分佈圖(編號67) 335
【圖39】 小西氏灰木平麵分佈圖(編號55) 335
【圖40】 白新木薑子平麵分佈圖(編號65) 336
【圖41】 薄葉柃木平麵分佈圖(編號59) 336
【圖42】 銳葉柃木平麵分佈圖(編號60) 337
【圖43】 杜虹花平麵分佈圖(編號97) 337
【圖44】 水麻平麵分佈圖(編號98) 338
【圖45】 玉山紫金牛平麵分佈圖(編號3) 338
【圖46】 三角?平麵分佈圖(編號25) 339
【圖47】 伏牛花平麵分佈圖(編號44) 339
【圖48】 竹葉草平麵分佈圖(編號1) 340
【圖49】 奄美雙蓋蕨平麵分佈圖(編號107) 340
【圖50-1】 各物種胸徑級結構圖 341
【圖50-2】 各物種胸徑級結構圖 342
【圖50-3】 各物種胸徑級結構圖 343
【圖50-4】 各物種胸徑級結構圖 344
【圖50-5】 各物種胸徑級結構圖 345
【圖51】 楠梓仙溪樣區1987年至2002年死亡率分佈圖 353
【圖52】 樣區1987年至2002年新增率分佈圖 353
【圖53】 颱灣電力公司上榖關訓練中心樣帶位置圖 376
【圖54】 樣帶A、B之各小樣區編號;小樣區8近路旁有崩塌,小樣區13有人為
種植竹子,小樣區21有人工建築之攔砂壩 377
【圖55】 上榖關樣帶A死亡率分佈示意圖 380
【圖56】 上榖關樣帶A之植株分佈圖(1990)(單位方格為10×10m2) 384
【圖57】 上榖關樣帶A之植株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385
【圖58】 上榖關樣帶A青剛櫟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386
【圖59】 上榖關樣帶A楓香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387
【圖60】 上榖關樣帶A香楠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388
【圖61】 上榖關樣帶A三鬥柯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389
【圖62】 上榖關樣帶A山黃麻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390
【圖63】 上榖關樣帶A栓皮櫟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391
【圖64】 上榖關樣帶A九節木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392
【圖65】 上榖關樣帶A玉山紫金牛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393
【圖66】 上榖關樣帶B死亡率分佈示意圖(小箭頭所示為坡嚮) 396
【圖67】 上榖關樣帶B新增率分佈示意圖(小箭頭所示為坡嚮) 396
【圖68】 上榖關樣帶B之植株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0
【圖69】 上榖關樣帶B之植株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1
【圖70】 上榖關樣帶B相思樹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2
【圖71】 上榖關樣帶B山黃麻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3
【圖72】 上榖關樣帶B楓香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4
【圖73】 上榖關樣帶B香楠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5
【圖74】 上榖關樣帶B長梗紫麻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6
【圖75】 上榖關樣帶B構樹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7
【圖76】 上榖關樣帶B白匏子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8
【圖77】 上榖關樣帶B野桐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9
【圖78】 第1林班颱灣扁柏純林舊照片 426
【圖79】 颱灣扁柏純林舊照片(佐佐木舜一,1922) 427
【圖80】 第2林班紅檜—闊葉樹優勢社會剖麵舉例(轉引陳玉?,1995) 428
【圖81】 紅檜優勢社會(轉引佐佐木舜一,1922) 429
【圖82】 1915年1月1日拍攝的阿裏山神木(相馬氏攝) 430
【圖83】 阿裏山神木步道及巨木步道兩側植物標示 456
【圖84】 奮起湖地區地形概觀 583
【圖85】 大凍山植物調查路徑及轉彎測量點標示 588
【圖86】 奮起湖環湖步道測量點標示(修改自阿裏山風管處,劉朝治建築師事務所製圖) 600
【圖87】 新竹縣尖石鄉鳥嘴山腹植群勘調示意 632
【圖88】 雷擊紅檜樹基測量示意(網底為雷擊後破裂麵,此圖順延坡麵繪製) 636
【圖89】 紅檜並木樹基測量示意(打斜綫處為人為破壞部位) 637
【圖90】 活並木樹基測量示意(打斜綫處為人為破壞部位) 638
【圖91】 大扁檜樹基測量示意 640
【圖92】 烏石坑植被調查樣區位置(*錶示樣區位置) 665
【圖93】 烏石坑9.21地震後颱灣櫸木優勢社會長條帶狀樣區剖麵示意圖(2001.07.28) 667
【圖94】 颱北各風嚮百分率圖 686
【圖95】 颱北各風嚮相當速度圖(公尺∕秒) 686
【圖96】 內湖之地形概要及植生型分佈圖(轉引蘇鴻傑,1975) 687
【圖97】 研究地區樣區編號與觀測紀錄點(星號);1 ~ 12轉引蘇鴻傑(1975) 689
【圖98】 典型颱北市近郊次生林剖麵示意;海拔80 ~ 50公尺,坡度約45°,坡嚮E90°
(木柵.石壁坑) 690
【圖99】 近郊典型次生林優勢樹種重要值(胸高截麵積)之分佈麯綫(木柵.石壁坑) 690
【圖100】土壤樣品中種子萌發日誌圖,圖右之樣區編號即錶107中所列單位 696
【圖101】原始森林下錶土樣品種子萌發數;20包平均值 698
【圖102】單坡麵320平方公尺內,白匏子之年齡組級結構(木柵石壁坑) 699
【圖103】90平方公尺均質環境內,山黃麻族群年齡組級結構(颱北縣銀河洞) 700
【圖104】不同年齡之山黃麻族群(依平均直徑組級)植株密度變化(近郊12樣區) 700
【圖105】山頂、頂下型之次生演替係列 701
【圖106】中坡型之次生演替係列 702
【圖107】水生演替係列 703
【圖108】下坡型之次生演替係列 703
【圖109】研究地區略圖;星號示研究地點 736
【圖110】南鳳山測候站生態氣候圖 739
【圖111】颱灣櫸木林剖麵結構 742
【圖112】第一樣區颱灣櫸木及樟葉楓族群之胸徑組級結構 743
【圖113】第二樣區颱灣櫸木、樟葉楓及狹葉櫟族群之胸徑組級結構 744
【圖114】阿裏山韆金榆及青剛櫟族群之胸徑組級結構 746
【圖115】屯子山區颱灣櫸木林演替之假說 748
【圖116】研究地區,隸屬花蓮縣玉裏鎮 761
【圖117】玉裏地區生態體係暨土地利用型簡要示意 762
【圖118】研究地區簡圖,比例尺十萬分之一 781
【圖119】研究地區演替推測係列;虛綫錶示並無調查樣區之社會單位 789
【圖120】花蓮測候站生態氣候圖 791
【圖121】綠水測候站生態氣候圖 792
序
根
──題獻給我的母親 許鞦菊女士
颱灣植被誌第六捲:闊葉林(二)大緻於2006年7月完稿,且交付前衛齣版社美編設計。
關於著作體例暨因緣等,已在本書第壹章「前引」中說明,「自序或弁言」則如「闊葉林(一)」足矣,而不須另作贅語。然而,2006年11月17日淩晨,筆者的母親辭世,大悲無悲非悲,謹以本書題獻母親在天之靈。
經曆守靈、治喪、善後期間,內心之波摺與際遇,夥同嚮友人們的感恩,我在11月30日書寫一篇文稿,題名為「根」,今適逢本書校編,特檢附於下,一方麵紀念母親,另方麵註解這段時日來的些微心情。
──陳玉?2006.12.30
每逢昏黃,福科路、福康路交叉口就會齣現一輛「發財」小貨車,滿載可口的手工山東大饅頭。小販是個中年男,我大約4天買一次,3個饅頭可解決早、中餐。然而,10月中旬之後,小販失瞭?,我前後找瞭5次而不得,直覺上,不是他齣事就是傢中有問題。
11月27日熟悉的貨車齣現,探詢之下得知:「父親過世,去年祖母死瞭,父親很悲傷。剛過瞭對年,父親也死瞭!」
這包饅頭分外分外地瀋重。
11月25日午後,母親的靈柩垂放墓穴,我掬一坯土沙灑入,當時並不知道,部分的我也隨之埋葬。
中鞦前夕,母親的身體開始不對勁,直到過逝不過月餘,親朋鄰裏莫不訝異於仙逝之速,後來我纔想通,並非母親走得太快,而是前麵維持得太好,有誰罹患巴金森氏癥二十年,直到第五期,抖動的現象幾乎無形,還可以針織?事實上母親靠藉愛心的編織行為,遏止瞭任何惡化的現象,以緻於直接跳入僵硬的第五期末,這不正是奇蹟?不止如此,她的腎髒一個找不到,另一個萎縮到即將消失,BUN指數高達91(血中尿氮素,正常人大約20,衰弱老人約40?50,100以上必需永遠洗腎),卻可正常生活,這是何等溫柔的鐵血意誌在支撐?而且,二十餘年來她的編織,老早就已經是為颱灣而織。
母親於11月16日午後受洗。據神父描述,她?光返照式地清醒,還領瞭四項聖禮,直接上天堂…,等等奧蹟,凡此宗教語言我不懂,無法置喙,然而,我的經曆,沒有一絲一毫不自然的過程,事後迴顧,隻能說是巧閤。
11月17日淩晨零時15分,急救時母親業已接近無生命跡象;在神父吟誦玫瑰經文聲中,氧氣桶告罄,代錶心跳的機械聲戛然中止是3時15分,而後,我替她拔管,葬儀社人員為她換上她最喜愛的衣裳,遺體運往嘉義殯儀館。迴往北港途中,東方破曉,由於雲彩角度,十餘道晨曦輪狀或輻射而齣,這原本隻是自然現象,可我多年未見。
母親愛過農曆生日。她於1921年10月31日(農曆9月27日)齣生,她撐過2006年11月16日24時,進入11月17日零時15分辭世,恰好是農曆9月27日,生日與忌日同一天,在世整整進入第86年。我傢門牌號碼86號。
母親生前交代,不想讓兒女受苦,早日辦完喪事為宜,因此,我們決定11月25日辦理告彆式。我電告總統,總統該日行程恰好到嘉義大林及颱南。之後,通知在哥倫比亞大學唸書的女兒,恰逢美國感恩節放假4天,來迴正可參加24日入斂及25日齣殯。又,這學期我高達14學分的課,不料2個月前在該週的安排,恰好可讓我從容守靈,辦完母喪儀式。難以理解母親「算」得很精準。
11月24日下午入斂,嘉義殯儀館長廊下,誦經時分,夕陽斜光恰好照射母親遺照,慈顔莊嚴溫暖,直至儀式完成。迎靈迴北港途中,西天彩霞美麗詳和,大姊在靈車中喃喃嚮母親贊嘆大福份。
11月25日告彆式。殯葬彌撒10時30分結束,總統原訂10時40?45分抵達,司儀得將空檔時間,安插其他安排。齣人意料,總統提前到達。總統下車之際,彌撒正好完成。總統步抵教堂大門口,恰逢神父群步齣,時間分秒不差,直是天衣無縫。
11月25日早上7時餘,昔日玉山國傢公園同事瀋世明先生齣現在老傢,熱心地嚮我錶示,他將駕車跟隨我們到墓地,我不解,他在2天前已前來傢中靈堂參拜,何以告彆式又來?母親安葬儀式完成後,全傢搭乘瀋氏車迴北港,途中,瀋氏道齣箇中原委:「你母親很靈,23日那天我來祭拜,撚香時我跟你媽說,我是玉?同事,正在做件土地仲介案,可是陷入僵局,是否可嚮您請求幫忙?沒想到昨晚9時,突然成交,現賺18萬元,今天特地前來緻謝!」我們引為笑譚與巧閤。
不隻如此,還有墓地的選擇、墓碑的撰寫、訃聞…,一些小事件,樁樁筆筆,精準如同母親的編織。
朋友們,列舉這些巧閤隻想感恩大傢的關懷,說明一切真的很圓滿,理性上也沒什麼好悲傷,然而,我不得不承認,人世間至親,沒人可取代母親。
安葬後我們返抵老傢,所有人都走光之後,我纔察覺,母親真的走瞭。陣陣的哀痛不是悲傷,是一種超乎任何慰藉的無名。依照對母親生前的承諾,我們一一復原老傢神像、香爐及牌位,然後,我同女兒上街購買門神圖案,再沿著母親的足跡,到媽祖廟參拜,感謝北港媽祖照顧母親長達86年,且逐殿嚮女兒解說諸神傳說。
記得過往,每次總以母親之名添油香,這天改以女兒名;拿個香火,在香煙裊繞的神龕上繞三圈,留予女兒當留念。撫觸老舊韆裏眼、順風耳的刺綉,感受沒有歲月不成傳統的悠遠。而後,轉往義民廟,熱心的廟祝幫我們講解兩隻狗狗如何遇難,以緻於108條好漢如何在夢中被賊人屠殺,以及,機關造形墳墓的由來,一些我可倒背的鄉野故事。
父親1991年初往生,在世時,每逢大年初一我總陪伴他,媽祖廟,而後義民廟、七王爺館…,大小廟宇參拜一輪,最後到陳聖王廟獻香,瀋默地例行一番。父親走後,我慣性地執行,年復一年。
女兒要求,去喝一攤超過一甲子的果汁。那是一輛手推販賣車,從父親到兒子,一個模樣,一套作業,一貫精神,果汁貨真價實,還有憨厚的甜味,明明購買一杯,總在你喝完半杯,他就將果汁機內剩餘的汁液,倒入你杯中,是你的一份不能減。
多年前有次迴北港,妻的鞋根受損,我們繞至媽祖廟旁騎樓外,一坨修鞋攤位,老鞋匠擱下繁忙的其他工件,立即幫忙補修。完工後要價30元,妻訝異於如此便宜,要給50元,他堅拒,不是他的不能加。我深知20元會毀掉鞋攤一輩子的尊嚴與價值觀。
返抵斑駁老傢,我長期僱請照料母親的老阿桑,忠狗似地定時前來燒香,隔壁三舅媽也來湊?,兩人為神案上香爐及小供案的位置爭論不休,她們嗓門奇大,各有堅持,逗得我們莞爾或大笑。
我一丁點也不迷信,但我確知,老阿桑與三舅媽逗趣的爭執是傳統,老鞋匠拒收20元是傳統,一甲子的果汁是傳統,大年初一拜廟是傳統,廟祝解說的容顔是傳統,循著母親的足跡是傳統,祭神如神在是態度。這就是根係。
而女兒,大學電機係之前,接受基督宗教學校教育12年,特彆是澳州天主教高中住校3年,必修宗教課,且週週彌撒的洗禮,?在這天,堅定的告訴我,神像、祖宗牌位、老傢的一切,她要。
傳統在人,傳承在人,在每項事物,經由情感電鍍、歲月加持,而後古色古香。
老傢斜對麵小巷一戶人傢,孤獨地住著94歲的老阿桑,她34歲喪夫,每天挑著豬血擔到市集販賣,扶養6位兒女各自成傢;她個子嬌小,從我有記憶以來,始終全身整齊潔淨,臉龐永遠和藹慈祥,傢中、庭院一塵不染。她守寡60年,她待我若親子,她是他媽的好!她無言地堅持一份混蛋的傳統、吃人??的禮教。那天,她陪我在颱階上啜泣,滴滴眼淚足足有一個世紀的重量。
老傢巷口,塌塌米店的阿桑,每次總要我把車停擋在店口,拉著我的手寒喧。這天,籲噓起母親的種種,提及6、7年前,媽祖齣巡的一場拜拜,母親被燃燒的金紙燒傷?部,皮膚壞死而苦撐多日,最後,我如何抱著母親,載她來颱中就醫的過程,每一細節如數傢珍,而我竟全然遺忘。
傢鄉是遺忘的總稱?母親過逝前我仍以為,北港徹底是一幅靜物畫,永遠的窄巷、永遠的屋簷,我年輕時候渴欲逃離鞦雲不雨常陰的,灰茫茫的天蓋。即令每次返鄉,一張張耄耋的容顔,日曆紙般撕落,?撕不掉蒼老的永遠。
母喪讓人瞭解,信仰永遠是生命之所需,再也沒有什麼比得上死亡的永恆來得劇力萬鈞,難怪會有肉身炸彈客。麵對死亡,人必須愚蠢,否則不會有常態;死亡之前,集體催眠就是聖蹟,緲小的人生隻能完全?望?永生就是緻死的春藥,可以安頓所有心跳。電影〈伊莉莎白-童貞女皇〉劇中,麵對該不該屠殺「叛逆」,謀臣瓦辛漢的名言:「人民需要神,如果沒有,也得創造一個」。
然而,喪母於我,讓我迴到童騃、稚子般的無知與無助。我54年生涯的部分,竟也一夕死亡。
告彆式上,我隻能說,母親一輩子編織大愛奉獻,也將我捐獻給颱灣,而且,母親的編織,將我們張結在一起,我除瞭感恩還是感恩。許多朋友遙路來奠祭,也收到一些手劄、簡訊、伊媚兒、電話的慰問,我感知單單純純的真誠與溫暖。
感恩、感懷人間每一份至情至性。那麼多朋友們的緻意,讓我在這兩天內瀋澱,也即將告彆近數年來更年期的睏感,我已埋葬部分,且部分必將新生。母親雖然走瞭,還有我們世世代代永遠的母親,也就是颱灣天地、生界,責任未瞭,我在今天復活,這將是母親留給颱灣最好的遺産與傳承。
時2006年11月30日,
於大肚颱地
我是一名林業工作者,長期與颱灣的山林打交道,而《颱灣植被誌》第六捲,闊葉林(二)(下),這本書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它所提供的不僅僅是基礎的物種信息,更重要的是,它為我們理解不同類型的闊葉林群落提供瞭科學的框架和依據。書中對闊葉林內部的優勢樹種、伴生樹種、林下植被的構成,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都有非常深入的分析。這對於我們進行森林資源調查、生態修復和可持續經營至關重要。我曾經在進行一項關於國有林地闊葉林生態調查的項目時,這本書就成瞭我們的案頭必備。我們能夠根據書中的描述,更準確地識彆齣不同森林類型的特徵,評估它們的健康狀況,並據此製定更有效的管理策略。書中還提及瞭一些珍稀或瀕危的闊葉林物種,以及它們麵臨的保護睏境,這為我們的工作指明瞭方嚮,也提醒我們要更加審慎地對待每一片森林。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對颱灣森林生態研究的巨大貢獻,它為我們這些一綫工作者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讓我們能更科學、更有效地守護這片寶貴的綠色財富。
评分對於我這樣的業餘自然愛好者來說,《颱灣植被誌》第六捲,闊葉林(二)(下),簡直就是一本“野外百科全書”。我住在颱北郊區,常常會去周邊的山林裏徒步,以前總覺得看到一棵大樹,能說齣個“樟樹”或“楓樹”就已經很不錯瞭。但自從有瞭這本書,我的視野一下子就打開瞭。它裏麵對闊葉林中各種喬木、灌木的描述,詳細到連我這樣初學者也能大緻辨認。它的行文風格雖然嚴謹,但並不枯燥,很多地方都會穿插一些有趣的生態學知識,比如為什麼某種樹會在某個特定的生境生長得特彆好,它的種子是如何傳播的,或者它有哪些藥用價值和民間傳說。這些信息讓我在野外觀察的時候,不再隻是“看熱鬧”,而是能帶著問題去思考,去發現。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很多植物都有非常精美的彩色插圖,有時甚至是手繪圖,細節豐富,色彩逼真,完全可以作為野外辨識的利器。我曾經在一次登山途中,遇到一棵從未見過的灌木,葉子很特彆,我就趕緊拿齣這本書翻找,最後竟然真的找到瞭,並且知道瞭它的名字和一些基本信息。這種通過專業書籍,從“看山不是山”到“看山還是山”,再到“看山又是另一座山”的升華過程,這本書給瞭我極大的幫助。
评分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瞭解一個地方的自然,就得從它的植物開始,《颱灣植被誌》第六捲,闊葉林(二)(下),無疑是將這個理念發揮到瞭極緻。這本書的嚴謹性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上,從物種的命名、分類,到詳細的形態特徵描述,再到它們在不同海拔、不同坡嚮、不同土壤條件下的生長狀況,都經過瞭精心的考證和梳理。我尤其欣賞它在討論闊葉林群落結構時所展現齣的深度。它不僅僅是告訴你這裏有什麼樹,更重要的是,它會告訴你這些樹是如何“組閤”在一起的,它們之間是否存在著競爭或共生關係,它們的垂直分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這種群落結構又如何影響著其他棲息於其中的動物和微生物。讀這本書,就像是擁有瞭一把解鎖森林奧秘的鑰匙,你會發現,每一片闊葉林背後,都隱藏著一套復雜而精妙的生態係統。這本書也讓我更加關注那些在我們生活中看似平凡,實則對整個生態平衡至關重要的物種。比如,一些不起眼的小喬木或灌木,它們可能為鳥類提供食物和庇護,或者通過固氮作用改善土壤。這種對“整體”的關注,是現代生態學的重要視角,而這本書恰恰將其貫穿始終。每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知識和啓發,讓我對颱灣這片土地上孕育的生命充滿瞭敬畏。
评分我平時喜歡聽播客,尤其是那些關於自然、曆史和人文的節目。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到一個關於颱灣森林的節目,主持人提到瞭《颱灣植被誌》這套書,並著重推薦瞭第六捲,闊葉林(二)(下)。這立刻引起瞭我的興趣。我瞭解到,這本書對於理解颱灣的自然環境,以及這片土地上的人文曆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本植物圖鑒,更是一部關於颱灣生態的書寫。我會在通勤的路上,或者在睡前,翻閱這本書。我發現,書中對不同闊葉樹的描述,常常會讓我聯想到我曾經去過的那些地方,那些山林,那些溪流。它讓我能夠以一種更科學、更深入的方式去理解我所看到的風景。例如,書中提到某種闊葉樹喜歡生長在陰濕的環境,這讓我在下次經過類似環境的山林時,會更有意識地去尋找它。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在我探索颱灣自然的過程中,提供瞭源源不斷的知識和啓發,讓我的旅程更加豐富和有意義。
评分《颱灣植被誌》第六捲,闊葉林(二)(下),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真的讓人嘆為觀止。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植物圖鑒,更是一部關於颱灣闊葉林生態係統的百科全書。我特彆欣賞它在描述每個物種時,除瞭基礎的形態特徵,還會深入探討其生態位、繁殖策略、與環境的互動關係,甚至包括其在整個群落中的作用。例如,書中會詳細分析某一優勢樹種如何通過其發達的根係和巨大的樹冠,塑造瞭下層植被的組成和光照條件,而下層植被又如何為昆蟲、鳥類提供棲息地和食物。這種從個體到群落,再到整個生態係統的多層次解讀,讓我對闊葉林的復雜性和精妙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打破瞭“一棵樹就是一個獨立個體”的綫性思維,而是將每一棵樹都置於一個動態、互聯的生命網絡中來審視。這對於我們思考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等議題,都提供瞭非常寶貴的視角。每次閱讀,都能從中發現新的知識點,感受到自然界無盡的奧秘。
评分作為一名對颱灣本土文化和曆史頗感興趣的讀者,《颱灣植被誌》第六捲,闊葉林(二)(下),這本書對我來說,也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我一直覺得,颱灣的山林不僅僅是自然景觀,更是承載著曆史記憶和人文情感的場所。這本書雖然是一本嚴謹的植物誌,但它所描繪的闊葉林,其實就是颱灣先民開發、拓墾,以及近代以來森林保育曆史的見證。當我閱讀書中對那些古老樹木,如紅楠、牛樟等物種的描述時,我仿佛能感受到它們在曆史長河中默默矗立的身影,它們見證瞭這片土地上人與自然的互動,也見證瞭曆史的變遷。書中對這些植物的生態習性,以及它們與颱灣原住民和早期移民生活方式的聯係,也常常會勾起我的思考。比如,某些植物的木材曾被用於建造房屋、製作工具,某些植物的果實或根莖曾被用作食物或藥材。這些細節,都悄無聲息地連接著自然與人文,讓我對颱灣這片土地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刻。這本書就像一位沉默的史官,用植物的語言,講述著屬於這片土地的悠久故事。
评分我是一個對城市生活有點膩煩,喜歡往山裏跑的“都市隱士”,《颱灣植被誌》第六捲,闊葉林(二)(下),這本書,簡直就是我的“秘密花園指南”。我常常會去傢附近的步道散步,以前覺得就是走走看看,但自從有瞭這本書,每一次齣行都充滿瞭“尋寶”的樂趣。它裏麵詳細描述瞭颱灣各種闊葉樹的形態特徵,比如葉片形狀、排列方式、花序、果實等等,而且配有很多清晰的插圖。我常常會拿齣手機拍照,然後對照著書上的描述來辨認。有時候,你會發現一些在你眼中看起來很相似的樹,在書裏會被區分得清清楚楚,讓你驚嘆於大自然的神奇和植物分類的精妙。這本書也讓我瞭解到,原來我每天經過的那些樹,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和生存法則。比如,有些樹木的葉片為什麼是互生的,有些又是對生的,這背後可能與光照、水分的吸收有關。每一次的辨認成功,都帶來一種小小的成就感,也讓我對身邊的自然環境有瞭更深的連接感。它不僅是一本書,更像是我的一個隨身嚮導,讓我能更自信、更深入地去探索和欣賞那些隱藏在尋常風景中的不凡。
评分這套《颱灣植被誌》真的是太紮實瞭,特彆是這第六捲,闊葉林(二)(下),簡直是森林愛好者、植物學同好們的聖經。我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就被那些細緻入微的描繪給震撼到瞭。它不隻是簡單地羅列樹種、描述形態,而是深入到每一棵樹、每一叢灌木的生態習性、它們在特定環境下的生存策略,甚至連它們的分布範圍、生境偏好都給講得清清楚楚。我特彆喜歡它對那些隱藏在茂密闊葉林深處、不那麼為人所知的植物的細緻描寫。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隻是一片鬱鬱蔥蔥,但這本書卻能帶我們走進那些細節,瞭解它們如何與其他生物互動,如何在風雨中紮根,如何在陽光下生長。那些插圖更是精美得沒話說,每一張都像是齣自大師之手,無論是整體的植株形態,還是局部的葉片、花朵、果實的特寫,都清晰得讓人可以對照著野外實際觀察。我曾經拿著它去陽明山,對照著書裏的描述,竟然真的找到瞭好幾種我以前從未留意過的植物。這種“學以緻用”的滿足感,是任何網絡搜索都無法給予的。這本書讓我對颱灣的闊葉林有瞭全新的認識,感覺自己不再隻是一個旁觀者,而是能更深入地理解這片土地的生命脈絡。我時常會花上幾個小時,就沉浸在書頁的方寸之間,仿佛置身於那片古老而神秘的森林之中,感受著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智慧。
评分這本書的齣版,對於颱灣的植物學研究者和愛好者來說,絕對是一件大事。《颱灣植被誌》第六捲,闊葉林(二)(下),它所收錄的信息量之大、內容之詳實,以及研究的深度,都達到瞭國際級的水準。我尤其欣賞它在物種的鑒彆和分類上所展現齣的嚴謹性。對於一些形態相似、容易混淆的物種,書中都會提供非常詳細的比對信息,並配有清晰的圖解,這對於我們在野外進行準確的物種鑒定非常有幫助。此外,書中對不同闊葉林類型的生態學特徵的闡述,也為我們理解颱灣森林生態係統的多樣性提供瞭重要的參考。它不僅關注瞭常見的闊葉林類型,還對一些較為特殊的、分布範圍較窄的闊葉林群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使得這本書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研究需求,無論是初步瞭解還是深入研究,都能從中獲益。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所記載的物種知識,更在於它所凝聚的幾代植物學傢的心血和智慧。
评分我是一名對植物插畫和繪畫充滿熱情的人,而《颱灣植被誌》第六捲,闊葉林(二)(下),這本書,在我看來,簡直是一本“植物繪畫的寶典”。雖然它是一本科學著作,但其配圖的精美程度,絕對不亞於專業的植物畫冊。書中對各種闊葉樹的葉片、花朵、果實的描繪,無論是綫條的勾勒,還是色彩的運用,都達到瞭極高的藝術水準。每一張插圖都力求真實、準確,同時又不失藝術的靈動。我經常會花很多時間去臨摹書中的一些插圖,從中學習植物的結構、紋理以及光影的變化。書中的插圖不僅僅是科學記錄,更是一種藝術的再現,它們將那些在野外可能不容易仔細觀察到的植物細節,以一種清晰、優美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的形態美。這本書為我提供瞭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也讓我看到瞭科學研究與藝術創作如何完美結閤,共同展現自然之美。可以說,它是激勵我不斷提升繪畫技藝的重要力量之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