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錶於2025-01-21
所謂《中國學四部曲》,包括下列四本書,乃著者二十多年來鑽研中國學術的精心大作。四本書總字數約百餘萬言:
其實有關這些「中國學」的研究,論作家可謂「多如牛毛」,論作品也是汗牛充棟,著者何苦再傾半生之時力,有甚麼價值呢?在長期討論與了解,著多次把重點放在「新詮」上,若無突破性的新詮,見人之所未見,言人所未言,則這些研究沒有太多意義。
著者的看法,古今以來研究中國之政治、思想、戰爭、兵法等雖眾,包含晚清康梁,乃至當代學者,他們的作品有深度、有廣度,大多「四平八穩、面面俱到」,不夠貼切歷史發展的「真相」;對上下五千年的普遍民意和民心,理解的不夠透徹,還是一個「真相」的問題。總的來說,是對中國歷史的詮釋不夠「真」。
唯一被著者認為對中國歷史發展詮釋比較接近「真」,是唐朝韓愈在「原道」一文中的「道統論」,史謂「發先儒所未發,為後學之階梯。」劉海峰亦言「老蘇稱愈文如長江大河,渾灝流轉,魚鯨蛟龍,萬怪惶感,惟此文足以當之。」確實,韓愈道統論之「筆力」,已近孔子著《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之威勢。不過,陳先生認為還是不夠「貼近真相」,話說的不夠明白和直接。
換言之,著者是以「重建中國史觀」的膽識和魄力。以銳利與清楚的科學精神,觀察中國歷史發展中人、事、時、地、物(歷史場景、政治人物、思想家、政治黨派、戰爭和兵法家,及相關著作、出土文物等),歸納出歷史與社會發展的普遍性法則,甚至是一種「準定律」。
這個「準定律」是甚麼?不外「統獨」二字。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自黃帝以降,國家施政,國防軍事上的考量,乃至無數的戰爭,都是為「統一」。在中國歷史上,普遍的民意和民心,認為統一是「和平、繁榮」的同義詞,只有統一狀態下,人民才能過好日子,在國際上才有尊嚴。因此,國家統一承平時期,政府的重心放在維持統一局面,防止分裂、分離因素的產生。
反之,國家處於分裂狀態時期,各分裂政權的施政目的即在追求國家統一。而戰爭之目的,也在消滅割據政權,完成國家統一和復興。
統獨是敏感問題,但陳兄提其「董狐之筆」,以無畏的精神,春秋秉筆直書,持筆如劍,一劍剖開統獨,中間沒有模糊空間,春秋大義沒有折扣。從這個觀點,著者深入淺出的談中國政治思想、政治黨派、歷史發展、戰爭與兵法家,其觀點前所未有,其言論人所未言,故曰「新詮」。「中國學四部曲」的出版。「它」們的出現,不僅存有「蝴蝶效應」的機會,且如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所言,「一枝筆勝過一個艦隊」也是可能。
成群結隊謀求發展原是人類的天性,中國近代的黨派發展便是如此。黨派對立造成國家分裂和動亂,黨派和解有利於國家統一和繁榮,如今國共和解,必將帶動兩岸和解、交流,進而邁向統一繁榮,這是中國近代黨派發展的寶貴經驗。台灣的民進黨政權,不知中國歷史發展法則,必然死路一條。
中國近代史是一段複雜而可歌可泣的歷史,就政治結社的量與力而言,可謂百花齊放且驚天動地的經研究,發現中國近代政治結社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是有脈絡相承的軌跡可尋的,並且受到國內外環境激盪的影響。故結論乃從世界各國政治結社之趨向與中國近代政治結社的回顧與檢討為啟程,以台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結社的回顧與評估及解嚴後政治結社的活動與規範為過程,最後導向對全中國現代化的展望,是本論文的研究結果與信念。 一個政治結社,實即一個政治團體,或稱之為一個政治組織。
團體是個人與社會的溝通橋樑。社會通常只是一個概念,而不是實體;社會團體則是實體,所以社會能否穩定,端賴團體能否發揮功能,引導個人遵守社會規則。
總序 / ix
自序─關於《中國近代黨派發展研究新詮》/ ix
緒論 / ix
第一章 中國近代政治結社興起的時代背景 / 1
第一節 反清復明運動的發展 / 6
第二節 列強的長期侵略 / 18
第三節 滿清政府政治改革失敗 / 31
第四節 國際共產主義在中國的滋長與擴張 / 41
第五節 國民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 / 67
第二章 中國近代各時期政治結社概述 / 89
第一節 清季的政治結社 / 94
第二節 民初的政治結社 / 137
第三節 北伐時期的政治結社 / 154
第四節 抗日時期的政治結社 / 174
第五節 抗戰勝利後的政治結社 / 187
第三章 中國近代政治結社的特性 / 213
第一節 受傳統秘密會黨的影響 / 218
第二節 錯綜複雜的結社宗旨 / 224
第三節 以三民主義思想為時代主流 / 233
第四節 近代政黨觀念的演進 / 247
第五節 各種型態的重疊會籍 / 260
第四章 中國近代政治結社對現代化的影響 / 279
第一節 中國推動現代化的面向 / 283
第二節 各時期政治結社與現代化 / 290
第三節 中國國民黨與中國現代化歷程 / 298
第四節 訓政時期的政治現代化建設 / 305
第五節 政治結社推動現代化的障礙與代價 / 320
結論 / 339
參考書目 / 349
表目錄
表一─1 清季會黨起事表 / 15
表一─2 中國近代領土割讓的損失 / 19
表一─3 戰役賠款 / 21
表一─4 通商口岸 / 22
表一─5 屬國脫離及策動獨立 / 24
表一─6 各國在中國「沿岸及內河航行權」條約 / 25
表一─7 各國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條約 / 27
表一─8 各國在中國的租借地 / 28
表一─9 各國在中國的租界所在地 / 29
表一─10 清代文字獄表 / 32
表一─11 自強運動時期的重要建設 / 36
表一─12 百日維新重要改革項目 / 38
表一─13 光宣立憲運動要目 / 39
表一─14 共產國際赤化世界陰謀 / 43
表一─15 中國國民黨一全大會中央執監委黨派分析表 / 48
表一─16 中國國民黨一全大會黨員、代表、中央執監委黨派分析表/48
表一─17 中國國民黨一全大會後中共與地方黨部組織人事分析表 / 50
表一─18 各地區檢舉共黨活動案 / 52
表一─19 中國國民黨一全大會後中央黨部人事分析表 / 53
表一─20 中國國民黨二全大會中央執監委黨派分析表 / 54
表一─21 民國十六─十九年紅軍勢力 / 57
表一─22 民國廿年到廿三年之共黨勢力 / 58
表一─23 民國廿一年紅軍擴張情形 / 58
表一─24 中共在民國廿二年的擴紅運動 / 59
表一─25 民國廿三年共黨勢力分布情形 / 60
表一─26 抗戰前四年中共擴軍情形 / 63
表一─27 民國三十三年底共軍擴張情形 / 64
表一─28 抗戰勝利後三年國軍與共軍力量消長表 / 65
表一─29 民國十年至三十八年中共勢力消長表 / 66
表二─1 洪門組織在海內外分布情形 / 95
表二─2 興中會各處組織發展情形 / 101
表二─3 清季革命團體統計簡表 / 102
表二─4 中國同盟會本部及支分會分布表 / 116
表二─5 清季革命運動統計表 / 120
表二─6 革命運動發展總表 / 123
表二─7 清季立憲團體統計簡表 / 126
表二─8 民國二年參眾兩院各黨實佔議席表 / 138
表二─9 民初政治結社統計簡表 / 141
表二─10 北伐時期中共政治組織之運用 / 160
表二─11 北伐時期中共群眾運動關係 / 161
表二─12 北代時期中國國民黨群眾運動系統略表 / 163
表二─13 北伐時期政治結社統計簡表 / 165
表二─14 國民參政會組織形態 / 178
表二─15 國民參政會歷屆參政員黨派名額及比例表 / 179
表二─16 全國各地青年從軍人數統計表 / 184
表二─17 抗日時期政治結社統計簡表 / 185
表二─18 政治協商會議各黨派表名單 / 189
表二─19 政治協商會議憲法草案審議委員會委員名單 / 189
表二─20 國民大會代表組成情形 / 190
表二─21 抗戰勝利後政治結社統計簡表 / 194
表三─1 近代政治結社所持主義統計表 / 232
表三─2 中山先生談論政黨要目 / 252
表三─3 憲法、法律對人民結社自由之規定 / 254
表三─4 近代政治結社稱謂統計表 / 257
表三─5 近代地域性與全國性政治結社比例表 / 259
表三─6 重疊會籍的政治團體 / 261
表三─7 重疊會籍的政治人物 / 263
表三─8 中國近代政治結社分合變遷表 / 265
表四─1 訓政時期各級學校校數與人數的增長 / 313
表四─2 國民會議代表名額分配表 / 315
表四─3 國民參政會歷屆各項名額、總數與出席人數 / 317
表四─4 國民大會代表名額分配表 / 319
圖目錄
圖一─1 中共非法割劇(蘇區)形勢略圖 / 56
圖二─1 建國三程序關係圖 / 176
圖三─1 民生主義與其他三種主義關係圖 / 238
圖四─1 國民黨與進步黨優異份子結構圖 / 289
圖四─2 社會系統整合與安定的相關性 / 308
圖四─3 抗戰勝利後政治結社的政治思想光譜圖 / 330
中國近代黨派發展研究新詮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近代黨派發展研究新詮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