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說明如何利用水文學原理,以解決水資源開發所麵臨的工程問題,並進一步瞭解工程設施所麵臨的風險。本書是以目前各大學共同授課內容為主,並檢視近十年來高普考與各研究所入學考題,以其中超過百分之九十的齣現率,而劃定本書的編輯範圍。本書內容涵蓋水文循環、及水區地文特性、降雨、蒸發與蒸散、入滲、地下水、降雨逕流演算、水庫與河道演算、水文統計與頻率分析以及水文量測方法。本書中每一節均有例題與習題,並可搭配《水文學精選200題 》學習使用。本書另附有授課教師上課之課程大綱,可作為一般課堂用講義,或作為同學考前復習之重點整理,讀者如有需要請自行至:ind.ntou.edu.tw/~ktlee網站下載檔案
現職:國立颱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係教授
學經曆:國立颱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
國立颱灣大學水工試驗所後副研究員
美國伊利諾大學土木工程學係博士後研究
國立颱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係係主任
國立颱灣海洋大學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
高普考水文學命題委員
獲奬:國立颱灣海洋大學教學優良教師
第一章 導論
1.1 水文學之定義
1.2 水文循環
1.3 水文模擬方法
1.4 水文學之應用
1.5 颱灣地區之地文與水文概況
第二章 集水區地文與水文特性
2.1 集水區邊界與河川網路特性
2.2 集水區地文特性分析
2.3 集水區水文特性分析
第三章 降雨
3.1 降雨之成因
3.2 降雨種類
3.3 降雨紀錄補遺與校正
3.4 降雨分析
3.5 設計暴雨
3.6 降雨損失
第四章 蒸發與蒸散
4.1 蒸發機製
4.2 自由水麵之蒸發估計方法
4.3 蒸散機製
4.4 蒸發散估計方法
4.5 減少蒸發散方法
第五章 入滲
5.1 土壤特性
5.2 土壤水份入滲機製
5.3 入滲現象
5.4 入滲量測
5.5 入滲公式
5.6 入滲指數
5.7 積水發生時間
5.8 入滲公式修正
第六章 地下水與水井力學
6.1 地下含水層與地下水
6.2 飽和含水層水份流動
6.3 定常性水井力學
6.4 非定常性水井力學
6.5 含水層特性與地下水流特性
第七章 集水區降雨逕流演算
7.1 集流時間
7.2 流量曆綫與集流時間
7.3 閤理化公式
7.4 單位曆綫
7.5 瞬時單位曆綫
7.6 閤成單位曆綫
第八章 水庫演算與河道演算
8.1 洪水波運移特性
8.2 包爾斯水庫演算法
8.3 朗吉-古達水庫演算法
8.4 河道水文演算法
8.5 河道水力演算法
第九章 水文統計與頻率分析
9.1 水文統計理論
9.2 頻率分析理論
9.3 閤適機率分佈之選取
第十章 水文量測
10.1 雨量量測
10.2 水位量測
10.3 流速量測
10.4 流量量測
哇,拿到《水文學(三版)》這本書,真的有種久違的親切感!我記得我還在念大學的時候,第一次接觸水文學,那時候用的還是比較舊的版本,很多概念都覺得有點抽象,公式推導也看得雲裏霧裏。這次看到三版的消息,就立刻上網搜瞭,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有哪些更新和改進。說實話,我其實對書裏的具體內容還沒來得及深入研究,畢竟剛拿到手,還在整理我的書架,給它找個最佳的閱讀位置呢。但光看封麵設計和整體的排版,就覺得比我當年用的那本要舒服多瞭,字體大小、章節劃分都顯得很用心,讓人在視覺上就沒那麼抗拒。我猜想,三版應該會整閤不少近些年水文學領域的新研究成果和技術發展吧?比如現在大傢都在談論的智慧水務、大數據在水文分析中的應用,還有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等等,這些我非常期待能在書裏看到更詳實、更係統化的闡述。畢竟,這個領域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一本好的教材就應該與時俱進,纔能真正幫助我們理解和應對當前的水文挑戰。
评分這本書《水文學(三版)》到手一段時間瞭,雖然工作忙,還沒能靜下心來深入閱讀,但每次翻開它,都能感受到那種嚴謹的學術氣息。我從事的是與環境監測相關的工作,平時也會接觸到一些關於水質、水量的報告,所以對水文學的基礎知識一直很感興趣,也意識到掌握這方麵的理論對我的工作很有幫助。我之前在學校時,雖然學過一些,但覺得很多概念比較零散,這次希望能通過這本書,建立起一個更完整、更係統的水文學知識框架。我尤其想瞭解它在“洪水控製”和“水資源評價”方麵的論述。畢竟,在颱灣,這兩個議題都相當重要,如何科學地進行洪水預警和災害管理,如何有效地評估和規劃水資源利用,這些都是我們麵臨的實際挑戰。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紮實的理論支持和可行的分析方法,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解決工作中的問題。
评分說真的,最近幾年我一直在關注一些關於環境變遷和水資源管理的新聞和報告,感覺整個社會對於水的問題越來越重視瞭。尤其是在颱灣,我們經曆過幾次比較嚴重的旱災和水患,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水文學知識的重要性。我手上這本《水文學(三版)》,我還沒真正開始翻閱裏麵的具體章節,但光從它齣版的這個時機來看,就覺得非常有意義。我想,它應該會從基礎理論講到實際應用,希望能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我們身邊發生的各種水文現象,比如為什麼有些地方會發生洪災,為什麼有些地方會缺水,以及我們能采取哪些措施來緩解這些問題。我對書裏關於水文模型的部分特彆感興趣,不知道三版有沒有加入一些新的模擬技術或者案例分析,能夠讓我們更直觀地瞭解水流在地錶和地下是如何運動的。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學術上的知識傳遞,更能激發大傢對水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思考。
评分收到《水文學(三版)》這本書,我第一眼就注意到它的齣版年份,感覺它應該涵蓋瞭許多最新的研究進展。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水文學的入門書籍,但總覺得不夠深入,很多地方的解釋模棱兩可。這次入手這本三版,是希望能夠係統地學習和鞏固水文學的知識體係。雖然我還沒來得及仔細閱讀,但單從書的裝幀和整體的專業感來說,就給我留下瞭很好的第一印象。我特彆期待書裏麵關於“降雨徑流模型”和“水文預報”的部分,因為這些是水文學中非常核心且實用的內容。如果能有清晰的理論推導,配閤適當的圖錶和公式解釋,我相信對理解這些復雜概念會很有幫助。我也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關於水文學在不同地理環境下的應用差異,畢竟颱灣的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都比較特殊,瞭解這些對於研究和實踐都至關重要。
评分老實說,我買這本《水文學(三版)》主要是因為最近工作上需要接觸到一些跟水利工程相關的項目,雖然我不是專業的水文學齣身,但對基礎的原理和方法還是希望能有所掌握。這本書我纔剛打開,還沒來得及深入研究,不過粗略翻瞭一下目錄,感覺內容還是很紮實的,涵蓋的知識點應該不少。我比較好奇的是,它在“地下水文學”這一塊的論述會做得有多細緻?因為在實際工程中,地下水的勘探、評價和利用往往是關鍵的一環,如果能有詳細的理論指導和計算方法,對我來說會非常有幫助。而且,不知道三版在案例研究這部分,有沒有加入一些颱灣本地的實際工程案例?這樣的話,我們讀起來會更有代入感,也能更好地將書本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閤。這本書的厚度看起來不薄,估計內容量應該很可觀,我打算等項目稍微告一段落後,再好好地把它啃下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