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數位電視廣播的技術,從目前各國所使用的數位廣播技術到趨嚮,進而介紹數位廣播的係統、設備及服務等;本書適用於從事電相關從業人員。
1數位廣播之意義1-1
1.1 廣播之數位化1-2
1.2 各國之數位廣播1-3
1.3 數位廣播之特徵1-4
2國際標準之發展趨嚮2-1
2.1 ITU2-2
2.1.1 衛星數位廣播2-2
2.1.2 地麵數位電視廣播2-8
2.1.3 有綫(電纜)電視方式2-11
2.2 有關MPEG2-14
2.2.1 JPEG2-14
2.2.2 MPEG2-16
2.3 MHEG2-23
2.3.1 概要2-23
2.3.2 MHEG之特徵2-25
2.3.3 依據MHEG 5之使用記述實例2-28
2.3.4 實用化之趨嚮與今後之變化2-31
2.4 HTML2-31
2.5 廣播用XML2-36
3資訊源編碼3-1
3.1 影像訊號之高效率編碼3-2
3.1.1 高效率編碼之基礎3-2
3.1.2 要件技術3-8
3.1.3 影像編碼之構成範例3-21
3.2 音響訊號之資訊源編碼3-30
3.2.1 音響訊號之數位化3-30
3.2.2 音響訊號的高效率編碼3-30
3.2.3 MPEG 1聲音編碼3-32
3.2.4 MPEG 1立體聲編碼方式3-35
3.2.5 MPEG 2 AAC聲音編碼3-36
3.2.6 MPEG 2 BC、AC-3聲音編碼3-38
3.2.7 廣播用聲音編碼之規格3-42
3.3 資 訊3-44
3.3.1 資訊廣播之編碼3-45
3.3.2 單媒體的編碼3-46
3.3.3 多媒體之編碼3-48
3.3.4 資訊編碼方式之修護與擴充3-51
4多重化方式4-1
4.1 MPEG 2係統之詳細內容4-2
4.1.1 MPEG 2係統所佔之位置4-2
4.1.2 要求條件4-4
4.1.3 傳輸脈流與節目脈流4-5
4.1.4 多重模式4-7
4.1.5 傳輸脈流係統標的解碼器4-8
4.1.6 節目特定訊息4-13
4.1.7 傳輸脈流之具體內容4-15
4.2 鎖碼(限定接收方式)4-21
4.2.1 數位廣播與限定接收方式4-21
4.2.2 限定接收方式之組成4-22
4.2.3 訊號之鎖碼方式4-23
4.2.4 鍵的構成與鍵的資訊傳送4-25
4.2.5 解鎖碼器之構成4-27
5傳輸方式5-1
5.1 錯誤訂正方式5-2
5.1.1 數位傳輸與錯誤訂正5-2
5.1.2 區塊碼5-3
5.1.3 摺疊碼5-17
5.1.4 連接編碼5-21
5.2 調變方式5-22
5.2.1 數位基頻帶訊號5-24
5.2.2 數位調變方式5-32
5.2.3 OFDM5-45
5.3 編碼調變方式5-63
5.3.1 集閤分割法5-65
5.3.2 編碼調變器及其特性5-68
6數位廣播係統6-1
6.1 衛星數位廣播係統6-2
6.1.1 衛星廣播係統概要6-2
6.1.2 BS數位廣播係統6-7
6.1.3 CS數位廣播係統6-19
6.2 地麵數位電視廣播6-23
6.2.1 DTV之傳輸方式(美國)6-24
6.2.2 ISDB-T之傳輸方式(日本)6-32
6.2.3 DVB-T之傳輸方式(歐洲)6-43
6.3 電纜(有綫)電視6-49
6.3.1 概 要6-49
6.3.2 歐洲方式(係統A)6-50
6.3.3 美國QAM方式(係統B)6-53
6.3.4 日本方式(係統C)6-57
6.3.5 美國VSB方式(係統D)6-58
7數位廣播設備7-1
7.1 攝影棚(播音室)7-2
7.1.1 播齣設備之數位化7-2
7.1.2 播齣設備的數位介麵7-3
7.1.3 後製作7-6
7.1.4 非綫性編輯機7-8
7.1.5 虛構攝影棚7-9
7.1.6 節目製作係統之展望7-11
7.2 錄製設備7-16
7.2.1 磁帶錄影機(VTR)7-16
7.2.2 光 碟7-21
7.2.3 傢庭服務設備7-24
7.3 素材傳送7-34
7.3.1 影像素材之傳送7-34
7.3.2 聲音7-47
8數位廣播服務8-1
8.1 廣播服務之發展與ISDB8-2
8.2 數位電視服務8-8
8.3 EPG服務8-10
8.3.1 資訊傳送錶8-11
8.3.2 使用方法之具體實例8-12
8.4 字幕服務8-13
8.4.1 字幕資訊之傳送與管理8-14
8.4.2 語言的選擇8-15
8.4.3 字幕資訊之應用8-15
8.5 資訊廣播服務8-16
8.5.1 節目之相關資訊8-16
8.5.2 多媒體資訊服務8-18
參考文獻參-1
拿到《數位電視廣播技術》這本書,我原本以為會是那種晦澀難懂的技術手冊,結果完全齣乎意料!這本書的敘述方式相當活潑,讓我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跟上。書中關於“碼率”(bitrate)和“分辨率”(resolution)的講解,用瞭很多生活化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理解瞭它們之間的關係。比如,作者會用“水管的粗細”來比喻碼率,用“畫麵的精細度”來比喻分辨率,這種方式真的太貼心瞭。 而且,這本書在講解一些復雜的概念時,還會穿插一些曆史故事或者技術演進的脈絡,讓整個閱讀過程更加有趣。我瞭解到,在數字電視發展的早期,為瞭節省帶寬,人們采用瞭多少聰明的辦法。書中對MPEG係列編碼標準的介紹,從MPEG-1到MPEG-4,每一個版本的進步和創新,都讓我驚嘆於人類的智慧。特彆是在講解H.264(AVC)和H.265(HEVC)時,作者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詳細展示瞭它們在幀內預測、幀間預測、變換編碼等方麵的優化,讓我終於明白瞭為什麼高清視頻的傳輸越來越流暢。
评分《數位電視廣播技術》這本書,絕對是我最近讀書的亮點!我一直對IPTV(網絡協議電視)和OTT(過頂服務)的發展很感興趣,這本書雖然主要聚焦於傳統的數字電視廣播,但它也給瞭我很多關於未來電視發展方嚮的啓發。作者在介紹傳統廣播技術的同時,也觸及到瞭與IP網絡融閤的可能性,比如如何在IP網絡上傳輸高質量的視頻流,以及如何保證流媒體的實時性和可靠性。書中對QAM(正交幅度調製)的深入分析,讓我明白瞭為什麼在數字電視和一些寬帶通信係統中都會用到它。 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數據封裝”和“傳輸協議”的章節。在數字電視廣播中,原始的音視頻數據需要經過一係列的封裝,纔能被有效地傳輸。書中詳細介紹瞭MPEG-2 TS(傳輸流)的標準,以及它在將不同節目流打包成一個統一的數據流時的作用。還有關於節目導視係統(EPG)的實現原理,讓我明白瞭我平時看電視時,那個方便的節目錶是怎麼來的。這些技術細節的解釋,讓我對整個數字電視廣播係統有瞭更全麵的認識。
评分天啊,最近我在追《數位電視廣播技術》這本書,真的讓人大開眼界!我本來以為這種技術類的書會很枯燥,但作者的敘述方式卻意外地引人入勝。從最基礎的信號編碼、調製解調,到傳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挑戰,例如多徑效應、衰落等,他都用非常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不同調製方案的比較分析,像是QPSK、8PSK、16APSK等等,作者不隻列齣它們的優缺點,還會結閤實際的應用場景,讓我能更直觀地理解為什麼某些場景下會選擇特定的調製方式。 而且,這本書對編碼技術的部分也講得非常透徹。我一直對FEC(前嚮糾錯)的概念模模糊糊,看瞭這本書纔知道原來它在保障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上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像是裏德-所羅門碼、捲積碼、LDPC碼,作者都做瞭詳細的介紹,並且說明瞭它們各自的編碼效率和糾錯能力。我特彆好奇,在實際的數字電視廣播中,是會單獨使用一種編碼,還是會結閤使用多種編碼來達到最佳效果?書中對這部分的實際應用案例分析,比如在DVB-T2標準中如何運用LDPC碼,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我最近在讀《數位電視廣播技術》,這本書簡直是數字電視領域的百科全書!我一直對頻道規劃和頻譜分配的概念很模糊,但這本書把這些內容講得清晰明瞭。作者詳細介紹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在頻道劃分上的差異,以及為瞭避免同頻乾擾和鄰頻乾擾所采取的各種策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保護間隔”的解釋,原來它在應對信號反射和延遲方麵有這麼大的作用。書中還探討瞭不同傳輸模式(如單載波和多載波)對頻譜利用效率的影響,以及為瞭提高頻譜利用率而開發的各種先進技術。 此外,這本書對接收端的技術也做瞭深入的闡述。從天綫的選擇和設計,到信號的放大、濾波,再到最終的解碼和圖像重建,整個流程都被描繪得繪聲繪色。我特彆感興趣的是書中對“信噪比”(SNR)和“載波對噪聲功率比”(C/N)的詳細討論,以及它們如何直接影響到接收信號的質量。作者還介紹瞭各種解調器的工作原理,比如相乾解調和非相乾解調,以及它們在不同信號條件下的適用性。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電視機裏的“黑盒子”有瞭更深的理解。
评分《數位電視廣播技術》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們這些對電視背後技術充滿好奇的讀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好奇,為什麼有時候信號會突然中斷,或者畫麵變得模糊不清?這本書對此有非常詳盡的解答。作者在講解“誤碼率”(BER)和“誤包率”(PER)時,不僅給齣瞭它們的定義,還詳細分析瞭可能導緻這些問題齣現的各種因素,比如接收信號的強度、天綫的指嚮、甚至是周圍環境的電磁乾擾。 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差錯控製”的章節,裏麵詳細介紹瞭各種糾錯編碼的原理,比如海明碼、BCH碼,以及它們在數字電視廣播中的應用。作者還解釋瞭自適應均衡技術的重要性,它能夠根據信道的瞬息萬變,實時調整接收信號的參數,以保證信號的穩定性。讀到這裏,我纔恍然大悟,原來我們看到的清晰流暢的電視畫麵,背後是如此多的精妙設計和技術保障。這本書讓我對現代科技的復雜性和精密度有瞭更深的敬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