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一、開幕詞
(一)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執行祕書黃智輝博士緻詞∕1
(二)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吳思華教授緻詞∕5
二、專題演講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展望∕顔慶章∕9
附錄:「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展望」專題演講錄音實錄∕李欣蕙∕18
三、論文發錶
第一場
服務貿易緊急防衛措施規範之發展及我國應有立場之芻議∕楊光華∕31
會議紀錄∕蔡淑華∕115
第二場
TRIMs協定「投資履行要求」與自由貿易協定、投資保障協定關聯性之分析──以美國為例∕易建明教授∕123
會議紀錄∕徐耀浤∕175
附錄:評易建明之「TRIMs協定『投資履行要求』與自由貿易協定投資保障協定關聯性之分析──以美國為例」∕林宜男∕185
第三場
WTO下之「Doha發展議程」與我國之參與∕羅昌發教授∕193
會議紀錄∕嚴嘉雯∕221
第四場
WTO之SPS協定v生物安全議定書──就預防原則與風險型態論衝突之不必然性∕牛惠之教授∕239
會議紀錄∕隋芳婷∕311
附錄:論規範基因改良食品風險性之貿易措施在世界貿易組織下之同類産品議題∕牛惠之教授∕323
第五場
我國加入WTO在智慧財産權所作之法製調整與其評析——以著作權為中心∕許忠信教授∕375
會議紀錄∕李文秀∕407
序
記颱灣WTO新紀元──第二屆國際經貿法學發展學術研討會 楊光華
今年(2002年)1月1日,我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的會員,逾十年的努力,終於重返國際經貿社會,實在可喜可賀!為瞭紀念這個曆史的時刻,也為瞭前瞻未來在WTO架構下,我國可能麵臨的挑戰,我們的國際經貿組織暨法律研究中心以「颱灣WTO新紀元 ──貿易之開放與防衛」為題,於今年4月13日舉辦瞭第二屆的「國際經貿法學發展學術研討會」。
堂堂邁入第二年,本屆的研討會,在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下,規模較第一屆擴大許多,對於所有為這項盛會辛勤耕耘的人來說,實在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不過,規模的擴大,也帶來瞭更多的期望與壓力。為瞭不負眾望,本中心所有人員的全力以赴,自是不在話下。遺憾的是論文匿名外審的程序,在時間之掌控上實在太過睏難,以緻於直到研討會前夕,所有工作人員仍疲於影印與裝訂會議資料。為瞭避免連續兩屆挑燈夜戰的噩夢,會議結束後的檢討會議中所達成的首要決議就是:第三屆的徵文,即日展開,俾利有興趣參與的學者專傢隨時賜稿,使審稿流程得以獲取較充裕的作業時間。
本屆研討會有幾個特色,值得一書。第一,具有紀念意義的是邀請到我國「駐世界貿易組織常駐代錶團」首任代錶顔慶章大使,就「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展望」為專題演講。第二,感謝政大商學院的幫忙,本屆得以在商館的國際會議廳舉行會議,拜完善的視聽設備之賜,不但在會議廳外得以電視為現況轉播,以饗無法入場的來賓,同時全程收錄音效果良好,是以這次的論文集得以呈現完整的會議紀錄,與當日無法到現場之讀者分享。以研討會的舉辦目的而論,這點格外重要,因為現場討論所展現的腦力激盪、智慧火花,正是促使各項研究議題,繼續往前推進的動力。第三,本屆研討會也辦理瞭「公務人員終身學習護照」加蓋登錄章之服務,以鼓勵更多公務人員的參與,增加本研討會對公務部門政策的實質影響。
本屆研討會五個場次的主題包括:本人發錶的「服務貿易緊急防衛措施規範之發展及我國應有立場之芻議」;易建明教授發錶的「TRIMs協定──投資履行要求與自由貿易協定、投資保障協定關聯性之分析──以美國為例」;羅昌發教授發錶的「WTO下之Doha發展議程與我國之參與」;牛惠之教授發錶的「WTO之SPS協定v生物安全議定書──就預防原則與風險型態論衝突之不必然性」;許忠信教授發錶的「我國加入WTO在智慧財産權所作之法製調整與其評析──以著作權為中心」。與第一屆相仿,這五項議題均是十分嶄新的議題,除瞭對於甫結束之多哈(Doha)部長會議,有非常全麵性的議題介紹,讓大傢瞭解未來參與WTO活動,所麵臨的整體性問題外;與商品貿易平行的兩大領域,無論是在服務貿易或是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産權方麵,所發錶之課題,均是當下備受關注者。縱然是在傳統商品貿易的領域,發錶人所探討者亦是新興議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場次,由SPS協定討論到基因改良産品之「同類性」(likeness)問題,限於時間,牛惠之教授雖無法暢述其觀點,卻慨然允諾本屆論文集收錄其刊登於東吳法律學報第14捲第1期另一篇有關之論文「論規範基因改良食品風險性之貿易措施在世界貿易組織下之同類産品議題」;事後經接洽,東吳法律學報亦願玉成,同意轉載,所以呈現在各位讀者眼前的這本論文集,又生色不少。
各場次的主持人、發錶人、評論人,當然更是此次研討會成功的靈魂。其中,第一場次的主持人薛琦院長曾是我國加入WTO服務貿易的總主談人,而評論人張新平教授與本人相同,皆是入會的法律顧問,更長期襄助經建會(過去入會談判服務貿易的總窗口)推動服務貿易的談判,一起走過艱辛漫長入會之路的三人在入會元年重新聚首,就發展中之服務貿易議題,各抒己見,對我個人而言意義特彆深遠。第二場次的主持人與評論人均是長期協助貿委會推動會務的知名學者,此番大力幫忙,對會議之成功,功不可沒。第三場次的羅昌發教授也曾是入會的法律顧問,如今更榮登國傢講座教授,惟仍然繼續為這塊需要耕耘的學術領域努力不懈。第四場次的發錶人與評論人牛惠之教授、倪貴榮教授,均是國內極富發展潛力且在其專精領域引領風騷的年輕學者,在本屆研討會所扮演的角色與上一屆相較,又剛好是互易其位(第一屆時,倪教授是發錶人、牛教授是評論人),一時傳為嘉話。擔任最後一場主持人與評論人者,恰是國內智慧財産權法之泰鬥與巨擘,颱大的蔡明誠教授,政大科管所的劉江彬所長,尤其劉所長的幽默風趣,更將本次研討會帶嚮另一個高潮,畫下完美句點。各位讀者均可從本書之翔實紀錄,窺得各位學者之風采。
最後,我還是要謝謝所有使這一切成為可能的人,除瞭上麵所提到的相關單位及人士外,對於所有犧牲碩士論文撰寫及學業準備時間全力投入本屆研討會籌辦的研究生們,我也要錶達我對他們默默付齣的感激,沒有他們這群幕後英雄,本中心是無法繼續推動這樣的研討會,國內的讀者也就沒有機會,每年看到一本在WTO領域的法學論文集。希望大傢繼續給予我們支持,因為大傢的肯定就是給予這群幕後英雄最高的贊美。
2002年7月於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國際經貿組織暨法律研究中心
讀完《颱灣WTO新紀元:貿易之開放與防衛》的標題,我的腦海裏立刻湧現齣許多關於颱灣經濟轉型時期的畫麵。我記得小時候,傢裏電視上播放的新聞,常常討論颱灣要不要加入WTO,那時候“入聯”的議題非常熱門,大傢對未來充滿期待,但也夾雜著一絲絲的擔憂。書中“新紀元”三個字,就好像為那個時代的颱灣經濟按下瞭啓動鍵,預示著一個嶄新篇章的開啓。而“貿易之開放與防衛”,更是直接戳中瞭核心問題。開放固然能帶來更多的機會,但“防衛”二字也道齣瞭現實的考量。我很好奇,書裏會如何解析這種“開放”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麵?比如,是不是會有關於關稅、非關稅壁壘的逐步降低,以及服務貿易準入的放寬等詳細的討論?更吸引我的是“防衛”的部分,這究竟是指哪些方麵的防衛?是針對特定産業的保護政策?還是國傢安全層麵的考量,例如如何限製某些戰略性産業被外國企業輕易掌控?我特彆想知道,在加入WTO後,颱灣是如何在國際貿易規則的框架下,巧妙地平衡好這兩者的關係,既要履行承諾,又要保護本土的經濟命脈和新興産業的發展。書中會不會提供一些實際的案例,比如某個産業在開放初期受到衝擊,但通過政府的引導和企業的努力,最終成功轉型升級的故事?抑或是某個産業由於“防衛”得當,得以在國際舞颱上保持競爭力的經驗分享?這些細節的描繪,將是這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
评分當我看到《颱灣WTO新紀元:貿易之開放與防衛》這個書名時,一種強烈的共鳴感油然而生。這不僅僅是一個經濟議題,更是一段颱灣在國際舞颱上重新定位的曆程。我記得當時社會上對加入WTO的討論非常熱烈,贊成的聲音認為這是颱灣經濟走嚮國際化、融入全球經濟體係的必由之路,能夠帶來更多的商機和發展機遇;反對的聲音則擔憂國內産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農業,將難以承受來自國際市場的衝擊,擔心國傢經濟安全受到威脅。書名中的“新紀元”恰恰捕捉到瞭這一曆史性的轉摺點,它標誌著颱灣經濟發展進入瞭一個嶄新的階段,舊有的貿易模式將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深層次的全球化融閤。而“貿易之開放與防衛”更是精準地概括瞭颱灣在此過程中所麵臨的核心挑戰:如何在積極參與全球化、享受開放帶來的紅利的同時,又能夠有效地保護本土産業、維護國傢經濟利益。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颱灣在加入WTO談判過程中,所采取的具體策略和妥協,以及在加入之後,是如何在開放市場的同時,構建起一套“防衛”體係。例如,在哪些産業上,颱灣采取瞭更積極的開放態度,期望通過競爭實現升級?又在哪些産業上,采取瞭相對審慎的立場,通過關稅、非關稅壁壘或産業扶持等方式,為本土企業爭取發展空間?書中會不會有案例分析,展示颱灣是如何在遵守WTO規則的前提下,巧妙地運用貿易政策,化解外部壓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這些細節的解讀,對於理解颱灣經濟的韌性和智慧至關重要。
评分《颱灣WTO新紀元:貿易之開放與防衛》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迴想起當年颱灣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的社會氛圍。那絕對是一個激動人心又充滿未知數的時代,大傢對於即將到來的變化,既有期待,也有忐忑。書名中的“新紀元”三個字,可以說是點睛之筆,它精準地傳達瞭加入WTO對颱灣經濟的顛覆性影響,預示著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的開啓,原有的貿易規則和市場格局將被徹底重塑。而“貿易之開放與防衛”,更是觸及到瞭當時最核心的議題。一方麵,開放意味著颱灣可以更順暢地進入全球市場,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對於齣口導嚮的颱灣經濟來說至關重要。另一方麵,“防衛”二字則道齣瞭颱灣在融入全球經濟的過程中,所必須麵對的挑戰和采取的策略,如何保護那些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劣勢的本土産業,如何避免關鍵領域的過度依賴,如何維護國傢經濟安全。我非常好奇,這本書將如何深入剖析這兩個看似矛盾,實則相輔相成的概念。例如,書中是否會細緻地描述颱灣在與各成員國進行貿易談判時,在“開放”的程度上是如何權衡取捨的?又在哪些領域,為瞭“防衛”本土産業,而設置瞭特殊的條件或緩衝期?我特彆想知道,書裏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某個産業在開放初期是如何受到衝擊,但最終又通過政府的政策引導和産業自身的創新,成功實現瞭轉型升級的故事?或者是,在某些被視為國傢經濟命脈的領域,颱灣是如何在遵守WTO框架的同時,又巧妙地運用政策工具,構築起一道堅實的“防衛”屏障,確保颱灣在全球經濟浪潮中能夠穩健前行,而不是被輕易吞噬。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颱灣WTO新紀元:貿易之開放與防衛》本身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讀起來就讓人聯想到颱灣經濟發展曆程中的關鍵轉摺點。我一直對颱灣如何從一個高度管製的經濟體,一步步走嚮開放,並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平衡經濟利益與國傢安全、産業保護等議題感到好奇。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尤其是在WTO這樣一個全球性的貿易框架下,颱灣的加入無疑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它不僅意味著更廣泛的市場準入,同時也帶來瞭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書名中的“新紀元”三個字,精準地捕捉到瞭這種變革的意義,而“開放與防衛”則點齣瞭颱灣在這一過程中所麵臨的核心挑戰。我期待書中能深入探討加入WTO後,颱灣在各個主要貿易領域,如農産品、工業製成品、服務業等,是如何進行策略調整的,包括瞭哪些具體的開放措施,又在哪些方麵加強瞭“防衛”機製。比如,在農産品方麵,我們一直有聲音擔心颱灣的農業會被進口産品衝擊,書裏是否會分析WTO規則下的農産品關稅減讓和配額製度,以及颱灣政府為此采取瞭哪些補貼、技術升級或市場區隔的措施來保護本土農民?再比如,在服務業領域,金融、電信、旅遊等行業在開放後又麵臨瞭怎樣的機遇與挑戰?書中能否有具體的案例分析,說明颱灣企業如何適應新的競爭環境,以及政府如何監管外資進入,以確保國傢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麵嚮,希望能從書中得到詳盡的解答。
评分《颱灣WTO新紀元:貿易之開放與防衛》這個書名,讓我想起我過去在學校裏接觸到的經濟學原理,以及我對颱灣經濟發展軌跡的觀察。WTO作為一個全球性的貿易組織,它的規則對所有成員國都有深遠的影響,而颱灣作為一個高度依賴貿易的經濟體,加入WTO無疑是改變其經濟發展模式的關鍵一步。我一直認為,這種改變並非單方麵的“全盤接受”,而是一個復雜且充滿博弈的過程。書名中的“新紀元”就暗示瞭這種轉變的重大性,它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可能也包含瞭政治和國際關係上的意義。而“貿易之開放與防衛”,則點齣瞭這場變革的兩麵性。開放意味著機遇,我們可以更便利地將颱灣的産品和服務推嚮世界,但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必須麵對更激烈的國際競爭,尤其是在一些颱灣具有優勢的産業,以及那些需要政府嗬護的新興産業。所以,“防衛”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很好奇,書中會如何深入分析颱灣在加入WTO的過程中,是如何界定“開放”的邊界,以及如何構建有效的“防衛”體係。這是否涉及到具體的貿易談判策略、産業政策的調整,甚至是對外資審查機製的完善?例如,在麵對一些發達國傢的農産品湧入時,颱灣是如何通過WTO框架內的關稅配額、價格支持等機製來緩衝衝擊的?又或者在信息技術、高科技製造業等領域,颱灣是如何在保持對外開放的同時,又通過研發投入、人纔培養等方式來鞏固自身的技術優勢,形成一種“主動防衛”?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且有說服力的分析,揭示颱灣在WTO新紀元中,如何憑藉智慧和韌性,在開放中尋求發展,在競爭中守護利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