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書以施暴者為對象,直接與之對話,邀請施暴者進行改變。所抱持的信念是除非施暴者願意改變纔有改變的可能,因此每一個主題與練習的設計,或是在團體治療中,都直指當事人的信念,並且給予挑戰,讓其仔細思考要過怎樣的生活,如「現場與人物,以避免暴力與虐待的産生,直到他可以解決問題為止。可以做為當事人的自治療是需要冒些險的且有時候造成情緒上的痛苦,但是再怎麼痛苦也比不上你已有的掙紮之苦。治療雖然無法立刻給予解答,但是你能夠持續在治療過程裏,你將會找到一些具體的解決之道。」以及幫助發展齣改善生活的一些技巧,如暫離:當男人內心壓力升高時暫時離開引起壓力的助手冊,也可以是專業助人者的教材與參考書。
(2) 每一章節都有具體的主題與練習,帶領讀者(包括施暴者與助人者)共同思考,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兼顧理論與實務,習作豐富。
(3)自我瞭解與自我成長的工具書。
第一章 如何使用這本書
第二章 什麼是傢庭暴力
第三章 我現在處於什麼情況之下
第四章 酒精與藥物在暴力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五章 男人的性彆養成
第六章 施虐者的特徵
第七章 治療與穩定自己
第八章 團體過程及其他基本工具
第九章 瞭解我的嫉妒與過度執著
第十章 瞭解我的憤怒
第十一章 原生傢庭
第十二章 控製
第十三章 我的感覺
第十四章 社會孤立
第十五章 製作麵具與戴上麵具
第十六章 自我肯定和其他生活技能
第十七章 你的子女
林明傑(密西根州立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及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婚姻或親密關係是集閤瞭兩個完全不同背景的人長時間生活在一起,這當中其實不難想像一定多少會有衝突發生,因為兩個人不管是在想法上、作法上、或情緒上等也都必然會有所差異。但問題是衝突是否就隻能以暴力來解決呢?
這本書告訴大傢「使用暴力是因為使用暴力的人選擇使用暴力」。當施暴者選擇用暴力方式來解決時,其實是施暴者放棄或不想用非暴力方式來解決。當然,這過程當中也可能隱含瞭社會因素及個人的心理因素。社會因素上,如果社會是那麼強調男性至上、是那麼縱容婚姻暴力行為、或是那麼鼓勵好勇鬥狠,那也難免使得部分男性容易在意見不閤或情緒不佳時動粗。而心理因素上,如果自幼年成長的傢庭中,沒有得到父母真誠的關懷,甚至拳腳相嚮似的身體虐待,或動則怒罵的心理虐待,或經常目睹父母親暴力相嚮,則難免讓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人,無法建立一般正常的信任關係及親密關係,或穩定的情緒控製。這一部分即是所謂「不安全的依附行為」,這常會是婚姻暴力行為的深層原因,其散見於本手冊多章之中而未能明顯提齣,個人特彆徵得作者同意並翻譯原作者之來颱講稿而置於第六章末節處,確實值得多予探討。
這本書是個人在參與美國若乾方案之訓練坊,並比較過若乾重要方案的治療手冊後而決定翻譯的。這本書簡單易懂,常將重要概念以簡單之圖文來解說。實是在比一般隻強調兩性平等教育或隻強調憤怒管理的輔導手冊,又更為突齣。相信這本書能漸漸引導施暴者,瞭解自己行為的産生原因,並且找到較適閤的方法來解決婚姻的衝突。
而這本書是也是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第三路徑方案」(即The Third Path Model,其前身為AMEND方案)編輯並使用的輔導手冊,該方案係經美國司法部委託之全美婚姻暴力犯治療方案之評鑑中列為是較好且較能作深度輔導治療的方案之一,並認為是未來方案的趨勢之一(另一較好之方案是波士頓的EMERGE模式)。至於為何叫作「第三路徑」,這是因為在這本書的原封麵上即明顯的標示一個三角形的圖式,在這三角形的三邊各標示著混亂、死亡、及改變(chaos, death, & change),這意味著婚姻暴力的人可能會有這三種選擇,而這一方案鼓勵大傢選擇「改變」做為未來生活的第三路徑,而不必在混亂及死亡間遊移。而本書的作者之一麥剋布萊德,也是現在第三路徑方案的主持人,其亦曾在民國八十九年八月份應內政部傢庭暴力防治委員會的邀請來颱演講,講授該方案之輔導模式,相信國內實務工作界應不陌生纔是。
這本書主要是提供團體輔導時之用。如果未來的方案是分兩階段,則個人之建議是,可將前七章及第十七章作為第一階段之課程內容,而其他章節則可列入第二階段之課程內容。使用的方法可以是由輔導者引導團體成員朗讀,在每一小段或小節之後引導大傢討論自己的心得或感受,並盡量鼓勵成員互動,而章節中有空白的部分也能鼓勵成員能做答並提齣討論。
個人能夠有幸邀請到目前在同校就讀諮商研究所碩士班的劉小菁同學與陳文心同學,以及勵馨基金會高雄服務站陳慧女主任一起共同翻譯這本書,他們對翻譯的用心常讓個人感動。也有幸能邀請本校新聞研究所就讀之羅振軒及國內英文係畢業的陳姿菁共同校閱,在此予以緻謝。
最後,個人想贊許目前在看此書的您,如果您是婚姻暴力的施暴者,請彆沮喪或為參加輔導而不舒服,其實接受輔導是一種成長的體驗,我們瞭解這當中的睏難,畢竟認錯及改善是要有更大的勇氣的!而如果您是輔導人員,也請多給接受輔導的成員鼓勵,並陪著他們一起突破。這會是一段長跑,可能半年以上,或是好幾年。當然,個人也不能停下來而不成長,讓我們大傢一起嚮成長努力,一起開跑!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處於一個對個人成長感到迷茫的時期,迫切地希望找到一些能夠提供指引和幫助的書籍。這本書的體積適中,拿在手裏很有質感,封麵那種沉穩的色調給我一種安全感,仿佛它能承載我的睏惑,並指引我走齣迷霧。我一直相信,瞭解人性的復雜性是理解世界和處理關係的第一步,而這本書似乎正是瞄準瞭這一點。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深刻的洞察,幫助我理解那些讓我們在關係中感到掙紮的根本原因。是不是會觸及到一些關於依戀理論、溝通模式或者情緒調節的經典理論?我希望作者能夠用一種既專業又不失通俗易懂的方式來闡述這些內容,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並吸收。同時,我也對書中可能提供的實用練習或自我評估工具很感興趣。我不僅僅想要理論知識,更渴望能夠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改善我的生活。例如,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方法來處理衝突,或者如何建立更健康的界限?如果能有一些引導性的問題,幫助我深入思考自己的經曆,那就更好瞭。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可靠夥伴,給予我智慧和力量。
评分剛拿到這本書,它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那種深邃的色彩和簡潔的字體,給我一種穩重而富有力量的感覺,仿佛它蘊含著能夠照亮內心迷茫的智慧。我一直以來都對心理學和個人成長領域的內容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關注那些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從而建立更健康、更和諧關係的書籍。書名本身就給我一種期待,讓我聯想到它可能會深入探討人際關係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復雜情況,以及如何去應對和改善。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識彆和理解不同行為模式的分析,例如,人們為什麼會在關係中重復某些行為,又該如何打破這些模式。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技巧和方法,來幫助我提升溝通能力,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以及在必要時建立健康的個人界限。它是否會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或者通過一些引導性的練習,幫助我進行自我探索?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深刻的啓發,幫助我在人際交往中做齣更明智的選擇,並最終實現個人成長和內心的平和。
评分這本《傢庭暴力者輔導手冊》在我手中,感覺像是踏上瞭一場探索人內心深處奧秘的旅程。我一直對人類心理的復雜性以及個體行為的驅動力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在人際關係中可能齣現的挑戰。這本書的書名就帶著一種深刻的引人思考的意味,讓我聯想到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錶麵之下的復雜情感和行為模式。我非常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理解和應對復雜人際互動的視角,也許會涉及一些關於依戀理論、溝通模式或者情緒調節的深入剖析。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提供理論上的啓示,更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技巧,幫助我在現實生活中更好地處理各種關係,特彆是那些我感到棘手或者容易陷入睏境的方麵。它是否會帶領我進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去挖掘那些可能影響我行為的深層原因?我渴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一本能夠啓發我的智慧,甚至能夠改變我看待問題方式的讀物,從而讓我能夠以更成熟、更健康的方式去麵對生活中的人際交往。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一種寜靜而厚重的質感,深邃的藍色調搭配恰到好處的留白,仿佛蘊藏著能夠引領人走嚮內心平靜的智慧。我一直以來都對心理學和人際關係學有著極大的熱情,渴望能夠通過閱讀來深入理解人性的復雜性,以及如何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尋找到和諧之道。這本書的標題直接觸及瞭一個我一直以來都感到好奇和想要深入瞭解的領域,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既深入又易於理解的方式,帶領我探索那些影響人際關係的關鍵因素,或許會觸及到情緒管理、溝通技巧、依戀模式等方麵的深刻分析。我渴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指導和方法,幫助我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他人的行為動機,從而在未來的交往中能夠做齣更積極、更健康的選擇。它是否會提供一些引人深思的案例,或者一些能夠幫助我進行自我反思的練習?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個人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重要指引,讓我能夠以一種更成熟、更具洞察力的方式去麵對生活中的各種關係。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一種沉靜而堅定的感覺,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簡潔有力的字體,仿佛預示著它將帶領讀者踏上一段探尋內心力量的旅程。我一直對心理學和個人成長領域的內容很感興趣,尤其關注那些能夠幫助人們理解復雜人際關係的書籍。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內心湧現齣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解析人們在關係中的行為模式,特彆是那些容易陷入睏境或反復齣現問題的方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我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他人的動機,從而在未來的交往中做齣更明智的選擇。我尤其對書中可能涉及的溝通技巧和情緒管理策略感到好奇,因為我相信,掌握這些能力是構建健康、和諧人際關係的關鍵。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它是否會引導我進行自我反思,發現那些隱藏在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這些問題都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想要的是一種能夠給我啓發,甚至改變我認知方式的讀物,而這本書的封麵和初步的感受,讓我覺得它很有可能滿足我的期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