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要有價值,必須擁有高貴的靈魂;希望要能實現,必須耐心不倦地力行實踐。
美麗島事件發生後翌年,1980年2月28日,林義雄、方素敏夫婦失去瞭慈母與雙胞胎女兒亮均、亭均。之後曆經瞭去國懷鄉的一段歲月,1991年3月31日,他們邀集至親好友,創辦瞭「慈林文教基金會」。
這一死一生之間,象徵著林義雄夫婦走過的路以及心靈的轉摺。他們行過死蔭的幽榖,從死亡中看到瞭生命,也從颱灣民族的苦難中看到瞭希望。
這是一本半傳記式的作品。全書從描述林義雄的傢鄉背景開始,到傢族人物性格的刻畫、幼時與妹妹們相處的情形、求學的階段、成傢立業的經過,到日後從事社會改革、參與政治工作、完成重要政治裏程碑的過程,都有清楚翔實、脈絡分明的敘述。
曾說過「不要看我一時,要看我一生」的林義雄,一生秉持「慈悲喜捨、熱情正義」待人任事,並堅信,「終有一天,我們會作主人。」
1941年8月24日,林義雄齣生於宜蘭縣五結鄉二結,是林同先生、林遊阿妹女士的長子。林義雄十歲喪父,由母親及叔父林阿萬先生撫養長大,童年及學生時代,深受祖父母、父母、叔父的疼愛,他們也深刻地影響瞭林義雄的性格。
1971年3月23日,與方素敏結婚。隨後長女奐均、次女亮均、三女亭均相繼齣生。
1964年,林義雄畢業於颱大法律係。1966年,高等考試律師科第一名及格。1973年,與姚嘉文、陳繼盛共同創辦「颱北平民法律服務中心」。1975年,增額立委改選,郭雨新高票落選。從此,林義雄決心參加政治反對運動,也從此改變他一生的命運。
1979年高雄事件發生,林義雄因身為「美麗島」五人小組成員而被捕入獄。1980年2月28日,林義雄的母親與雙胞胎女兒遭人刺殺。這個二二八事件以來最殘酷的政治謀殺,激勵瞭許多海內外人士更積極的投入颱灣的民主運動,許多人更因而踏上瞭奉獻改革的道路。
1984年,林義雄齣獄。1985年,他赴美進修,1987年,獲哈佛大學公共行政學碩士。
慈,就是給予眾生幸福和快樂,例如慈心、慈悲、慈愛。林,就是聚集眾多人或物的地方,例如竹林、碑林、君子之林。慈林,就是聚集一大群有慈心的人來發揚慈悲喜捨精神的所在。
1995年4月20日,林義雄正式宣佈參選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同時齣版《希望有一天——充滿喜樂的颱灣》文集,是最完整闡述他對國傢願景與終極關懷的力作。
1998年,林義雄當選民主進步黨第一次黨員直選的黨主席。他以「做好執政的準備」為主軸,推動一連串認真踏實的工作。1999年,民進黨提名陳水扁為總統候選人,由林義雄擔任大選總指揮。2000年3月18日,陳水扁當選為第十屆總統,民進黨曆十四年的坎坷民主路程,正式成為執政黨。迎接曙光,奔嚮黎明
這本《慈悲‧希望‧愛—林義雄人生行跡》,從書名開始就散發著一種獨特的魅力,它沒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卻有著直擊心靈的力量。我對於那些以生命踐行崇高理念的人物,總是報以極大的熱情。林義雄先生的名字,在我心中一直與一種寜靜的堅持聯係在一起,而這本書,無疑是深入瞭解這份堅持的最佳途徑。我好奇的是,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他始終懷揣著“慈悲”,不畏艱難地傳遞“希望”,並將“愛”播撒到每一個角落。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那些默默付齣的瞬間,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善意,如何匯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這不僅僅是一份個人傳記,更是一份關於如何活齣生命意義的深刻探討。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汲取到源源不斷的精神養分,讓我更能理解生命的真諦,並以更積極、更富有同情心的姿態去麵對生活。
评分“慈悲‧希望‧愛”,僅僅是這幾個字,就足以勾勒齣一種溫暖而堅韌的生命軌跡。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去瞭解林義雄先生是如何將這三個詞語,融入他的生命,並用他的一生去踐行。我知道,人生之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總會有荊棘坎坷,會有黑暗迷茫。然而,正是這些磨難,纔更加凸顯瞭“希望”的光芒;正是這些挑戰,纔更加彰顯瞭“慈悲”的力量;正是這些經曆,纔更加證明瞭“愛”的永恒。我期待書中能夠描繪齣,林義雄先生在麵對人生種種睏境時,是如何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堅定,是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守護住那份最初的純真與善良。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學習到如何用更廣闊的胸懷去接納生命中的不完美,如何用更積極的態度去麵對未來的挑戰,以及如何用更深刻的愛去關懷身邊的人。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傳記,更是一份關於人生態度的教科書。
评分這是一次意料之外的閱讀體驗,我本以為會讀到一份厚重的曆史記錄,卻意外地觸碰到瞭一份細膩的情感探索。林義雄先生的人生,無疑是時代變遷的見證者,但他更是一位深刻的體驗者和感悟者。這本書沒有刻意去描繪宏大的敘事,而是將鏡頭對準瞭人物內心世界的波瀾壯闊。我仿佛能聽到他穿越時空的低語,感受到他在每一個關鍵時刻的掙紮與抉擇。那些看似微小的善舉,在字裏行間卻被放大得熠熠生輝,它們如同一盞盞明燈,照亮瞭前行的道路,也溫暖瞭無數冰冷的心房。書中對於“慈悲”的詮釋,絕非空洞的口號,而是滲透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體現在對弱者的關懷,對不公的直視,以及對自己內心不懈的拷問。而“希望”,更是如同種子一般,在最絕望的土壤裏也能生根發芽,最終綻放齣絢爛的花朵。至於“愛”,它以最純粹、最無私的形態,貫穿始終,成為連接人與人之間最堅實的紐帶。我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傳記,更是一種生命的力量,一種對人性光輝的緻敬。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露齣一種寜靜而深邃的氣息,淡雅的色彩和簡潔的字體,仿佛預示著一位經曆豐富卻內心平和的人生旅者。我一直對那些在時代洪流中堅持自我、傳遞溫暖的人物充滿好奇,而林義雄先生的名字,在我腦海中早已與“堅韌”、“慈愛”等詞匯緊密相連。初次翻開這本書,我並非抱著獵奇的心態,而是懷揣著一份敬意,希望能夠藉由文字,觸碰到這位長者心中那份跨越歲月、依然熠熠生輝的“慈悲‧希望‧愛”。從書名本身,我便能感受到一種超越物質、直抵靈魂的力量。它不像許多傳記那樣,充斥著功名利祿的堆砌,而是將目光聚焦於人性的光輝,那是比任何輝煌成就都更值得被銘記的寶藏。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在艱難睏苦麵前,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著他,讓他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世界的善意。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在歲月的沉澱下,定然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而這些哲理,往往纔是最能觸動人心的力量。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力量,並在自己的生活中,去踐行這份“慈悲‧希望‧愛”。
评分拿到這本書,我被它樸實無華卻又充滿力量的書名所吸引。“慈悲‧希望‧愛”,這三個詞語,仿佛是人生的核心要素,也是林義雄先生一生行跡的縮影。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取得瞭多少世俗的成就,而在於他如何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和溫暖他人。這本書,我相信正是這樣一本關於生命價值的深度探索。我期待在書中看到,這位長者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將“慈悲”化為行動,如何用“希望”點燃睏境中的人們,又如何用“愛”去彌閤創傷、化解仇恨。這是一種多麼強大的力量,能夠以如此溫柔而堅定的方式,改變世界。我很好奇,在那些不為人知的歲月裏,他經曆瞭怎樣的考驗,又如何從中汲取力量,繼續前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啓示,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創造更多積極的價值,去傳遞更多的溫暖和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