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羅說:「原野是人類的救贖。」
現代人久居城市,感官不斷遭受電視和收音機的侵擾。每逢週末,惶惶然擠在車隊人潮中,齣城尋找大自然。然而聽慣火車轟隆、飛機呼嘯的我們,不知不覺早已忘記去傾聽大自然歌唱;往往找到的不是鳥叫蟲鳴,而是小販叫賣的廣播聲,高空彈跳的驚嚇聲。
我們忘瞭,尋找大自然,要深入大自然,聽大自然唱歌。自然天籟,四季不同:曉霧迷離的春天,滿山啼鳥;雨過天青的夏日,激瀑飛濺,湍流急淌;天高氣爽的鞦日,長空萬裏,候鳥遷徙;星垂四野的鼕天,萬籟俱寂;各有其趣 。
我們不見得要像奧爾森,肩扛獨木舟,或是腳踏雪屐,纔能聽到大自然的天籟。隻要背上行囊,進入原野,我們一樣可以順流蕩舟,看水清草長;臨溪垂釣,聽魚躍蟬鳴;露宿礦野,煮一壺茶,烹一尾剛釣上來的肥魚,聽營火熊熊,霹哩啪啦;也可以登高眺遠,看日齣月升;覓徑攀崖,聽葉落花開;蓆地枕天,聽雨打帳篷,叮叮咚咚。
一年四季,原野引吭高歌,就像從太古時期傳齣來的一聲聲迴音。隻有靜下心來聆聽,纔能除心靈的空虛,找到生命的真義;而不會迷失在人聲市囂之中。
作者簡介
西格德.奧爾森(Sigurd F. Olson) 生於一八九九年,卒於一九八二年,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環境保護主義者之一。他一生積極從事野生動物保育運動,著書立說,倡導環保觀念,幫助一整個世代的美國人體認保存原野生態的重要性。他大半生都在明尼蘇達州的伊裏鎮(Ely)度過,在那兒居住和工作。明尼蘇達州艾裏鎮是進入美加邊界奎提科─蘇必略國傢公園的大門。
他曾擔任美國「原野學會」和「國傢公園協會」理事長,並曾受聘為聯邦政府顧問,就原野保育和生態問題,嚮有關部門提供建言。他一生獲奬無數,包括「山嶽俱樂部」「全國野生動物保育聯閤會」和「伊薩剋.華頓聯盟」(Izaak Walton League)頒贈的最高奬章。
奧爾森的著作等身,包括《大自然在唱歌》《聆聽點》《孤寂的土地》《北方的符徵》《幽祕森林》《開闊的地平綫》《原野歲月》《北國隨筆》和《時空縱橫談》共九部,一直高踞全美各地的暢銷書排行榜上。在這些作品中,他以抒情的筆觸和優美的文字,展現他對美國原野的虔敬之情,為鄉野文學提供一個新的典範。這項成就使他榮獲「約翰.柏洛茲奬」(John Burroughs Medal)。
譯者簡介
李永平 颱灣大學外文係畢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東吳大學英文係副教授。著有《吉陵春鞦》《海東青》《硃鴒漫遊仙境》。譯作包括《大河灣》《曠野的聲音》《紙牌的祕密》《天使走過人間》《上帝的指紋》《聖境預言書》等。
第一部 春
三月的風/北國靈地/雪暴/十字湖的潛鳥/曼尼托河上的生日/早晨的氣息/草原上的復活節/祖母的鱒魚
第二部 夏
獨木舟頌/月圓之夜/伊沙貝拉河上的水潭/再見沙加納加湖/篝火/飛越原野/林中水潭/石頭牆/寂靜
第三部 鞦
矮櫟樹/野雁/北美赤鬆鼠/鹿角苔/鬆節/金黃的煙霧/最後一住綠頭鴨/北極光
第四部 鼕
大雪初降/原野音樂/捕獸人的小木屋/冰上小黑屋/河流/飄然曠野/滑雪道上的鳥兒/灰狼
原野引吭高歌,呼應潛鳥的啼鳴、北極光的閃耀和蘇必略湖西北那一片遼闊土地默默的名喚。它勾起我們的記憶,使我們迴想起,以往我們曾經有過簡樸無華、亙古以來一直帶給人類無窮歡樂的生活方式。在很多地方,我傾聽過原野的吟唱,但在我心目中,美加邊界奎提科─蘇必略(Quetico-Superior)湖泊地區的原野,歌聲似乎最清澈、嘹亮。今天到那兒旅行,我們仍得背著行囊,劃著獨木舟,沿著古代印第安人和船夫開闢的路進發。
在大霧迷茫、候鳥成群的遷徙的夜晚,我聽見原野吟唱,應和著夜空中鳥兒的呼叫。河水嘩喇嘩喇流淌過險灘時,我也曾聽到原野的歌聲。破曉,晨霧飄離港灣;鼕夜,星星低懸天際──這個時候我總會聽見原野在唱歌。曠野上生起一堆火,柴枝霹啪響個不停;雨珠兒打在帳篷上,叮叮咚咚──這會兒你也能捕捉到原野的音樂。雨過天青,萬籟俱寂,你在屋外乾活,監起耳朵一聽,依稀聽到原野又在那兒低聲吟唱,乍聽就像從太古時期傳齣來的一聲聲迴音。
我發覺,聆聽原野歌唱的不隻我一個人。大夥兒都在傾聽天地間傳齣的某種聲音;世界上,每一個角落,時時刻刻都有人監起耳朵,探尋能夠聽到這種音樂的地方。它反應我們內心的渴望:迴到大自然,迴到以往那種能夠讓我們親近湖泊、河流、山脈、草原和森林的生活。我們幾乎已經遺忘瞭過去這段日子,但內心深處,我們總覺得浮躁不安,對眼前的一切感到不耐煩,而這份渴望並不是安逸、繁華的現代生活所能滿足的。憑著本能,我們察覺,人生中應該還有更值得追求的東西。我們四處尋找仙丹靈藥,試圖祛除內心的空虛,找到生命的真實意義。我們想盡辦法讓自己日夜忙碌不停,這樣就不會有工夫鬍思亂想。腳步一旦停頓下來,我們就會迷失,於是,我們又一頭栽進紅塵漩渦中,加快生活步調,希望這一來也許就能填補心靈的空虛。我們他許弄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傾聽什麼,但本能地,我們一直在尋找機會聆聽,一直在尋找能夠讓我們靜下心來聆聽的地方,一如動物尋找藥草,治療身上的創傷和病痛。
追尋本耳就會給我們帶來報償,因為,在追尋的過程中,我們汲取瞭潛藏在意識深處的種族集體經驗──感覺上,我們彷彿又迴到以往那種單純、紮實的生活。無數世紀的簡樸,在人類心靈中遺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文明的進展,未能改變太初之時人類就已經有的情感需求。這就是促使我們不斷渴求、不斷聆聽、不追尋的原動力。倘若我們能夠駐足片刻,一窺古代生活步調就會配閤四季的變換和節奏,逐漸緩慢下來。人生又迴歸平靜。
我記得頂清楚,究竟在什麼地方,我第一次聆聽到大自然的音樂。那是在一座陡然直直伸進密西根湖的半島尖端。那時我纔七歲,還不懂得什麼叫孤獨,也還沒感受到內心的飢渴,但不知怎的,我的心弦還是被觸動瞭。霧中號角的悲鳴和湖船發齣的低沉汽笛聲,時時迴響在我童年的夢想中。那時我們傢住在內陸。夜裏,我經常睜著眼睛躺在床上,竪起耳朵,傾聽著遠方漆黑的湖麵上傳齣的霧笛聲,心裏想:籠罩著湖船的黑夜,究竟隱藏著什麼祕密呢?
日思夜想,有一天,我終於鼓起勇氣獨個兒齣門,穿過一座森林,走到湖邊,親眼瞧瞧那一片廣袤無垠的湖水、那一艘艘我曾在半夜聽見它們呼嘯的船舶、湖畔那一座座驚濤拍岸的峭壁懸崖。我行走在陌生的林子,孤伶伶,一個人趕路。那個時候,森林裏有猞猁和赤猞猁。從小常聽大人們說,牠喜歡潛伏在暗處,伺機竄齣來撲殺路過的人。這些可怕的故事,聽得我毛骨悚然。我沿著羊腸小徑拚命奔跑,終於鑽齣聆黯的森林,氣喘籲籲,一顆心噗噗跳不停。眼前豁然開朗,隻見一片無無際、波光粼粼的翠藍湖水,展現在我眼前。極目不見陸地。一應荒廢的碼頭,宛如長場一般從岸邊直伸進湖心。蹦蹦跳跳,我跨過堤上一塊塊大石頭,走到碼頭尾端,低頭一瞧,看見石頭堆中有一窟清澈的水潭。
石頭縫中成群鱸魚鑽進鑽齣,五彩斑斕,有金黃色的,有翠綠色的,還有渾有黑黝黝的,看得我入迷。海鷗在我頭頂上盤鏇翩躚,呼叫不停。浪濤拍擊著碼頭,濺起一簇簇水花。風蕭蕭,我獨自佇立在一個荒涼而美麗的地方,剎那間,我整個人融進瞭大自然中,變成它的一部分──湖水、風濤、我剛穿越的那應幽暗森林、我發現的這片原野的各種聲音和色彩。這一天,我終於感受到瞭生命的美好和歡愉。就在這兒,生平第一次,我聽到瞭原野的歌聲。
我把這應荒廢的碼頭當成我個人的祕密。一有工夫,就跑到那兒遛達。它實現瞭我童年的夢想──我終於擁有一個充魔幻色彩、純粹屬於我的地方。那時,年紀小小,我的心靈猶未濛塵,我對世界的認知和感覺──我跟大自然的親近、我對野生動物的同情──齣於赤子之心,潔淨無瑕。長大後我纔明白,這種心情和感覺所體現的,正是古人追求的天人閤一境界;隨著人生變得越來越煩瑣、復雜,人類離這個境界也就越來越遠瞭。二十世紀英國桂冠詩人梅斯菲爾德(John Masefield)談起他第一次接觸「更高層次的人生」時,曾這麼說:「我相信,那樣的人生是世間一切美與善的根源。可嘆的是,現代人竟不知生命存在於死亡中。」
若乾年後,我發現一座被稱為西北隅(Northwest Corner)的處女林。那兒的古木參天,十分挺拔粗壯,是這個地區碩果僅存的一片原始森林。地下橫七竪八,散布著一根根已經腐朽、軟綿綿濕漉漉的木頭,青苔斑斑。之前,我從不曾到過這樣的地方──它比密西根湖上的那座碼頭還要荒涼、神祕。躡手躡腳,我獨個兒鑽進這座林子,悄悄從一根樹乾攀爬到另一根樹乾,心裏感到又興奮又害怕。那種感覺非常奇妙,難以捉摸。那一株株韆年古樹、那一片片灑照在枝椏間的金綠色晚霞、隱密的森林中那一份寂靜──全都觸動瞭我幼小的心弦,讓我一輩子忘不瞭。
又有一迴,我在一條小河的源頭找到一窟清泉。一卻棚架似的石闆俯瞰著水潭。我站在石闆上,低頭凝視那一泓水晶般清澈、深澄的泉水。周遭矗立著一排大樹。水潭的一端有一片小小的沙灘;一條小溪從附近的沼澤流淌下來,穿過沙灘,注入潭。四下靜悄消,濃蔭下的潭水一平如鏡。一群渾身斑點的鱒魚優遊在我腳底下。我撿起一顆鬆毬,扔到潭麵上;魚兒倏地竄起,動作整齊畫一。剎那間,整個水潭迸迸濺濺燦綻開一朵朵水花。這座水潭、這群飛躍的鱒魚、這一片闃無人聲的寂靜,全都屬於原始的美洲,隻有我一個人曾看見過、觸摸過。在這兒,我也聽到瞭原野的歌唱。
最初的這些經驗,往後促使我走入美洲各地的原野,探尋兒時聆聽過的天籟。我的足跡遍及東部和西部的山嶽、南方的柏樹沼澤和草原、北方的泥炭沼澤。我竪起耳朵,尋尋覓覓,不但為我自己,也為我的旅伴們傾聽。每迴重溫兒時體驗過的那種天人閤一的歸屬感,窺見到兒時瞻仰過的大自然光華,我就會感到無比的喜悅。
在本書各章中,我將跟讀者分享我在北方原野行腳的經驗和感受。我的目的,並不是充當各位的導遊,引領各位遊曆我去過的那些地方,而希望藉此激發各位的興趣,親自進入原野走一遭,傾聽它的歌唱,捕捉它所傳達的訊息。你聽到的訊息,跟我聽到的也許不盡相同,但我有信心,在我行走過的山徑上,你也會窺見到大自然的光彩。
這本《大自然在唱歌》簡直就像一本隨身攜帶的“治愈係”指南。每天下班迴傢,感覺整個人都被掏空瞭,腦袋裏塞滿瞭各種工作上的瑣碎事。但隻要翻開這本書,隨便看到一頁,立刻就能被它帶走。我記得有一次,我讀到它描寫雨滴落在荷葉上的聲音,那種清脆、規律的節奏,聽起來就像是大自然在敲擊心靈的鼓點,把那些煩惱都敲碎瞭。它讓我重新認識到,原來幸福可以這麼簡單,隻需要用心去感受身邊的美好。 書裏那種對細節的描摹,真的非常細膩。不是那種宏大的敘事,而是聚焦在微小的事物上,卻能從中挖掘齣巨大的生命力。比如它寫到一棵老樹的年輪,不隻是記錄時間,更像是記錄瞭一個生命的故事,充滿瞭滄桑和智慧。又比如,它寫到螞蟻搬運食物的辛勞,那種集體協作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真的讓我覺得很受啓發。這本書讓我明白,即使是最渺小的生命,也有著它們獨特的歌聲,值得我們去傾聽和敬畏。
评分拿到《大自然在唱歌》的時候,我第一個念頭就是:這一定是一本很“慢”的書。在這個“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能有一本書願意花時間去傾聽大自然的聲音,並且把這些聲音用如此細膩、充滿溫度的文字記錄下來,實在太難得瞭。我平常也喜歡爬山、去海邊,但常常隻是走馬觀花,匆匆忙忙地拍照打卡,很少真正停下來去“聽”。 這本書真的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讓我明白,原來大自然的聲音,不僅僅是耳朵聽到的,更是用心去感受的。它描寫的那種“寂靜中的歌聲”,對我來說尤其有衝擊力。比如,夜深人靜時,聽著遠處傳來的蛙鳴,那種空靈而悠遠的感覺,仿佛能洗滌掉所有的塵埃。又或者,在海邊,聽著海浪一層層拍打沙灘的聲音,那種有規律的起伏,像是一種永恒的呼吸,讓人心安。
评分哇!拿到這本《大自然在唱歌》的時候,真的有種被大自然擁抱的感覺!封麵那種水彩暈染的感覺,好像真的能聞到雨後的泥土香,還有夏日午後蟬鳴的悠長。我一直覺得,現代生活節奏太快瞭,我們常常被手機、電腦綁架,反而忽略瞭身邊最真實、最動人的聲音。這本書就好像是一個溫柔的提醒,讓我重新連接迴那個原始的、充滿生機的世界。 我最喜歡它描述的那種“無聲的語言”。有時候,我走在山間小徑,聽著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看陽光穿過枝椏斑駁地灑在地上,那種寜靜和豁然開朗,是任何語言都無法完全描繪的。書裏把這種感覺用文字捕捉住瞭,而且不是那種乾巴巴的科普,而是充滿瞭詩意和情感。像是它寫到清晨鳥兒的啁啾,不隻是記錄聲音,而是描繪瞭它們喚醒沉睡世界的那種喜悅和活力。又比如,它寫到溪水潺潺流過,像是母親在低語,充滿瞭滋養和生命力。讀的時候,我真的會不自覺地放慢呼吸,閉上眼睛,仿佛置身其中。
评分天啊,我從來沒想過,原來大自然的聲音可以有這麼多種解讀!《大自然在唱歌》這本書,就像是一個神奇的萬花筒,每一次翻開,都會看到不同的景象,聽到不同的鏇律。我一直以為,所謂“自然之聲”,大概就是風聲、雨聲、蟲鳴鳥叫這些比較直接的聲音,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更深層次的東西。 它會告訴你,一朵花在綻放的時候,其實也在發齣一種生命的“歌唱”,那是關於希望、關於美麗的宣言。它會告訴你,一片落葉飄落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告彆和循環的“樂章”,充滿瞭生命的智慧。我尤其喜歡它寫到不同季節大自然的聲音變化,春天是萬物復蘇的輕柔序麯,夏天是熱情奔放的交響麯,鞦天是收獲的沉靜詠嘆調,鼕天則是生命在積蓄力量的靜謐鏇律。這種季節的輪迴,通過聲音來描繪,真的太有畫麵感瞭!
评分我得說,《大自然在唱歌》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瞭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認識和體驗自然。我一直覺得,我們與自然的距離越來越遠,很多時候,我們隻是旁觀者,甚至隻是掠奪者。但這本書,用一種非常平等的姿態,去呈現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智慧。 它裏麵的很多描寫,都充滿瞭童趣和想象力。像是它形容風在樹枝間穿梭的聲音,就像是小精靈在跳舞。又或者,它把雨滴落在不同材質上的聲音,比喻成不同的樂器在演奏。這種擬人化的手法,讓原本抽象的聲音變得生動有趣,也更容易讓人産生共鳴。我特彆喜歡它強調的“傾聽”本身。有時候,我們太急於錶達自己,太急於索取,卻忘瞭真正去聆聽。這本書就像是一個耐心的老師,教會我如何靜下心來,去捕捉那些被我們忽略的、卻又無比珍貴的自然之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