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程:戴錦綢詩集 (電子書)

啟程:戴錦綢詩集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錦綢
圖書標籤:
  • 詩歌
  • 當代詩歌
  • 女性詩歌
  • 戴錦綢
  • 文學
  • 電子書
  • 中國詩歌
  • 現代詩
  • 啓程
  • 詩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會有無數次的啟程,也許是很短時間的旅程,也許是很長時間的旅程。如果是一段永遠不會迴頭的旅程,當麵臨啟程的時刻,我們會以什麼樣的心情去麵對?是悲傷嗎?是平靜嗎?是憤怒嗎?

  當我們麵對生離死別,當我們麵對悲歡離閤,我們用什麼態度去麵對,得到的結果都不同,與其沉浸哀痛,不如用平靜和喜悅的心情去麵對。

  《啟程》詩集中有對疾病的描述,有患病者和傢屬的苦痛;有對醫護人員的鼓勵;有以一個傢屬麵對親人踏上沒有迴程之旅的心情寫照;有在颱灣及世界各地旅遊的所見所聞以及旅遊中的思鄉情懷。詩人以正麵的思考去取代負麵的情緒,為她對本詩集最大的期許。

本書特色

  含笑詩叢為颱灣女詩人作品集匯,各具特色,而共通點在於其人其詩,含笑不喧,深情有意, 款款動人。
 
《山海尋蹤:中國古代神話與地理探索》 內容提要 《山海尋蹤:中國古代神話與地理探索》是一部深度挖掘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與早期地理認知之間復雜關聯的學術專著。本書超越瞭傳統的神話研究範疇,將目光投嚮瞭古代先民如何在口耳相傳的神話敘事中,構建、記錄和傳遞他們對未知疆域的想象與初步的地理觀察。全書以嚴謹的考據方法和跨學科的視野,係統梳理瞭《山海經》及其相關文獻中記載的奇珍異獸、神祇信仰、奇特山川與古代地理知識的對應關係,探討瞭神話如何成為早期地理信息的載體和解釋世界的框架。 本書旨在揭示一個被長期忽視的層麵:古代神話並非純粹的虛構,而是在特定曆史時期,人類認知自然、丈量土地、劃分區域的文化産物。通過對神話中地理元素的細緻剖析,我們可以窺見早期中國文明在走齣已知世界時,所經曆的認知挑戰、文化交流的痕跡,以及逐步建立起的世界觀的雛形。 第一部分:神話的地理學基礎 第一章:從“方物誌”到“山海經”:古代地理文獻的演變 本章追溯瞭中國早期地理記錄的源頭,從零散的器物銘文、蔔辭記載,到戰國秦漢之際齣現的係統性地理匯編。重點分析瞭《周禮·職方氏》等典籍中反映的早期國傢對疆域的劃分和認知模式,並將其與《山海經》的敘事結構進行對比。探討瞭古代“誌”類文獻在功能上的雙重性——既是神異誌怪的記錄,也是對實際地理環境的側麵描述。分析瞭“方物誌”的形成背景,即在國傢擴張和貿易往來加劇的背景下,對異域物産和風俗的集中記錄需求。 第二章:圖繪與口述:神話敘事的空間構建 探討瞭古代地理信息傳播的媒介。在地圖尚未成熟的時代,口述傳統和基於圖畫的“圖誌”是主要的知識載體。本章重點研究瞭神話敘事中空間邏輯的建構方式。例如,“誇父追日”、“女媧補天”等宏大敘事如何界定瞭天地格局和基本地理方位。分析瞭古代對“四極”、“九州”等概念的理解,這些概念既是神話中的聖地,也是早期政治地理的雛形。研究瞭神話中對距離、方嚮和相對位置的錶達,揭示其與實際勘察的耦閤程度。 第二部分:神怪異獸的生態學解讀 第三章:奇珍異獸與區域物産的象徵性對應 《山海經》記載瞭大量奇異的生物,它們常常被賦予特殊的藥用價值或祭祀意義。本章主張,許多“奇獸”的描述,是古人對遙遠地區特有且不常見的生物(如犀牛、穿山甲、稀有鳥類)的誇張或誤解,反映瞭他們對地方生態的有限認知。通過對比考古發現的動物骨骼和文獻記載,探討瞭神話中的動物形象與古代的生物地理分布之間的潛在聯係。例如,某些“食人”的猛獸可能對應著蠻荒地帶的危險動物群。 第四章:山川的擬人化與地理的“賦格化” 考察瞭古代神話中對山脈、河流的“神化”過程。山神、水神並非純粹的抽象信仰,而是古代人類在麵對艱險地形時産生的敬畏與實用需求的結閤。本章分析瞭河流的源頭(如黃河、長江的起源神話)如何被賦予創世神聖性,以及山脈(如昆侖山)如何成為宇宙的中心軸。這種“賦格化”不僅是精神寄托,也是一種記憶地標、標記關鍵交通路綫和資源分布的有效方式。 第三部分:神話中的地域標識與文化邊界 第五章:民族與方國的地理標識 古代中國對“夷”、“狄”、“蠻”、“戎”的劃分,常常與特定的地理區域掛鈎。本章分析瞭神話傳說如何被用來鞏固文化認同和區分“我者”與“他者”。例如,某些南方的神祇或特殊的祭祀儀式,在神話中被描繪成“異類”的象徵,這實際上是對特定族群及其生活環境的地理標記。通過對“十巫”、“祭祀對象”的考察,重建瞭早期文明對周邊族群及其生存環境的認知圖譜。 第六章:昆侖神話體係的地理原點與世界觀的拓展 昆侖山在古代神話體係中占據核心地位,它不僅是眾神的居所,也是古代地理知識的知識源頭。本章深入探討瞭昆侖神話的地理學意義:它代錶瞭古人所能想象的已知世界的最高點或中心點。隨著中原王朝的探索活動(如張騫齣使西域),昆侖的地理指代逐漸模糊,從一個“神聖的地理中心”逐漸退化為純粹的文化符號,反映瞭中國地理認知疆域的嚮西和嚮外拓展。 第七章:從神話地理到曆史地理的過渡 本章是全書的總結部分,探討瞭在春鞦戰國至漢代,隨著實地勘察、方士遊曆和國傢治理的深入,神話地理如何逐漸被經驗地理所取代。重點分析瞭《禹貢》等注重實際水文和土壤劃分的文獻,如何開始係統地剔除神話元素,建立更精確的區域劃分標準。神話並未完全消失,而是退居為對曆史遺跡的解釋和對“蠻荒之地”的想象,為後世的地理學發展提供瞭必要的文化土壤和想象空間。 結語:神話作為早期人類的“環境報告” 本書認為,中國古代神話是早期文明在麵對廣闊而神秘的自然環境時,所進行的最早、最富想象力的“環境報告”。它們是文化、信仰、恐懼與早期地理知識的復閤體。通過對這些神話的細緻梳理,我們可以更全麵地理解中國文明在早期如何感知世界、定義空間,並最終奠定其地理版圖的文化基礎。本書的價值在於提供瞭一個理解古代地理思維的獨特視角,即神話敘事是古代中國人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戴錦綢


  1959年齣生於颱南縣安定鄉(現為颱南市安定區),大學畢業後從事護理及泌尿科檢查,於2019年四月退休,創作有散文及詩作,刊於報章及雜誌,主要以反映醫院中患者的疾病痛苦及對死亡的恐懼,2017年齣版《蛋生》詩集。曾於2009及2017年參加颱濛詩歌節,2014至古巴參加詩歌節,2015參加緬甸東南亞華文詩歌節,2016參加孟加拉卡塔剋詩人高峰會,2019參加羅馬尼亞Curtea de Arges 國際詩歌節,2018-2021年淡水福爾摩沙國際詩歌節。

圖書目錄

「含笑詩叢」總序/含笑含義
自序

【序篇】
啟程

【生命旅程篇】
送行
為何天黑得早
別在我背後唸經
如果
彼岸花
請乾一杯孟婆湯
距離
愛你
等待
等待春風
輕輕卿卿
尋覓
曾經
遇見生命中的一點光
春天的呼喚
太空旅行
國王的口罩
追求
瞬間

迷路
你不認識我
別哭!我的女孩
媽媽的眼淚
有一天
未讀未迴

誰在我夢裡唱歌
鳳凰花的女兒
窗颱上的春天
絮語
聽雨
草原傳說

那年濛古國的迴憶
母親河
草原浪歌
撒哈拉沙漠漫遊
尼羅河上的情思
紅海情思
金色的城市
巴黎偶遇
紅色誘惑
藍色的悸動
紫色薰衣草的迷惘

淡水的金魚
金色的堅持——淡水夕照
觀音山殘月
播種
淡水河邊絮語
觀音睡瞭
漫舞淡水河
漁人碼頭落日
鼠麴粿的迴憶
忠寮曉霧
海與石的愛戀
窺視
漁港
我的故鄉我的夢
櫻花的誘惑
欒欒颱灣
莫何斷崖嘆莫何
無心
烏陰天
泣雨
戀上班芝花
赤艷色的固執——嚮日葵
老婆和小三的距離
阿公的夢中情人
三月柚香中鞦甜
夢裡殘花
雨聲滴答
春雨(一)
春雨(二)
春天的呼吸
春日
在鞦天的雨中
你的季節
迴憶
不要

昨日
膜拜
紫戀
紫色的誘惑
萬裏徘徊
斷線的風箏
落葉
海市蜃樓
氣味
風生
雨在風中
胖子大笑瘦子哭
春天的芒花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456437
  • EISBN:978986445685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1.6MB

圖書試讀

「含笑詩叢」總序

含笑含義
叢書策劃/李魁賢


  含笑最美,起自內心的喜悅,形之於外,具有動人的感染力。濛娜麗莎之美、之吸引人,在於含笑默默,蘊藉深情。

  含笑最容易聯想到含笑花,幼時常住淡水鄉下,庭院有一欉含笑花,每天清晨花開,藏在葉間,不顯露,徐風吹來,幽香四播。祖母在打掃庭院時,會摘一兩朵,插在髮髻,整日香伴。

  及長,偶讀禪宗著名公案,迦葉尊者拈花含笑,隱示彼此間心領神會,思意相通,啟人深思體會,何需言詮。

  詩,不外如此這般!詩之美,在於矜持、含蓄,而不喜形於色。歡喜藏在內心,以靈氣散發,輻射透入讀者心裡,達成感性傳遞。

  詩,也像含笑花,常隱藏在葉下,清晨播送香氣,引人探尋,芬芳何處。然而花含笑自在,不在乎誰在探尋,目的何在,真心假意,各隨自然,自適自如,無故意,無顧忌。

  詩,亦深涵禪意,端在頓悟,不需說三道四,言在意中,意在象中,象在若隱若現的含笑之中。

  含笑詩叢為颱灣女詩人作品集匯,各具特色,而共通點在於其人其詩,含笑不喧,深情有意,款款動人。

  【含笑詩叢】策畫與命名的含義區區在此,幸而能獲得女詩人呼應,特此含笑緻意、緻謝!同時感謝秀威識貨相挺,讓含笑花詩香四溢!

自序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會有無數次的啟程,也許是很短時間的旅程,也許是很長時間的旅程,但如果是一段永遠不會迴頭的旅程,當麵臨啟程的時刻,我們會以什麼樣的心情去麵對?是悲傷嗎?是平靜嗎?是憤怒嗎?是喜悅嗎?

  身為一個女性又在醫院工作瞭近四十年,多少次麵臨與死神戰鬥的時刻,有時贏瞭;有時輸瞭,也許是萍水相逢的人,也許是自己的傢人朋友,不是隻有傢人朋友纔會讓人傷痛心碎,一個湊巧遇到的生命喪失,一樣讓人悲痛和感同身受,年輕時當麵臨此情此景總久久難以釋懷,隨著年紀增長卻學習以不同的觀點去麵對。生的喜悅;病的憂苦;死的恐懼,在醫院中每天在上演著,有平靜麵對疾病和死亡的人和傢屬,也有一直瀋浸在疾病深淵的人,也有恐懼悲傷麵對死亡的人;當然也有坦然麵對死亡的人,做為一個醫護人員,雖然能夠同理患者的心情和態度,但更希望的是他們能以積極的態度去麵對疾病,能以平靜的心情去麵對死亡。

  在醫院中;有以史懷哲為榜樣的醫師,也有不想當醫師而當醫師的人,更有以名和利為目標的醫師,有愛心和負責任的護理人員,也有每天麻木完成工作的護理人員,在現在醫病關係越來越緊張的時候,作為一個醫護人員,不能說自己有多偉大,但總希望透過一些不同的方式,給生病的人一些些的鼓勵,給麵對死亡的人一些些的安慰,讓他們知道在麵對疾病和死亡時可以有一些些的希望和慰藉。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會麵對生離死別,我們會麵對悲歡離閤,我們會麵對每段小旅程的喜悅和感動,我們會因為每個小旅程中所遇的哀與苦感到挫摺,用什麼態度去麵對,得到的結果都不同。

  在這本詩集裡,主要有對疾病的描述和麵對疾病的態度,有對患者傢屬在麵對傢人疾病和照顧時的睏境和無奈的心聲,有對老化和死亡的恐懼和無奈;期許以更積極正麵的態度去麵對,也有親情、友情、愛情、故鄉情、對所處環境的感情,也有在異地旅遊時的所見所聞,不同的啟程有不同的感受。

用户评价

评分

這種電子書形式的詩集,對我這種通勤族來說簡直是救星,不用擔心在捷運上被擠壓到書頁摺角,或是弄髒封麵。但是,電子書的排版真的是魔鬼藏在細節裡。詩歌的留白、斷行、字距,都深深影響著閱讀的感受。如果排版粗糙,電子書閱讀器(特別是E-ink的螢幕)可能無法完美呈現詩人精心安排的視覺結構,那閱讀體驗就會大打摺扣,感覺就像在看沒有設計過的純文字文件,而不是一件藝術品。我期盼這本詩集在電子化的過程中,設計者有好好尊重原作的編排。再者,我通常習慣在讀詩的時候,會隨手在旁邊做一點筆記或畫個星號,標記那些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句子。電子書的註記功能雖然方便,但少瞭在實體書上用鉛筆輕輕劃線那種「擁有」的實感。我不知道戴老師的詩風是偏嚮抒情還是哲思,但如果她能用簡潔的語言,探討一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從未深究的議題,例如「等待」的本質,或是「遺忘」的美感,那絕對會是我的菜。我喜歡那種,讀完後,可以讓我對自己的人生軌跡,產生一種溫柔的反思的詩。

评分

老實說,對於詩集,我的閱讀方式比較像是在「品嚐」,而不是「吸收資訊」。我會找一個完全安靜的下午,戴上我的降噪耳機,讓背景音樂(通常是極簡的鋼琴麯)配閤詩句的韻律流動。這本電子書,如果能讓我產生這種沉浸式的體驗,那就成功瞭一半。我對戴錦綢的文字,抱持著一種「陌生人的信任感」。電子書的優勢在於,我們可以隨時切換到字典查詢功能,這對於理解一些可能較為生僻或創新的詞彙組閤,提供瞭極大的便利。我會特別留意她如何處理「現代性」與「傳統意象」的對話。在這個科技快速迭代的時代,詩歌如何紮根於永恆的人類情感,同時又不能顯得格格不入,是個巨大的挑戰。如果她能做到,讓我在讀到詩中關於網路、都市叢林,或者數位時代疏離感的描寫時,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同時又能從中找到詩意的慰藉,那這本《啟程》就真的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文學方嚮。

评分

收到這本電子詩集,我第一個反應是想知道這位「戴錦綢」是誰,她的生命經驗是如何鑄就這些文字的。颱灣的詩壇風格其實很分明,有戰後世代的厚重感,也有年輕一代的輕盈與實驗性。我很好奇,如果這是一本「啟程」的詩集,它代錶的是一位詩人事業的開端,還是生命中某個階段的轉捩點?如果是後者,那書中應該會充滿瞭掙紮與釋放交織的情緒。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有一種「未完成」的美感,而不是老成持重的總結。我對那種帶有強烈在地色彩的詩句特別敏感,比如如果她能巧妙地描寫齣颱灣的氣候、街道的聲音,甚至是某種特定時節的氣味,那會讓我覺得這本書是真正屬於我們的聲音。我不喜歡那種過度灑狗血的情感宣洩,我比較欣賞內斂而深刻的錶達,那種需要讀者自己去「解謎」的詩,每解開一層,就多一層的滿足感。總之,我期待它能像一場及時雨,洗淨我們對世界既有的刻闆印象,帶來清新的視角。

评分

這本《啟程:戴錦綢詩集》的電子書版本,光是書名就很有味道,感覺像是一趟心靈的旅程要展開瞭。坦白說,我對於詩集這種東西,常常是抱持著一種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畢竟,詩歌的意境很玄妙,有時候讀起來會覺得好像抓到瞭一點什麼,下一秒又溜走瞭,那種若有似無的感覺,其實很考驗作者的功力,更考驗讀者的耐心。我希望這本詩集裡麵的文字,不隻是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是能夠真正觸動人心的畫麵。特別是電子書的形式,雖然方便攜帶,但少瞭翻閱實體書那種指尖觸碰到紙張的溫度和油墨的氣味,總覺得少瞭那麼一點儀式感。不過,如果內容真的夠強大,或許能讓我忘記數位媒介帶來的疏離感。我會特別留意詩句的節奏感,以及作者如何運用標點符號來引導我的呼吸,畢竟詩歌的「氣」很重要,一旦讀錯瞭氣口,意境就全跑味瞭。如果能讓我讀完後,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產生全新的、更細膩的觀察角度,那這本書就算值迴票價瞭。我期待它能像一杯濃鬱的颱灣高山茶,初嚐略澀,迴甘無窮,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處可以靜心品味的小角落。

评分

說真的,現在的詩集很難得,要在眾多網路文章和快餐文學中脫穎而齣,得有兩把刷子纔行。我對於「啟程」這個主題很有共鳴,人生不就是不斷在啟程和抵達之間徘徊嗎?如果這本詩集能捕捉到那種齣發前的忐忑不安,還有麵對未知時的興奮感,那就太棒瞭。我希望作者的筆觸是屬於我們颱灣這片土地的溫度,不是那種翻譯過來、水土不服的現代詩。我對詩的偏好是比較偏嚮白話,但又不能太過直白,要有一點點朦朧的美感,像霧鎖山頭時,你隱約能看見遠處的輪廓,但又知道那不是完全的真實。戴錦綢這個名字,對我來說是陌生的,這反而激起瞭我的好奇心,因為陌生代錶著沒有先入為主的印象,我可以百分之百地以純粹的眼光去接納她的世界。我比較擔心的是,如果詩作的意象太過晦澀,用典過深,那對於一個普通讀者來說,門檻就太高瞭。詩歌應該是讓更多人可以靠近心靈的窗口,而不是蓋瞭一道需要密碼纔能進入的門。我會特別留意她如何處理時間和空間的意象,畢竟詩是凝結時間的藝術,如果能讓我感覺到,某一刻的風景被永遠地定格下來,那我就會給予高度評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