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文明八千年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東亞文明八千年


著者 沈福偉
齣版者 上海人民出版社
翻譯者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23/04/01
語言 語言:簡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4-03-2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本書用曉暢的文字,以世界文明大潮為經絡,闡述以黃河和長江為主體的東亞文明中心從誕生、成長、傳承、發揚到轉型的全過程,對進入文明社會以後的東亞文明與世界其他主要文明潮流發生的聯繫,以及彼此經過交流、碰撞、更新達到融和的歷史作綜合評述。
 
整部作品視野廣闊,將中國文明置於東亞乃至世界的大舞臺上,要言不煩地敘述中華文明以及東亞文明對於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將東亞文明數千年來的輝煌成果囊括其中,體現了作者深厚的史學功底和學問上的博古通今。

著者信息

沈福偉(1935—2021),江蘇蘇州人,畢業于復旦大學,蘇州大學社會學院退休教授,曾任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理事、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理事、江蘇省世界史學會副會長。研究方向為亞洲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現代化與世界經濟。著有《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國與非洲》、《中外文化因緣》、Cultural Flow Between China and Outside World Thoughout History、《中國與西亞、非洲文化交流志》(百卷本《中華文化通志》之一)等,發表論文四十餘篇。

東亞文明八千年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卷首語  文明的潮流1
上編  成長
第一章  東亞文明的曙光3
一、東亞的地理環境3
二、東亞文明的誕生8
三、東亞農藝的區域特色15
(一)世界農藝作物八大中心15
(二)長江流域稻作農業的原生中心20
(三)稻作文化的海外傳播25
四、東亞文明展示的文化社會形態之一:長江文明33
(一)長江流域的濕地農業33
(二)長江流域早期的飲食文化36
(三)長江流域早期的絲、漆、玉琢和幹欄文化39
五、東亞文明展示的文化社會形態之二:黃河文明44
(一)黃河流域的旱地農業44
(二)黃河流域早期的飲食文化48
(三)黃河流域的冶銅工藝51
六、走進文明社會54
(一)冶金與城市的出現54
(二)玉文化和中原文明的崛起56
第二章  夏商周三代:東亞文明的古典時代65
一、夏代開創的文明中心65
二、神權與王權合一的商文明71
三、西周宗法制度下的中原文明81
四、東亞文明中心的禮俗96
第三章  東亞文明中心的三合一範式104
一、走進鐵器時代的成周東亞文明中心104
二、東亞文明中心之一的夏文化區109
(一)春秋戰國時期的禮俗110
(二)土地私有化進程中社會關係的變化115
(三)私學興起催發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118
(四)實施郡縣地方行政,強化中央集權體制124
三、東亞文明中心之二的楚文化區126
(一)楚文化源流126
(二)楚、越爭戰下的文化融合129
四、東亞文明中心之三的越文化區132
(一)百越民族的形成132
(二)吳越文化的地域特色134
五、太平洋上古老的文化傳遞線139
(一)東海、北太平洋區139
(二)南海、波利尼西亞區149
六、南海、印度洋文化傳遞線151
第四章  東亞與西亞、地中海三大文明中心最早的聯繫157
一、商周文化與草原民族157
(一)商周文化與北方遊牧文化157
(二)西元前6世紀通向歐洲的絲綢之路159
二、古代西方文明大國如何稱呼中國163
(一)中華文明的前哨:蔥嶺東側的西周國163
(二)伊朗化的中國譯名164
(三)希臘使節造訪洛陽166
三、中國西南高地居民和東南亞文化170
(一)中國南方的大石文化170
(二)移民與銅鼓文化172
(三)哀牢國與中國南方棉織業基地的成長175
四、《山海經》中的亞洲地理知識179
(一)《山海經》的年代與佛教資訊179
(二)《山海經》中的亞洲民族與美索不達米亞184
五、東方與西方:文明的邊界188
(一)波斯帝國與東西方文明的互動188
(二)文明世界中的東方與西方:亞歷山大東征催發的文明旋流190
第五章  秦漢開放的絲綢之路與西域文明的東傳194
一、秦漢帝國與天山南北政治形勢的變化194
(一)統一王朝的政治體制與農牧界線的設定194
(二)最早出國考察的張騫198
(三)陸上絲綢之路200
(四)海上絲綢之路202
二、中國和大宛、康居:草原民族的傳媒204
(一)漢代的西域204
(二)文化的鏈環205
三、中國和伊朗:文化交流的主體207
(一)漢代的安息207
(二)各顯其長的中伊技藝209
四、中國和羅馬:最闊綽的交易夥伴211
(一)漢代的大秦211
(二)《魏略》中的大秦都:羅馬城213
(三)羅馬世界和中國文明215
五、中國和印度:海陸交通的樞紐217
(一)漢代的月氏、天竺217
(二)中印工藝交流和佛教東傳219
六、東亞文明圈的形成221
(一)中國向朝鮮半島的三次移民潮221
(二)秦漢時代的越南223
(三)永昌郡和中南半島224
(四)徐福東渡232
(五)彌生文化時代的日本233
第六章  絲路和3—6世紀湧動的文明大潮236
一、伊朗文明與騎馬民族的東進236
(一)草原帝國的迭興236
(二)南北朝時期的交通239
二、通向拜占庭和羅馬之路240
(一)中國和拂菻240
(二)養蠶和絲織的種籽242
(三)羅馬和中國玻璃製造業243
三、佛教和求法運動244
(一)西天佛國:朱士行到惠生的理想國244
(二)佛典翻譯和中國文學246
(三)佛教美術和中國藝壇248
四、外僑和新宗教、新文明248
(一)沙漠城鎮和新宗教248
(二)北方藝術中的外來風格250
五、中外科學技術交流252
(一)天文、算術252
(二)甲騎具裝252
(三)制陶技術255
(四)園藝作物256
六、東進的移民與佛教257
(一)邪馬台國和亶洲257
(二)漢族移民和日本絲綢文化的肇始258
(三)佛教的東渡260
(四)百煉鋼傳承下的日本刀261
七、美洲航路的發現264
(一)慧深所見扶桑國264
(二)中國人首先“發現新大陸”265
八、隋朝統一全國,重振東亞文明雄風266
(一)隋和西域各國的關係267
(二)日本遣隋使和飛鳥文化269
(三)林邑、赤土和印度文化271
第七章  世界三大宗教文明與東西方文化融通273
一、世界三大宗教文明的形成273
(一)歐洲基督教的分化273
(二)伊斯蘭教的興起275
(三)成為佛教文明中心的中國佛教276
二、大唐帝國的政體279
(一)大唐盛世的國疆與政區279
(二)大興學校,更新儒家教育284
(三)推進科考下的職官制度287
三、禮法並治下的唐律293
四、唐代禮俗與節令300
(一)五味與食療300
(二)面目一新的酒菜花果303
(三)茶飲成風311
(四)飲食文化的高峰期312
(五)唐代市井風俗318
五、唐代的交通線325
(一)安西—西域道325
(二)安南—天竺道326
(三)廣州—海夷道326
(四)對日交通和日本遣唐使328
(五)唐代的對外視窗:敦煌和廣州329
(六)亞洲文明的中心:長安331
六、伊斯蘭世界與東亞文明333
(一)烏瑪耶時期與唐朝的關係333
(二)阿拔斯時期與唐朝的關係334
(三)中國工藝與伊斯蘭文明335
(四)阿拉伯煉丹家337
(五)阿拉伯香藥338
七、唐和拜占庭及非洲339
(一)唐和拜占庭339
(二)杜環和唐代的非洲知識341
八、唐和印度342
(一)中印文化使者玄奘342
(二)王玄策的業績343
(三)印度天文學和瞿曇監344
(四)印度醫藥和技術345
九、唐代東亞文明的繁榮346
(一)唐和新羅佛教文化的交流346
(二)唐代的新羅僑民348
(三)日本遣唐學生、僧侶和大化革新349
(四)鑒真東瀛傳律、傳藝352
(五)白居易和日本白體詩353
(六)日本文字的誕生354
十、中印文化交替影響下的東南亞各國356
(一)安南、環王356
(二)真臘357
(三)驃國358
(四)墮和羅359
(五)訶陵、佛逝360
第八章  跨進中國的航海世紀362
一、宋代的海洋外交362
(一)高麗362
(二)日本364
(三)交趾、占城365
(四)真臘366
(五)麻逸367
(六)渤泥367
(七)三佛齊、闍婆、蒲端368
(八)馬來半島各國370
(九)蒲甘371
(十)天竺、注輦371
(十一)大食373
(十二)俞盧和地374
(十三)拂菻376
二、宋代海外貿易的興旺377
(一)宋代的海港377
(二)絲綢的海外市場383
(三)海上陶瓷之路384
(四)宋代五大進口貨物387
三、東亞地區文明的互動389
(一)北宋日僧入華巡禮389
(二)南宋禪宗東渡391
(三)日本宋學的興起393
(四)王氏高麗與宋文化394
(五)越南的文化革新396
四、中國三大發明在海外398
(一)航海羅盤398
(二)造紙與印刷術399
第九章  歐洲將目光轉向東方世界402
一、迅速拓展的世界402
(一)從十字軍東征到蒙古西征402
(二)世界三大文明的實地見聞404
(三)汪大淵考察的海外文明406
二、元代中國社會的變遷408
(一)激蕩變化中的中國社會408
(二)道教的全盛時期414
三、元與亞非國家的通使和文化交流417
(一)楊庭璧出使馬八兒、俱藍417
(二)元與麻喏巴歇的關係418
(三)元與緬甸419
(四)周達觀真臘見聞420
(五)中泰關係的新紀元421
(六)元與東非國家的通使422
(七)元與高麗423
(八)元與越南424
四、元帝國和欽察汗國425
(一)欽察汗國和中國文化425
(二)元代的欽察人427
五、元帝國和伊兒汗國430
(一)伊兒汗國和中國文化430
(二)元代的伊朗人、阿拉伯人433
六、元帝國與地中海世界435
(一)阿耽出使法裡郎與阿魯乾伯國435
(二)元與馬木魯克的文化交流437
(三)元與羅馬教廷439
七、風靡亞非歐三大洲的中國絲綢和瓷器441
八、中國文明在歐洲的曙光444
(一)造紙與制瓷444
(二)化學與火器444
(三)地圖、山水畫445
(四)活字印刷446

下編  新潮
第十章  明帝國與三大洋聯通後的文明大潮451
一、明代政治體制與社會452
(一)君主極權的政治體制452
(二)長江經濟帶主導海洋貿易發展459
(三)四大城市群的興起465
二、處在海洋文明新潮下的東亞文明471
(一)新形勢下的朝鮮471
(二)越南與大明文化475
(三)日本遣明船和勘合貿易477
(四)室町幕府與東山文化481
(五)日本的朱子學與漢籍和訓485
(六)明人的日本趣味與寄語和歌486
(七)水墨畫家雪舟的江浙山水情結488
(八)陳元贇和日本文化495
(九)朱舜水和水戶學派496
(十)中國美術與日本黃檗文化497
(十一)東皋禪師與日本琴學中興505
(十二)《剪燈新話》和日本翻案小說511
三、中國帆船探測好望角航路518
(一)鄭和寶船隊開創的大航海時代518
(二)《鄭和航海圖》上的非洲針路521
(三)探測大西洋524
四、明和伊斯蘭世界的交往527
(一)明和伊斯蘭文明527
(二) 地中海西部的魯密國和日落國531
五、南洋華僑和文化移植535
六、中國和走向世界的歐洲538
(一)來自地中海的阿速與沙哈魯使節538
(二)中葡通使與澳門開放對歐貿易540
(三)天主教開教中華:從利瑪竇來華到蔔彌格出使羅馬542
(四)衛匡國編制中國地圖、報導中國現狀545
七、通向美洲的太平洋絲綢之路547
(一)漳州、馬尼拉、墨西哥帆船貿易線547
(二)中國風尚初渡美洲548
八、摺扇的環球風行:從中國、日本到美洲、歐洲549
第十一章  清代前期西學的吸納與歐洲的中國文化熱561
一、清初政治形勢與督撫合一的行政建置561
二、康熙帝和西方文明564
(一)西洋新曆和西方傳教士564
(二)康熙帝和法王路易十四565
三、18世紀的中西文明觀567
(一)萊布尼茲的中西觀567
(二)歐洲探索中國文化、科學568
(三)中國歷史紀年啟發歐洲人重新思考人類的起源570
(四)樊守義和文藝復興發祥地的考察574
(五)歐洲啟蒙運動思想家的中國觀575
(六)中國君主政治在西方的鼓吹576
四、洛可哥時期的中西藝術和文學577
(一)華瓷展現的藝術天地577
(二)茶文化和歐洲社會579
(三)英華庭園和裝飾藝術中的中國風580
五、乾隆帝和西方文明582
(一)乾隆宮廷中的西洋技藝582
(二)英使馬卡爾尼和西洋科學儀器實展583
六、進入轉折時期的東亞文明585
(一)華人移民和日本文化585
(二)本草學在日本586
(三)中朝文學和文人學者的交誼587
(四)越南順化的建設和湄公河三角洲的開發588
七、中國和俄國文明的接觸589
(一)北京的俄國傳道團589
(二)中俄文學的早期聯繫590
八、美國和中國文明的初會591
(一)中美關係的發端591
(二)茶文化在合眾國的流行592
第十二章  清代後期轉向工業化的中華文明與日本的崛起594
一、工業化與海洋文明的連結594
(一)飛剪船與構建環球貿易體系594
(二)涵蓋世界的茶文化597
(三)從造船業啟動中國的工業化600
二、基督教傳教士推動西潮進中國603
(一)傳教與開埠603
(二)國際知識與新聞的傳媒605
(三)西醫與洋學堂起著推動中國沿海城市與歐洲文明接軌的杠杆作用608
(四)李善蘭和傳教士在上海合作譯書,開啟傳播新知識的發動機615
三、西學在論爭中推進620
(一)文化價值觀的變化:從西學中源到中體西用620
(二)天演論與民權思想的張揚624
(三)科舉制度的沒落627
四、邊疆危機下赴華探險的外國考察團628
(一)受到列強覬覦的中國邊疆:失地與租界628
(二)歐洲列強派考察團在中國搜集科學情報(1856—1914年)629
五、千年古物遭遇浩劫,流失海外631
六、日本率先在亞洲實現工業化634
(一)江戶幕府的鎖國政策634
(二)打開國門以後各藩呼籲引進議會政治制度640
(三)明治維新與民權運動的興起644
(四)日本產業革命的成功648
七、中國轉向日本追趕西潮652
第十三章  19世紀以來海外華人與文明新潮657
一、清代後期東南亞華僑社會658
(一)西方殖民統治下的海外華人658
(二)蘭芳公司和西加里曼丹華僑社會660
(三)19世紀東南亞契約華工661
二、在美洲的中國僑民664
(一)拉丁美洲契約華工664
(二)華人和美國西部的開發666
三、在非洲的中國僑民668
(一)西印度洋諸島的華人社會668
(二)華工和南非的經濟開發669
四、海外華人對馬來半島的貢獻671
(一)錫礦的開採671
(二)橡膠的種植672
(三)華人文化的影響673
五、中華文明和東南亞各國675
(一)印度支那三國的華人社會675
(二)水乳交融的中泰文化676
(三)緬甸的華商和華工679
(四)菲律賓華人文化681
(五)印尼的中華文化682
第十四章  百年巨變:現代化浪潮推動下風雲突變的中華文明685
一、20世紀上半葉中國的留學運動685
(一)修建人才培養的金字塔685
(二)庚款引發留學美國的西潮687
(三)歸國留學生組成了向現代化進軍的主力689
二、“實業救國”思想引領企業管理改革692
(一)“實業救國”思想與新企業的誕生692
(二)借鑒與吸納美國企業管理學說694
(三)棉業改進推動紡織業振興695
三、新文化運動與中國文化的前景696
(一)文體改革與文學革命696
(二)構築藝術浪潮的新天地(美術、舞臺、音樂)700
(三)學制改革的立與破705
四、科學與教育的國際合作707
(一)建立有自主權的國際科學協作707
(二)中國瑞典西北科學考察團710
(三)中法科學與教育合作712
(四)平民教育的推廣713
(五)醫學教育的國際合作717
(六)新工藝運動與包豪斯設計理念的實踐719
五、20世紀上半葉西方文明世界對中國熱的升溫723
(一)發生在西方的東方文化運動723
(二)歐洲漢學研究的高潮727
(三)中國文化在西方日益大眾化730
六、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推行現代化變革的智謀(1980—2016年)736
(一)全球化引領世界經濟高漲736
(二)中華文明與變革的智謀743
(三)2016年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為未來設計藍圖747
第十五章  東亞文明的世界性貢獻749
一、名揚千古的絲綢文化749
二、極具藝術情趣的瓷文化756
三、造漆工藝讓人間絢麗多彩763
四、造紙和印刷:古代資訊技術的劃時代跨越770
五、開創大航海時代的耳目:羅盤導航技術784
六、震撼人類歷史進程的發明:火藥與火炮的研製788
七、中華武藝與兵學的輝煌成就792
八、保健飲料茶葉與中華醫藥的推廣798
九、東方飲食文化的奇葩:中華美食806
十、獨樹一幟的東亞建築與庭園藝術809
參考書目813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東亞文明八千年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東亞文明八千年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東亞文明八千年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東亞文明八千年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