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原則:指引人類邁向更崇高的目標
約瑟夫.馬齊里洛於二○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完成本書的手稿,僅僅月餘後,約瑟夫於七月一日與世長辭。在隨後的許多悼念頌詞中,有人特別提到約瑟夫在推進管理學理論家暨作家彼得.杜拉克研究方面獲得的成就。的確,用德國萊比錫管理學院(HHL Leipzig)教授梅因哈特(Timo Meynhardt)的話來說,約瑟夫是杜拉克的「合法繼承人」。然而,約瑟夫本身也是一位學者,有他個人的興趣、熱情、貢獻和觀點。本書(他的最後遺作)表達了他作為思想家、作家,尤其是影響了眾多世人的個人特質。
到一九九九年時,約瑟夫和杜拉克已合作了二十年,隨著杜拉克的健康情形開始惡化,約瑟夫決定將研究重點放在推進杜拉克的工作上。約瑟夫與杜拉克一起完成了《每日閱讀杜拉克》(The Daily Drucker: 366 Days of Insight and Motivation for Getting the Right Things Done, 2004)。兩人合作改寫了二○○五年出版的《有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杜拉克於二○○五年撒手人寰後,約瑟夫繼續完成對杜拉克的開創性著作《管理:修訂版》(Management: Revised Edition, 2008)的大規模修訂,並編纂了一本文集《杜拉克差異》(The Drucker Difference, 2009)。我們與人合著了《失落的杜拉克管理藝術》(Drucker’s Lost Art of Management, 2011),然後約瑟夫撰寫了《我在彼得.杜拉克身旁的一年:杜拉克的五十二週教練課,學習高效領導、探索人生價值》(A Year with Peter Drucker: 52 Weeks of Coaching for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2014)。顯然,約瑟夫對杜拉克讓管理成為一門博雅技藝的理念愈來愈感興趣,進而為許多機構開發了相關課程,包括伊利諾州惠頓學院(Wheaton College)和加州高級管理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Advanced Management),這些學院創立了約瑟夫馬齊里洛博雅管理研究所(Joseph A. Maciariello Management as a Liberal Art Research Institute)。
《原則:指引人類邁向更崇高的目標》這本書,闡明了約瑟夫對於管理學成為一門博雅技藝的理解和個人的解讀。正如他在〈內容提要〉中所言,這本書旨在提供有關卓越領導力的一些短文。雖然杜拉克在他的寫作中很少使用「領導力」(leadership)這個詞,但約瑟夫在這部著作中欣然接受了這個詞,聲稱領導力是管理學成為一門博雅技藝的基礎。本書證明了約瑟夫多年來處理杜拉克的想法、理念、理論和方法,然後將之應用於他自己的想法、概念、理論和方法。這本書固然是杜拉克資料的綜合體,卻也是約瑟夫.馬齊里洛多年的研究、思維和獨特處理方法的產物。
我們在這本著作的整體結構中看到了這一點。卓越領導力的主題是主線,但這些例子來自約瑟夫的個人生活,反映出他對這些主題的深入思考。這些章節向我們展示了約瑟夫身為一個人、而不僅僅是一位學者的樣貌。
本書中約瑟夫最先提出的對林肯的研究,涉及大量的資料。約瑟夫與我討論我們這本書的領導力章節時,我建議以林肯作為範例,於是那一章成為林肯的領導力案例研究。但約瑟夫對林肯的熱情遠不止於此。他讀了一本又一本,著迷於林肯面臨的挑戰、致力於宏大志業的理念、信仰的作用,以及從研究林肯的領導力中學到的諸多其他經驗教訓。約瑟夫繼續為研究林肯管理學的學生開發課程材料,這些學生以林肯作為面臨危機時的領導與決策的楷模。管理學成為一門博雅技藝的重點在於,理解並重視「過去」的這個作用,進而教導我們如何處理「現在」;約瑟夫明白這一點。
關於羅賓森的那一章讓我們深入了解約瑟夫的過去。約瑟夫大約十歲時,他們教堂的牧師帶孩子們去看道奇隊比賽。羅賓森坐在球員休息區,而約瑟夫看過他在一場重要的比賽中盜回本壘。那次經歷讓約瑟夫深深體會到種族隔離的意義。要知道,約瑟夫是生活在美國法律禁止白人和黑人在公共場所有任何接觸的時期。這些法律在一九六○年代改變了,當時約瑟夫二十多歲,早年的一個經歷使他熱愛棒球。我們將本書中對羅賓森和芮基的欽佩,視為約瑟夫早年生活的副產物,以及他對「一個更包容、更有效的社會」的奉獻。
約瑟夫用本書接下來的三章來說明另一種領導力:需要建立杜拉克所說的「績效精神」的那種領導力。團隊如何有效運作?為什麼?約瑟夫舉了三個團隊的例子,其中一個來自他的個人生活,兩個來自運動界。約瑟夫從羅德島布萊恩特學院(Bryant College)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漢米爾頓標準公司任職,為打造一九六九年美國第一個登月計畫的可攜式維生系統而努力。在該公司,他親眼目睹高效能領導者的熱情與奉獻精神,能灌輸到從事關鍵項目的那些人員。《船上男孩:九名美國人及其爭取一九三六年柏林奧運金牌的壯舉》(The Boys in the Boat: Nine Americans and Their Epic Quest for Gold at the 1936 Berlin Olympics)是布朗(Daniel James Brown)在二○一三年撰寫的一部歷史小說。約瑟夫對這個團隊成員如何一起努力的故事很著迷,他們結合成團隊而獲得的成就,超過他們個人所能取得的成就。約瑟夫對一九八○年寧靜湖奧運會的興趣,部分源於個人關係。他與妻子朱迪在紐約州的阿迪朗達克山脈(Adirondacks)擁有一座避暑別墅,因此他們在寧靜湖度過一段時間,痴迷地觀看一九八○年的奧運會。對約瑟夫來說,美國曲棍球隊令人難以置信的勝利,象徵弱者有能力團結成為群體,強大甚於個人。用杜拉克的話來說,「使普通人的表現優於他們表面的能力,是對組織的考驗。」(《管理:修訂版》)。約瑟夫晚年的工作即致力於詳細研究這個概念。
約瑟夫是有信仰的人,他著眼於靈性的培養與宗教在激勵、帶領世人上的作用。正如他對林肯的討論所表明的那樣,他試圖理解卓越的領袖深層的靈性或存在動機。他們的道德根基是什麼?是什麼讓他們能夠面對艱難的決定?約瑟夫的深摯信仰,也促使他從管理和領導的角度,審視聖經中的人物。管理作為一門博雅技藝,涉及多門學科,以了解管理、決策、領導力、管理工作的其他部分等層面。關於尼希米的章節,是約瑟夫將自己的信仰融入工作的一個例子。他受到巴柏(Cyril Barber)一九七六年著作《尼希米和有效領導的動能》(Nehemiah and the Dynamics of Effective Leadership)的影響,這是對這個主題的另一次探索。但約瑟夫補充了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他在主日學上講授領導力,其中包括一期尼希米課程,為本章提供了很多材料。
約瑟夫將關於葛瑞巴奇的章節放在「創新中的美德」(Virtue in Innovation)標題下。約瑟夫與紐約大學的經濟學家鮑莫爾(William J. Baumol)合作,鮑莫爾認為創新應該富有成效,並達到一個目的。葛瑞巴奇是約瑟夫的弟媳安妮的父親。約瑟夫的兄弟拉瑞和安妮結婚後,約瑟夫和朱迪前往紐約州的克萊倫斯鎮旅遊,並到葛瑞巴奇家拜訪。葛瑞巴奇對創新與實驗的熱情,讓約瑟夫非常感興趣。當時,葛瑞巴奇正致力於利用白楊樹製造燃料。這一章特別成功地整合了約瑟夫在鮑莫爾領導下對創新的研究、杜拉克對創新與創業的研究,以及葛瑞巴奇的案例研究。約瑟夫認為葛瑞巴奇是有道德且富有成效的創新者的楷模,將鮑莫爾、杜拉克和他自己的研究聯結起來。
《原則:指引人類邁向更崇高的目標》是約瑟夫.馬齊里洛身為思想家、作家和人類所帶給我們的禮物。這是他對於自己的學術興趣與能力的陳述和開拓,也是這樣一個形象的寫照― 具有深厚信仰、對家人和追求卓越充滿熱情,並對一個更崇高的目標作出奉獻。
凱倫.林克萊特 博士
MLARI 研究所長
前言
要成功地領導、管理任何組織,沒有所謂的不二法門。因為這些都是「實務」,如同醫療實務致力於治療病患、法律實務致力於為客戶謀求福利,管理實務是力求實現組織的使命與目標。但正如有些醫療及法律實務優於其他相關實務,有些管理實務也優於其他管理實務。這些較優越的實務,將在以下的七個短文範例中展現無遺。
本書中的七篇短文,每一篇最終都著眼於透過人類的成就改善人類生活。在本書中,透過一個政治組織、三個非營利組織和三個營利組織,我們看見人類生活發生了重大轉變。在每一篇文章中,領導人都設立了高績效標準,領導與管理的原則隨之展現出來。這符合杜拉克提出的﹁設定高標準、勿過於寬大﹂的建議。杜拉克說:「放寬標準是非常嚴重的錯誤。標準是拿來為之奮鬥、拿來追求的……績效最優者和其他人之間的差距是固定不變的,就像四分鐘跑完一英里這個例子一樣。」
杜拉克專注於研究這些頂尖的佼佼者。他曾說明:「我一直努力先建立基準(也就是應該要如何),然後發展出能夠讓善良、正直的人達到那個基準的根本原則……」
對於這七篇短文中談論的領導人和團隊,我研究甚久。我曾在我們的「領導力的博雅技藝」培訓課程上,將這些內容教給高階主管、老師和學生。並且我持續拓展、精修每一個案,直到這些個案無需再做重大修改為止。
這些文章中的領導人與團隊所樹立的典範,對我影響深遠,特別是林肯、杜拉克、羅賓森、芮基、尼希米和葛瑞巴奇。杜拉克的「績效精神」充分展現於這三支團隊:可攜式維生系統計畫、船上男孩、冰上奇蹟。
可以說,我已努力具體呈現這些範例。但願這些領導人、團隊和原則,也會鼓舞你、協助你「指引人類邁向更崇高的目標」。在每一篇文章中,當出現引導人類獲得成就的原則時,我將會以粗體字呈現來強調。
約瑟夫.馬齊里洛
二○二○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