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創造的疾病:近代中國女同性戀論述之轉變(1920s-1940s)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被創造的疾病:近代中國女同性戀論述之轉變(1920s-1940s)


著者 許維安
齣版者 秀威資訊
翻譯者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23/03/22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5-02-2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婦女運動鼓勵女性走出家庭,在公共領域擁有職業、婚姻的選擇權,衝擊了父權社會下的性別結構與異性戀規範──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屬,女學生提倡自由戀愛,「拉朋友」的風氣甚至認為同性之間的情誼相較於異性戀愛更加高貴、純粹,也開始有女同性戀情侶公開表示同居、不婚的決定。
 
  基於「強國強種」的救國心理,部分知識分子對女性不再理所當然地屬於家庭一事感到焦慮,以潘光旦《馮小青:一個影戀的研究》為濫觴,他們過濾掉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加本特(Edward Carpenter)、靄理士(Havelock Ellis)性別論述中對於同性戀成因的解釋,直接將同性戀視為一種「好發於女性」的疾病,晚婚、不婚都是心理問題導致,只有透過婚姻與生育才能治癒。
 
  在此背景下,1932年陶思瑾、劉夢瑩的同性情殺案震驚社會,在媒體輿論、社會認知、學術論述交互操作之下,拉朋友不再是被歌頌的愛之昇華,女同性戀被視為是「自我戀」的結果,成為一種禁忌的、不健全的、反常的──性心理疾病。
 
  本書以性心理學中的「同性戀(homosexuality)」概念為核心,分析20世紀上半葉,西方性學論述傳入中國後,知識分子如何有目的性地取捨、轉化和理解。陶、劉一案又如何造就了女同性戀的「疾病化」、「汙名化」?最後成功地將女性綑綁在婚姻、家庭、生育的框架之中,繼續順從而無聲地活著。
 
得獎紀錄
 
  ★本書榮獲「郭廷以先生獎學金」獎助,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第45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許維安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學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性別史,著有〈拆解異性戀規範:近代中國同性戀史研究回顧〉、書評〈動員傳統:英國第一波動物捍衛運動-評Li, Chien-hui (2019). Mobilizing Traditions in the First Wave of the British Animal Defense Movement.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被創造的疾病:近代中國女同性戀論述之轉變(1920s-1940s)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出版緣起
謝辭

第一章 緒章
一、前言
二、研究回顧
三、研究方法與架構

第二章 同性情慾的疾病化:以潘光旦筆下之馮小青為例
一、再創歷史敘述:才女馮小青
二、挪用科學新知:精神分析學與自我戀概念
三、影響大眾讀者:出版社策略與讀者回饋
小結

第三章 同性情慾去病化之困境:加本特與中性論之翻譯與傳播
一、加本特思想與《愛的成年》之引介
二、低聲呢喃:中性論的翻譯特點
三、情感與疾病之爭:《同性愛問題討論集》
小結

第四章 同性戀概念之女性化傾向:從陶劉慘案到《性心理學》譯註
一、友情還是愛情?陶劉慘案前後的女性同性情誼變化
二、權威競爭再起:變態心理學與同性戀成因之爭
三、不存在的天生同性戀:以潘光旦譯註《性心理學》為例
小結

結論
徵引書目

圖書序言

謝辭
 
  自論文開始書寫到寫完當天,一直有些不安,想著會不會有哪邊疏忽了。口試前幾天翻閱室友瑈芸的書櫃,抽出義大利歷史學家艾可(Umberto Eco)寫的《如何撰寫畢業論文》,隨意翻到一頁,他正好寫著:「一旦開口說話,你們就是專家。如果發現你們是打腫臉充胖子的假專家,當然更糟,但是你們沒有權利退縮。你們是全人類的言官,以集體之名為那個議題發聲。你們在開口前應該謙卑謹慎,但是一旦開口就該自豪驕傲。」比起以自己的論文為豪,或是充滿自信和別人說故事,以背負責任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研究成果,更讓我有力量和別人分享我對人類歷史的小小的發現。現在這部書稿即將付梓的心情也像是口試一樣。
 
  我能夠窺探到性別史的一角,需要感謝的人很多。我嘗試逐一記下他們的姓名,倘若有被我遺忘者,懇請原諒我的記憶體容量太小。除蒙指導教授黃克武老師悉心提點外,兩位口試委員連玲玲老師、王文基老師亦給予許多寶貴意見,由衷感激。此外,謝謝系上的林麗月老師、陳惠芬老師和葉高樹老師,和讀書會的游鑑明老師與衣若蘭老師,給予寶貴的意見和支持。
 
  在漫長的寫書過程中,不少學友讀過此稿,提供許多極有幫助的意見。尤其感謝好友林沛潔,她閱讀一遍又一遍,細心批註和改正,讓我學習到用字精確的重要。還有謝謝學姊王佩心,每次遇到論文困境時,總是跑去她家小坐,配上可口的茶點,和我們彼此譬喻為「互相傷害」風格中推進我繼續書寫論文。謝謝論文寫作衝刺讀書會的夥伴,許瑈芸、陳穎賢和黃亮青,每月的論文進度報告,讓我有動力維持每月的文字產量。還有性別精進班和婦女史讀書會的師友們一路支持。感謝在近史所打工時,不時被我抓著討論的學長姊們,謝謝胡學丞學長、陳鴻明學長、柯佳昕學姊、葉韋君學姊、韓承樺學長、江趙展學長不時和我討論內文,和謝謝學妹盤惠秦的技術支援。
 
  此外,我身邊還有一群學術圈外的親朋好友,謝謝媽媽、爸爸和阿嬤,一路支持並以我為豪。謝謝好友林琬媖、陳鴻銘和劉于嘉,總是安撫情緒不穩定的我。還有自史懷哲營隊總是支援前線的齊元和劉芮芸,解決我科技障礙和選擇性困難症候群,以及因為貓咪相識的一群網友們,謝謝你們給予的精神糧食和好吃的點心。還有感謝修改論文,協助我照護身體的甘露中醫同仁與唐玫珊醫生,怡賀牙醫的陳以文醫生。感謝協助本書出版的孟人玉編輯的寫作建議與校稿。

圖書試讀

第二章 同性情慾的疾病化:以潘光旦筆下之馮小青為例
 
二、挪用科學新知:精神分析學與自我戀概念(節錄)
 
潘光旦進一步提供「科學」知識,佐證並強化傳統社會對女性的壓迫,挑戰過往明清文人對於小青之死的解釋。潘光旦透過性科學知識,解釋馮小青患有自我戀,因此才會有種種怪異行為,例如不改嫁、時常顧影自憐、死前為自己繪製畫像等。潘光旦以精神分析學的角度,改變曾被解讀是崇尚愛情的行為,賦予疾病的色彩。但,〈馮小青考〉並未對科學理論有系統性的介紹,重心是放在歷史考證上。
 
直到1927年,潘光旦將〈馮小青考〉擴寫成《小青之分析》時,才增添完整的理論內容,加強精神分析的完整性,讓新的寓意更真實可靠,亦有「科學」的依據。又,1929年再版時,修正書名為《馮小青:一件影戀之研究》。再版內容雖然不變,但從書名的異動得知,潘光旦越來越將重心放在科學論述上,而不是歷史考據。在《小青之分析》,潘光旦便指示讀者,這本書的趣味便是在透過西方知識看中國,他認為「好西洋鏡必不患拆穿,使拆穿矣,亦愈拆穿而愈有味也。請以此種態度讀小青何如?」《小青之分析》一書改變原先以文學批評的取徑,亦即引用《近代文學與性愛》,而是直接摘譯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以及精神分析學家巴魯(Trigant Burrow, 1875-1950)“The genesis and meaning of ‘homosexuality’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problem of introverted mental states”。此援引資料的變化,展現潘光旦更加重視精神科學。

被創造的疾病:近代中國女同性戀論述之轉變(1920s-1940s)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被創造的疾病:近代中國女同性戀論述之轉變(1920s-1940s)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被創造的疾病:近代中國女同性戀論述之轉變(1920s-1940s)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被創造的疾病:近代中國女同性戀論述之轉變(1920s-1940s)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